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教案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030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美术教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年级美术教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年级美术教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五年级美术教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五年级美术教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美术教案 2.docx

《五年级美术教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美术教案 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美术教案 2.docx

五年级美术教案2

第七课《我的书包》教学设计

一、教学时间: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书包的设计理念,设计的书包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和分析书包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书包。

情感目标:

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三、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书包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设计图的画法设计一款自己的书包。

四、教学难点:

运用设计理念,自己设计一款多功能书包。

五、教学准备:

教师:

美术书、各种不同类型的书包、制作课件、涂色工具、纸。

学生:

美术书、课前搜集到的各种书包、涂色工具等。

六、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课件出示谜语)

它是我的好朋友,每个同学全都有,

笔墨书本帮我拿,可我还得背它走。

生答:

书包。

(设计意图:

以谜语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书包的兴趣。

2、书包是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件学习工具,那你对自己的书包了解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吧(板书课题)

㈡、讲授新课

1、了解书包外形及功能的变化过程(课件出示)

①将70、80年代与90年代的书包进行比较(功能、色彩、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讨论

——功能单一、色彩单调、外形简单。

2、近几年的书包又有哪些变化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自己带来的书包,它分为哪几部分?

——书包箱体、书包背带、外部装饰。

(设计意图:

从书包每一个时期的变化入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每一个不同时期书包的样式、功能,从而对这样一个过程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3、它都有哪些特殊功能?

——侧兜、加宽加厚的背带、被戴上还有挂环、跟旅行箱一样有一个拉杆、还有的书包背带上面有一个横向的挂扣······

4、书包上为什么需要加这么多特殊功能呢?

——为了更方便我们的使用。

5、同学之间互相比较,找出更多不同功能,并说一说这些功能是做什么用的,使用起来怎么样?

(设计意图:

用互相观察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气氛中对书包进行细致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层层深入。

6、小组研究(课件出示)

①仔细观察自己的书包,你觉得哪一部分最需要改进。

②你想使自己的书包变成一个具备什么特殊功能的书包呢?

7、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设计图的画法。

(设计意图:

看书中的作品,使学生从书中得到启发)

㈢、学生制作

1、展开你的丰富的想像力,设计一个即实用,又美观,而且带多高科技多功能的书包。

把它打造一个完全智能化的书包。

2、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大胆作画。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3、教师板演(如果在书包基本造型上有问题的学生可以跟画)。

㈣、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1、学生自评: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做以汇报,说说你的书包先进在哪里,都具备了哪些高科技的功能。

2、学生互评:

说一说谁的作品更吸引你。

㈤、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都设计出来了别具一格、功能独特的书包,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你们在自己设计的书包能够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产品,用它所特有的功能服务更多的人。

第八课《奇思妙想》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

能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奇异组合。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记忆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素描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将书中的作品《比利牛斯山之城》在电脑中修改成把巨石和背景分开。

2、课件演示:

先出现巨石的画面。

提问:

(1)你们看这是什么?

(2)你们能不能想像一下这块巨石出现在什么地方?

3、课件演示:

在巨石后方出现天空和大海的背景。

教师简介作品和作者。

提问:

你们看到这幅作品后有什么感想?

能用你的方式讲解这幅作品吗?

出示课题:

奇思妙想

二、讲授新课

1、图片探讨,寻奇:

还有一些画家也有着这样的奇思妙想(欣赏、分析书中作品《公寓式梅维斯头像》《莫斯科的英国人》)

2、提问:

在这幅作品中你都看到了哪些事物?

你认为这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吗?

学生欣赏、分析,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3、你能总结出艺术家在创作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吗?

4、教师拿出一些毫无关系的物品,提问:

你们看看这些物品之间相互有联系吗?

观察生活用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小组讨论:

从中选择你喜欢的物品,想一想怎样才能超常规地将它们组织在一起,表现出你的奇思妙想。

5、分析书中学生作品:

你觉得哪些作品想像力丰富,组合得让你觉得巧妙、有趣?

三、尝试表现

我们怎样才能将生活中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用品用超越常规的方式将他们组织在一起,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呢?

(一)线描的绘画表现方式:

1.注意黑白对比。

2.注意疏密变化。

(二)注意组合的相互间的创意程度,充分发挥奇思妙想。

学生尝试创作,师作巡回指导(有思应显,激思而表,情之所趋也。

四、大胆创作

1.聪明的你还等什么呢?

展开你的奇思妙想,一次小小的发明就会诞生在你笔下。

2.出示图片并播放音乐(媒体演示),学生创作,师作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

1.举行“奇思妙想”作品展。

2.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第九课《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

教学时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民族纹样的样式美。

2、画画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

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发现并创造生活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感受民族纹样的造型美和形式美,把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装饰在平面图形中。

2、难点:

能把喜欢的民族纹样运用于平面设计,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具有民族纹样的物品,彩笔、画纸(教师)有民族纹样的相关物品,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教师:

出示普通花布和有民族纹样的花布(最好是实物)。

比一比,两块花布的纹样有什么不同?

小结:

民族纹样的花布更别致,这些民族纹样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

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2、了解民族纹样的运用

(1)出示:

民族风的服饰、鞋、包。

体会:

民族纹样使服饰、鞋、包更漂亮

(2)出示:

名族风的家居布艺体会:

民族纹样使布艺更美丽、环境更舒适。

3、认识民族纹样

(1)美在变化与统一①出示:

白族刺绣小围兜猜一猜:

这个小围兜为谁设计?

美在哪里?

口水兜上有什么纹样?

纹样是怎么构成的?

小结:

图案中有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对称的构成方式,色彩丰富②出示:

彝族刺绣肚兜看一看:

肚兜上的图案美在哪儿?

肚兜上有什么纹样?

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选用哪些颜色搭配的?

有什么寓意?

小结:

直立对称的构成方式。

中间是人物纹样和花草纹样;周围是连续花草纹。

它主要有三种颜色:

红色表达热情、豪放;黑色表达严肃、尊贵;黄色表达和平、亲切。

(2)美在对称与平衡出示:

白族扎染方巾想一想:

在抽象的图案中你看出了哪些纹样?

这个图案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用什么颜色搭配的?

小结:

本图案是圆形放射的骨式,主要由几何纹和花草纹组成;典雅的蓝底白花源于植物染料蓝草的作用。

(3)美在对比与调和出示:

适合纹样蓝印花布找一找:

这个蓝底白花的图案中有哪些植物和动物?

想一想:

美观的同时又有什么寓意?

小结:

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喜鹊寓意吉祥;猫寓意耄耋富贵(4)尝试练习教师示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试着画一画(5)学生作品赏析①同学们的作品参照了民族纹样进行创作,使两件作品既整体统一,又有局部变化(民族纹样、变化又统一)②变中求整,平中求奇。

4、实践探索试一试:

请你把今天学到的画民族纹样的本领,设计并装饰在平面的图形中,美化生活物品学生创作20分钟

5、作业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自评和互评

(1)说一说:

“我”用民族纹样装饰了什么东西?

表达了自己什么想法和感受?

(2)评一评:

你喜欢哪一幅作品?

你看出来作者用了什么纹样装饰的?

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到了民族纹样的形式美,还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美化生活物品。

6、课外拓展生活中其他民族元素的运用。

 

第十课《自制小相框》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一、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目标

  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隐性目标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二、教学重点:

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三、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

(冰棒棍、牙膏盒等)

 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

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揭示课题。

学生欣赏、感受。

  分析研究。

  (三)、自主研究

  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四)、实践操作

  作业:

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

  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学生制作。

  (五)、汇报展示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评选设计之星。

  展示评价。

  (六)、课后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

  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学生思考。

  板书设计

  自制小相框

  教后反思:

第十一课《卡通——动起来的漫画》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多种形式的漫画卡通作品,认识漫画卡通的一般表现规律和表现特点。

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及对多种美术形式的认识和理解。

2、学习绘制有特点的卡通造型。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体会卡通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对“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等概念有比较明确的界定,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

通过欣赏和评述活动对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对“卡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

运用卡通造型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

铅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了,教师请一位同学帮忙关一门。

假想一:

同学不太明白老师的意图,但还是把门关上了。

假想二:

同学很高兴的站起来,跑过去关上了门。

二、感悟畅想

1、快速示范两幅小品卡通。

作品一:

学生高兴的站起来。

作品二:

跑过去关门。

2、引导学生分析:

(1)卡通为什么叫动起来的漫画?

(2)都在哪些方面可表现“动”?

3、引导学生分析“表情之动”,教师及时归纳学生分析整理的造型信息。

4、查找资料,小组归纳:

(1)你找到多少种卡通的表情?

(2)这些表情都代表了人物的什么神态?

(3)表情为什么这样夸张?

不画得这么夸张可以吗?

(4)我们在画夸张的表情时应注意什么?

试着画一下。

5、引导学生分析“动态之动”,教师结合实例分析并示范几个卡通作品,例如:

孙悟空奋力挥棒、机器猫垂手无奈、《花木兰》中的小蟋蟀奔跑逃命等。

6、卡通与漫画有什么区别?

教材中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卡通漫画作品,它们都有哪些艺术特色?

三、体验创新

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卡通形象,创作出它下一场景的动作表情变化。

四、展示作品:

组织“电视台优秀卡通动漫节日展播”活动。

五、小结:

欣赏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卡通作品。

教学反思:

卡通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但真正谈到卡通,估计学生了解的并不多。

所以讲授新课前,我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卡通的资料。

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较为完整的归纳知识。

讲授新课15分钟,最后的展评太仓促,只有3分钟,时间分配不好,虽然学生一节课画不完,但仍可以将未完成的作品进行展评,而我一直想再延长一点时间好让孩子多画一会,结果展评作品有些急促,以后要注意。

最后的展评中,由于学生没画完,还在自顾自画,不听其他同学展评作品,以后要加强课堂常规的教育。

 

第十二课电脑美术──巧用卡通形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电脑绘画软件中的有关处理技术,感受电脑美术所带来的方便又独特的创作方法。

2、借助电脑美术软件的多种功能,对素材进行加工、组合,从而创作出符合自己想法的美术作品。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兴趣,体验卡通形象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电脑绘画软件中的有关处理技术。

三、教学难点:

用特殊的处理效果对画面进行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让学生欣赏几幅经过电脑特殊效果处理的卡通作品

2、提问:

看完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想?

二、新授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全部过程在photoshop软件中完成)

1、打开达芬奇2.0软件,选择要创作的形式,如贺卡。

2、打开文件夹里的贺卡作品,并选择具体的内容后保存。

3、选择需要的图案。

注意不能直接选择“打开”,一般要运用“打开外部文件”的命令。

4、把选择的图案安排到自己认为合适的地方,然后选择字体,输入所需的文字内容。

5、用美化文字的功能美化字体。

三、学生尝试

1、教师指定路径让学生打开图片文件将卡通图案美化和处理,并保存。

2、用教师所教的方法,让自己的画面和文字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在大胆尝试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及时保存。

4、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1、学生上传作品

2、教师进行集体展示,让学生来评价作品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到利用电脑进行设计创作的特点,注重对设计内容的梳理和选择、归纳,按设计的需要进行重新组合变化,形成最终的设计成果。

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

本课教学效果良好。

 

第十三课花鸟画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和创新。

三、教学难点:

  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方法。

四、教学准备:

  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

  2、在众多花鸟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认为代表高雅品质的“四君子”。

  3、出示课题——花鸟画。

二、讲授新课:

  欣赏吴昌硕的作品《菊花》

  面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惊醒创作时,中国的花鸟画家的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缘物寄情。

三、组研究:

  1、对比自然界中的花鸟,欣赏和研究一副花鸟画,想一想画家是怎么用笔和用墨的?

  2、游戏:

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菊花图片(中锋勾花,侧锋勾叶),分别尝试以下几种笔法:

  侧锋画麻雀头——点、抹

  中锋画翅、尾——短线

四、分析: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胸腹灰白,活泼可爱。

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五、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大胆的对原作进行添加和创造。

六、展示:

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

七、小结

教学反思:

《花鸟画》是继上一节国画课之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让每位学生去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这节课中,教师的演示作用很重要,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

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

 

第十五课山水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三、教学难点:

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四、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搜集中国山水画中有近景、中景、远景的作品资料。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引入新课

展示有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一副色彩照片和一副中国山水画。

问题:

说说两古作品有什么不同?

欣赏比较后回答问题。

彩照再现了生活中的景色。

中国山水画用中国人传统的工具和材料——生宣纸、毛笔、墨、水、色表现了生活中的景色,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欣赏评述、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现小组合作学习。

三、授新课

欣赏教材中画家的作品,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

对画家沈周和齐白石做简单介绍后,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

分组讨论问题:

(1)这两古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沈周的作品描绘的是冬天的景色,齐白石的作品表现的是春天。

相同点:

两幅作品都是中国山水画,都有近景、中景、远景,都画有树、山、桥、房屋和人。

不同点:

沈周的作品是水墨表现,齐白石的作品是用墨表现后又着色。

沈周作品用淡墨画水和天空,齐白石作品的水和天空是留白处理。

沈周作品除近景有树,中景也有树,房屋也有7间之多,齐白石作品中景没有画树,房屋只有1间。

沈周的作品有点苔,齐白石作品没有。

(2)这两副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中锋表现的?

哪些地方用的是侧锋?

两幅作品中的树、房、桥、船、及沈周作品的远山都是用中锋表现的。

山石的擦染及齐白石的近景土坡,远山,染墨、色用侧锋表现。

(3)这两副作品你喜欢哪一副?

说说喜欢的理由。

喜欢沈周作品的古朴典雅,喜欢齐白石作品的生动鲜活。

(4)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在你生活中是否见到过?

说说自己旅游时见到过的美景。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

五、继续在实践中创新,绘中景: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内容和墨色画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画远山或其他的景色。

六、学生创作

七、展示作品: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八、小结

教学反思:

在本课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墨色的浓淡和毛笔的干湿是学生难于掌握的。

要让学生了解近实远虚、近浓远淡,再分析墨汁的成分中有骨胶,浓墨时不洇,稀释后要特别控制水分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第十七课雕塑之美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

2、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3、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准备:

图片、雕塑作品、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课题——雕塑之美

二、讲授新课

1、看书,提出问题:

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几副雕塑作品,你认为它们可以分成几大类?

为什么?

分成中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外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四大类。

你怎样区别古代雕塑和现代雕塑呢?

2、整理收集的资料。

请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要求分类。

3、提出问题:

怎样欣赏一件雕塑作品?

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在欣赏方法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雕塑作品可以分成几大类?

你能在展板上或书上区别出这几类吗?

4、欣赏:

采用讨论的方式,请学生依据自己带来的雕塑作品资料,畅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5、欣赏书中作品:

引导学生赏析中国古代和外国古代雕塑作品。

引导学生赏析中国现代和外国现代雕塑作品。

三、作业:

学生整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四、小结。

教学反思:

《雕塑之美》一课是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

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第十八课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考察活动,学生了解人类的发明与创造是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体现。

2、学习制作图文并茂的简单的考察报告。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体会探索乐趣,认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美,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伟大之处。

二、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以科学考察的方法找到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事例。

三、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夹子、报告表、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并与普通画法的作品进行对比。

介绍点彩派及修拉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作品中蕴涵着科学。

二、欣赏感悟畅想

用放大镜观察细胞切片,体会微观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