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抢富士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6427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争抢富士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争抢富士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争抢富士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争抢富士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争抢富士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争抢富士康.docx

《争抢富士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争抢富士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争抢富士康.docx

争抢富士康

争抢富士康

2010-07-2315:

57:

08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跟贴160条手机看新闻

经历了连串跳楼事件之后,富士康“北上西进”的内迁计划似乎开始提速。

在深圳厂区,富士康正在将近40万员工逐渐削减至10万~15万。

中国新闻周刊2010027期封面:

争抢富士康

经历了连串跳楼事件之后,富士康“北上西进”的内迁计划似乎开始提速。

在深圳厂区,富士康正在将近40万员工逐渐削减至10万~15万。

从深圳到河南,从昆山到重庆,富士康一路攻城拔寨,地方政府纷纷向其抛出橄榄枝,为争夺这个巨型企业暗战不休。

对于深圳,富士康已是低附加值的鸡肋;而之于中西部,富士康却是GDP宠儿。

中国的地域差异消弭了这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型压力。

人们大多相信,富士康向内地城市的持续扩张,是为了追逐更低廉的劳动力和更优惠的条件。

但在种种表象之下,富士康与地方政府的政企联盟之中,其实有着更为隐密的利益来源和利益分成模式。

借由富士康的北迁之举,透视这种分成模式,或许可以从中检视中国发展模式的深层秘密。

【内文导读】

富士康代工帝国北迁之痛

富士康会搬去越南吗?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全球转移之路

富士康北伐

现在看起来,富士康向内地扩张其实早在进行中,这次舆论的热议只不过是对此事的一次聚焦;聚焦之下,富士康态度暧昧,而内地众多省市和地区却展露出对这个巨型企业的极度渴望

本刊记者/刘子倩(发自郑州)

6月14日这天,从晚上九点半开始,15岁的小禹与舍友们瞠目结舌地度过了“人生最为震憾两个半小时”,他望着从楼上扔下来烧成火球般的被褥,听着暖壶、饭缸、铁皮脸盆砸落的声响,“半天不敢动弹”。

没过多久,一大群09级学生冲入小禹所在的2010级新生宿舍,二话不说,把他们宿舍里的暖壶等能制造声响的物件从阳台扔了下去,连一个烂拖把都没有放过。

缓过神来的小禹走到阳台,借着楼下路灯的灯光,发现两幢宿舍楼之间的过道布满了玻璃碎片,对面的楼上仍有人吹着口哨,乱叫着投掷暖水瓶,被撕得粉碎的教科书如雪片般飞舞在空中。

自从13日得知要去富士康实习半年的消息,郑州交通技师学院09级的学生们就开始不消停了。

按照学校的规定,最后一个学年是实习期,但他们的专业大多为汽修,与电子工厂并不相干。

在学生们看来,富士康除了制造电子产品,还与“跳楼”有关。

学生们当场表示不满,但老师告诉他们,这次是“政治任务”。

所谓政治任务,老师的解释是,这是政府的战略。

在此之前,一个关于富士康要在郑州建厂的消息不胫而走,随后大量富士康招工告示贴遍了郑州的各个居民社区。

居民可到居委会领取报名表进行登记,甚至每个居委会还有10个名额的招工任务。

近年来,河南省将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作为重大战略工作部署。

在官方看来,富士康科技集团在豫招聘培训员工,有利于本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城乡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承接产业转移储备技能人才。

在河南省内,一度传出消息称郑州、鹤壁、开封、南阳均为富士康落户本地而积极奔走。

与此同时,其他省市也加入战局,天津、廊坊、武汉等成为富士康北迁的关键词。

“被实习”

在富士康的招工简章中,招募的主要对象为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实习学生、职业高中毕业生和未升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城镇各类求职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复员退伍军人、库区移民、被征地农民。

职校学生自然成为此次招工的主力,郑州几乎所有职业学校均收到上级通知,要求组织学生到富士康实习。

在小禹所在的郑州交通技师学院,学生们甚至听到“不去富士康就不发毕业证”的传言,而这一传言据称成为学生们集体闹事的导火索。

6月14日晚,一时间暖壶爆炸声此起彼伏,课本满天飞,更有情绪激动者将被子点燃。

学校老师和保安尽管及时赶到,但均在远处观望,难以制止。

郑州交通技师学院学保处处长王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学校并未强制学生到富士康,但实习是毕业的必修课,且有学分要求,如若不去富士康,可自行联系实习单位。

与之相比,郑州商业技师学校的学生似乎是这场风波的受益者,原本要求09级学生全部前往,但最终学校口风有所松动,有部分学生留守郑州,等待学校通知。

他们所学的专业大多为财会、建筑、化工,与富士康的电子产业也无交集,但学生大多最担心的仍是不去富士康可能对毕业造成影响。

学生们似乎并不关心富士康是否落户郑州,也对简章中“郑州厂区建成后可返郑州工作”的说辞毫无兴趣。

在他们看来,富士康流水线的工人只要稍作培训即可上岗,而技师,则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其竞争优势和职业前景显而易见。

郑州交通技师学院一位老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为了完成这项“政治任务”,他们要苦口婆心地做学生们的思想工作,开导他们这次是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锻炼个人能力,开拓眼界,增长见识,还为以后参与社会竞争打下基础,“即使富士康名声不好,但在这种企业经过磨炼你会多了不起啊,还会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富士康在招工简章中承诺,入职基本薪资不低于1200元,月平均综合收入在1600~2300元,三个月考核合格者每月不低于2000元,平均收入在2500~3000元。

同时,每周工作5天,每天8小时,加班时间平时每日不超过3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与学生们的不情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郑州市人才交流中心门庭若市,大部分报名者当场就递交了申请表。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仅数天时间,该报名点的报名人数就达1000人,大多为有过外出务工经验的青年。

他们只需填写报名表,体检合格后,即可乘专车前往深圳富士康。

而此时,郑州交通技师学院的1100余名学生已坐上南下的列车,开始为期半年的实习体验。

引诱富士康

如今,身处富士康观澜和龙华产业园的河南学生已近5千人,其中包括郑州4所技师学院、7所职专以及地市学校的学生。

据相关人士透露,郑州市最终招工名额为3万余人,河南全省达10万。

社区居民发现,与通常的招工告示不同,富士康招工的组织方并不是普通的职介机构,而多以社区的名义,或盖有政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公章。

在招工介绍的最后部分更是标明:

凡参加富士康科技集团此次招聘培训并培训合格的员工,在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厂区建成后,根据本人意愿,可在深圳继续工作,也可回郑州厂区工作。

与此同时,鹤壁市与南阳市均发布了相关消息,富士康北迁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在富士康对迁往何地仍未表态之时,河南用大规模的招工行动向竞争者们发出了强烈的信号:

富士康迁豫只是时间问题。

早在几年前,郑州市便成立了由市长赵建才任组长的富士康投资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富士康的招商工作。

郑州方面曾表示愿在土地供应、保障、税收、用工服务等各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

郑州市教育、劳动等部门在组织招工中均全力动员当地职专院校学生报名应聘。

同时,南阳、鹤壁等市对引进富士康项目也都表现出极大热情。

鹤壁市曾全力争取过奇瑞汽车项目,但项目最终落于开封,而此次鹤壁市制定了更加优惠的政策保证提供宽松的环境。

南阳市则明确提出如富士康投资南阳,该市将对符合条件的公司员工给予补贴,以缓解企业的人力成本压力。

然而竞争早已跨出河南本省,而成为河南、四川、天津、河北等地的省市间争夺。

各地均开出了诱人的优惠条件。

比如,曾于2007年成功引入富士康的廊坊市在此轮竞争中颇有心得,他们的优惠政策不仅包括税收、用水用电、供暖、劳动力供给,还承诺借助廊坊的东方大学城以及10多所电子技术院校为富士康培训员工。

同于2007年引入富士康的武汉,曾为富士康制定了17个重点配套项目的方案,包括土地征用,专用铁路线建设等。

可以预见,在此轮竞争中,更为优惠的政策以及长年的默契合作将成为武汉的巨大优势。

成都为争取富士康项目耗时5年。

期间四川省和成都市官员多次前往富士康总部,商谈入川事宜。

2009年,富士康10亿美元的光电投资项目最终落户蓉城。

而河南在今年6月召开了“富士康科技集团在豫招聘培训员工动员协调会”,举全省之力帮助富士康招工。

河南省政府还要求各级人保部门深入基层,介绍富士康招聘情况,并给各级政府均配有招工指标。

同时还给予每人200元职业介绍费、每月100元就业生活费的补贴,并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然而,直到目前为止富士康态度仍极为暧昧,对于多方示好均未明确表态。

观察人士指出,富士康有静观虎斗、坐收渔利之嫌,但无论如何,北上已是大势所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咨询研究所所长史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按照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发展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富士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适应广东沿海经济的发展。

随着广东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工的成本越来越高,富士康的运营成本大幅提高,它的利润空间随之缩减。

从2010年7月起,深圳最低工资上调至1100元,富士康运营成本势必增加,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往内地已成必然。

同时,富士康给当地带来的税收及附加价值呈下降趋势,但对于内地城市来说却仍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其几十万劳动力对当地GDP和周边产业的拉动不容小觑。

“在大学附近,每5个大学生就可以为校园周边创造一个就业岗位,更何况几十万人的大工厂,这也是多个省市争夺富士康的原因。

”史璞解释说,2009年深圳富士康解决就业超过40万人,对于内地中型城市来说,这个数字有着十足的吸引力。

以情动商

事实上,在多个省市的竞争中,河南优势明显。

2010年7月河南省总人口达到1亿,成为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

如今,在富士康几十万“大军”中,五分之一为河南籍员工。

同时,郑州作为交通枢纽,物流快捷便利的优势也令其他竞争者难以媲美。

相关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按照郑州市“大招商、招大商”的部署,目前该市还成立了外来投资服务中心,建立无偿代理制度,对外资项目及亿元以上内资项目无偿代办各类行政审批手续。

作为河南省重点推进的15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富士康的意义不言而喻。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河南省省长郭庚茂曾在会上要求部下:

“现在的一些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好项目,往往多家,多市,多省在争,越是大项目好项目,业主投资越谨慎,往往提出各种条件,这就有一个决断的问题,所以在做好大量前提工作的基础上,必要的时候主帅出征,果断决策。

他举例说,杞县为引进一个新能源项目,书记、县长多次南下登门拜访,最长一次在浙江呆了23天,最终感动了客商,成功引进项目。

其实,河北、湖北均是“以情动人”的“先行者”。

由河北省委办公厅组成调研组就“富士康项目缘何落户河北”进行的专题调研透露,2005年3月,郭台铭的夫人病逝,廊坊市领导得知消息后专程到北京富士康所设的灵堂吊唁。

同年,武汉市为了让富士康落户江城,招商工作组曾耗费30万元制作了一部展现武汉特色和富士康未来发展蓝图的动画影片,而以博士为主的工作团队也把郭台铭的创业故事读得烂熟于心。

据称,郭台铭看完影片当即表达了在武汉建厂之意。

如今,大打感情和服务牌渐成招商过程中的撒手锏。

据知情人士透露,仅1~5月,郑州市就先后组织专题招商20余次,组建30多支小分队分赴北京、深圳等地一对一、点对点开展“南下北上”专项大回访活动,并广邀富士康等30余家企业260多人次来郑州考察,实施24小时小分队贴身服务,促进重大项目对接与洽谈。

“我们既要科学务实的态度,策划好项目,又要持之以诚,动之以情,运用市场机制,借力推动发展。

”河南省省长郭庚茂指出。

他还特别强调要改善投资环境,切实为外来投资者搞好服务。

“这是招商引资的基础和前提,很简单的道理,人家是来赚钱的,不是来受气的,只有为外来投资者搭建好方便快捷优质服务的平台,才能使客商想来,愿来,敢来,使外资企业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郭庚茂语重心长地告诫官员们,对外招商要慎重承诺,做到有诺必践。

低调处理

不过,在富士康北迁被舆论炒得热火朝天之时,当地政府的种种举动却似是有意为该项目降温。

郑州市多个部门对于引进富士康项目均称不知情。

6月25日,鹤壁市政府网站发布富士康在豫建厂及招工消息,但4天之后即发表更正声明,称招工属实,拟在河南建厂未经证实。

与此同时,郑州市教育局发表于6月13日的《关于动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到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就业〈实习〉的通知》也悄然从其网站上消失。

此前,一家本地网站曾进行民意调查,70%的网友希望富士康进驻郑州,有45%的参与调查者选择会去该厂工作,但有47%的人认为富士康来郑州后有再次发生跳楼事件的可能。

但当记者致电该网站,网站负责人否认曾作过类似民意调查。

而悬挂于郑州市中小企业局门口的那块“郑州市富士康投资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牌子也被摘下了。

摘牌的保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该牌大约摘于一个月前。

但郑州市中小企业局工作人员说,该办公室前期大多是电话沟通,迎来送往,几乎没有实质性工作。

“等有了实质性接触后,就交到商务局了。

”而郑州市商务局局长助理李迎春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她并不清楚此间的情况,也没有富士康的相关消息。

她说,商务局与包括富士康在内的500强企业都有联系,会进行信息互通。

而另一件蹊跷的事件是,6月29日,新华社报道称,郑州市政府一名发言人已证实富士康将在郑州建厂。

但郑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李桂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新华社的报道并不准确,宣传部门没有得到关于富士康在郑州建厂任何通知,“人民网上转载过,立马就删掉了”。

对于这家台资企业的可能进驻,郑州市台办经济处一位邵姓处长称也只是从网上看到消息。

他告诉记者,部分台资企业来郑州投资会主动找到台办,台办会帮助其协调相关办证、落地等手续。

统一集团进驻郑州,台办曾全程参与,而至于富士康则没有任何消息。

史璞对此的解读是,做一桩大买卖之前都有一个潜伏期,如果舆论过于关注可能会影响双方出牌,所以双方均希望低调处理。

但据知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7月10日晚11时左右,郑州市政府与富士康草拟了合作协议,富士康将在郑州设厂。

而一位官员也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该时间确在深圳出差。

据新华社报道,郭庚茂曾多次会晤郭台铭,争取把富士康引进河南。

早在2006年底,时任河北省代省长的郭庚茂便与郭台铭会晤,就富士康电子信息产业(廊坊)制造基地项目进行会谈。

在此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郭庚茂与郭台铭多次会面,富士康科技集团秦皇岛科技园也在此期间开工建设。

郭庚茂在河北任职期间为引进富士康所作的努力可谓招商典范。

上述那份“富士康缘何落户廊坊”的调研报告所总结出的“河北经验”,曾一度在全国不少地方引发“学习”热潮,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专门下发通知要求下级部门组织专项“学习”。

该调研报告称,河北省在确定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目标后,廊坊、秦皇岛等市即实施了“大项目攻坚年”“招商引资突破年”和“项目质量提高年”,把项目建设作为干部的第一责任,每季还组织一次项目拉练。

廊坊市每年筹集1000万元资金,用于项目工作专项经费,着力锻造一支招商引资的高素质团队;每名市级领导分包1个亿元以上大项目,从项目洽谈到竣工投产全程负责。

同时,还成立了投资项目服务中心,以政府支持、市场运作、个性服务为运行模式,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

在3年前富士康科技园落户秦皇岛的签约仪式上,郭台铭的感言似乎给如今争夺富士康的省市开出了药方:

“河北省从上层、中层到底层,大家理念一致、行动一致、服务一致。

你们做事的细心、做事的认真、做事的精致,真是把我的心俘虏了。

业内人士分析,郭庚茂主政河北期间两次成功引入富士康,也是此次郑州能胜出的关键因素。

落户郑州?

在郑州市郑东新区的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中,两座并不起眼的四层厂房内,200余名工人正在加紧安装各类水电管线。

在厂房的楼顶,“嘉奥运动器材”六个掉了漆的红塑大字仍很显眼,但厂房内却是空空如也。

一位工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厂房很大,单栋面积达5184平方米。

他们并未被告知这里将作何用途,却被告知务必于7月18日前完成水电工程。

工人们发现,刚刚建起的几个配电房和配电柜的门上印着“富士康”,厂区里还挂上了红色的标语:

“坚决履行工期承诺,保证富士康按期投产。

据新华社报道,郑州市已为富士康工厂预留了土地,该工厂一期建设将超过133公顷。

然而,土地的优惠远不止于此。

郑东新区投资优惠政策中明确规定:

对经营理念新、管理手段先进和业绩良好的国际知名企业投资连锁商业、IT产业、物流业、会展业、大型娱乐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且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用地,经市土地审批领导小组批准,在缴纳一定数量保证金后,可采用“零成本”方式使用土地。

尽管有关方面至今未公开富士康郑州项目的资金规模,但根据富士康此前在各地的投资数额推测,富士康应该符合此项规定。

至今,河南官方仍对富士康建厂一事低调处理,然而大批的员工招聘和培训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这场热闹的招商大戏中,郑州技校的学生表现较为冷淡。

一名在富士康实习的郑州交通技师学院学生第二天改了QQ签名:

“昨晚,郭台铭来了,开会河南厂的建设。

”除此之外,他们对于郑州建厂似乎并不关心,一天12个小时的工作让这群十六七岁的孩子有些吃不消。

尽管招工简章中说每天8小时,可没有一天是不加班的。

不过,学生们对于富士康的生活条件赞不绝口。

宿舍里有空调,有人给洗衣服,吃饭顿顿有鸡腿。

一个学生发短信给仍在郑州的同学:

在生活上唯一的不足就是实习期太短了。

而作为学者,史璞说自己对富士康迁至中原持欢迎态度,对河南人民是件好事,但十几年来他也对招商引资有所忧虑:

“各地的招商都是不惜成本和代价⋯⋯希望各地方政府招商,要对招商有一个底线规范。

”★

富士康代工帝国北迁之痛

在深圳,40万人的富士康厂区正在逐渐削减到10万~15万。

这个代工帝国几年里向东、向北迅速扩张的气势,正如它当年落户深圳时一样,“看得见的土地我全要了”。

而深圳市及厂区周围的居民们,或将面临转型之痛

本刊记者/刘炎迅(发自深圳)

“这么大的厂子,还能没了,又不是地瓜,说刨就给刨了。

”一个精瘦的小伙子叼着烟嘴说。

7月11日,一个日光猛烈的星期天,这个小伙子跟一群穿着统一制服的年轻人坐在街口的草地上。

路边,竖着一块石碑,粗砂砾石,刻着三个猩红的大字:

富士康。

眼前,那块贴着一层一层招工启事的告示牌,指向路的尽头。

100米长的水泥路尽头连着另一条路。

那里是深圳龙华的富士康厂区,也有人说是座城。

招聘冻结了

“富士康”石碑处,此前一直是个招工点,原本总是人潮涌动。

不久前,当各路记者来采访连环跳楼事件时,还能看到一群群年轻人在此守候,他们被黄色的隔离带分开,面无表情,如同待价而沽的商品。

如今,只剩下斑秃的草地。

28岁的小伙子刘峰是湖北人,去年来这里打工,逐渐适应了此地的节奏,他对搬迁一事所知不多,“刚谈了女朋友,这不是给我添乱嘛。

”他仿佛在说一件遥远的事情,“过一天是一天,都好说啦。

对这些年轻的外省人而言,搬迁的影响远不及此前的跳楼来得强烈,“那时来了多少记者!

围着你拉着你说话,而现在呢?

”在他看来,事情的大小,在于记者出现的频率。

“记者没来几个,事情不会坏到哪里”。

两个月前,这里就开始冷清。

普工招聘冻结了。

对此最有感受的,是南门外周边小店的老板。

此前这里最好卖的是矿泉水和面包,卖给那些长途跋涉来此排队应聘的年轻人。

现在消停了,小店最畅销的商品变成了报纸,2元一份的都市报,一天能卖出去三四份,周末会多些,都是来草地发呆聊天谈恋爱的工人买去铺在地上。

原本小店周围还有些卖鸡蛋灌饼的流动摊子,或者卖煮熟的玉米棒子,据说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卖几百个饼子和棒子不在话下。

也有不明就里的人过来,听说不招工了,有些失落。

32岁的赵威就是如此,他打算来富士康闯一闯,“都说这里赚钱多,只要肯出力”。

现在计划被打破,还没想好下一步,此刻就坐在草地上,拨弄着一把粉红色的雨伞,那是下火车后买的。

7月5日晚,郭台铭来到这里,在那座庞大的餐厅里,他“一改以前的严肃面孔,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温情但不失威严”地说,“富士康的外迁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公司对外迁的员工每个月还有额外的补贴。

富士康新闻人发言人刘坤对此的补充是:

“富士康部分事业部确实在向成都等地搬迁,但并不代表富士康将撤离深圳”。

鸿海公开数据显示,仅今年一季度,鸿海自台湾汇出赴大陆地区投资金额已累计达3.0359亿美金,涉及11个工厂项目,其中既包括深圳、上海,也包括中山、烟台、淮安、重庆等,暂时未披露投资河南的具体金额。

富士康大陆地区商务长李金明说,未来理想的格局是,深圳富士康基地将以“研发+部分生产”为主,人员规模减至15万。

80家鸿海大陆子公司,如今在全国分成四个片区。

这四个片区的先后形成,展示着郭台铭商业帝国的蓝图。

1988年,帝国在以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圈首先形成华南片区;1992年,在以昆山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圈形成华东片区;90年代末期,则在以烟台为核心的环勃海城市,形成第三片区。

最近十年,以太原、武汉为核心,辅以晋城、重庆、成都等内陆城市,第四片区也渐成规模。

如今甚嚣尘上的搬迁事件,在业内人士看来,不过是继续完善后三个片区而已。

有专家说,富士康在大陆依次迁徙的每个节点,都恰好暗合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整体经济发展路径——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先东部,后中西部;先沿海,再内陆。

余晖的味道

搬迁的复杂性,落实在具体的人,是难以一言蔽之的,有些在此工作三五年的人,已经娶妻生子,打算按照城市人的方式好好生活,他们的孩子还尚在襁褓,如今厂子要走,他们很难一走了之,但是留在这座城市,未来会怎样,他们不知道。

在龙华,富士康工厂的周围,有很多大型卖场和超市,周末时,年轻的工人会带着孩子来购物。

一位超市营业员笑着说,估计没有哪座卖场会像这里,有这么多年轻的父母,这么多几个月大的婴儿。

多年的发展,让龙华镇和富士康彼此寄生,如今俨然生长成一个人口稠密的小城。

吴晓勤今年23岁,是一个8个月男孩的母亲,她在富士康工作了3年,算是把青春献给了这里,她的爱人是附近的本地青年。

在朋友看来,她算是命好的。

如果一切不变,就在这个庞大的工厂之城里养家糊口也挺好。

但现在,如果厂子搬迁,她需要重新打算了。

在网上,有网友问:

“都说富士康的搬走,是一场城市内部的产业升级,果真如此,这些步入中年的产业工人,如何自我升级呢?

因为富士康的搬迁,23岁的吴晓勤似乎看到了自己的中年。

有人跟她说,代工业在深圳已是夕阳产业,最终都会被淘汰,她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余晖的味道。

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系统已经给员工们发邮件,号召川渝的员工申请回成都,但响应的人不多。

一些人开始跳槽。

如今的龙华和观澜,涌动着莫名的躁动。

富士康一位刚跳槽的课长对媒体说,公司号召他去成都,安家费是10000元。

然而,他夫妻俩在深圳已有了小孩,住在梅林关口,举家迁徙并不容易,为了留在深圳,他选择跳槽到华为。

陈江民是河南固始人,在深圳工作5年,“吃的喝的,都习惯了,你让我回家,我真不能接受。

”有消息说,富士康的下一站可能在郑州,这一点都没让陈江民兴奋,郑州又怎么样,回老家还有几个小时路程,这样的距离,最是尴尬了。

他的几位同事,也已经跳槽到华为。

陈江民有时抱着牙牙学语的儿子,留在深圳的念头就更加明确,“大城市机会多,儿子得有出息”。

而对于潮州人胡启周来说,北上是不可想象的,“想到北方的大雪和沙尘暴,就脑子抽筋地疼。

今年5月,已有一些富士康员工迁往河北廊坊,公司为鼓励大家外迁,补贴3000元的安家费,但要一年后才发放。

一位员工告诉媒体,他所在的部门,“已从8万人降到1.5万人”。

在过去两年里,陆续搬迁的目的地,主要是四川、河北廊坊、烟台等地,那些地方原有的厂区不断在扩容。

已经证实的消息是,富士康手机业务将搬至廊坊,笔记本电脑业务将搬至重庆。

观澜厂区的厂子里随处可见被打包的机器,用巨大的木箱装着,有些很快会被拉走,有些则暂时搁置,堆在厂区角落。

整个转移的时间表,富士康方面至今没有完整透露,这不免引人猜测,也让一些工人焦虑不已。

“先安心工作,该搬的时候就搬。

”龙华厂区G区办公室一位员工说,“此前员工对外传递了搬迁的去向,公司高层在内部发文彻查谁泄露了机密,表示要严惩,现在有什么动向,富士康也不再向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