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景区讲解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640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坊七巷景区讲解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坊七巷景区讲解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坊七巷景区讲解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坊七巷景区讲解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坊七巷景区讲解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坊七巷景区讲解词.docx

《三坊七巷景区讲解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坊七巷景区讲解词.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坊七巷景区讲解词.docx

三坊七巷景区讲解词

三坊七巷景区讲解词

〔欢迎词〕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来到三坊七巷景区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今天就由我引导大家一睹三坊七巷的风采。

参观前,我要提醒各位:

本景区建筑与展品多为珍贵的文物,请各位不要在参观过程中吸烟,拍照时请将闪光灯关闭,同时为了保护景区优美的环境,请大家不要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

合作!

〔站在全景导览图前〕首先我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三坊七巷景区的总体概况。

三坊七巷景区位于千年古城市中心,由核心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协调区与乌山历史风貌区组成,占地面积约127公顷。

今天我们参观的主要是核心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古街坊群落之一,三坊七巷最早形成是在西晋308年,至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整个建筑格局形成于唐天复元年代〔901年〕,繁荣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那么“三坊七巷〞是如何得名的呢?

细心的游客已经从导览图上看出来了,整个街区以南后街为中轴,向西伸出了三个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向东伸出七条巷〔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鱼骨状〞传统街巷格局,因此,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三坊七巷〞。

历经千余年来,三坊七巷仍能完整保存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这在全国围都极为罕见,因此她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街区现存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159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水榭戏台、小黄楼、二梅书屋、林聪彝故居、葆桢故居、欧阳花厅、承裘故居〕,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历史保护古建筑131处,同时三坊七巷建筑群还被国家文物局定义为整体性的涉台文物建筑群,共有26处古迹被列入国家文物局涉台文物目录。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文保单位众多,集中程度堪称全国唯一,曾被我国建筑学界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不仅如此,三坊七巷还是历代名人聚居地,在这不足40公顷的土地上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达400多位,尤其是曾涌现出了林如此徐、严复、林觉民、林旭、林纾、冰心、林徽因、葆桢、宝琛、郁达夫等一大批对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三坊七巷也因此而获得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美誉;同时,三坊七巷还是闽都文化彰显地:

闽剧、评话、伬唱、十番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书市、裱褙等书香文化艺术;三宝〔油纸伞、脱胎漆器、牛角梳〕、寿山石雕刻、软木画等传统工艺;灯市、塔市、花市等民俗文化;国字号传统名菜佛跳墙、芋泥、鼎日有老牌肉松、百年老字号同利肉燕、永和鱼丸等饮食文化;更有闽都文化代表之一的寿山石文化,这些民间文化艺术在三坊七巷都能得到集中表现。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古老里坊制度的寻访、明清古建筑的探微、历史名人的追忆以与传统民俗文化的体验,一同来领略三坊七巷历史神韵和闽都文化的精髓。

【桥巷】

现在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桥巷,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后被扩建为马路,路名就定为桥路。

原来的桥巷东起东街口,西至双抛桥,现在的东街口已成为市繁华的商贸中心,而双抛桥如此依然默默地向过往的游客讲述着那凄美的爱情故事。

双抛桥畔长有几棵“合抱榕〞,曾经给少年的冰心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她在《我的故乡》一文中感叹道:

“故乡的‘绿’最使我倾倒〞,而这几棵榕树现已分别被评为市“十大古榕〞和“十大名榕〞之一。

三坊七巷还有一大特点不得不提,那就是与有着极为深刻的渊源,总兵甘国宝、开台先驱葆桢以与板桥林家都与三坊七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时的林家大院就位于桥巷,在光绪年间,宝琛应邀访台时结识了板桥林氏家族的林维源,并促成了他的二妹芷芳与林维源侄子林尔康的姻缘,甲午战争以后,林尔康携妻带子来到,不久林尔康病逝,芷芳携子迁回,在桥巷定居,以上就是林大院的来由,后来林尔康的女儿林慕兰又嫁给了严复的三公子严叔夏为妻〔该局部容我们在后面进展详细介绍〕。

虽然林家大院现在已不见踪影,但既存的史实却时刻向人们传递着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林觉民·冰心故居】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来参观一下位于桥路上的林觉民·冰心故居。

〔进大门天井局部总体概况〕有的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一座宅子,却挂两个名人故居牌子,其实这又是三坊七巷一大奇特之处,因为三坊七巷是历代官宦商贾、名家大儒的聚集地,所以往往一处宅子曾住过不同时代的多位名人。

大家现在参观的这座房子,原来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故居,在林觉民遇难后,时任知县的岳父元凯连夜托人到告知此事,全家为了避祸搬到了光禄坊的早题巷。

后来著名女作家冰心的祖父銮恩买下了这栋旧居,不止如此,“五四运动导火索〞林长民与其女儿林徽因的祖居也在这里。

一座房子走出如此多的名人,恐怕全国围也少有吧,宅院始建于清中期,占地面积694平方米,2009年5月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位嘉宾里面请!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天井局部,两边为回廊,在回廊上罗列的是林觉民家族的照片。

〔指第一照片〕这是林觉民的合家照,最右边那位穿着黑色上衣,带着帽子的就是林觉民。

〔指第二照片〕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林家走出了两位气血方刚的男子,另一位如此是林觉民的堂弟林民。

〔第三照片〕

〔指照片〕我们看到的这照片,如此是16岁的林徽因和父亲林长民在英国的一照片。

林长民是林觉民的族兄,1909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民国初期中国政坛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鲜为人知的他还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完毕后,日本与英法密约,将德国在的一切权益由日本直接继承,林长民在《晨报》上率先揭露了这一消息,因此,十二所学校上千名爱国学生将原定与五月七日的示威游行提前到五月四日,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林长民的女儿,林觉民的堂侄女林徽因,是林家走出的一位光照建筑界和文学界的才女,她和她的丈夫梁思成共同创办了清华大学的建筑系。

林徽因在中国美术界还有三大贡献,首先,她参与了国徽的设计;第二,她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第三,她改造了传统的景泰蓝。

各位游客大家里面请!

〔站在厅堂〕大家现在来到的是厅堂的局部,在两边为厢房,在我左手边的这个房间,是当年冰心一家6口人住过的房间,在1980年冰心老人八十岁时,在《我的故乡》文章中对故居是这样回忆的,他说“这所房子很大,住着我们大家庭的四房人,祖父和我们这一房就住在厅堂的两边,我们这一边的前后房住着我们一家六口,而祖父的前后房只有祖父一人和堆了满屋满架的书,那了成了我的乐园,我一得空便钻进去翻书看了。

厅堂中所悬挂的楹联都是祖父銮恩所题写的。

〔指第一幅〕请大家看第一幅,这幅篆体所书的“雷霆走精锐,冰雪净聪明〞,这是冰心的教师借用杜甫的诗句来形容冰心冰清玉洁、天资聪慧的一副楹联。

〔指第二幅〕厅堂中间柱子上的这幅对联“兴寄东山兼,人非西蜀即〞,短短十四个字的对联,却蕴含了四位历史人物的名字,东山指的是晋朝的灵运、指的是三国孔融、西蜀指的是西汉雄、东山指的是三国诸亮,从这幅充满了历史文化底蕴的对联,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绝非富豪之家。

〔指第三幅楹联〕正厅中所悬挂的如此是家的祖训“立修齐志,存忠孝心〞,“修齐志〞如此是出自四书五经中心正、意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南方的院落曲折迂回,回廊间迂回幽静,林觉民与妻书中曾写道:

“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

〔花厅局部〕现在我们进入后花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林觉民和他妻子的塑像,林觉民正坐在石桌前看书,凉风起,已有身孕的妻子立于林觉民身后替他披夹衣,展示夫妻恩爱的生活场景,使后花园充盈着浓浓的生活情趣。

1905年,17岁的意映与18岁的林觉民成婚,在这里生活了六年。

夫妻虽然聚少离多,但非常恩爱。

1907年,林觉民为寻求救国真理,离开心爱的妻子,东渡日本求学。

意映独自生活在这间屋,1911年4月,林觉民从日本归来,意映表示,林觉民如假如远行,就将她带上,无论生死,都愿相随。

林觉民牺牲后,已有八个月身孕的意映非常悲伤,一月后,提前产下一男孩。

因失去丈夫忧伤抑郁过度,意映于1913年去世,留下两个孩子,一册书稿。

〔卧室〕这间就是林觉民与妻子生活过的卧室,小小的卧室仅容得下一床一桌,却承载着夫妻二人炽烈的爱情。

很多的游客来到故居总会找寻《与妻书》中“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的出处,我们在卧室后面的小花厅里有种植一株腊梅——复原当年“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与妻书〕下面我们是林觉民展厅的精华局部。

这局部运用声光电,呈现立体效果,再现林觉民在滨江楼上写《与妻书》的场景。

1911年4月23日,起义前三天,林觉民住在滨江楼。

这天深夜,战友都已入睡,唯独林觉民的房间还闪烁着微弱的灯光。

林觉民在桌面上铺展一块洁净的手帕,挥笔写下《禀父书》、《与妻书》。

《与妻书》,婉转千余言,表达了林觉民对妻子深沉的爱与情,将夫妻的恩爱缱绻抒发到极致,巾短情长。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切,〞“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人都成眷属〞“以天下人为念,当以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破晓,林觉民激动地写完绝笔书,交与朋友,嘱咐说:

“我死,幸为转达。

〞这封遗信,和的中学课本都有此文为文,成为沟通两岸三地的文化桥梁。

而且《与妻书》被誉为影响中国历史的九篇政治美文之一。

《与妻书》在文章的开始林觉民就说到了〔指展板〕“吾与汝永别〞可以看出林觉民为了革命抱着必死的信念,然而在写这封绝笔信时,正如林觉民所说:

他的眼泪和笔墨同下,因为这一去难回头,成就天下却不得不辜负家中挚爱,此时想停笔却停不下来,因为还有千言万语要对妻子诉说,他说道: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人都成眷属〞来表达了对妻子的深爱与真情,以与对美好生活无限的眷恋,在文章的中间他又将这种深爱与真情延伸为天下之爱,他说到“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意思是说:

每当想起与妻子的相知相守的浓情蜜意时,就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想起家中父母时,就希望天下的家庭都能像他们一样温暖,因此他要“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就是说为了成就天下人,他选择牺牲自己的幸福,而就是是这样的一份执着才让意映愿与他生死相随,对他百般依恋。

我们不难看出这封信开头的字迹工整,后半局部却开始潦草,是因为情到浓时,千言万语梗在心头,无奈“巾短情长〞。

林觉民这种抛头颅洒热血的高尚情操也许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因为他个人的小家很温暖,大家的家境也比拟殷实,可以做到全部都抛弃,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心,为了国家可以自由独立,这是一种大爱,鲁迅曾经说:

“无情未必真豪杰〞,一个真正的革命家,爱国者,不可能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只不过当二者不能两全时,他选择了抛弃小家的幸福,为大家谋取幸福,所以当今天我们享受着自由快乐生活的同时我们应该感像林觉民这样的革命者是他们拼却青春和生命为我们换取的理想生活。

完毕了林觉民展示,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到紫藤书屋,因屋前种植有紫藤而得名,这里是当年冰心和堂姐妹们读书、学习的地方。

这照片就是冰心在美国留学时所照,具有女性的美,冰心所就读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曾培养出中、美两国“第一夫人〞宋美龄和希拉里。

冰心是中国二十世纪杰出的文学大师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她的《寄小读者》《小桔灯》等作品,她的“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的爱心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冰心一个世纪的人生,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但她热恋着故乡的土地。

冰心在生活的时间不长,总共不到三年。

但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认为的花灯最好玩,的农妇全世界最健美。

故居柱子上的对联,第一次学作女红的喜悦,家第一个正式上学女孩的荣耀,都像故居的滴滴乳汁,一直滋润着她的心田。

1900年冰心〔取名婉莹〕出生在府候官县龙普营。

冰心出生后,父亲葆璋改任海军练营营长,筹建海军学校,全家迁居,七个月大的冰心,通过这条小巷,离开故乡,在度过了八年的童年时光。

在这里,冰心穿着小军服跟随父亲学打枪、骑马、在军营中度过童年生活,这就是冰心和父亲还有大弟为涵在时的照片,站着这位稍大的孩子就是冰心,那时特别像男孩。

父亲向冰心讲述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把“裘带歌壶,翩翩儒将〞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

1911年9月,冰心的父亲葆璋辞去海军学校校长之职,携全家经回到故乡。

11月,他们一家6人,乘船抵达,从闽江桥上岸,然后坐轿子进城。

这就是当年闽江桥江面情景。

冰心回到故乡,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她看到了女子,她认为的农夫是“‘天下之最’的农妇!

她们皮肤白皙,乌黑的头发上插着上左右三条刀刃般雪亮的银簪子,穿着青色的衣裤,赤着脚。

小冰心非常喜欢这样的装扮,一向喜欢男装的小姑娘,换上了小女孩的服饰,成为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冰心的祖父銮恩是个教书匠,与严复、林纾等结为好友。

祖父住的房子里,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成了冰心的乐园,她一有空就钻进去翻书看,冰心所看过的书,给她印象最深的是清袁枚的笔记小说《子不语》,林纾老先生翻译的线装法国名著《茶花女遗事》,这本小仲马的著作,可以说为小冰心敲开了西方文学的大门。

直至1913年秋,冰心才离开,随父亲迁往。

冰心在《我的故乡》中回忆道:

这所大房里,除了住人的以外,就客室和书房。

几乎所有的厅堂、书房的柱子上墙壁上都贴着或挂着书画,在西院紫藤书屋的过道里有祖父自己写的楹联: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另一幅对联“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着闽籍三大才女,林徽因、冰心和庐隐,其中有两位,竟都与这幢房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座房子衍生出这么多的故事,与这么多名人相关联,在其他地方算得上奇迹了,在这里却不足为奇,这就是三坊七巷。

【南后街】

三坊七巷里牌坊很多,这是最大的一座。

这种样式的牌坊,柱子直通上去,没有顶上的屋盖,叫“冲天牌坊〞。

大家请看牌坊上的这副对联:

“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这是清朝举人王国瑞的诗句。

大家知道,琉璃厂是最有名的文化街。

把南后街与琉璃厂相提并论,也说明了当年这里繁华热闹,商店鳞次栉比,人头浮动的场景,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业〕一应俱全,还有专为文人服务的刻书坊、旧书摊、裱褙店,以与元宵、中秋两节的灯市,此外南后街上还集聚了传统小吃。

明清时期,这里是全城最精华所在。

【郎官巷】

接下来大家随我一起参观一下七巷中的第二条巷——郎官巷。

据记载,宋代时这条巷子里曾经住着一位叫涛的人,位居郎官,涛的子好几代都做起郎官,满巷生辉,于是这条巷子干脆就叫郎官巷了。

那么郎官到底是一个多大的官呢?

“郎〞其实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郎官的职责原来是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派遣。

战国时就开始设置了,、汉相沿,一直沿用至清朝。

郎官为五品以上,专门负责为皇帝出谋划策,虽然品级不高,但很受皇帝器重。

从这条小巷我们可以看出三坊七巷巷道的特色“粉墙、黛瓦、石板路〞,我们脚下走的石板路就是原汁原味古时留下来的。

在这条巷子里,不仅有天后宫、二梅书屋、氏宗祠等古迹,而且还曾居住过宋朝著名学者烈、清代爱国诗人际亮、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林旭、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

烈是学先驱“海滨四先生〞之一,宋代初期的海滨四先生其中三人都是出自“三坊七巷〞他们重视教育、善于发现人才。

穆是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全国最高学府的校长,在年老辞去职务时有上千学生上状请求宰相挽留穆,在离开京城时,相送的学生和城中百姓堵满了东门之外。

可以看出三坊七巷是古代文化教育的发祥地之一。

【严复故居】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一下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严复的晚年居所,领略其传奇的一生。

首先我们来说说这座宅子,有些人会问,严复的故居不是应该在吗?

其实严复一生在任职长达二十年之久,但是他是人,祖居在阳岐,这里是他晚年所居住的地方。

〔第一展厅〕严复于1854年1月8日出生在南台苍霞洲的一个中医世家,他自幼聪颖,七岁进入私塾读书,承受传统国学的教育。

1867年发生了一场瘟疫,他的父亲为了抢救霍乱病人,不幸染病身亡,从此家道没落,这时的严复被迫报考了由葆桢和左宗棠一同创办的马尾船政学堂,那时个兴科举的年代,马尾船船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吸引生源,不收学费,不收住宿费,每个月还给四个银元的补贴。

严复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葆桢创办的马尾船政后学堂,主要学习轮船驾驶技术,五年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开始踏上“建威〞号练船、水师“扬武〞兵船上实习并参加水师兵舰的军事行动。

1877年严复同马尾船政的萨镇冰、方伯谦、步蟾等13名学员一同被公派到英国留学,这也是清政府派往英国的第一批公派留学生。

这是他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1879年严复奉船政大臣之召回国,回到母校担任教习。

1880年鸿章在创办北洋水师学堂,又把严复召到去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从此开始了在执教长达二十年的历史,培养了一大批海军专业人才,成为近代中国的海军元勋。

此外严复还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复旦公学校长、高等师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要职。

大家请随我来参观一下第二展厅。

〔展厅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由于当权者的错误政策而招致北洋舰队与陆军的连续惨败,严复受到前所未有的刺激,他十多年忧国忧民的情怀,一下子迸发成为强大的思想激流,他以独特的方法——“致力于译述〞向世人敲响祖国危亡的警钟。

1895年连续在的《直报》上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辟》、《救亡决论》等多篇论文,疾呼国家之危急、形势之严峻,提倡“自由、平等〞观念,要求引进西学,创立议院,希望通过适合国情的渐进变法,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式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1896年,严复开始翻译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

不同于原著的是,严复在《天演论》中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

译著《天演论》不仅是西学东渐的转折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国人的世界观,为其后的救亡运动注入了强大的源性动力,从维新变法,到的革命,再到后来的五四新文化与新文学的先驱如胡适、鲁迅等都深受其影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作。

1905年严复和他的朋友马相伯参与了复旦公学的创建,次年接任校长;与此同时,他还受聘为高等学堂监视。

在这两所学校,严复力图按自己的教育理论组织教学管理,对原有的课程设置与管理方式进展了重大改革。

1912年初,严复由大总统袁世凯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监视,即现在的大学校长。

严复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三育〞,即“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这是严复“西方救国〞思想在教育学方面的具体表现。

他的教育观在我国教育思想的开展史上是别开生面,有十分重要影响的。

同时严复也是翻译界的泰斗,他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至今为广阔翻译工作者所遵循。

严复在60岁以后,就患上了哮喘病,在1919年回到养病,1921年10月27日中国一代宗师在这不起眼的老巷中合上了眼睛,走完他生命的最后历程,享年68岁。

而他生命的最后两年时间大多是在隔壁花厅里度过的。

请随我一起参观一下花厅。

大家现在来到的是花厅局部,花厅是清末民初中西合璧的建筑,晚清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频繁交流,三坊七巷民居中的花厅也逐渐染上近代色彩,吸收了一些西方的建筑特点。

现在我们将花厅辟为严复儿世系展。

严复一生娶了三位的太太,共育有九个儿女。

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一下他的三儿子严叔夏,因为自他开始,严家后代逐渐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严叔夏生于,从小在父亲严复身边长大,1918年宝琛为媒将望族、妹夫林尔康的女儿林慕兰介绍给严叔夏。

婚后严叔夏与林慕兰住在严复祖居地阳岐,后迁入郎官巷长期居住。

育有严以侨、严倬云、严停云等五个儿女。

抗战时期,严叔夏、林慕兰迁居。

抗战胜利后,林慕兰携子女返台定居。

严叔夏独留,在协和大学等学校历任教授、系主任、教务主任和文学院院长等职。

解放后历任协和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教务长、市副市长,同时他还是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962年病逝。

严叔夏的长子严以侨于1920年出生于,解放前参加中国共产党,1950年初承受组织派遣,和妻子林倩一起偷渡到,1953年被捕,关进“火烧岛〞,1961年由妹夫叶明勋保释出狱,后在台中一中当教师,大家所熟知的敖先生就是他的学生。

严侨于1974年病逝,终年55岁。

2003年国家民政部追认为烈士。

严叔夏的长女严倬云,于1924年生于,圣约翰大学毕业。

1946年到,后与辜振甫结婚,现为妇联会领导人。

曾陪伴丈夫〔原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参加著名的汪辜会谈。

这是两岸高层人士汪道涵〔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和辜振甫〔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的首次会晤。

双方签署了四项协议。

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严倬云于2004年来到出席纪念严复诞辰150周年大会时回到这里,参观时她还记得童年时在这里生活的许多细节。

严叔夏的次女严停云,为著名女作家,1926年生于,圣约翰大学毕业。

1948年到,后与时为中央通讯社分社主任的叶明勋结婚。

曾出版《智慧的灯》、《生命的乐章》、《气色桥》、《玻璃屋里的人》、《和风》等22部文学作品,荣获文艺小说创作奖、世界艺术文化学院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参观了两个名人故居,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他们的格局很像,都是天井院、马头墙、大厅在中,两旁厢房、外加花厅的布局,其实这是我们民居的典型特点。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三坊七巷古建筑的一个精品——二梅书屋。

【二梅书屋】

接下为游客参观的是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二梅书屋。

大家先看正门,朝街有六扇大门,非常气派威风,而且大家注意脚下的门槛比拟高,在古代门槛象征着地位身份,高门槛使人不得不低头抬腿跨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主人的尊敬。

大家里面请!

二梅书屋是三坊七巷古建筑群中的精品,那么建筑艺术无疑是她最大的看点;另外,这座宅子现在向广阔游客展示了近千件闽派古典家具、木雕木刻、各窑口瓷器、名人字画、工艺精品等民俗文物,被称为“民俗博物馆〞,是全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文物价值最高的明清时期文物展示馆。

二梅书屋可以说是三坊七巷中格局最特别,功能最齐全的一座宅院,在本次参观中,大家不妨可以数一下这座宅院终究包括了多少种功能,是不是很齐全。

〔门头房〕里面的这一道门叫做插屏门,只有红白喜事时才会打开,平时是不开的,因为在当地有一种“开门不通财〞的建筑风水学说法。

这两边是门头房,大家请看上面,顶部是弯椽卷棚,两侧驼峰鹿形浮雕的两旁饰以莲花。

〔位于天井〕二梅书屋占地面积有2343平方米,始建于明末,主人林星章是清朝道光年间的进士,曾经担任过省石城、新会两县知县,又署理过省龙门、两县知县和化州知州,后任乡试同考官。

他也是著名的方志专家和教育家,曾担任过凤池书院的山长〔即今校长〕,凤池书院与正谊书院、鳌峰书院、致用书院被誉为当时省城四大书院,后来凤池与正谊书院合并,改为全闽大学堂,就是一中的前身。

这学校非常了不起,每年高考都名列全国前茅。

这里是房子的前天井,前天井三面回廊,东西两侧为女儿墙,主要起到挡水功能,让回廊瓦面的水不溅到厢房。

三坊七巷的大院落,都是一个一个大体同样的院落前后直线地连起来,叫做一进、二进、三进,甚至五进、七进,本地称“三落透后〞、“五落透后〞。

而二梅书屋不是这样直线纵贯前后。

大家请看这边展板上的平面图,二梅书屋横跨两条巷,我们刚刚从郎官巷正门进来,坐南朝北的有两进;后门是在塔巷,我们一会就从那边出去,又有坐北朝南的两进,也就是东西两边各有两进,中间还夹着一排自成一体的建筑区域,所以形成了这座宅院三排并列的布局,这在整个三坊七巷也是少有的。

大家现在所在位置就是第一进院落,现在大家抬头看北面墙头上立体的壁画叫“灰塑〞,灰塑用周边海洋里的贝壳磨成灰后,用抹布或藤条打底,用壳灰勾勒出来的图案。

灰塑两边分别是“喜上眉梢〞和“双喜临门〞的纹饰,色彩斑斓,工艺精美。

西面和东面的灰塑均取材于“文王访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