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生物试题6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6212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生物试题6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生物试题6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生物试题6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生物试题6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生物试题6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生物试题6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生物试题6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生物试题6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生物试题6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杭州市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生物试题6Word版含答案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有【加试题】标出。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赶写在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 小題,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逃、错选均不得分

(原创)1.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和乳糖是含有6个碳原子的单糖B.麦芽糖和蔗糖属于植物特有的二糖,均为非还原性糖C.在细胞膜上糖类既能与蛋白质结合,又能与脂质分子结合

D.淀粉和纤维素均不溶于水,但二者在人体内均可被消化

(原创)2.三倍体无籽西瓜的育种方式是

A.诱变育种B.转基因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

(改编)3.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蛋白质能够调节生命活动

B.利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组织中的蛋白质时,需要水浴加热

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

D.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中的肽键

(改编)4.最新研究表明,由光驱动的分子转子被用来在单个细胞的膜上钻孔,有望将治疗试剂运送到这些细胞中,或者直接诱导这些细胞死亡,如图为钻孔过程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转子钻孔需要钻开细胞膜上的磷脂双分子层

B.必须钻孔后才可以运送治疗试剂说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分子转子与特定细胞膜识别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D.分子转子的驱动需要线粒体提供ATP

(改编)5.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某植物幼苗使其生长,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清水

浓度甲

浓度乙

浓度丙

浓度丁

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13

A.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幼苗的生长影响一定是不同的

B.甲、乙、丙三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丁浓度条件下幼苗不能生长

D.实验处理的时间长短、用的植物材料和温度等条件应相同

(改编)6.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直接作用于甲状腺

B.一种动物细胞可以识別多种特定的激素

C.棉花顶芽细胞内苏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

D.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改编)7.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肝细胞内,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核膜

B.吞噬细胞内,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溶酶体

C.所有活细胞内,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可转移至线粒体

D.胃腺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细胞膜

8.如图表示果蝇某条染色体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中期,果蝇细胞中含有①的数目是6

B.③为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C.④的特定双螺旋结构构成了该分子的特异性

D.⑤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连接而成的

(改编)9.中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全球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10天后第二只克隆猴“华华”又诞生了。

如图表示克隆猴培育的过程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该方法生产的克隆猴的性状与体细胞核供体动物相似B.图示过程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C.克隆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细胞分化,遗传物质可能会发生改变

D.猴子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会有过量神经细胞产生,可以通过细胞坏死来调整数量

 

(改编)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是变异的前提,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

C.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11.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应控制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B.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臭氧层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

C.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可增大人类的宜居区域

D.酸雨是指由碳和硫的氧化物引起pH低于7的降水

(改编)12.2018年中科院覃重军团队将包含16条染色体的酿酒酵母人工拼接为只有1条巨大染色体的SY14菌株,如图1所示,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界存在的生命体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SY14菌株属于真核生物

B.天然酵母的出芽生殖属于有丝分裂

C.如图2所示,染色体两端存在维持结构稳定的端粒,当敲除了两端的端粒,着丝粒没有敲除,某条染色体连接成环状,在天然酵母改造成SY14菌株的过程中,需要敲除32个端粒。

D.以着丝粒为界,染色体分为长臂(q)和短臂(p),臂比(长度比值q/p)是染色体的一项重要特征。

天然酵母在某次分裂过程中,臂比1.5的某条染色体形成了两条长度不等,但臂比等于1的染色体,其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1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和优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多基因遗传病不易与后天获得性疾病相区分

B.成年期的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风险相比青春期高

C.利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确诊先天性愚型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选择放松”可导致致病基因频率增加

(改编)14.下列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表面的脂类膜是单位膜

B.艾滋病母婴传播属于遗传病,不能通过剖腹产有效降低婴儿患病率

C.HIV能经昆虫传播

D.HIV的逆转录酶和核心蛋白是在宿主细胞外合成的

15.下列关于“模拟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准备实验材料时,需要4个信封和代表不同等位基因的4种卡片

B.“雌”、“雄”信封中卡片数量相同,表示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C.模拟F1产生配子时,可准备等量标有“YR、Yr、yR、yr”的四种卡片

D.模拟受精作用时,需将随机抽出的2张卡片组合记录后,再放回原信封

(改编)16.某研究小组以同一品种芹菜根尖和花粉母细胞为材料,开展芹菜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

已知花粉母细胞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图1、图2是从两种材料的30个显微图像中选出的两个典型图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可用盐酸处理根尖、花粉母细胞,目的是让细胞破裂,分离出染色体

B.图1是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配对

C.分析根尖细胞染色体核型时,可等待图2中染色体发生配对来分组

D.根据图1、图2能确定该品种细胞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17.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易化扩散比扩散转运速率大

B.温度降低不影响甘油和脂肪酸进出细胞的速率

C.主动转运通常使被转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加大

D.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18.图示为乙醇发酵的实验装置,滴管下部装有酵母菌与苹果汁的混合液,试管中装满水。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试管中装满水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试管中装满水为实验装置提供无氧环境

c.若向混合液中通入空气,则乙醇发酵会受抑制

D.实验过程中丙酮酸被氧化分解产生乙醇和C02

改编)19.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JamesP.Allison和TasukuHonjo,两人因在抑制消极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了新癌症疗法而获奖。

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了PD1基因的功能,并提出了新的癌症疗法。

图示为活化的T细胞表面含有PD1蛋白,与癌细胞表面PD1的配体(PDL1)结合,使得T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恶性肿瘤逃脱免疫系统的追杀。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PD1基因主要在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中表达,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PD1基因的功能是抑制细胞的激活,T细胞或B细胞的过度激活会引起免疫缺陷病

C.PD1蛋白与PDL1结合,使得T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使用抑制剂阻断PD1蛋白和PDL1的结合,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为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改编)20.某水库已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其中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库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其结构为垂直分层

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C.利用大网眼的渔网进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结果比实际种群密度偏大

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改编)21.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成人肥胖可能是细胞内线粒体的基因表达出现了问题。

通过小鼠实验发现,如果线粒体中PTCD1基因表达受损,线粒体形态就会发生变化,无法正常将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能量,进而引发成年人肥胖,患脂肪肝等疾病。

若下图表示线粒体中PTCD1基因表达的过程,则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以b为模板形成a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

B.c合成的过程中,核糖体从a的3′端向5′端移动

C.与核基因表达不同,PTCD1基因表达的过程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D.若用某药物处理线粒体,发现a未变、c大量减少,则推测线粒体形态发生改变

(改编)22.R型肺炎双球菌对青霉素敏感。

S型肺炎双球菌青霉素不敏感。

在多代培养的S型菌中分离出一种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突变菌株,现用PenrS型菌与R型菌进行一系列实验(如图),对下列实验结果描述错误的是

A.甲实验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也不能恢复健康

B.乙实验后,加青霉素处理只可能出现光滑的菌落

C.丙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可能是光滑菌落

D.丁实验中因为DNA被DNA酶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无菌落生长

(改编)23.下图为相关实验所得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为使油脂鉴定实验,使用的染色剂是苏丹Ⅲ,实验中用95%的酒精洗去浮色。

B.图2是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的相关实验,图示现象为质壁分离

C.图3是用菠菜叶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结果,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加入酒精 

D.图4是某同学观察到的染色后的根尖细胞,在该视野中他可以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24.下列关于人体在炎热环境条件下体温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导致体温保持稳定

B.蒸发散热是重要的散热方式,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

C.环境温度升高到35℃时,出汗成了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

D.炎热刺激下发生的血管舒张反应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

(改编)

25.贝茨拟态:

不同种类的蝴蝶在外形和色彩上彼此极为相似的现象称为拟态。

有些蝴蝶是有毒的,通常都具有色彩鲜艳的警戒色,以使捕食者易于识别和回避;而另一些无毒的蝴蝶,往往因在形态和色彩斑纹上模拟前者而获得安全上的好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贝茨拟态中,被模拟种和模拟种一定分布在同一地区

B.被模拟种的数量一般会比模拟种多

C.普累克西普斑蝶的毒素可以被当做药物使用,会被大量捕杀,副王峡蝶(现代型)的种群密度会增加

D.外形和色彩上彼此极为相似的副王峡蝶和普累克西普斑蝶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加试题)26.为研究草甘膦(一种除草剂)对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本土植物白茅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白茅在单种与混种两种情况下,施以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并测定各组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下(其中P组净光合速率为0)。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0.6mL/L的草甘膦对单种与混种白茅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最相同

B.P组白茅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C.实验中,受草甘膦影响较小的是混种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D.据实验结果推测,草甘膦可能会降低这两种植物的光饱和点

(改编)(加试题)27.如图1所示为多个神经元之间联系示意图。

将一示波器连接在D上,用不同方式同强度电刺激A、B、C产生如图2所示波形。

据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Ⅰ:

单次电刺激A或B;Ⅱ:

连续电刺激A;Ⅲ:

单次电刺激C)(阈电位:

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

A.A、B、C末端膨大的部分叫做突触小泡

B.图2中静息电位由-70mv变为-7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增大

C.由图2可判断C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

D.单次电刺激A或B不能在D上记录到动作电位,是因为刺激强度过低

(加试题)28.产前诊断时检查羊水和其中国的胎儿脱落细胞,能反应胎儿的病理情况。

图甲是羊水检查的主要过程,图乙是某患者家系遗传系谱简图。

图丙是该家系中部分成员致病基因所在的DNA分子进行处理,经电泳分离后的结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培养细胞一般用的是液体培养基B.胎儿是否患先天愚型可通过显微镜进行镜检查出

C.若Ⅲ-7与Ⅲ-9婚配,则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6

D.若Ⅲ-9再次怀孕胎儿致病基因所在DNA分子电泳结果为图丙,则胎儿是该病患者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改编)29.(6分)下图为某地进行生态养殖的创新模式,该模式将乳鸽养殖销售、鱼塘养殖、果林种植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

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鸽种群一般遵循“一夫一妻制”,这就需要使种鸽种群具有适宜的______,以维持鸽种群正常的出生率。

(2)肉鸽摄入的饲料,其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其他能量进入粪便。

(3)桉树能分泌出“杀菌素”和芳香化合物,在鸽舍周边种植桉树林隔离带的目的是______。

鸽舍需经常清扫、冲洗、废水进入鱼塘得以净化,体现了鱼塘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

(4)调查发现,鱼塘中存在水草→草鱼→鳜鱼所构成的食物链,其能量流动情况如表所示。

(注:

NP为净同化量,GP为总同化量,R为呼吸量,NP=GP-R。

生物类群

I

GP和

NP

GP=176×103

NP=6×103

GP=59.3×106

NP=50.5×106

GP=55.6×102

NP=1.3×102

NP/GP

0.03

0.85

0.02

R

170×103

8.8×106

54.3×102

未利用

62.8%

99.7%

上表生物类群中,代表草鱼的是____(填写序号);该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改编)30、(7分).图1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需氧呼吸的部分过程,其中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在不同代谢过程中表示不同的化合物;图2表示该细胞中的某种生物膜和其上所发生的部分生化反应,其中e-表示电子。

请据图回答:

(1)图1中④和⑤是光合作用中的和过程。

(2)图2所示生物膜是________膜,其上的生化反应为图1________(填序号)生理过程提供________(填物质)。

(3)图2生化反应产生的O2被线粒体利用,至少需要通过________层生物膜。

(4)由图2可知,PSI的生理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表明2,4二硝基苯酚不影响图2中的电子传递,但会使图2生物膜对H+的通透性增大,从而破坏图2中的H+跨膜梯度。

因此,当2,4二硝基苯酚作用于图2生物膜时,导致ATP产生量________。

31.(共7分)科研人员得到4种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A、B、C和D,将它们分别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红眼,“m”表示浅红眼)。

组别

亲本果蝇

F1果蝇的表现型

F2果蝇的表现型及数量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

m

+

m

A

野生型

+

+

762

242

757

239

B

野生型

+

+

312

101

301

105

C

野生型

+

m

114

104

111

102

D

野生型

+

m

160

151

155

149

(1)突变位点在常染色体上的突变体有,判断理由是对应的杂交实验中F1和F2果蝇的眼色表现。

(2)突变位点一定在相同染色体上的突变体是 ,且它们的突变位点都在染色体上。

(3)为探究不同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以不同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系列杂交实验。

  ①先进行“♀A×♂B”杂交,发现在F1果蝇中,所有个体均表现为浅红眼,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②又进行“♀B×♂C”杂交,发现F1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

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红眼个体与浅红眼个体数量的比值约为9:

7。

由此判断,在F2雌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       ,在F2雄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     。

  (改编)32.【加试题】(14分)回答下列

(一)、

(二)小题

(一)材料一:

瘤胃是反刍动物的第一胃,不同品种的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含细菌多的氮利用率高,含真菌多的碳利用率高。

材料二:

经研究发现,A品种牛瘤胃内容物每毫升细菌数为7.30×1010个、真菌数为1.36×105个;B品种牛瘤胃内容物每毫升细菌数为3.78×1010个、真菌数为1.6×105个。

根据材料回答:

(1)华北地区每年6月份都会产生大量的小麦秸秆,要得到能分解秸秆的目的菌,最好选择(填“A品种牛”、“B品种牛”)的瘤胃内容物,还需将培养基的pH值调至(填“酸性”、“碱性”、“中性”)。

(2)用(仪器)将得到的目的菌涂布到鉴別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该培养基中加入了色素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研究人员分离得到了下表中的4个菌株,其中最适合作为目的菌的是号,判断依据是最大。

菌株

透明圈直径R

菌株直径r

R/r

1号

0.4

0.3

1.3

2号

1.2

0.6

2

3号

2.2

0.7

3.1

4号

2.1

0.9

2.3

(3)现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该目的菌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4个平板上均接种0.1ml样品溶液,菌落数分别为156、178、486、191,通过计算得知原样品溶液中每毫升含有目的菌1.75×108个,则稀释倍数是。

(4)因有些微生物也能降解色素,为了确定筛选分离得到的微生物是能产生纤维素酶的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一步测定,最好的方法是。

A.对分解的纤维素进行定设测定

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

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

(二)青蒿素是最有效的抗疟疾药物,但野生黄花蒿青蒿素产量低,为缓解青蒿素供应不足的状况,科学家将tms基因和tmr基因导入黄花蒿的愈伤组织从而获得了黄花蒿的冠瘿组织,改造过程用到的部分结构如图。

(1)科学家将目的基因导入黄花蒿愈伤组织细胞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结构P、T是基因成功转录的保证,其中结构P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并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图中还缺少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获得转基因的冠瘿组织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核心步骤,在具体操作中常常使用两种能产生不同黏性末端的限制酶对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两端分别进行切割,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冠瘿组织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可采用_____________技术。

(5)与愈伤组织相比,冠瘿组织的生长速度更快,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编)(加试题)33研究发现从中草药鬼臼中提取的鬼臼乙叉苷可以促进肿瘤细胞染色体畸变从而抑制细胞增殖,为探究该药物具体作用效果,请设计相关实验,以细胞总数和染色体畸变率(细胞群体中染色体畸变细胞所占的百分比)的变化情况为检测指标,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实验材料:

已知浓度的海拉细胞悬液、鬼臼乙叉苷制剂、培养液、培养瓶等

(要求与说明:

实验过程中主要用具须写出,具体操作和检测方法不作要求。

不考虑实验操作对溶液体积的影响)

(1)完善实验思路:

••

(2)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表示实验结果):

 

(3)分析与讨论:

①海拉细胞培养液中应添加天然成分是。

②为观察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应选择处于期的细胞,并与正常细胞比较。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C

D

D

B

C

D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D

A

A

B

B

D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B

D

B

C

C

A

D

C

二、非选择题

29(6分,每空1分)

1)性别比例  

(2)肉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净化空气(其它答案合理即可)自动调节(自我净化)

(4)Ⅲ3.16%       

②呼吸消耗的能量占该营养级的比值不同30、(7分,每空1分)

(1).二氧化碳的固定RuBp的再生

(2).类囊体②(或②⑤)ATP和[H](NADPH)(3).5(4).吸收并转化光能催化(促进)水的分解(5).减少

31.(7分)(1)A和B 均与性别无关

(2)C和D X

(3)①A、B两种突变体的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相同

  ②3/4       3/8

32、(14分,每空1分)

(一)

(1)B品种牛   酸性

(2)3

(3)105(4)B(1分)

(二)

(1).农杆菌转化法

(2).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3).标记基因(4).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或: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5).可以避免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自身连接成环和反向连接(6).DNA分子杂交(7).tms和tmr基因编码产物控制合成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了冠瘿组织的生长

33、(10分)

(1)完善实验思路(4分)

①将培养瓶平均分为2组,编号A、B。

分别向两组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海拉细胞悬浮液和等量的培养液(0.5),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0.5)。

②向B组加入适量药物鬼臼乙叉苷,A组不做处理(0.5),继续培养一段时间,每隔一段时间(0.5)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各组细胞数(0.5),并另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