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周党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docx.docx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周党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周党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docx.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周党高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周党高中2016届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月月考)(解析版)
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1mol·L-1稀硫酸100mL中含有硫酸根离子个数为0.1NA
B.1molCH3+(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
C.标准状况下,0.5NA个NO和0.5NA个O2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D.12.4g白磷中含有磷原子数为0.4NA
【答案】D
【解析】
D正确,A.0.1mol·L-1稀硫酸100mL中含有硫酸根离子个数为0.01Na;B.1molCH3+(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9Na;C.标准状况下,0.5NA个NO和0.5NA个O2混合气体要发生反应,2NO+O2=2NO2;D中白磷的分子式为P4,N(P)=(12.8g/128g·mol-1)×4NA=0.4NA
2.设阿伏加德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0.3mol二氧化硫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3NA
C.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D.常温下,1L0.1mol•L-1AlCl3溶液中含Al3+数为0.1NA
【答案】C
【解析】A错误,不是标准状况。
B错误,含有氧原子数为0.6NA
C正确,2.7g铝为0.1mol,与盐酸反应后得到氯化铝,铝由0价升到+3价,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D错误,铝离子水解,所以,Al3+数小于0.1NA
3.(2013•北京)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
B
C
D
硅太阳能电池
锂离子电池
太阳能集热器
燃气灶
A.AB.BC.CD.D
【答案】D
【解析】A.硅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
B.锂离子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太阳能集热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C错误;
D.燃烧是放热反应,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能量的转化形式,难度不大,该题涉及了两方面的知识:
一方面对物质变化的判断,另一方面是一定注意符合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条件.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铁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备氢气
B.S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
C.NO2溶于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它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钠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
【答案】C
【解析】硝酸属于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不会生成氢气,A不正确。
SO2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但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因此S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变红,但不会退色,B不正确。
NO2溶于水的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在反应中3molNO2中又2mol作还原剂,其N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到+5价;另外1mol作氧化剂,其N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到+2价,因此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正确。
钠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D不正确。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钠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产生白色固体
B.屠呦呦女士利用乙醇萃取青蒿汁中的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人类防治疟疾作出了重大贡献
C.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
D.钠投入水中,将沉在水底并熔化成小球,且有气泡产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钠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产生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A错误;B.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应该用乙醚,B错误;C.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生成氯化铜,C正确;D.钠的密度小于水,漂浮在水面上,D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钠、铜、萃取等
6.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对下列热化学方程式C2H2(g)+5/2O2(g)=2CO2(g)+H2O
(1)△H=-1300kJ/mol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10NA个电子转移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B、有NA个C2H2分子参加反应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C、有NA个二氧化碳分子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D、有NA个水分子生成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答案】B
【解析】略
7.西维因是一种高效低毒杀虫剂,在碱性条件下可水解: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西维因分子式为C12H10NO2
B.反应后经酸化,可用FeCL3溶液检验是否发生水解
C.1mol西维因最多能与6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西维因分子中至少有21个原子共平面
【答案】BC
【解析】
8.在下列4种醇中,能被氧化为相同碳原子数的醛的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
【答案】B
【解析】能被氧化为醛的物质结构中含有—CH2OH。
9.关于下图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流由铁钉经过导线流向石墨棒
B.该装置是一个简易的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
C.石墨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
↑
D.石墨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电流由石墨棒经过导线流向铁钉,错误;B、该装置是一个简易原电池的装置,错误。
C、石墨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
,错误。
D、正确。
考点:
考查原电池等相关知识。
1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乙酸乙酯与H218O混合后,用浓硫酸作催化荆,借以判断乙酸乙酯水解时分子中共价键的断裂情况,该方法应称为同位素示踪法
B.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常用质谱仪,分子结构测定方法主要是用红外光谱等
C.已知磷酸分子中的三个氢原子可以跟重水分子(D2O)中的D原子发生氨交换。
次磷酸(H3PO2)也可跟D2O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2PO2)却不再跟D2O发生氢交换。
由此可推断出H3PO2的分子结构是
D.某有机物C分子式为C11H14O2,其1H—NMR图谱如右图
(峰右侧或上面的数字表示H的个数,且知:
7.2ppm(5H)
为苯基),可推测该有机物可能为
【答案】C
【解析】根据C中的信息可知能发生氢交换的氢原子应该属于羟基氢,由此可以判断次磷酸分子中只有一个羟基氢,故C错误。
11.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小苏打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C.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D.苛性钾溶液中加入稀醋酸
【答案】B
【解析】略
12.分子式C4H8O2的有机物与硫酸溶液共热可得有机物A和B。
将A氧化最终可得C,且B和C为同系物。
若B可发生斐林反应,则原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A.HCOOCH2CH2CH3B.CH3COOCH2CH3
C.CH3CH2COOCH3D.HOCH2CH2CH2CHO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C4H8O2为酯,在硫酸溶液共热可水解成醇、羧酸,又A氧化最终可得C,即A为醇、B为羧酸;B和C为同系物即C为羧酸;又B可发生斐林反应,所以可得B这种羧酸为HCOOH,即C4H8O2为酯为甲酸某酯,符合的只有A选项为甲酸丙酯;
13.对水的处理包括水的净化、软化、杀菌消毒、去离子、蒸馏等。
其中常见的杀菌消毒剂包括氯气、臭氧、漂粉精、活性炭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拟用臭氧、活性炭对游泳池进行消毒和净化。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臭氧、活性炭处理水的原理相同
B.由于氯气能和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含氯化合物,因而不是理想的水处理剂
C.漂粉精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失效
D.臭氧和氯气都具有强氧化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臭氧是利用其强氧化性来净水,而活性炭是利用其吸附性来净水,错误;B、氯气能和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有毒含氯化合物,对人体有害,不是理想的水处理剂,正确;C、漂白精中的次氯酸钙能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正确;D、臭氧和氯气都具有强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正确。
考点:
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
14.下列除杂的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NO中有少量的NO2:
用水洗涤后再干燥
B.食盐中有少量的NH4Cl:
加过量的烧碱溶液后加热蒸干
C.N2中有少量的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D.CO2中混有少量的SO2气体:
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洗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NO2溶于水生成NO,则选项A正确;B不正确,因为又引入了杂质氢氧化钠,直接加热即可;在加热的条件下,氧气和铜反应,所以可以除去氮气中的氧气,C正确;饱和的碳酸氢钠和SO2反应生成CO2,所以选项D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考查物质除杂的正误判断
点评:
在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2.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
15.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氢气B.水C.氧气D.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氢气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水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溴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氧气与乙烯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加成反应,,故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加成反应。
16.(7分)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200的某芳香族化合物,欲确定其结构,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获得如下信息:
I.元素分析证明:
该物质只含C、H、O三种元素,且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6%。
II.该物质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其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有两种。
III.0.1mol该有机物分别与足量NaHCO3溶液或足量金属钠反应,均可放出2.24L气体(体积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1)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2)写出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该有机物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①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②能够发生银镜反应③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3)第
(2)小题中有一种物质还能发生水解反应,写出该物质发生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①与Na2CO3溶液反应:
②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
(1)有苯环,且在苯环的对位上,一侧是-COOH另一侧是-CH2OH(2分)
(2)
(3)
+Na2CO3→NaHCO3+
+2NaOH
HCOONa+H2O+
【解析】由“III”,得:
0.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可放出2.24L气体(标准状况),说明1个该有机物分子中有1个-COOH;0.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放出2.24L气体(标准状况),说明1个该有机物分子中有2个-OH,其中:
1个是-COOH,1个是-OH,所以,该有机物分子中至少有3个氧原子;
再由“I”,得:
设该有机物分子式CxHyOz,相对分子质量为R,
则16z/R=31.6%,即:
16z=0.316R,得:
Z只能等于3,此时R为152,
所以,分子式为C8H8O3;
为芳香族化合物,则含有苯环,再由“II”,得:
-OH不能直接连在苯环上;该有机物的结构中应有两个对位的支链;
(1)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有苯环,且在苯环的对位上,一侧是-COOH另一侧是-CH2OH;
(2)要求:
有醛基和酚羟基;
(3)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有酯基,是
(2)给答案中的第一种;
①与Na2CO3溶液反应,只有酚羟基能反应,且生成NaHCO3,其余不变;
②与NaOH溶液反应,既发生酯的水解反应,又发生酚羟基与碱的中和反应;
17.(8分)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
K+、Al3+、Fe3+、Ba2+、NO3-、SO42-、HCO3-、Cl-,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该溶液,试纸显红色;
②取原溶液少许,加铜片和稀硫酸共热,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
③取原溶液少许,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过量氨水,沉淀不消失;
④取原溶液少许,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⑤取实验④后的澄清溶液,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判断原溶液中上述离子肯定存在的是,
肯定不存在的是。
(2)写出与②③两个实验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②,
③。
【答案】
(1)Al3+、NO3-、SO42-;Fe3+、Ba2+、HCO3-;
(2)②3Cu+8H++2NO3-=3Cu2++2NO↑+4H2O;
③Al3++3NH3•H2O=Al(OH)3↓+3NH4+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知:
溶液无色透明,则Fe3+肯定不存在;
①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该溶液,试纸显红色,可知溶液显酸性,HCO3-肯定不存在;②取原溶液少许,加铜片和稀硫酸共热,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反应方程式为:
3Cu+8H++2NO3-=3Cu2++2NO↑+4H2O,2NO+O2=2NO2,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O3-;
③取原溶液少许,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过量氨水,沉淀不消失,Al3++3NH3•H2O=Al(OH)3↓+3NH4+说明原溶液中有Al3+存在;
④取原溶液少许,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知原溶液中有SO42-存在,则Ba2+肯定不存在;
⑤由于④加入了氯化钡,所以不能证明原溶液有没有Cl-;
综上所述:
肯定存在的离子是Al3+、NO3-、SO42-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Fe3+、Ba2+、HCO3-。
考点:
认识离子共存,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化学性质及检验办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K+、Al3+、Fe3+、Ba2+、NO3-、SO42-、HCO3-、Cl-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现象,特别是NO3-在酸性溶液中的强氧化性。
18.甲、乙两个探究性学习小组,他们拟测定过氧化钠样品(含少量的Na2O)的纯度。
(1)甲组同学拟选用图1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①写出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该组同学必须选用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A接(),()接(),()接()(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
(2)乙组同学仔细分析甲组同学的实验装置后,认为:
水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氧气,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氧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氧气体积偏小。
于是他们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
_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在读取量气管k中液面读数时,你认为最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用A、B、C字母表示)
A.视线与量气管k中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
B.等待实验装置冷却
C.上下移动量气管k,使k中液面与H中的液面相平
③若实验中样品的质量为wg,实验前后量气管k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V2(换算成标况)。
则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含w、V的表达式)。
(3)图2的装置也可测定一定质量铝镁合金(不含其它元素)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
分液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能否加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答案】(11分)
(1)①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2分);
②EDG(1分)
(2)①可以使分液漏斗内气体的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时水能顺利流下,消除由于加入水引起的氧气体积误差(2分)
②BCA(1分)
③Na2O2%=195×(V1-V2)/28w×100%(2分);
(3)H2SO4(答案合理均可)(1分),不能(1分),
若盛装碱液将会使分液漏斗旋塞粘住,造成分液漏斗损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Na2O2、Na2O都能与水反应,方程式为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
②O2是不溶于水的气体,通过排水法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故A接E,E接D,D接G。
(2)①因为反应过程中有气体生成,要保持压强里外相等,故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可以使分液漏斗内气体的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时水能顺利流下,消除由于加入水引起的氧气体积误差。
②反应是放热反应,首先要等到实验装置冷却后在操作,待装置冷却后,就要上下移动量气管k,使k中液面与H中的液面相平,读数时视线与量气管k中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故最合理的顺序是BCA。
③反应产生的气体为O2,反应为2Na2O2+2H2O=4NaOH+O2↑。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得样品的纯度为Na2O2%=195×(V1-V2)/28w×100%。
(3)铝镁合金中,可以选择H2SO4试剂,但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若盛装碱液将会使分液漏斗旋塞粘住,造成分液漏斗损坏。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金属钠的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的性质以及用排水量气法测定气体的体积的方法,难度中等。
19.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含有CCl4、I2、I-等)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
(1)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2SO3溶液,将废液中的I2还原为I-,其离子方程式为;该操作将I2还原为I-的目的是。
(2)操作X的名称为。
(3)氧化时,在三颈瓶中将含I-的水溶液用盐酸调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在400C左右反应(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锥形瓶里盛放溶液作用的为。
(4)已知:
5SO32—+2IO3—+2H+
I2+5SO42—+H2O某含碘废水(pH约为8)中一定存在I2,可能存在I-、IO3—中的一种或两种。
请补充完整检验含碘废水中是否含有I-、IO3—的实验方案:
取适量含碘废水用CCl4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碘单质存在;证明废水中含有I-的方法是;证明废水中含有IO3—的方法是。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
稀盐酸、淀粉溶液、FeCl3溶液、Na2SO3溶液)
【答案】
(1)SO32-+I2+H2O=2I-+SO42-+2H+使CCl4中的碘进入水层
(2)分液(3)使氯气在溶液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或防止I2升华或防止I2进一步被氧化)吸收多余Cl2(4)从水层取少量溶液,加入1~2mL淀粉溶液,加盐酸酸化,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废水中含有I-;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废水中不含有I-;另从水层中取少量溶液,加入1~2mL淀粉溶液,加盐酸酸化,滴加Na2SO3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废水中含有IO3—;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废水中不含IO3—。
【解析】
试题分析:
(1)I2被还原为I-,那么SO32-将被氧化为SO42-,离子方程式为:
SO32-+I2+H2O=2I-+SO42-+2H+;
(2)要将CCl4和I2分开,就要把I2还原为I-,I-能更好的溶解在水中。
CCl4的不溶于水,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方法为分液。
(3)温度越高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保持较低温度是为了使氯气在溶液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另外I2容易升华,低温可以防止碘被氧化。
(4)应用I2可以使淀粉变蓝,可以用FeCl3氧化I-,可以用SO32-还原IO3—。
考点:
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20.(10分)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3)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混合液
A
B
C
D
E
F
4mol·L-1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
V1=,V6=,V9=。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E中的金属呈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
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
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答案】
(1)Zn+CuSO4=ZnSO4+Cu、Zn+H2SO4=ZnSO4+H2(2分)
(2)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铜与Zn形成微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度(2分)
(3)①V1=30;V6=10;V9=17.5②红色(紫红色)(每格1分,共4分)
③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铜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溶液接触的表面(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原因:
Zn+CuSO4=ZnSO4+Cu,Zn、Cu、H2SO4形成原电池:
Zn+H2SO4=ZnSO4+H2加快反应;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则该实验只是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故其他量浓度均不变,故溶液总体积相同,故V1=V2=V3=V4=V5=30;V6=10;V9=17.5;E中加入10mL饱和CuSO4溶液,会导致Zn表面附着一层红色金属铜;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成的单质铜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溶液接触的表面,是反应速率减慢。
考点:
探究实验。
21.用Pt电极电解500mL含KNO3和NaCl混合溶液一段时间,在两极均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L,电解前后溶液体积不变,写出阴阳两极反应式并求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电极反应方程式:
阴极:
2H2O+2e-=H2↑+2OH-(1分)阳极:
2Cl--2e-=Cl2↑(1分)
n(NaOH)=0.5mol(2分)c(NaOH)=2.0mol·L-1(2分)
【解析】依据离子的放电顺序可知,在阴极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得到氢气;在阳极是氯离子放电得到氯气,它们的物质的量均为0.5mol。
通过电极方程式可知产生了NaOH0.5mol,其浓度也就是2.0mol·L-1
22.有机物M和乙炔可合成3-羟基丁酸,3-羟基丁酸可以生成一种生物降解塑料PHB和通过两步反应生成另一种高聚物C:
已知:
i.步骤②只有一种产物;C的结构中不含有甲基
ii.
iii.
41.M的系统命名为。
反应②反应类型,反应⑤的反应试剂及条件。
42.写出B、C结构简式:
B,C。
43.写出反应④化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