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一中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湘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6892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一中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一中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一中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一中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一中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一中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湘教版.docx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一中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一中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湘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一中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湘教版.docx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一中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湘教版

扎兰屯一中2014-2015年度高二地理期中考试

(湘教版)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右图表示我国四种农作物的分布,读图1完成1~2题。

 

1.这四种农作物分别是()

A.①小麦②水稻③棉花④油菜

B.①棉花②油菜③花生④水稻

C.①小麦②油菜③花生④甘蔗

D.①甜菜②甘蔗③棉花④水稻

2.农作物④在我国北方地区不能种植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足B.水分不足C.土壤贫瘠D.地势低洼

图3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3~5题

 

3.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4.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5.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图5下部为某岛屿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上部是该区相关地理事物沿线变化图,

回答6~8题。

 

6.该岛屿的名称是 (  )                          

A.海南岛B.台湾岛C.马达加斯加岛D.夏威夷岛

7.对该岛生活、生产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  )              

A.寒潮、洪涝B.地震、洪涝C.台风、地震D.干旱、台风

8.①、②两条曲线可能代表的分别是(  )

A.降水、气压B.降水、光照C.光照、降水D.气压、光照

图6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10.关于图6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11.关于图6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K^S*5U.C#O%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读图7,完成12~14题。

 

12.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

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的自然因素指标是()

A.气候B.地形C.洋流D.植被

13.以下省区全部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

A.新疆、青海、甘肃、宁夏B.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

C.新疆、西藏、云南、甘肃D.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

14.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

图9为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读图回答15~17题。

 

15.山西省煤产量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

A.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B.电力投资比重过大,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较小

C.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D.煤质量不高

16.关于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40%

C.原料工业逐渐取代采掘工业占到主导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等加工工业日趋衰弱

17.“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读右侧沿着某条经线所做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8~19题

 

18.B,C,D,E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A.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B.汉江谷地、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

C.黄土高原、渭河谷地、秦岭、汉江谷地

D.华北平原、大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

19.对图示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山脉C为南北走向    

B.A、E两地中水土流失严重的是E

C.B、D两地的河流,泥沙含量大的是B 

D.B、D两地的河流,属长江流域的是D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图7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完成20~21题。

 

20.“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错断B.褶皱凹陷C.断裂陷落D.水平张裂

21.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读下图,回答22~23题:

 

22.有关P所处地形区内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气候资源优越,区域组合好B.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C.金属矿产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

23.下列四项属于X地特色景观的是()

A.都江堰  B.坎儿井  C.自流井     D.间歇喷泉

24.当S地的牧民把牛羊赶上山腰以上地带放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河流普遍进入汛期B.我国东北部地区常遭受寒潮袭击

C.悉尼正逢多雨季节D.正值赴南极考察的时机

读下图,回答25~28题

 

25.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26.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7.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28.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 )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分析我国某地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29~30题。

 

29.该地区发展陆上交通运输的主要障碍是( )

A.人烟稀少,经济落后B.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破坏后难以恢复

C.沼泽广布D.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

30.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A.地形平坦B.雨热充足C.土壤肥沃D.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

据图回答31~32题

 

31.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 )

A.A地B.B地C.C地D.D地

 

 

32.若B地要发展种植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注重发展( )

A.绿洲农业B.河谷农业C.节水农业D.高效农业

第II卷(综合题共52分)

33.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8分)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

为什么?

(10分)

(3)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面临的三大自然灾害。

(6分)

 

34.读图20“千烟洲位置图”和图21“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资料:

千烟洲位于江西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土壤贫瘠,低山、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2/3以上。

20世纪80年代以前,千烟洲一直以河谷的水稻生产为主。

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过度樵采,水土流失严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千烟洲从河谷农业转向了生态立体农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引入先进的柑橘生产技术,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柑橘生产基地。

(1)千烟洲地处五个热量带中的     带。

(2)20世纪80年代初,千烟洲地区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3)千烟洲适宜柑橘种植,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发展成为著名的柑橘生产基地,导致其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有          、          等。

(4)图中字母表示的立体农业用地类型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

下图为规划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千米,天然落差约1578米。

但目前怒江水电开发计划备受争议。

 

材料二:

近年来,怒江流域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据统计,目前怒江州海拔1500米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500米到2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

有人说:

“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

(1)简要评价怒江水电能源基地开发的有利条件。

(4分)

(2)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这里所说的“灾难”主要有哪些?

(4分)

(3)针对本区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请你为本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4分)

 

答案:

1-5CACBC6-10BCCDB11-15CCBAC16-20CDBBC

21-25ABBAA26-30CDDDB31.32BC

33.(24分)

(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黄土高原。

(2)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坡度大,(任答两点4分)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旱涝、盐碱、风沙(6分)

34.(16分)

(1)亚热带  

(2)水土流失(生态破坏) (3)政策支持    技术先进(市场广阔、交通改善)(4).用材林,经济林,果园,鱼塘,

35.(12分)

(1)有利:

怒江自然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且集中(4分);

(2)主要灾难有:

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滑坡、泥石流(任答二点4分)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流域观光、生态旅游等。

(任答二点4分)

补充《不利:

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远离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

(2)《因为本区种粮是在毁林开荒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