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055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docx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docx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真菌细胞的质膜中具有甾醇,原核生物的质膜中很少或没有甾醇。

载色体亦称色素体或叫光合膜:

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羧酶体又称多角体是自养细菌特有的内膜结构,由3.5nm厚的蛋白质单层膜包围,是自养细菌固定CO2的场所

类囊体(thylakoid)是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指细胞质中一个与细胞基质相隔离、但彼此相通的囊腔和细管系统,由脂质双分子层围成

高尔基体是一种内膜结构,由许多小盘状的扁平双层膜和小泡组成,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和溶酶体的形成等有关是合成、分泌糖蛋白和脂蛋白以及进行酶切加工的重要场所。

磁小体是趋磁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大小均匀、数目不等的Fe3O4/Fe3S4颗粒,外有一层磷脂、蛋白或糖蛋白膜包裹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溶酶体是胞质中一类包着多种水解酶的小泡溶酶体的标志酶是酸性水解酶

微体是一种单层膜包裹的、与溶酶体相似的小球形细胞器,但其所含的酶与溶酶体所含的不同

一.什么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原核微生物是细胞内有明显核区,但没有核膜包围;核区内含有一条双链DNA构成的细菌染色体;能量代谢和很多合成代谢均在质膜上进行;蛋白质合成“车间”--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

真核微生物是细胞核具有核膜、核仁,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一类微生物。

二.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的本质相同;在它们的细胞中同时具有DNA和RNA;一般都有产生能量与合成细胞物质的完整的酶系统;ATP是生物用来进行能量转换的物质之一;细胞的元素组成,糖代谢,核苷酸与氨基(除赖氨酸以外)生物合成途径基本相同;蛋白质和核酸生物合成的方式也基本相同

比较项目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胞大小

较小(通常直径小于2um)

较大(通常直径大于2um)

细胞壁主要成分

多数为肽聚糖

纤维素、几丁质等

细胞器

鞭毛结构

如有,则细而简单

如有,则粗而复杂

鞭毛运动方式

旋转马达式

挥鞭式

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有性、无性等多种

核膜

组蛋白

DNA含量

高(约10%)

低(约5%)

核仁

有丝分裂

线粒体

叶绿体

光合自养生物中有

高尔基体

核糖体

70S

80S(指细胞质核糖体)

贮藏物

PHB等

间体

部分有

三.何谓鞭毛?

原核与真核微生物鞭毛结构有何特点?

原核微生物鞭毛:

有些细菌细胞的表面,着生有一根或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毛发状的丝状体结构即为鞭毛。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真核微生物鞭毛:

在有些真核微生物的表面长有或长或短的长发状细胞器,具有运动功能,较长者称为鞭毛,较短者则称纤毛。

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长丝状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为一至数条,具有运动功能。

细菌鞭毛

真核生物

组成

鞭毛丝、鞭毛钩、基体

鞭杆、基体。

特点

鞭毛丝不含半胱氨酸和色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也很低。

鞭毛蛋白具有抗原特异性,称为H抗原

鞭毛钩蛋白亚单位的氨基酸中,苯丙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较高

基体由L、P、S、M环组成。

M环转动的动力来自细胞质膜内外的质子浓度梯度

鞭杆和基体之间有一过渡区。

鞭杆外有一层单位膜包围,此膜与细胞质膜相连。

鞭杆:

9+2型结构。

中央有一对微管,外围环绕有9对二联体

基体:

9+0型。

外围有9个三联体,中央没有微管和鞘

 

运动方式

旋转

波浪形摆动

四.荚膜有何生理作用?

(一)保护作用:

①保护细菌免受干旱损坏②防止噬菌体的吸附和裂解③免受细胞吞噬

(二)贮藏养料

(三)作为透性屏障或离子交换系介质

(四)附着作用

(五)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

(六)堆积代谢废物

五.何谓细胞壁?

细菌细胞壁有什么物质组成的?

细胞壁(cellwall)是位于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细胞结构;约占细胞干重的10-25%。

N-乙酰葡萄糖胺

N-乙酰胞壁酸

短肽

细菌:

肽聚糖{

磷壁酸

脂多糖

六.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有什么区别?

成分

占细胞壁干重

G+

G-

肽聚糖

含量很高(30-95)

含量很低(5-20)

磷壁酸

含量较高(<50)

0

类脂质

一般无(<2)

含量较高(-20)

蛋白质

0

含量较高

七.磷壁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①因带负电荷,故可与环境中的Mg+等阳离子结合,提高这些离子的浓度,以保证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维持高活性的需要。

②保证革兰氏阳性致病菌与其宿主间的粘连

③赋于革兰氏阳性细菌以特异的表面抗原

④提供某些噬菌体以特异的吸附受体

⑤贮藏磷原素

⑥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防止细胞死亡

 

八.细胞壁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从而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

②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

失去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也就没有了这些重要的功能。

③阻拦酶蛋白和某些抗生素等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于800)进入细胞,保护细胞免受溶菌酶、消化酶等有害物质的损伤。

④赋予细菌具有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九.什么是细胞膜?

简述其生理作用及组成。

细胞膜是外侧紧贴细胞壁而内侧包围原生质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

脂类:

占20~30%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主要:

蛋白质:

占60~70%

hopanoid(藿烷类化合物)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其质膜的构造和功能上十分相似,在化学组成中,真菌细胞的质膜中具有甾醇,而在原核生物的质膜中很少或没有甾醇。

作用:

1、控制内外物质的运送、交换;

2、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

3、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LPS,肽聚糖,磷壁酸)和荚膜大分子的场所;

4、进行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

5、许多酶和电子传递链的所在部位;

6、鞭毛着生点并为其运动提供能量。

十.何谓间体,间体的主要功能?

间体是细菌细胞内唯一的“细胞器”,由细胞膜内陷而成的一种层状、管状或囊状物,其结构和化学组成与细胞膜相同。

一般位于细胞分裂部位或其邻近部位。

常见于G+菌,在有些G-细菌中不明显。

功能:

1)呼吸作用电子传递系统的中心,相当于高等生物的线粒体,间体上有细胞色素氧化酶,玻珀酸脱氢酶等呼吸酶系。

2)与合成细胞壁,特别是横隔壁有关,因间体常出现于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横隔壁处。

3)参与遗传物质的复制与核分裂有关,因DNA的复制点和间体结合在一起。

4)间体一边和膜相连,另一侧和核物质紧密接触,起着向核运送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作用。

5)芽孢的形成也与间体有关。

十一.何为质粒?

质粒有何特点和功能?

质粒是独立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或附加在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

特点:

1、不亲和性:

可以共存于同一细胞中的不同质粒彼此是亲和的,而不能共存于同一细胞的质粒彼此不亲和,质粒的这种特性称为不亲和性。

2、可消除性3、能自我复制,稳定的遗传

4、没有质粒的细菌不能自发产生质粒,但可以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获得质粒5、质粒可以携带供体细胞的DNA转移。

功能:

1、质粒控制细菌的某一遗传性状;

2、可作为基因转移的载体。

第二章微生物营养

●营养物质(nutrient):

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

●营养:

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

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水生长因子、无机盐

●光能自养型,亦称光能无机自养型,是一类能以CO2作为惟一碳源或主要碳源、并利用光能进行生长的细菌。

●光能异养型此类细菌不能以CO2作为主要碳源或惟一碳源,需以简单的有机物(如有机酸、醇等)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还原为细胞物质。

●化能无机自养型是一类能从无机物氧化过程中获得能量,并以CO2作为惟一碳源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的细菌。

由于无机物氧化时产能有限,以致此类细菌的生长较迟缓。

●化能有机异养型一类以有机物作为能源和碳源的细菌,大多数细菌均属此类,已知的所有致病菌均属此种类型的

●单纯扩散是物质运输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这种形式不需要能量,是以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为动力,即基于分子的热运动而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促进扩散顺浓度梯度,将外界物质运入细胞内,不需要能量。

需要一种存在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参与运输。

有较高的特异性,一般每种载体只帮助一类物质运输。

●主动运输是营养物质逆浓度差和膜电位差运送到细胞膜内的过程。

需要载体蛋白,而且还需要能量

●基团转移某些物质在通过细胞膜的转移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如加上一个磷酸基团,此运输方式称为基团转移。

需要能量,类似主动运输。

一.C源对微生物生物生长有何作用?

微生物的主要碳源、次要碳源物质都有哪些?

作用:

供给微生物碳素,可以构成微生物结构或代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

次要碳源:

脂质主要碳源糖类

二.何谓N源物质?

N源物质分为那两类?

各是什么?

凡是提供微生物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元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氮源。

无机氮化物和有机氮源

三.何谓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必需之原因是什么?

生长因子分那三类?

生长因子的生理作用及其特点是什么?

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且需要量很少,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三类:

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嘌呤和嘧啶碱基。

维生素:

它们组成各种酶的活性基的成分,缺乏酶,便没有活性,代谢活动将无法进行,生命将终止。

维生素需要量一般都很低,浓度在1-50ng/ml。

氨基酸: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和酶的结构物质,需要量一般在20-50μg/ml之间。

嘌呤、嘧啶及其衍生物:

某些微生物需要核酸降解物来维持生长,乳酸菌需要嘌呤和嘧啶用以合成核苷酸,所需浓度10-20μg/ml。

四.向培养基中加入牛肉膏、酵母膏及植物汁液有何作用?

培养基中无前体物质,不同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种类不同,当对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的本质还不了解时,加入牛肉膏、酵母膏及植物汁液以满足其需要。

六什么叫自养菌、异养菌?

自养型生物以无机碳(CO2)为碳源,还原细胞物质。

异养型以有机碳为碳源。

七.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按能量与营养物质划分时各分为那几类?

各有何特点?

营养类型

主要碳源

能源

举例

光能自养型

CO2

光能

蓝细菌,绿硫细菌,藻类

光能异养型

有机物

光能

红螺细菌

化能自养型

CO2

无机物

氢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等

化能异养型

有机物

有机物

绝大多数细菌,全部真核微生物

八.影响微生物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环境因素有那些?

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营养物质运输的?

1.温度:

温度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溶解度、细胞膜的流动性及运输系统的生理活性来影响微生物的吸收能力。

2.pH:

pH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电离程度来影响其进入细胞的能力。

3.代谢和呼吸的抑制剂和解偶联剂:

代谢和呼吸的抑制剂和解偶联剂影响ATP的浓度。

4.通透性诱导物与被运输物质的结构类似物:

存在通透性诱导物,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有结构类似物时降低吸收率。

九.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哪几种?

各有何特点?

三章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分解代谢是指营养物质在分解酶类催化下,由结构复杂的大分子变成简单的小分子物质的反应

合成代谢在合成酶催化下,不同的小分子结构的物质被合成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合成代谢

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无外源电子受体时,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产生ATP的生物学过程

有氧呼吸是以分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基质生物氧化,产生ATP的过程。

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或兼性厌氧微生物可将葡萄糖彻底氧化

一.生物氧化放出的能量途径有哪几条?

1.葡萄糖酵解途径

2.发酵作用

3.呼吸作用

4.天然多聚物的氧化分解

二.微生物糖酵解的途径有哪几种?

各有何特点?

1.EMP途径

EMP途径的特点是:

①葡萄糖的分解是从1,6-二磷酸果糖开始的

②整个途径仅在第1、3、10步反应是不可逆的

③EMP途径中的特征酶是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

④整个途径不消耗分子氧,

⑤EMP途径的有关酶系位于细胞质中。

葡萄糖经EMP途径生成两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两个ATP,整个反应受ADP、Pi、NAD+含量的控制。

2.HMP途径

HMP途径有以下特点:

①HMP途径是从6-磷酸葡萄糖脱羧开始降解的,与EMP途径(在双磷酸己糖基础上开始降解)是不同的;

②该途径中有两种特征酶:

转酮酶(TK)和转醛酶(TA),

③HMP途径一般只产生NADPH,不产生NADH,

④HMP途径中的酶系定位于细胞质中。

3.ED途径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裂解途径

ED途径是少数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所具有的一种替代途径

ED途径的特点是:

1.ED途径的特征反应是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KDPG)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

2.ED途径的特征酶是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

3.ED途径中两分子丙酮酸来历不同,一分子是由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直接裂解产生,另一分子丙酮酸是由磷酸甘油醛经EMP途径转化而来。

4.1摩尔葡萄糖经ED途径只产生1摩尔ATP。

4.WD途径

因该途径中的特征酶是磷酸解酮酶,所以又称磷酸解酮酶途径。

根据磷酸解酮酶的不同,把具有磷酸戊糖解酮酶的叫PK途径,把具有磷酸己糖解酮酶的叫HK途径。

5.葡萄直接氧化途径

有些细菌不具备己糖激酶,但具有葡萄糖氧化酶,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把葡萄糖直接氧化成葡萄糖酸再经磷酸化进行降解。

三.何为微生物发酵?

根据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所形成的主要产物类型,可将葡萄糖发酵分为那几种类型?

其中由酵母菌完成的是那几种发酵?

由细菌完成的是那几种发酵?

所谓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无外源电子受体时,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产生ATP的生物学过程。

①酒精发酵②甘油发酵③乳酸发酵④丁酸发酵⑤丁醇-丙酮发酵⑥混合酸发酵⑦丁二醇发酵⑧丙酸发酵

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和甘油发酵

细菌的酒精发酵,乳酸发酵,丁酸发酵,丁二醇发酵,丙酸发酵

四酵母菌的第I、II、III型发酵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

产物是什么?

(1)酵母的一型发酵(PH3.5-4.5)

在酵母菌的乙醇发酵中,酵母菌可将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两分子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乙醛作为氢受体使NAD+再生,发酵终产物为乙醇,这种发酵类型称为酵母的一型发酵。

(2)酵母的二型发酵

但当环境中存在亚硫酸氢钠时,它可与乙醛反应生成难溶的磺化羟基乙醛。

由于乙醛和亚硫酸盐结合而不能作为NADH2的受氢体,所以不能形成乙醇,迫使磷酸二羟丙酮代替乙醛作为受氢体,生成α-磷酸甘油。

α-磷酸甘油进一步水解脱磷酸而生成甘油,称为酵母的二型发酵。

(3)酵母的三型发酵

在弱碱性条件下(pH7.6),乙醛因得不到足够的氢而积累,两个乙醛分子间会发生歧化反应,一分子乙醛作为氧化剂被还原成乙醇,另一个则作为还原剂被氧化为乙酸。

氢受体则由磷酸二羟丙酮担任。

发酵终产物为甘油、乙醇和乙酸,称为酵母的三型发酵。

五.何谓乳酸发酵?

乳酸发酵有那两条途径?

产物各是什么?

何谓同型发酵?

异型发酵?

指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糖经无氧酵解而生成乳酸的发酵过程。

乳酸发酵有三种类型:

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和双歧发酵。

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NADH还原为乳酸。

对于只生成乳酸一种产物的发酵称为同型乳酸发酵。

异型乳酸发酵是某些乳酸菌利用HMP途径分解葡萄糖为5-磷酸核酮糖,底物除乳酸还有一部分乙醇。

这个反应由磷酸酮醇酶催化,它是异型乳酸发酵的关键酶。

双歧发酵途径:

双歧发酵是两歧双歧杆菌发酵葡萄糖产生乳酸的一条途径。

七.丙酮、丁醇发酵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

解释其机理。

在丁酸发酵过程中,由于丁酸的生成,会导致环境pH的下降,当pH降至4.5时,CoA转移酶被活化,这时部分乙酰CoA转变成乙酰乙酸,再脱羧成丙酮,另一部分乙酰-CoA变成丁酰-CoA,再被还原生成丁醇。

八.何谓混合酸发酵、丁二醇发酵?

这两类发酵的细菌主要有那些?

发酵路线与产物各是什么?

两种发酵的主要酶类有那些?

肠杆菌属如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属中的一些细菌,能够利用葡萄糖进行混合酸发酵。

先通过EMP途径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然后由不同的酶系将丙酮酸转换成不同的产物,如乙酸、乳酸、甲酸、乙醇、CO2和H2,还有一部分生成琥珀酸。

而肠杆菌、赛氏杆菌、欧文氏菌属中的一些细菌在发酵过程中,能将丙酮酸转变成乙酰乳酸,乙酰乳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大量的2,3-丁二醇,产生大量气体。

产物

大肠杆菌的混合酸发酵

(mol/100mol葡萄糖)

产气肠杆菌的丁二醇发酵

(mol/100mol葡萄糖)

甲酸

2.4

17.0

乙酸

36.5

0.5

琥珀酸

10.7

-

乙醇

49.8

69.5

2,3-丁二醇

0.3

66.4

CO2

88.0

172.0

H2

75.0

35.4

乳酸

79.5

29

酶系:

丙酮酸甲酸裂解酶,乳酸脱氢酶和乙酰乳酸合成酶

九.何谓丙酸发酵?

丙酸发酵有两条途径?

写出发酵路线。

糖经无氧酵解而生成丙酸的发酵过程。

由葡萄糖生成丙酸,可能是经EMP途径生成两分子丙酮酸,其中一分子丙酮酸经羧化生成乙酸和二氧化碳,另一分子丙酮酸经羧化生成草酰乙酸,再转化成琥珀酸,琥珀酸经甲基丙二酰COA,最后经脱羧和转辅酶A反应生成丙酸。

书77页

十.微生物是怎样利用单糖的?

除葡萄糖外,其他常见的单糖,如果糖、甘聚糖、半乳糖、阿拉伯糖也可以作为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

这些单糖通过一定的代谢途径转换为糖酵解的中间产物,从而进入糖酵解做进一步的降解。

十一.什么叫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比较发酵与呼吸的异同。

微生物通过氧化作用生成电子,并将释放的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他还原性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不同:

发酵是电子不经过电子传递链,直接交给代谢中间物,如丙酮酸,主要靠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

呼吸作用能量来源主要是氧化磷酸化,电子受体为外源物质。

相同点:

都是将有机物进行氧化,都产生能量。

十二不饱和脂肪酸是如何氧化的?

脂肪酸是如何进入线粒体的?

(PPT第三章)不饱各脂肪酸的氧化途径与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途径基本上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天然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都是顺式的,而且位置也相当有规律。

它们活化后进入β-氧化时,生成3△顺烯脂酰CoA,此时需要△3,4顺-△2,3反异构酶催化使其生成△2,3反式烯脂酰CoA以便进一步反应。

脂肪酸的氧化首先须被活化,在ATP、Co-SH、Mg2+存在下,由位于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的脂酰CoA合成酶,催化生成脂酰CoA。

 催化脂肪酸氧化的酶系存在于线粒体基质内,故活化的脂酰CoA必须先进入线粒体才能氧化,但已知长链脂酰辅酶A是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内膜的,因此活化的脂酰CoA要借助肉毒碱(camitine),即L-3羟-4-三甲基铵丁酸,而被转运入线粒体内一般10个碳原子以下的活化脂肪酸不需经此途径转运,而直接通过线粒体内膜进行氧化。

十三.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受体不同。

十四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体由那些物质组成?

最重要的中间电子传递体成员有那些?

载体除醌及其衍生物以外,其余的都是一些带有辅基的蛋白质,电子传递通过这些辅基来完成。

这些带有辅基的蛋白质的氧化还原电位在NAD+和氧之间。

组成:

NADH脱氢酶,黄素蛋白,铁硫蛋白,细胞色素,醌及其衍生物。

十五.呼吸链在细菌、真菌及其它真核生物中的定位有何不同?

与真核生物线粒体呼吸链相比,细菌呼吸链有何特点?

特点:

①细菌的呼吸链位于细胞膜上

②电子供体多样,除NADH以外,还有甲酸,H2和S等。

③电子受体多样,除分子氧外,还有延胡索酸、硝酸盐和S2-

④呼吸链的氧化还原载体含量可因细菌种类与培养条件不同而改变,

⑤呼吸链有分支

⑥末端氧化酶多样化;

⑦电子传递系统不完整

⑧细胞色素种类多样;

⑨氧化磷酸化效率一般比真核生物低,

⑩电子传递方式多样化,

呼吸链在原核生物中位于细胞膜中,在真核生物中位于线粒体内膜上。

 

十七.无氧呼吸有何特点?

与有氧呼吸相比有何异同?

无氧呼吸有那几种类型?

特点:

无氧呼吸是以外源物质(除分子氧外)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

在电子传递系统中,氧化NADH最常见的电子受体是分子氧,但微生物还能利用其它的电子受体。

外源电子受体包括分子氧和其它的外源电子受体(有无机元素、无机离子、无机氧化物和某些有机物)。

异:

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像NO3-、SO42-、S2O32-、CO2等一类外援受体,由于部分能量随电子传递传给最终电子受体,电子传递链壁有氧呼吸时短,所以生成的能量不如有氧呼吸产生的多。

同:

无氧呼吸也需要细胞色素等电子传递体,并在能量分级释放过程中伴随着磷酸化过程,也产生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1.以硝酸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无氧呼吸2以硫酸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无氧呼吸

3以CO2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无氧呼吸4延胡索酸呼吸

十八.ATP形成有那几种方式?

什么叫底物水平磷酸化?

电子传递磷酸化?

光合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呼吸链(或氧化)磷酸化。

光合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高能建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到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的特点:

底物在生物氧化中脱下的电子或氢不经过电子传递链传递,而是通过酶促反应直接交给底物自身的氧化产物,同时将释放出的能量。

氧化磷酸化:

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ADH和FADH2可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和细菌质膜上的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传递给氧或其他氧化型物质,这种产生ATP的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与膜有关的向量(有空间方向)的过程,是由几种有着空间构型的氧化还原载体(呼吸链)参与的一系列顺序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的。

光合磷酸化:

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称光合磷酸化.厌氧微生物或兼性厌氧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缺乏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因而不能形成完整的三羧循环。

第四章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等在光合膜上组成光合单位。

一.什么叫化能自养微生物?

化能自养菌可分为那四个类群?

各有何特点?

自养微生物是指能够在完全无机环境中生长的微生物,它们氧化无机物或利用光能获得能量,以CO2为碳源进行生长。

一些微生物可以通过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同时合成细胞物质,这类微生物称为化能自养微生物.

根据生长时提供能源的无机物类型不同,化能自养菌主要分为硝化细菌、硫细菌、氢细菌和铁细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