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备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6176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期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学期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学期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学期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学期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期备课.docx

《学期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期备课.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期备课.docx

学期备课

学期备课

一、教学内容:

这个学期教材包括:

认识倍数与因数,分数的意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的计算、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可能性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

1、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质数、合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2、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

3、能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进行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6、探索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估计一些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7、能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按指定的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三、教学重、难点:

1、因数与倍数,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分数除法的关系,分数基本性质。

4、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5、学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6、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发展。

3、重视评价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这种差异让学生交流、相互学习

5、关注学习教学的自信心、积极的态度。

6、重视过程的评价、课堂的提问、作出的批改、每次练习、单元测试、课堂的积极性。

五、课时安排:

1、倍数与因数…………………………………………………………10课时

2、图形的面积

(一)…………………………………………………10课时

3、分数……………………………………………………………11课时

4、分数加减法…………………………………………………………5课时

5、图形的面积

(二)…………………………………………………10课时

6、可能性的大小………………………………………………………5课时

7、总复习……………………………………………………………15课时

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倍数与因数。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活动,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因数。

2、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

3、使学生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

4、知道2、5、3的部数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

三、重难点、关键:

重点:

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难点:

在探索活动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

关键:

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师生之间交流和讨论。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课时数:

9课时。

 

第一课时数的世界

一、教学内容:

数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揭示概念

(1)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

类呢?

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

引导学生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

(2)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

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

3.认识倍数与因数

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

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1)列出乘法算式:

5×4=20(元)

(2)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引导思考:

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

20是什么数?

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发现:

5和4是乘数,20是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乘数×乘数=积

指出:

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当我们探讨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3)你能根据乘法算式18÷6=3这个算式来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吗?

(4)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4.找倍数

观察第3页上的“找一找”

(1)判断。

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判断,然后全班交流。

(2)找7的倍数。

二、看书质疑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内容,巡视并答疑。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四、作业

课本第3页第3题。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一、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与偶数的含义,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到目前,你认识了哪些数?

请举例说明。

2.怎样能迅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你能很快说出下列各数的倍数吗?

二、探索新知

1.5的倍数的特征

(1)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请你在教科书第4页的数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上记号,找出5的倍数。

(2)观察、思考

刚才画出来的数都有什么特点?

(3)合作交流

先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语言不要做统一要求。

(3)验证

(4)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较大数,对观察、发现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

2.2的倍数

(1)独立学习

(2)汇报交流,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

(3)验证

3.揭示奇数和偶数

结合2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奇数与偶数的含义。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具备什么条件?

2.用0、5、8组成三位数

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

这个三位数有因数5

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又有因数5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

课本相关练习。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一、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么?

指名说

2、请你举例说明。

(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观察特征。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活动二:

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

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活动三:

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活动四:

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61754714548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1 )是3的倍数。

(2 )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 )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活动五:

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找因数

一、教学内容:

找因数

二、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

合作探究。

(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教师巡视)

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

活动二:

勇于尝试

师:

同学们用刚才学的方法,能否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呢?

(学生一边拼长方形,一边找9与15的因数)

活动三:

比本领《看谁找得快》

师: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投影展示1、2题,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让1名学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活动四:

应用找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

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

师:

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来解决排队问题呢?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应用拓展。

(媒体演播:

春天到了,同学要去一块长方形的空地上植树,学校一共运来64棵树苗,怎样栽树苗才能合理美观呢?

师:

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班内交流:

(四)总结与评价

师: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找质数

一、教学内容:

找质数

二、教学目标:

1.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新课

师:

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愿意吗?

(二)游戏活动

1、猜电话号码

要求:

(1)每个同学每次要听清楚老师说什么。

(2)认真做好记录。

2、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

根据自己的编号,情说说这个数的特性,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先示范,后小组说说)

如:

我是1号,1是奇数,它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合数;

我是9号,它是自然数,整数,是奇数,又是合数;

我是20号。

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

(三)小结与质疑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四)动脑筋出教室

请最特殊的数出教室(1号)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请质数出教室;请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数的奇偶性

一、教学内容:

数的奇偶性

二、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

1、游戏:

换座位

首先将全班45个学生分成6组,人数分别为5、6、7、8、9、10。

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

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2、讨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3、小结:

交换位置时两两交换,刚好都能换位置,像6、8、10……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偶数;而有人不能与别人换位置,像5、7、9……不时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奇数。

二、猜想验证,认识奇偶性

1、设置悬念、激发思维

2、学生猜想、操作验证

3、深化

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

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

反馈:

有一小部分学生说能,但是上台展示,要么违反规则,要么无法进行下去。

学生再次操作,感受过程,体验结论。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面积

(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实验观察方法、观察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三、重难点、关键:

重点: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难点: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关键:

借助转化的思想,把新的问题转化到能解决的知识体系中。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课时数:

9课时。

 

第一课时比较图形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

比较图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

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图形的等积变换。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让学生观察方格中各种形状的平面图:

提问:

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你是怎样知道的?

同学进行交流。

二、归纳比较的方法:

(1)平移

(2)分割(3)数方格

你还有什么发现?

与同学进行交流

三、练习

1.用分割和平移法来判断

2.根据自已的理解画图形,只要面积是12平方厘米都可以。

3.让学生讨论观察补哪块图形好。

四、作业

课堂作业:

17页第4题。

课外作业:

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图形。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一、教学内容: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二、教学目标:

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

1.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图形有什么特点?

3.求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哪些方法?

小组讨论求积的方法:

(1)数格

(2)大面积减小面积

(3)分割数格

二、练一练

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

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

(讨论)

2.下列点图上的面积是多少?

请学生说如何分割?

为什么这样分割?

3.总结:

求这类图形的面积有哪些方法?

应注意什么?

三、作业

课堂作业

19页第3题第二部分。

课外作业

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一、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

1.提问:

怎样计算长方形面积?

板书:

长方形面积=长×宽

2.口算出下面各长方形的面积。

(1)长1.2厘米,宽3厘米。

(2)长0.5米,宽0.4米。

3.出示方格纸上画的平行四边形,提问:

这是什么图形?

什么叫平行四边形?

指出它的底和高。

4.揭题:

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尝试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通过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1)自由剪、拼,进一步感知。

(2)根据这些关系,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出来?

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教学字母公式

(1)介绍每个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及读法。

板书S=a×h

三、应用

1.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宽3.5厘米,长4.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得数保留整数)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提醒学生注意得数保留整数。

③订正。

提问:

根据什么这样列式?

订正时提问:

计算时注意哪些问题?

3.填空

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它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原平行四边形的()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与原平行四边形的()相等。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4.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四、体验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

课堂作业:

24页第1、2题

课外作业:

24页第3、4题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一、教学内容: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出示平行四边形

高1.5厘米,长2厘米

提问:

(1)这是什么图形?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哪些方法?

(板书: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

(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出示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3.既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或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用哪些计算方法呢?

(揭示课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尝试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2.用直角三角形推导。

引导学生得出:

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的一半。

3.用锐角三角形推导。

板书:

面积=面积的一半

(5)练习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能用刚才的方法来拼吗?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面积=面积的一半

4.归纳、总结公式。

板书:

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三、应用

1.教学例题:

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练习。

3.利用公式求方格上的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

一、教学内容:

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单位:

厘米)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为什么要“除以2”?

                   3.指出下面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4.导入:

我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这两方面的基础,我相信大家一定也能 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出梯形面积。

大家有信心吗?

二、尝试

1.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拼拼看。

 2.学生操作,互相讨论。

 3.根据讨论结果,完成80页书空,并计算出复习(3)的面积。

 4.汇报结果。

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4.字母公式。

5.小结:

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用字母怎样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

三、应用

1.出示例题:

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

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做一做。

四、体验

今天学会了什么?

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练习二

一、练习内容:

练习二

二、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练习重点:

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的图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

投影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回答下列各图面积地计算公式和字母公式。

长方形长×宽ab

正方形边长×边长a2

平行四边形底×高ah

三角形底×高÷2ah÷2

梯形(上底+下底)×高÷2(a+b)h÷2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二、指导练习

1.练习:

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

2.练习。

生独立审题并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注意单位的换算。

三、课堂练习

四、攻破难题

1.一个鱼塘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长21米,下底长45米,面积是759平方米。

它的高是多少?

2.17题:

已知右面梯形的上底

是20厘米,下底是34厘米,其中涂色

部分的面积是340平方厘米。

这个梯形

的面积是多少?

34厘米

3.在下面的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

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整理与复习一

一、方法与策略: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及时整理已学的内容将成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

在本册教材中安排的“你学到了什么”,主要是通过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整理已学的内容,前一个思考是对知识的简单整理,并会与同学交流;后一个思考主要是回忆学过的解决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举例以说明。

这两个方面的思考,也将是学生后续学习中需要经常对自己所学知识能进行反思的方面。

学生初步开始独立地整理知识时,可能会有些困难。

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与学生共同讨论知识的整理过程。

首先,可以请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罗列(可能罗列中不能按逻辑顺序写下来),这种罗列能详细一些更好。

其次,能对罗列的知识进行归类,把同一类的知识放在一起,并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再次,分析概括知识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

最后,将整理的内容誊写在教材的空白处。

解决问题的策略回忆最好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学习了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的方法。

然后,再请学生能用具体的图形来加以说明。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与复习

二、练习1-10题。

教学后记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分数。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生产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