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园田居》与《丁登寺》看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田园诗的异同图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6681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归园田居》与《丁登寺》看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田园诗的异同图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归园田居》与《丁登寺》看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田园诗的异同图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归园田居》与《丁登寺》看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田园诗的异同图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从《归园田居》与《丁登寺》看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田园诗的异同图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从《归园田居》与《丁登寺》看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田园诗的异同图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归园田居》与《丁登寺》看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田园诗的异同图精.docx

《从《归园田居》与《丁登寺》看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田园诗的异同图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归园田居》与《丁登寺》看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田园诗的异同图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归园田居》与《丁登寺》看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田园诗的异同图精.docx

从《归园田居》与《丁登寺》看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田园诗的异同图精

第4期(总34期)2009年12月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仰mal

ofHebei

Ener留In8石tute

ofVocation

and。

rechnolo盯

No.4(SumNo.34)

Dec.2009

从《归园田居》与《丁登寺》看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田园诗的异同

朱雪莲,郑欣荣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华兹华斯的《丁登寺》,比较诗的异同,探讨诗人自然观之不同,指出,这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对社会的失望,和返归自然的喜悦,但陶渊明是在天人合一中感悟自由。

诗人强调的是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华兹华斯则是在自然中净化心灵,体悟自我,诗人推崇的是主体的自我价值。

关键词:

陶渊明;华兹华斯;自然观中图分类号:

120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671—3974(2009)04一0020—03

SimilaritiesandDif冒erences

on

PastOraIPoeⅡ塔bet、】lreen

TaOYuamIlingand

WOrdsworth

ZHUXue・lian,ZHENG

Xin-枷g

(NantongTextileVocationalTechnologyc01lege,Nantong,Jiangsu

226007,china)

Abstract:

Thist11esis

analyze¥TaoYuanmin97Backto

Coun田“fe(I)aIldWordswonh奄Tintem

Abbey,

andcomparesmetwopoets7difkrentviewson

nature.Itpoints

out

thattheybothexpresstheirdisappoint—

mentaboutt11esocietyandtIlejoy

afterretuming

to

nature,but出eyholddifkrentViewstoward

nature:

Taouniteshimself

wi也nature肌d

t}leybecomeone,whereasWordsworthholds

nature

as

guidance

to

soul

andheemphasizesthevalueofse璩

Keywords:

TaoYuanming;Wordswonh;views

onnature

陶渊明是我国晋代(大约5—6世纪)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是英国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但是他们都热爱自然,全身心投入田园诗的创作。

在他们的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对于现实社会的失望,体会到在自然的滋养中重获自由的精神。

但是,在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诗中,除了对于自然同样的偏爱外,还有他们对于自然地不同态度。

本文意在分析《归园田居》和《丁登寺》,探讨诗人自然观点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陶渊明集》收录的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一职后所做的田园诗,本文所选的《归园田居(其一)》是其中一首,这首诗简短易懂,不难理解诗中包含的诗人陶渊明对回归乡村生活的向往。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

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堂前。

暖暖远任村,依依墟里烟。

树巅。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自然。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狗吠深巷中,鸡鸣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该诗开始的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陶渊明对于官场的厌倦和对于自由简单生活的向往,陶渊明认为他在官场中的三十年就像是羁鸟和池鱼,失去自由,过着庸俗失意的生活。

他希望自己是飞鸟飞在蓝天,游鱼邀游江河。

接下来的十二句里,诗人描述了田园生活,草屋,榆柳,桃李,远人村,墟里烟,狗吠,鸡鸣,这些勾勒出了自然清新的田园生活图画。

远离世俗的干扰,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和平、宁静、美丽。

诗人已悟得了山水田园的真正品格,更找到了自己精神的真正归宿。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腐败的当局和现实社会的厌恶和抱怨,也表达了对于田园生活的喜爱。

但是应

收稿日期:

2009一07—13

作者简介:

朱雪莲(1978一),文学硕士。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

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学・20・

万方数据

朱雪莲等:

从《归园田居》与《丁登寺》看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田园诗的异同

该注意到陶渊明这种对于回归田园隐士式生活的喜爱并不是说他是因不敢面对而逃避现实生活。

他的回归反映了他对腐败社会的反叛、斗争却不能实现抱负的失望。

这代表了陶渊明作品的真正价值。

《丁登寺》是华兹华斯田园诗的代表作,是《抒情歌谣集》中最后一首,原标题是简单的一个字unes,在副标题中注明了是“重游瓦伊河畔,于丁登寺左近,1978年7月13日”,该诗结构松散,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往事的沉思和作者不同时期的情感状态。

在《丁登寺》开头,华兹华斯声称自己上次游览此处之后,已有五年过去了,再次回到这里,再次看到宁静的乡村景色,听到河水的低语。

诗人描写了他再次看到的景物,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

“峻峭巍峨的山崖”留给“思想一个幽僻的印象”,诗人“休憩在无花果树的浓荫之下,远眺村舍密布的田野,簇生的果树园,….袅绕的炊烟。

”这些诗句字里行间凝聚着大自然的淡泊清幽,恬静和谐。

华兹华斯置身在这久违的自然美景中,感受到自然的清幽和谐,这给他带来了愉悦的心情,即使是他离开的这漫长的五年时间里,诗人也时常回忆起:

当我独居一室,置身于/城镇的喧嚣声,深感疲惫之时,/它们却带来了甜蜜的感觉,/渗人血液,渗入心脏,/甚至进人我最纯净的思想,/使我恢复恬静。

华兹华斯关注的是自然对于其灵魂的影响。

自然代表了诗人理想的自我。

回到自然的怀抱,其实是精神的回归。

过往岁月的沉思使诗人意识到自己其实一直没有忘记自然,这是他身处闹市时的心灵抚慰,但他更认识到,这种影响已融人他的灵魂,那些“忘怀已久的愉悦,早已遗忘的无名琐事”在诗人不自觉的情况影响着他,“我凭借它们还得到另一种能力,/有更崇高的形态,一种满足的惬意,”更使诗

人变得安宁,能够看清事物内在的生命。

华兹华斯

离开的五年里历经了欧洲历史上动荡不安的年代,历尽曲折和痛苦,再次回到丁登寺方能获得心灵静谧。

在华兹华斯的诗中,自然所投射出的社会建构意义在于真诚和和谐,而这正是使诗人伤心地社会所缺乏的,因此他只能转向自然。

诗人对比此次游历与年少时初次游历的不同。

年少时的诗人像是一头小鹿,在山峦间跳跃、奔跑,“听凭大自然的引导”。

童年时代纯粹直接的乐趣对诗人“是一切的一切”。

那时的诗人置身于神奇的大自然中,更多的是欢喜和敬畏,而不是理性的思考,“不需要用思想来赋予它们/深邃的魅力”。

然而,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并不感到沮丧和哀痛,在和

谐的自然中,他“经常听到/人生宁静而忧郁的乐

曲;/优雅;悦耳;却富有净形和克制的力量。

”在自

然中,他感觉到“一种升华的意念”,“一种动力,一种精神,推动着/思想的主体和思想的客体/穿过宇宙万物,不停地运行。

”因此,诗人对自然地认识升华为一种哲学高度的理解和认识。

诗人欣喜地发现在大自然和感觉的语言里,“隐藏着最纯洁的思想之铁锚。

/心灵的护士、向导和警卫,以及/我整个精神生活的灵魂”。

这里的自然几乎具有某种神性,可以引导人的思想,守护人的心灵甚至灵魂。

华兹华斯还描写了妹妹多蕾丝与自然的关系。

他从妹妹身上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再一次重温了/

往昔的快乐”。

诗人为此祈祷,因为他知道“大自然从来没有背弃过/爱她的心灵;这是她特殊的恩典。

”因此,诗人劝告妹妹记住他的劝勉之言,让自然引导心灵和净化心灵。

诗人更指出,“这绿色的田园风光,更让我感到亲近,/这有它们自身的魅力,更有你的缘故。

”在诗人看来,多蕾丝是自然人格化的表征,自然是多蕾丝的精神写照。

很显然,陶渊明和华兹华斯都远离尘世,返归自然,这是出于童年时期经历的影响,然而更重要的是因为现实社会让他们感到失望。

陶渊明明确指出自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生活的士族统治、军阀当权的东晋,战乱频繁,官场黑暗。

他厌倦了官场的卑鄙腐败,毅然辞官归隐,历经三十年,方得返自然。

而华兹华斯生活在18—19世纪的欧洲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时期,工业化进程侵蚀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改变着人们的利益追求,战争动乱使华兹华斯对社会深感失望,而法国大革命的失败更使他感到梦想的破灭,因而他迁居到昆布兰湖区,转向自然寻求精神的寄托。

在自然中两位诗人都感受到自然带给他们的喜悦以及心灵的平静。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都认为自然是人类心灵的抚慰,但是他们诗中的自然却不尽相同。

陶渊明在的诗中融“我”人自然,生活在自然中便如羁鸟归旧林,如池鱼游故渊,主体真正地融人了自然客体之中,形成了一种和谐混融的意境,达到了“我”与自然地完美统一;华兹华斯却是因为远离了社会,才能达到与自然地完美和谐的统一。

华兹华斯诗中的“我”和自然之间有明显的区分和界限,他认为“我”与自然要建立起一种以独立的自我为基础的联系。

这种联系是与陶渊明认为的“我”与自然地和谐统一所不同的。

这种不同反映了东西方不同的自然观与思维方式。

中国有悠远而独特的“天人合一”(下转24页)

・2l・

万方数据

李游等:

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生真正学会学习,不仅能够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各项英语学习任务,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特别是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网络自主学习是一个由教师精心策划、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需求来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

因此,教师导学是网络自主学习顺利有效开展的前提。

生在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环境下,会出现各种各样

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发挥导学的作用,先介绍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相关网络网址、以及最终的评估方式,结合听、说、读、写、译的教学特点和要求介绍相应的学习方法,并给与网络技术方面的指导和说明。

学生明确了上述内容后,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一教学手段,把授课的讲义发布在网页平台上,学生可随时对讲义作进一步的理解、吸收,并可在网上提出质疑。

教师还可以把网上相关资料下载到平台,便于学生进行扩展阅读。

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外部链接,方便学生进行深一步的钻研。

同时,网络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工具,如电子词典,翻译软件,网络论坛,搜索引擎等。

这些工具能帮助学生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网络平台最大的优势是它能从视觉、听觉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一个近似自然的虚拟的学习与交流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境输入。

教师还可以通过论坛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并针对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应努力做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师要根据学习者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学习者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接受自主学习的责任,主动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各种尝试,并在尝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各种教学方法,从而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吴瑶,“大学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个案研究”[J].首都师

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李新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M].北京地区普通

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Holec,H.Autonomy

in

Forei印LarIguagekaming,Oxfbrd:

Pargamon,1981.

(上接2l页)的观念,它的基本意义在于天道与人性相感相通,认为没有绝对的自然,也没有绝对作为主体的人,而是泯灭物我的界限,主体和客体融合为一。

魏晋玄学也主张崇尚自然,他们思想里的自然

既有哲学的内涵,即对个体生命与宇宙大生命关系

的深刻领悟与理解;又有伦理的内涵,即是一种任真自然的人格与人生理想。

陶渊明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在《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里的自然既是指自然地生活,也是指诗人的本性,只有离开世俗的樊笼,返归自然,将自我融人到自然之中,才能重新回归自我。

华兹华斯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

西方文化强调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疏远的,甚至是对立的。

基督神学认为自然成为上帝精神的体现。

人皈依了上帝,也就必须崇拜自然,但对自然山水的陶醉却是一种罪恶,会影响人的灵魂的拯救。

虽然卢梭提出“回到自然中去”的思想,但不能完全弥合人与自然长期离析的裂痕。

华兹华斯虽然热爱,但理性精神和宗教意识阻碍了诗人自由进

・24・

人物我交融的境界。

他眼中的自然带有宗教的色彩和哲学意味。

因此在《丁登寺》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自我和思辩。

他强调自我的首要地位,而自然却是一种肯定的力量,使人清醒和恢复,给灵魂以引导。

总之,不论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还是华兹华斯的《丁登寺》,诗作本身都是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和返归自然的喜悦。

陶渊明是在天人合一中感悟自由,诗人强调的是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

华兹华斯则是在自然中净化心灵,体悟自我,诗人推崇的是主体的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瑶.陶渊明集[M].北京:

作家出版社,1956.

[2]华兹华斯.华兹华斯诗选[M].杨德豫译.北京:

人民文学

出版社,2001.

[3]苏文菁.华兹华斯诗学[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万方数据

从《归园田居》与《丁登寺》看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田园诗的异同

作者:

朱雪莲,郑欣荣,ZHUXue-lian,ZHENGXin-rong作者单位: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刊名: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OFHEBEIENERGYINSTITUTEOFVOCATIONANDTECHNOLOGY年,卷(期:

2009,9(4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3条1.王瑶陶渊明集1956

2.华兹华斯.杨德豫华兹华斯诗选20013.苏文菁华兹华斯诗学2000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张叉中外文学中相对的隐士——论陶渊明和华兹华斯之胸怀天下-当代文坛2008(6

陶渊明(公元365-427和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Wordswordth,公元1770-1850都是身在山林,胸怀天下的隐士.作为胸怀天下相对意义上的隐士,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既有相似处,又有相异点,具有较大的比较研究之价值.

2.期刊论文汪全刚华兹华斯和陶渊明诗歌自然观差异及其成因-文教资料2008(21

本文旨在以华兹华斯和陶渊明有关自然的诗歌为出发点,比较在中西诗歌史上分别有着深远影响的华兹华斯和陶渊明之诗歌自然观差异,重点揭示二者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他们自然观形成的贡献.

3.期刊论文张宏儿.ZHANGHong-er从《致杜鹃》、《归鸟》看华兹华斯和陶渊明诗的异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

以<致杜鹃>和<归鸟>为文本,从意象和情结两方面着手,对湖畔诗人华兹华斯和田园诗人陶渊明作了比较分析,指出:

华兹华斯对自然极为崇拜,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想象全部投于自然,自然在他看来就是神灵;陶渊明寄情于自然,但在歌颂自然的同时,其内心却充满矛盾喻痛苦.

4.期刊论文白凤欣.姜红.BAIFeng-xin.JIANGHong自然在华兹华斯与陶渊明诗歌中的不同体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3

自然在华兹华斯与陶渊明诗歌中具有不同的体现.主要表现在意义的不同、态度的不同以及追求的不同.陶渊明以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诗歌实践,实现了玄学观念的"自然"向具体客观的自然界的延伸,达到了心性自然与实在自然的统一.他笔下的自然美好且更加真实可信.华兹华斯深受泛神论的影响,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真、善、美,代表着崇高和庄严.因而他笔下的自然有着多重意义.

5.期刊论文王玉珍.WANGYu-zhen中西文化背景下的诗化自然——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创作比较谈-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19(3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在创作思想与作品风格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这源于他们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厚重的儒道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底蕴深深地影响着陶渊明的思想和诗风,他能把心身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而在西方理性分析文化滋养下的华兹华斯却常常以充满情绪、累积经验与价值判断的"我"去观照自然.

6.期刊论文郭高峰飞鸟与流云的对话--论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观中的哲学背景-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2

中国"田园诗人开山祖"陶渊明与英国"湖畔诗人领袖"华兹华斯都喜爱大自然,把自然作为自己心灵的慰藉与寄托.但是作为一种相似的文化现象,其背后却连接着不同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形态,而作为各学科之母的哲学又是这不同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形态的核心部分.本文拟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并进一步阐述他们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7.学位论文徐瑞祥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比较研究2006

华兹华斯(1770-1850和陶渊明(365-472是中英诗坛上杰出的田园诗人。

华兹华斯被雪莱称为“讴歌自然的诗人”,他选择远离城市的田园生活作为诗歌创作的题材,极力赞美自然的伟大,主张人类应回归自然,以恢复人类的自然本性,拯救人类的心灵。

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继弥尔顿和莎士比亚之后最为重要的诗人。

陶渊明,开创中国田园诗歌一派。

他质性自然,由于厌倦东晋腐败喧嚣的官场而退居田园。

并在坚持躬耕的实践中深化了对人生之道的认识。

他倾心歌颂田园生活,在回归自然中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人。

虽然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与国度,彼此之间也无影响,但他们的田园诗歌却有着相通之处。

两位诗人的田园诗作如同一座桥梁沟通了东西方文学的交流。

本文试从两位田园诗人的“回归田园之路”、“诗歌创作题材”和“诗歌创作语言”三方面探讨华兹华斯和陶渊明诗歌的相通之处,并试从两位诗人的“田园诗歌意境营造”、“独特的自然观”和“蕴含在田园诗中的精神追求”三个层面上分析两位诗人诗歌的相异之处。

本文通过对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的田园诗歌的初步分析比较,不仅要探寻两位诗人的创作思想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较研究来揭示二人的田园诗创作对当今诗歌发展的启示,借以为东西文学与文化的交流作一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本文共分引言、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的相通之处、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的相异之处、结语五个部分。

引言简要介绍了两位田园诗人的生平及前人对两位诗人及其田园诗歌的研究,交代了本论文在比较其诗作时的切入点,以及论文的写作目的。

第一章“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田园诗在西方和中国的起源与发展状况。

西方的田园诗可追溯到古西腊罗马时代,并以描写牧羊人的生活为主题;中国的田园诗也可以追溯到时《诗经》中的个别诗篇。

第二部分简要叙述了华兹华斯和陶渊明对田园诗发展的贡献。

第二章“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的相通之处”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相似的回归田园之路,两位诗人都在对现实失望、对理想幻灭之后,才走上了回归田园的道路,开始了以回归自然为主体的诗歌创作。

第二部分比较了两位诗人田园诗中的三类共同题材:

赞叹美丽的大自然、歌颂静谧的田园生活、同情贫苦的劳动人民。

第三部分阐述两位田园诗人在诗歌语言方面的共同之处:

语言清新简练平淡,是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

第三章“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的相异之处”也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比较分析了两位诗人在营造田园诗歌意境方面呈现出的巨大差异,这主要源于二人所传承的东西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

华兹华斯在其田园诗中重在个人对大自然的沉思,从而表现出西方“天人相分”的文化传统;陶渊明在其田园诗中注重物我两忘,从而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天人合一”的精神。

第二部分探讨了华兹华斯和陶渊明在其田园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各自独特的自然观:

华兹华斯把“童年”作为重返自然的中介;陶渊明则通过躬耕实践深化了他对自然的认识。

第三部分比较分析了两位诗人在田园诗中所表现出的相异的精神追求:

华兹华斯的田园诗赞美自然的神性,主张人类应回归自然以拯救人类的心灵;陶渊明则通过歌颂田园生活来寻求精神自由和完善自我人格。

结语部分在总结了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田园诗异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当今诗歌创作仍然要借助朴素的语言风格来高扬“回归自然”的主题。

无论是西方文化陶冶出华兹华斯,还是东方文化蕴育出的陶渊明,都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他们欣赏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安慰,净化受污染的心灵。

在当今自然被日益破坏、工业社会对人性严重异化的形势下,两位田园诗人的这种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精神追求,现实意义尤为重大。

8.期刊论文薛琴华兹华斯和陶渊明之诗歌比较分析-巢湖学院学报2002,4(2

本文以华兹华斯和陶渊明各自转向自然进行创作的原因为切入点,讨论了他们的自然观和语言观.在自然观上,他们同中有异;语言观上,异中有同.通过逐层对照,来揭示一个事实:

华兹华斯的自然和陶渊明的山水可以在有分歧的情况下对话;他们的诗歌语言虽时隔千年,却也有相仿之处.

9.期刊论文王芳.何永艳.WANGFang.HEYong-yan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自然审美意识比较-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4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为中西方自然诗人的典型代表.他们生长在不同的国度,所处年代也相差千年,但他们都充满了自然之爱.前者代表和象征了中国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和雅淡优美的至高情趣;后者代表和象征了博大无私的爱.在自然诗中,前者抒发物我齐一的超脱闲情,率真自然,达到了"无我之境";后者在与自然的激情互动中洋溢着纯真的爱的气息,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他们的诗歌创作反映出了中西方自然诗中自然审美意识的差异性.

10.期刊论文邱瑜毅论威廉·华兹华斯与陶渊明哲学思想的相似之处-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

英国浪漫主义代表之一威廉·华兹华斯一直被称为"湖畔诗人",这不仅是因为其作品中所流露出的自然气息,更重要的是基于他内心深处自始至终秉持的崇尚自然的哲学观.而陶渊明作为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也有着类似的哲学思想.他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处世态度上都有着这样一种倾向--对自然的崇尚和尊敬.这两位伟大的诗人在为文学世界增添色彩的同时,也通过各自的作品为哲学世界增添奇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文链接:

下载时间:

2010年5月2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