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6675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3小题,9分)

、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文化创意

创意被称为创造,也叫创新,但又不同于创造和创新。

创意通俗地讲就是点子,指的是观念、理念、观点、意见、想法等。

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意,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出发点。

相对于创意的这种原初性和出发点特征,创造只是在这个原创性基础上和出发点之后的行动,是过程。

而创新则是整个创造的结果达到了别人所没有的新水平和新境界。

例如,北京奥运场馆的“鸟巢”“水立方”形状和结构就是创意,这个创意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了整个建筑的创造和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实质上就是把文化创意按照经济规律,转化成财富的一种智慧型、知识型的新型产业。

但文化的创意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意,而且还有文化事业方面的创意。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需要创意,但创意并非都是产业,也未必都要产业化。

文化创意产业注重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而文化创意事业则注重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发挥。

功能不同,前者侧重于“利”,后者侧重于“义”,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

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

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软指标。

我们之所以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提倡文化创意事业,是因为文化本身兼具意识形态性和产品的经济属性,而且任何创意都是有价值属性的。

通俗地说,点子是有好点子、歪点子、鬼点子之分的。

因此,同时注重创意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就是要避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矫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不考虑文化主体性的做法。

文化创意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则极有可能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

比如,一盒88888元的月饼,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创意,但在价值背离的背后却是铺张和欺骗。

展、大繁荣的两翼,不可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或缺,不可偏废。

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是原动力。

但文化创意的灵魂却是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因此,要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激发人们的智慧,把文化创意事业搞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体现。

文化创意无法用金钱计算,但带来的社会效应和文明进步却是巨大的。

它在人们愿意接受的范围内,唤起责任心,强化文明感。

因此,只有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一起抓,才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

1.下列关于“创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创意虽然不同于创造和创新,但又与创造和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

B.与创造相比,创意具有"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等特征。

C.创意为创造提供了原创性基础和出发点,是创造活动应遵循的整个行动计划。

D.创意虽然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着创造过程和创造结果的水平。

2.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关系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都属于文化创意,前者侧重于“利”,后者侧重于“义”,功

能不同,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

B.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可急可缓的软指标。

C.文化创意产业只追求经济的增长,文化创意事业只追求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二者对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D.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的属性不同,前者具有经济属性,后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只有两者一起抓,才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创意产业是由文化创意转化成的新型产业,它应该在文化创意的价值属性制约之下谋求发展。

B.文化创意有好坏之分,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就会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

C.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必须大力提倡文化创意事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

D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是原动力,文化创意事业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路遗

刘怀远黄连婶平日不出门,但一出门,准是去借钱。

本村几乎都借遍了,不好再向谁开口。

即使有人主动借钱给她,她也摇摇头,坚决地说:

“不要,以前借的还没还上呢,已经拖累你们不少了。

黄连婶出了村,在路上走,后面有自行车的声音在响动,骑车人和黄连婶说话:

“又要去王权村啊?

黄连婶出了村,苍白的脸红了红,朝那人点点头。

王权村是黄连婶娘家的村,娘家哥多。

不过去娘家多了,嫂子们也没好脸色。

但毕竟是自己娘家,比借别人的心里踏实。

骑自行车的人叫玉亮,下了车跟黄连婶说:

“我带你一段路吧。

”黄连婶说:

“算了吧,你自己骑还这么大动静,哗啦哗啦直响。

”玉亮看看自己的破自行车,嘿嘿地笑,手往怀里掏,说:

“婶,我这里有几十块钱,你先拿去用吧。

黄连婶忙拦着说:

“你帮我的还少吗?

我自己命苦,不能总拖累你们。

”“婶,我知道您性格倔强,可我是外人吗?

自家的远房侄子!

这几年,黄连叔有病,您也够操心的了。

黄连婶说:

“你惦记着婶,婶感激不尽,你家也不宽裕,我现在日子还能挺过去。

”“好吧!

”玉亮知道拗不过她,就说:

“那我先走了。

”玉亮骑上哗啦哗啦直响的自行车,骑得很慢,比黄连婶走得快不了多少。

拐过一个弯,玉亮不见了。

黄连婶走过拐弯处,见路中央有一叠钞票。

黄连婶捡起来,数了数,不到100元钱。

天呐,这是谁这么马虎,100元足可以买七八袋化肥,足可以给黄连买一个月的中药,足够在县中学读书的女儿两个月的生活费啊……

她往前后看,见不到一个人影。

丢钱也太马虎了,玉亮也马虎,他在前面,愣没看到。

黄连婶站在那里等了好一阵子,也没见有人来找。

她摇摇头,把钱装进衣兜,心想,会和找钱的人碰上的,就继续往前走。

迎面开来一辆农用三轮车,在黄连婶面前停下来,开车的是屠户柳三。

“嫂,你要去哪里啊?

“我去走个亲戚。

“哦,俺哥一个人在家呢?

“咋,你还怕他跑了?

”柳三笑了,黄连终年躺在床上搂着药罐子,既不会跑,也不会怕谁偷。

柳三说:

“嫂,咱一起回家吧,有啥困难我帮你解决。

”黄连婶说:

“你也没开印票子的机器,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的,天天杀猪再赶集卖肉,生意做得也挺辛苦的。

柳三说:

“嫂啊,你不是困难到揭不开锅了,不会又回娘家的。

好,你去吧。

”柳三挠挠头,朝农用车上看看说:

“我东西丢在集上了,得赶快回去拿。

”说完,农用车冒了一溜黑烟,掉转车头跑远了。

黄连婶笑着摇摇头,心里说:

“慌张鬼,掉转车头往回走也不带我一段路!

”走出不远,黄连婶再次财运高照,又捡到一叠钱。

拿在手上,油渍渍的,上面还沾有一星暗红的肉渣。

回到村,黄连婶找到玉亮和柳三。

不想二人矢口否认,都说没有丢钱。

黄连婶说:

“你们不是丢,是故意放在路上让我捡。

”俩人都说:

“俺俩是傻蛋啊?

脑子有病啊?

要是被别人捡去了咋办?

”黄连婶的泪就要落下来了,说:

“只要说钱是你们的,算我借的行了吧?

”不管她怎么说,两人就是不承认,异口同声地说:

“钱是你捡的,找不到失主就是你的。

”黄连婶很无奈,两叠皱巴巴的钱像两块刚出炉的烤山芋,烫手。

思来想去,黄连婶最后把钱交给村主任,让他给广播一下,找寻失主。

大喇叭里还没有广播,人们都知道了黄连婶捡钱上交的事。

第二天午后,玉亮和柳三找了来,说:

“既然您铁了心不要,这钱我们只好领回了。

黄连婶叹一声:

“我只有用这个法子,才会逼你们出来承认。

走,一起去村委会领回。

”到了村委会,柳主任脸色酣红地躺在椅子上打盹。

听黄连婶说完,柳主任打着酒嗝说:

“你们都值得表扬,一边是慷慨助人,一边是拾金不昧。

黄连婶说:

“场面话就不用说了,快把钱退给他俩吧。

”柳主任不吭声,脸却更红了,反手把墙上的日历撕下一张,裁成两张寸宽的,把烟丝倒在印有“1989年”的一半上,在手上一扭一转,就成了一只大炮烟。

点燃深吸几口,让自己隐藏在烟雾中才说:

“上面总来人,村委会也没啥收入,今天李乡长领几个人又来了,你捡的钱真是雪中送炭啊,我用它还了饭店的招待费还不够呢。

三个人一下僵在那儿,瞪出的眼白如晒在河滩上的鱼。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一段描写黄连婶在本村借钱几乎借遍了,即使有人主动借钱给她,她也摇摇头,表示坚决不要,表现了虚荣爱面子的一面。

B•小说两次描写玉亮所骑自行车的响声,从侧面表现了玉亮家庭也不宽裕;柳三借口东西丢在了集上,表现了柳三头脑灵活的特点。

C.“既然您铁了心不要,这钱我们只好领回了”,玉亮和柳三的这句话表现了他们对黄连婶

的帮助并非真心。

D•柳主任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一基层干部的形象,他收到黄连婶送来的“路遗”后没有广播的根本原因,是村委会没啥收入,镇上的领导又经常来吃饭。

5.作品是怎样叙述拾遗的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6.作品为什么以村主任把黄连婶捡到的钱支付了招待费为结尾?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

以荫.主原州截原寨。

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

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

之。

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

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

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

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

守约曰:

“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

”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

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

慕家族颉很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

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

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

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

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或曰:

“如水害何?

”守约曰:

“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

”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

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磧。

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

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

张守约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B.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C.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D.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B.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

“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

宋代

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擢,拔也,指拔官,提升官职,《后汉书?

公孙述传》中有“程乌、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又如:

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拜(提拔授官)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

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

用;提拔为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

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

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

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

D.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

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

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2或曰:

“如水害何?

”守约曰:

“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

思渺难收。

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

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

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

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③,杜若④满芳洲。

【注】①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

为官数十载,因主战被排斥,此词作于作者请求侍亲获准

后,乘舟沿

江东归途中。

②沉累:

指屈原。

③语出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舜是古代有虞氏的贤明首

领。

④杜若:

一种芳草。

11.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的上阕由自身遭际写起,继而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景象:

日落君山,云气蒸腾,沅水、湘

水两岸的草木呈现葱绿,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

B•“西风千里”两句,承接上意,写湖海倦游的自己经过长途的江面飘荡,终于来到了游览

胜地岳阳楼上;用比喻手法,于苍凉中给人以安慰。

C•“雄三楚”五句,写岳阳楼雄于三楚、吞吐七泽、隔绝九州的地势并发出感叹,以夸张、

反问手法,极写所见景象气势的壮阔,词气跌宕飞动。

D.“沉累”,指无罪而沉于湘水的屈原。

作者欲吊屈原而不知其处所,目力所及,只有渔儿樵

子,他们为此而哀伤地写下与屈原同调的“离忧”。

E.结尾“回首”两句,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句和《离骚》辞语,抒发

深沉的情怀。

“杜若满芳洲”,以景结情,意味深长。

12.这首词借登楼远望、吊古伤今,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长恨歌》中描写钟鼓入耳,星月入目时,玄宗思念贵妃而彻夜难眠的句子是:

2)自古有道“借酒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肠愁更愁”。

《拟行路难》中也有类似的句子,

以表达诗人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的句子是:

,。

3)《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应用(15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恩施大峡谷是全球最长、最美丽的大峡谷之一,这里千丈飞瀑流芳,百座独峰矗立,十里深壑幽长,秀色.可.餐..,堪称生态游、休闲游的好去处。

2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3与做人一样,李天来对待实验同样谨小慎微...。

他说:

“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是要用来指导生产的,不能有‘差不多'等情况出现。

42017年5月23日朴槿惠首登审判台庭审,与朴槿惠一同受审的还有乐天韩国会长辛东彬,以及与朴槿惠有着40年交情、“亲信门”事件的始作俑者.崔顺实。

5在《楚乔传》的拍摄过程中,有工作人员表示,赵丽颖几乎不用替身。

其中在拍和狼群搏斗的场景时,她身体多处受伤,人们对此不吝充满赞颂的溢美之词....。

6这个新建的小区,高楼林立,环境优雅,地上草坪泛着绿意,可是一些人贪图方便,行不由径.,常常踩着草坪横穿而过,实在辜负了植草者的美意。

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⑤⑥D.③④⑤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央电视台各部门通力配合,携起手来联袂打造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朗

读者》等优秀节目。

这些节目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B.坚持文化自信理念,秉持“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中国青年报运用全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C.据资料显示,因汽车事故而死亡的人当中,至少有70%是未系安全带的。

由此可见,安全带

是在汽车万一发生事故时,保护驾驶员生命的重要装备。

D.文章能否发表不仅是写作水平高不高、看问题透不透的问题,而是编辑及其栏目需不需要的问题,而不知廉耻地抄袭别人的文章,那就是人品出毛病了。

1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古代衣服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B.“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因入京师,观太学”中的“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C.“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中的“彭泽”“邺水”“临川”分别是指王维、曹植、谢灵运。

D•“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人名,其中“庖”是职业,“丁”是名字,这种取名的方法在

先秦颇为普遍,如“弈秋”“轮扁”“盗跖”等。

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涂鸦之作,不值一提,还望诸位不吝赐教,指出我写作的问题。

B.虽然毕业已经好多年了,但班级的合影照我一直惠存到了今天。

C.正玩得高兴,小李因为优势先行退场,大家对他的失陪很惋惜。

D.日前登门拜访先生,很遗憾未遇,明天我会再次惠临贵府一叙。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

批判性创新思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思维方式。

这是因为,一方面,创新的

目标就是要解决问题。

不仅要①,而且要解决国家发展问题和世界复杂问题。

要想创新地解决问题,首先必须创新地思考问题。

创新思维方式是创新成功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②。

没有正确分析问题,③。

故批判思维是创新

思维的基础。

四、课外阅读(9分)

19.下列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金,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B.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

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C.《激流三部曲》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

D.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为主,带有强烈写实性和批判性。

20.下列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是中国作家巴金的代表作,为《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

B.小说描述五四时期成都高家公馆的大家族,主人公是觉慧、觉民、觉新。

高老太爷是这个

大家庭的权威。

C.觉慧是受过新思想熏陶的“新青年”,虽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受封建礼教约束,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导致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

D.觉民温和谦逊,但为了与琴姑娘的爱情和爷爷坚决斗争,离家逃婚,做了高家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

21.以下句子出自巴金《家》的是(3分)()

A.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B.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C.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D.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书写分6分)

①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

“如果画,一定要

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②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

全面理解以上二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

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C(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

意,而非“整个行动计划”。

2.A(B项,“硬指标”“软指标”是相对而言,并非是说“必须完成”“可急可缓”。

C项,应将“文化创意产业只追求经济的增长”和“文化创意事业只追求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中

的“只”改为“注重”。

D项,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都兼具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

3.B(应将“就会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中的“就会”改为“极有可能”。

4.BA项,“表示坚决不要,表现了虚荣爱面子的一面”由原文“但毕竟是自己娘家,比

借别人的心里踏实”可知,她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C项“表现了他们对黄连婶的帮助并非真

心”错误,由原文“大喇叭里还没有广播,人们都知道了黄连婶捡钱上交的事”可知,黄连

婶态度坚决,他们才被迫领回;D项,“没有广播的根本原因”错误,由原文可以知道,“大喇

叭里还没有广播,人们都知道了黄连婶捡钱上交的事”广播了,但是钱没有还。

5.答案:

①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可以灵活自由地呈现小说情节。

(2分)②以“路遗”为线

索叙述故事,使故事条理清晰,结构更加严谨。

(2分)③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故事,使人物形

象更加鲜明。

(2分)

6.答案:

①在人物塑造上,黄连婶的形象与柳主任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使黄连婶的形象更

加丰满。

(此处也可答“玉亮、柳三与柳主任形成对比,突出玉亮、柳三两人的美好品质”。

(2分)②在思想内容上,这样写暴露并鞭挞了那个年代少数农村基层干部的不良风气,与玉亮等人形成对比,弘扬了正能量。

(2分)③在故事情节上,这样写使故事情节发生逆转,增

加了故事的波澜。

(2分)④在艺术效果上,这一情节增添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2分)

7.D

8.B“金”用以止众,“鼓”用以进众。

9.C依据原文,慕氏家族只是被张守约捉拿,被斩首的是逃到夏国的部落余众。

10.

解析:

“取”(抓捕,追捕),“置”(动词,放弃),“居”(动词,停留,引申为“过了”),“械”

(名词作动词,用枷锁拘捕),“斩于市”(状语后置,于市斩)。

每处1分共5分,句意1分。

②有人问:

“怎么对付水灾?

”张守约说:

“饥荒之年役使民众,比水患还要厉害,我将慢慢想办法解决。

解析:

“如……何”(把……怎么办,可译为“对付”),“歉岁”(收成不好的年份),“劳”(使

动用法,使……劳累,可译为“役使”),“且”(副词,“将要”),“图”(动词,设法对付,可

译为“解决”)。

每处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