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中学电视专题片宣传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6897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德中学电视专题片宣传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明德中学电视专题片宣传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明德中学电视专题片宣传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明德中学电视专题片宣传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明德中学电视专题片宣传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德中学电视专题片宣传稿.docx

《明德中学电视专题片宣传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德中学电视专题片宣传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德中学电视专题片宣传稿.docx

明德中学电视专题片宣传稿

儋州市第一中学中学电视专题片宣传稿(2010.11.28)

序言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辩,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礼记中庸》

汹涌的海浪拍打着儋耳这片古老而神奇的热土,两千年的文明始于汉武开疆、伏波辟壤。

一千年的传承源于东坡授业、符确进举。

琼之有士始于儋,儋州的教育传承千年的火种,生生不息。

一中人在漫长的教育征途中不断探索创新。

现在正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乘着与百年老校长沙明德中学合作办学的东风,在海南西部教育的海洋上以风帆正悬的姿势长风破浪……

琼西中学应时创立

抗日战争胜利,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解放战争洪流势不可挡。

国民党军节节败退,被迫南移,军团最后龟缩于海南岛,欲作最后的挣扎。

当时国民党许国钧参谋长再度莅临儋县那大,王焕即与他及驻防军团长徐进升少将,对当时那大市的畸形教育情况,都认为不适当。

鉴于一个小镇,因居民有着畛域观念,各执己见。

不为集体利益着想,竟分别设立那大、清平、陶江三间中学。

每间学校只有三四十名学生,且都是借小学的校舍作课堂。

因无经费,更无设备,连教员也由小学的老师兼任。

以“百年树人”的教育事业为儿戏,太不成体统。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整顿,势必影响教育质量,有误学子前途。

于是拟定将这三间学校合并,以便集合三乡镇的人力、财力、物力,合办一间有规模的完整中学,乃推王焕出面负责推动。

王焕以事关发展家乡教育,惠嘉学子,造福桑梓,当然乐意进行,便分头向三乡镇人士解说,彼此交换意见,结果各乡镇人士对并校反应良好,一致赞同。

事情既有端倪,王焕便进一步邀请三乡镇长暨社会贤达聚首一堂,共商事宜,作出具体的决定,设立一间健全的中学,并推王焕负责筹备。

于是,王焕便将进行经过的情况转告许、徐两将军,两人一致赞成,并且认为目前急需解决的是校舍与经费问题,校舍拟由许参谋长请示上级借给三间日军遗留下来的营房(今那大部队驻地),经费待再与各乡镇长会商后解决。

王焕为把中学尽快办成,与许参谋长再赴海口面谒韩汉英司令,承核准借给三间营房作为校舍,并赞他们有远见,为地方兴办中学,发展教育事业,造福人民,并决定校名为“琼西初级中学校”,旋请韩司令题赠牌额。

事务告一段落,王焕回到那大将情况告诉三乡镇人士,佳音播传,群情感奋,青年学子,更为欢腾雀跃。

至于琼西中学校长人选,地方有识之士,一致推举卓浩然先生担任,并推王焕任教导主任,襄助卓校长处理校务,并作为与地方人士沟通的桥梁。

为了发展地方教育,王焕也乐于接受任务。

因为当时事前尚未征得卓浩然先生同意,且其人尚在府城琼崖中学执教,于是,王焕又再往海口,找卓浩然先生转达地方人士恳请他任校长的诚意。

承他以服务地方教育事业为重,欣然接受,愿意屈就。

旋即两人连袂去晋见韩司令,报告进行结果情形,蒙他勉旃有加,不胜感激。

因为开学期将近,卓先生先回那大,王焕有事待办,仍留海口。

大约开学一周后,他才到校,这时学校已经正式上课。

目睹莘莘学子弦歌不辍,殊为欣慰。

后来,因学生逐渐增多,课室不够用,王焕与卓浩然再请团部多借一间营房。

从此,往昔刁斗森严、杀气腾腾的军营,今则施绛纱帐,成了杏坛胜地。

这就是解放后儋县第二中学的前身——琼西初级中学,追溯历史渊源,今日儋州市第一中学的第一任校长即是早负盛名的卓浩然先生。

 

第一篇、风云际会,百年回眸

捧读中国近现代基础教育发展史的百年长卷,经历了百年风雨的明德中学,承载着厚重的湖湘文化传统和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始终与民族命运共呼吸,与时代脉搏同起伏。

一百多年来,明德中学,在民族危亡中诞生希望,在战火纷飞中延续梦想,在辗转迁徙中燃烧激情,在改革开放中创造奇迹;一百多年来,“辛亥革命策源地”“院士摇篮”“北有南开,南有明德”“泰安球王”“止于至善”“明德方兴”等盛誉一直彰显出明德中学辉煌的办学业绩。

(一)辛亥风云兴学图强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灾难深重、百年积弱的中华民族,又一次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仁人志士开始了新一轮的救亡图存运动。

“深感甲午、庚子两役创巨痛深,决心兴学以救亡”,1902年,出身于书香世家的湖南湘潭籍拔贡胡元倓东渡日本,以鸿鹄之志踏响了强国雪耻之路。

1903年4月,学成归国的他在刑部侍郎龙湛霖、晚清学者龙璋的资助下,主持筹建起湖南近代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正规私立学校——明德学堂。

此时的明德学堂,没有自己的校舍。

在长沙北正街西侧至西园一带,有一座为纪念“中兴名臣”左宗棠而修建的左文襄祠,1903年—1907年,最早的明德学堂就租建在这个占地60亩的祠堂里。

然而,此时的明德学堂,却是群星璀璨,英才荟萃。

一批优秀的教师,或思想进步,或气质高雅,或学识丰富,均成为那个时代湖南境内甚至全国颇具影响的知识分子。

1903年秋,黄兴举家迁至学堂附近的紫东园居住,先后担任教务、行政工作,并兼任历史与体操教员;

1904年,陈天华、章士钊、宋教仁、吴禄祯、陈果夫等相继来到明德聚会,并印发陈天华所著《警世钟》《猛回头》,发表“一省起事,多省响应”之演说,成立华兴会,明德师生40余人成为华兴会的骨干成员;

1905年,黄兴在东京与孙中山会晤,联合成立中国同盟会,首批参加同盟会的明德师生有黄兴、张继、陈果夫等19人。

正因如此,《人民日报》1991年载文称“明德学堂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

刚成立的明德学堂办学并不宽裕。

为筹措办学经费,老校长胡元倓先生从建校伊始便四处奔走,出关外,走南洋,冒风雪,犯严寒,历酷暑,跋涉险阻,含垢忍辱。

当时的报纸曾登载过这样一首打油诗来形容明德的办学:

“四海名扬胡叫花,办学天天打背弓,屈膝求师兼募款,南方武训乐城翁”,老校长倒乐于向人讲述这首诗,“写的很有趣味,也很写实”。

但正是抱守着“非兴学无以图存,非毁家无以纾难”的志向,早期的明德师生共克时艰,励精图治,迅速办起了中学教育,并附设速成师范班及高初两等小学。

由于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左文襄祠房屋不敷分配,明德又另设分校于西园周氏花园。

1907—1910的四年间,明德学堂得到泰安里官地三千余方资助,此后,新建校舍次第落成,规模渐具,学堂又赴上海购置了当时先进的理化仪器及博物标本。

从此,薪火传衍、教泽绵绵,泰安里的朗朗书声,拉开了湖南新式教育的序幕。

明德学堂的办学业绩和办学特色很快成为时代盛事,佳评美誉不期而至。

1917年,教育总长范渊濂以明德规模宏大、成材众多,特奖“成德达材”横匾一方,悬于明德四箴堂。

1932年时任国民政府委员长的蒋介石先生来校检阅,手书“止于至善”横匾以赠明德。

1933年南京教育部评定全国十佳模范学校,明德名列第一。

1934年天津《大公报》发表《湘省之教育》,盛赞“明德与南开,不啻南北并立之两大学府”,其时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来明德演讲,亦称“北有南开,南有明德”。

(二)五四岁月,激情燃烧

1919年,中华大地内忧外患。

巴黎会议的失败再次诠释了“弱国无外交”这个真理。

与此同时,广大青年学生高举“德先生”、“赛先生”两面大旗,要求“内除国贼,外争国权”,一首生机勃勃的青春之歌在中华大地上蔓延。

此时的明德学堂,已开设了初小、高小、中学及商业专科,政治经济等专门学科,经北京教育部批准,汉口、北京两地还先后设立明德大学。

明德学堂,已成为当时湖南中等教育界的旗帜,胡元倓老校长“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谆谆告诫,更是让明德走在了爱国救亡运动的前列。

5月下旬的一天,毛泽东来到明德中学,约集学生自治会的同学谈话。

他鼓励同学们积极响应五四运动,带头罢课,加强团结、发展组织学联,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向。

自治会的同学们回到各班,传达了毛泽东同志的意见,大家都斗志昂扬,当即由各班联名,决定实行罢课。

明德罢课后,还由学生会代表出面,分赴全市尚未发动罢课的各中等学校联络。

最终于6月3日实行了总罢课,揭开了湖南学生政治斗争史的第一页。

后来,毛泽东在《湘江评论》(第四号)中发表《时务虽倒,而明德方兴》的专稿,特别赞扬了明德学堂:

“光绪末年的明德学堂,在省城学生界颇负时誉”,认为明德学堂弘扬了时务学堂的传统,从此,“时务虽倒,而明德方兴”的佳话,成了一代伟人对一所中学的评价。

(三)倭烟四起,弦诵不辍

战乱频繁的岁月中,三湘大地难以安下一张平静的课桌。

震惊世界的“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日寇侵占北平和天津之后,接着以30万兵力,沿平汉线南犯,直逼武汉。

对此,胡校长对明德师生说:

“民族操节是人的最高操节。

由于中国人最讲民族气节,所以永不会被列强和外族镇伏。

延绵数千年,凡我子孙,明德同仁、弟子,有贪图私利,或胁于淫威、为虎作伥者,永逐明德门墙不许与之序齿,勿忘吾言!

但是,在这十分危急的情势之下要坚持办学,培育抗日英才,明德就不得不迁址。

1938年1月,胡元倓校长主持校务会议,决定迁校湘乡霞岭之曾氏宗祠。

会后,胡校长赴武汉转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3月明德在霞岭开学。

随后的1938年11月13日,国民党在长沙实行“焦土抗战”,一直烧了三天三晚。

这便是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长沙“文夕大火”。

这次大火,长沙河东1100条街巷,全市房屋总数约三万八千余栋,93%以上被烧。

明德惟有乐诚堂(时为长沙市最高建筑及最早的水泥框架结构)及一、三宿舍幸存。

胡校长苦心经营34年的黉宫毁于一旦。

  然而,首迁湘乡霞岭曾氏宗祠的明德却依然弦诵不辍。

何经渭在主持校务期间,继承和发扬了明德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当时所聘请的教师,均是湖南有名望的。

1940年11月24日,胡元倓校长在重庆逝世,享年六十九岁。

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王世杰主持追悼会。

1944年,日寇南犯,学校决定迁校安化蓝田光明山,11月复课。

1945年学校再迁樟梅乡,租刘宅开课。

在这人烟稀少的深山穷谷之中,一时间书声琅琅,歌声嘹亮,欢声笑语,生气盎然。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再回安化蓝田上课。

1946年3月,迁回长沙开学。

抗战八年,明德中学辗转迁霞岭、晓南港、樟梅乡、两驻蓝田,校园遭毁,校长蒙尘,师生离散,之苦、之痛、之恨不可尽数,灾难之深重,办学之艰辛,为时累及八年有馀。

但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仍有初中18个班毕业,毕业生534名;高中17个班毕业,毕业生573名。

其中萧纪美、唐稚松、丁夏畦等三人成为中科院院士。

在此期间,明德校友投身抗战者也不乏其人:

胡元亻炎校长在重庆担任国民政府参政,积极参与国事;校友张继在西安任“西京筹备委员会”主任,力主建设西北抗日基地,并安排现任国民党主席连战之父连震东任专门委员;刘冬松老师更是亲自参加了长沙的四次大会战,与有力焉;明德在籍学生佘景行、唐济盘、杨昆元、高保生、仲邗飞等13人,经八路军驻长办事处介绍,辗转奔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均成长为抗日战争中的军事和政治人才。

抗战胜利后,明德师生捐资在乐诚堂建立“四战一火之碑”,基座为方形,四面各刻校训“坚、苦、真、诚”之一字,主体为尖锥形,正面书刻“四战一火之碑”;现此碑尚有基座部分,存于黄兴图书馆后院。

明德校友对于研究中日战争史的也不乏其人,先后毕业于明德的著名历史学家吴相湘、龚育之、郑惠等对于近现代历史次中日战争颇有研究著有《中日第二次战争史》《中日战争史》等著作。

(四)国运新生,教泽流芳

雄鸡一唱天下白。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饱经沧桑的明德学堂,也开始告别风雨如晦的岁月。

在中共明德中学支部领导下,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故鼎新,明德由一所曾享誉湖湘的私立中学转变为省市教育部门主管的公立中学。

从此,湘江边这条叫做泰安里的小巷子,走出了17位院士,他们是柳诒徵、金岳霖、蒋廷黻、陈翰笙、张孝騫、田奇儁、向达、李薰、张伯毅、肖纪美、廖山涛、俞大光、吴耀祖、唐稚松、丁夏畦、艾国祥、刘经南等17人。

这个数字位居湖南省之冠,明德也因而有“院士摇篮”的美誉。

肖纪美院士在回忆录中写道:

“1933年至1937年,我在明德中学寄宿学习,那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四年半”;“藏书丰富,可在中华文化领域内驰骋浏览;更重要的是培养终身享用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李传信回忆在明德读高中时写道:

“无论是人格及学术专业,我深受廖山涛院士的影响与教诲,他是我心目中的一座丰碑。

著名数学家丁夏畦院士回忆在明德求学的日子,更是无限感慨:

“我之所以从事数学研究并能做出一点成绩,完全要感谢我的母校,特别是我的数学老师曹赞华。

每逢时局变迁,明德中学既不随波逐流,也不消极避世,即使是在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灾难性破坏中,学校的图书馆、仪器也从未遭到破坏。

相反,明德中学终始终坚持顽强办学,先后为国家输送了上万名高、初中毕业生。

这里,走出了任弼时、周小舟、欧阳钦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这里还走出了欧阳予倩、吴祖光、苏曼殊、刘永济、吴相湘等学术大师……灿若繁星的湖湘俊才,传承着源远流长的湖湘学脉,贯穿古今。

(杰出人物介绍、访谈)

惊雷地动,神州风起,十年浩劫结束,高考制度恢复,崭新的明德中学与新中国一起,迎来了基础教育的春天。

百业待兴的明德中学,从拨乱反正到体制改革,从加强教育教学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脚踏实地的明德人,满怀豪情地憧憬着未来,奏响了自强不息、继往开来的浩瀚长歌。

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几经更名的明德学堂正式恢复明德中学的名称。

1986年,乐诚堂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熊清泉、梅克宝等省市领导先后到明德视察,江泽民、朱鎔基、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先后接见明德校友。

1991年,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称明德中学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同行高度关注。

(史料图片)

1996年,明德中学正式挂牌为“湖南省重点中学”。

2002年4月,明德中学在湖南省率先开展“院士进校园”系列活动,明德校友、中科院肖纪美院士的“成材之路报告会”在省内教育界产生强烈反响。

2003年,明德中学成立100周年之际,学校顺利通过湖南省教育督导评估,成为湖南省首批挂牌的示范性高级中学。

乐城堂前古樟郁郁,屈子湖畔垂柳幽幽。

100年来,明德中学的校名在不断地更换,但他们前进步伐却一直没有停止。

正因为有了沉甸甸的文化底蕴,他们的历史才显得厚重而踏实,正因为有了“坚苦真诚”的执着,他们的前程才会光明而灿烂。

一个又一个成就,不仅见证了明德人的睿智和胆识,更是快速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新生的明德中学,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前行,一所生机勃勃的三湘名校,正在悄然崛起。

第二篇、与时俱进,创造奇迹

世纪之交,时代潮流滚滚向前,从定址湘春路,到南迁天心区生态新城,从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到落实新课程理念,走过百年岁月,曾经享誉全国的明德,铁肩担道义、秉笔写春秋的文化使命感依旧不变。

今天以范秋明校长为首的的明德人,正秉承百年名校磨血育人的传统精神,在继承中发展,在思考中前行。

(一)凝心聚力决策谋划远景蓝图

明德中学校长范秋明,系湖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省特级教师协会副理事长、兼任湖南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党委书记黄海玲长沙市政治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沙市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范秋明校长访谈)

进入新世纪,以范秋明校长为首的明德人深切地感受到,历史是明德的财富,胡老校长留下的“磨血育人”思想和“坚苦真诚”的校训不仅是学校引以为豪的精神内涵,更应融入每一个明德人的血脉,激励着明德人不断创新,再续佳绩。

如今,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已择址天心生态新城的明德中学,在“教育率先融城”思想的引领下,不仅建起了一座现代化、数字化、高标准的新校园,更思考着、探索着、实践着一所百年老校的历史跨越。

依据明德中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学校制订了学校发展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与“十年发展目标”,形成了明德发展愿景:

继承优良传统,坚持开拓创新,提升办学品味,再振名校雄风,把明德中学办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化、数字化、示范性高级中学。

为早日实现这一愿景,新一代的明德人确立了冷静定位、安静办学、科学管理、内涵发展、铸造品牌的基本指导思想,确立了富于理想、文化立校、特色办学的办学方略,确立了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五年一台阶、十年创品牌的基本发展思路。

同时,他们还审视与把握了明德中学发展的基本方向,概括起来为:

崇尚理想,富于追求;崇尚科学,启迪智慧;崇尚文化,飘逸书香;崇尚道德,铸造品行;崇尚艺术,流淌诗歌;崇尚健康,引领锻炼。

基于以上思考,目前,明德中学正在实践着六个方面的办学战略转轨:

1.实现由粗犷办学向精细办学的转轨;2.实现由狭隘视野办学向广阔视野办学的转轨;3.实现由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的转轨;4.实现由教师素质单一向教师素养多元的转轨;5.实现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轨;6.实现由单一质量办学向多元品牌特色办学的转轨。

(二)延续百年文脉彰显历史底蕴

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泰安里原来的五十亩占地已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

紧抓“长株潭融城”契机,2008年,明德中学喜迁天心生态新城。

新校区占地150亩,投资3.5个亿,于2007年10月破土动工,2008年8月竣工开学。

建起这所现代化、数字化、高标准的新校园,明德人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冰灾且未出现任何建筑质量和安全责任事故,被业内人士称为明德速度、明德奇迹,曾一时传为佳话。

如今,明德中学更让人称道的是其汇集现代文明和传统底蕴于一身的校园环境:

汉唐风格的校门质朴庄重;屈风楚韵的太白流水古老凝重;镌刻着“十步之内芳草,六经以外文章”的楚辞亭,继续传承着厚德载物的名校风范;留有空白的院士浮雕墙,彰显出明德的智慧结晶和与时俱进的先进办学理念。

校园内,随处可见文化的印记,从校门口的丹桂飘香,到膳食堂门前的妙手丹青,从芳草萋萋的岁寒三友,到绿树成荫的群英荟萃,一路走来,所有的历史都在这方土地上得到了全新演绎。

这所菁菁校园,不再是简单的建筑符号,而是化身为学校文化殿堂、建筑艺术的珍品和以人为本、实用铸造的精品。

今日明德,充分张扬的还有现代化高科技文明:

她拥有省内基础教育中最先进的现代技术教育设备。

每间教室均被建设成多媒体教室,还拥有设施完备的多功能报告厅四间。

除此之外,她还有投资近30万元的教育软件和音像资料,有覆盖全校的电视、监控系统及校园网络,并在全省率先开通办公系统数字化综合平台,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充满艺术设计灵感的怀求体育馆和弼时艺术馆坐落在新校区的西南角,其弧形坡屋顶与校园的其他建筑风格相互呼应。

怀求体育馆以明德中学校友、无产阶级革命家周小舟(字怀求)的名字命名,分上下两层,二楼是比赛场,中央为一标准篮球比赛场,可容纳两千多观众。

比赛馆周边配套完善,设有休息室、兴奋剂检测室、盥洗间等若干功能房。

一楼为教学训练馆,配套有一个篮球训练场、健身房、力量训练室、体操训练房、武术练习房、乒乓球训练室、健康体制检测室等若干功能用房。

整个体育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2008年11月,湖南省中学生篮球赛的战鼓曾在此咚咚敲响,2009年8月,全国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男子篮球赛也在此鸣锣上演。

馆内陈列的明德中学各时期篮球队所获奖项,以及前国手柳继增、张卫平、王立斌、易建联等来校时的照片、题词等,都是这个号称“泰安球王”的明德中学的荣誉见证。

弼时艺术馆内有钢琴25台,拥有多间音乐教室、合唱排练室、舞蹈排练室、器乐排练室、美术教室。

著名音乐艺术家李谷一女士、王佑贵先生、著名画家清华大学大学刘人岛教授等均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和作品。

贯穿全校的文化长廊连接了生活区、教学区,这些现代化的建筑设计手段巧妙地运用在明德新校区的建筑群中。

一位老校友在新修的乐城堂前潸然泪下,他的心情或许只能用艾青的那句诗歌来形容: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三)唱响磨血育人缔造师道精魂

自1903年以来,明德中学从战火纷飞中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千锤百炼,一路高举教育救国的大旗,始终屹立在湖南基础教育的第一方阵。

原因何在?

或许可从这四个字中找到原因——“磨血育人”。

“磨血”乃育人宝训,“磨血”是明德精神。

黄兴曾邀胡子靖出任当时中华民国教育总长,胡老校长不慕名利、虔诚办学,并对黄兴说:

“流血革命险而易,磨血革命稳而难。

公倡革命,乃流血之举;我为此事(办教育),则磨血之人也。

于是,为实现此磨血之举,胡老先生聘请国学功底深厚的学者及国内外等著名大学的毕业生担纲授课,建校伊始即开设国文、数学、英语、公民、体育等课程。

他说:

““学校只要教师整齐,学生便乐于受教”。

为了延请名师,胡元倓,那一跪成了千古佳话。

时至今日,明德中学的领导人同样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他们紧抓新课程改革的机遇,励精图治,潜心打造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精神素养的专家学者型师资队伍。

如今的明德教师都在努力实现四个基本的发展目标:

第一是幸福人生,第二是专业发展,第三是文化修养,第四是自己的身心健康。

在这四个方面的引领下,他们除了发展基本的素养外,还要求自己有一门特长,能上好一门选修课,能上好一门活动课,并具备独立和合作开发课程的基本能力,总而言之,即发展自身的基本文化素养。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明德中学实施了“每周一篇”、“学术报告会”制度,创立了青年教师培训学校,开设了名师讲坛,成立了校青年篮球队、瑜伽班等,老师们在愉快的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采访学校教师代表朱泌头、何泰山、许韶歆、雷莉、阳淼、颜俊、曹曾军、蒋雁鸣等)

现在,明德中学有专任教师271人,其中特级教师11人,高级教师86人,更有全国模范教师3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其中还不乏省内外知名的学者型、专家型、实力型教师。

比如英语特级教师唐晓云,全国模范教师、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湖南省人大代表;特级教师何泰山,国家级骨干教师、数学奥赛优秀教练、获长沙市感动星城的魅力教师提名奖;美术特级教师刘羽萍,多年从事高考的美术培训,每年均有多名学生考入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等著名高校;体育高级教师曹曾军,多年担任学校的专职篮球教练,一直保持了全省篮球第一的称号,每年保送进重点高校的高三篮球队员都有10多人……

英语教研组特级教师朱泌太,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教授;湖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教育学会特级教师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会长、长沙市教育学会特级教师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会长;长沙市教育学会中学英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著有《中学英语学科教学法》、《创新阅读》、《英语课外快乐阅读》和新编职业学校教材《英语》等书,长期从事高考研究,在省内外作高考研究分析报告多场。

2009年7月,朱泌太老师又荣获“朱泌太英语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称号,并接受了市领导授予的“朱泌太英语名师工作室”牌匾。

如今,设立于长沙市明德中学的“朱泌太英语名师工作室”已成为长沙乃至湖南英语教学的前沿阵地。

与此同时,学校语文特级教师张建斌、化学高级教师汪益葵、英语高级教师许韶歆分别入选相关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团队,另有吴胜军等12名老师分别入选相关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学员团队。

名校造就名师,名师推动名校向前发展。

这里不仅汇聚了首席名师与众多特级教师,这里还有更多的学历高、后劲足、学科结构合理的中青年教师队伍。

2006年,学校启动了青年教师培训工程,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了学科导师制度,改进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构建了教师敬业爱岗的激励机制,形成了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骨干教师队伍。

数学教师钟慧莉、英语教师许韶欣、语文组雷莉、阳淼、谭晋宇,生物组缪静等老师曾荣获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杨颖慧、谢佼、杨礼、罗希、张静、杨玥等荣获省市各类赛课一等奖,他们撰写的各类论文、著作也多次荣登奖项榜首。

近三年来,明德中学还加大了教育科研的研究力度,目前共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6个,其中,国家级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