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初中历史同步训练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6164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初中历史同步训练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初中历史同步训练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初中历史同步训练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初中历史同步训练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初中历史同步训练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初中历史同步训练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docx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初中历史同步训练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初中历史同步训练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初中历史同步训练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docx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初中历史同步训练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初中历史同步训练——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奖励军功

C.增加田赋

D.鼓励商业发展

2.汉文帝、景帝时期,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A.楚汉之争B.“文景之治”C.百家争鸣D.“国人暴动”

3.下图是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不包括

A.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B.结束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C.统一了全国,建立了西汉

D.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初步改变汉初贫困局面

4.西汉初年,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是

A.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B.安抚北方的少数民族

C.平定西汉初年爆发的农民起义

D.赢得楚汉之争的胜利

5.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西汉

B.西汉→秦

C.夏朝→商朝

D.商朝→西周

6.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下列史实与朝代搭配相符的是

A.①——出现文景之治

B.②——推行崇文抑武

C.③——创立行省制度

D.④——戚继光抗倭

7.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A.刘邦

B.刘秀

C.刘彻

D.刘备

8.西汉初年,提倡节俭,减轻农民的负担,奖励耕作,发展农业,社会经济迅速好转。

这时期历史称为(  )

A.光武中兴B.开皇之治C.文景之治D.贞观之治

9.汉初的统治者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经济

B.巩固统治

C.鼓励生产

D.与民休息

10.“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D.适时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

11.董仲舒针对“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的形势,建议汉式帝推行

A.休养生息B.独尊儒术C.实行推恩令D.盐铁专卖

12.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中,既提高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增加了农业劳动力,又缓和了社会矛盾的措施是

A.士兵还乡务农

B.释放奴婢为平民

C.轻徭薄赋

D.提倡节俭

13.历史上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治世局面为

A.太平盛世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14.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

历史上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元盛世D.开皇之治

15.西汉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B.严刑酷法C.重商抑农D.分封制

16.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发展生产

B.加强中央集权

C.巩固封建统治

D.实行仁政治国

17.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关注民生,恢复生产。

西汉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是

A.以黄老道家思想取代法家思想

B.把封建剥削降到人民可以接受的程度

C.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D.调整赋税制度

二、判断题

18.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三、填空题

19.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定都咸阳,建立西汉。

()

四、列举题

20.请你列举出西汉、东汉的建立者。

五、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汉景帝)说:

“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材料三: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史记》

材料四: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1)材料一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2)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

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

(3)材料二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汉景帝的做法。

(4)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治世局面?

(5)根据材料四,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因此西汉建立后,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发展农业生产,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因此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是休养生息政策,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生产遭到破坏,经济凋敝,针对这种现象,汉初统治者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

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国家开始逐渐恢复,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B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秦朝末年;C项发生在战国;D项发生在公元前841年,处于西周时期。

由此可知ACD三项与题干“汉文帝、景帝时期”信息不符。

故选B。

3.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图中人物是汉高祖刘邦。

结束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局面的是秦王嬴政。

其余三项都是刘邦的功绩。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由于长期的战乱导致经济困难、社会动乱,汉初实行休养生息可以减少农民的负担,从而恢复发展经济,稳定政权,因此A正确。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不针对北方的匈奴少数民族,因此B错误。

西汉初年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休养生息是针对奏末以来的长期战争作出的,因此C错误。

楚汉之争已经结束,因此D错误。

综上所述,故选A。

5.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嬴秦氏,始兼并”指的是秦的统一。

“传二世,楚汉争”指的是秦朝二世而亡,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高祖兴,汉业建”指楚汉之争,刘邦取胜,西汉建立,刘邦即汉高祖。

因此,材料中包含的朝代顺序是秦→西汉。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6.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是西汉初年的事件,A项不符合题意;推行崇文抑武是宋朝时期的政策,B项符合题意;元朝时期创立行省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戚继光抗倭是明朝时期的抗击外来侵略的事件,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7.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秦朝、西汉、新朝、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朝,题文“空白处”的政权应该是西汉。

在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故A项符合题意;刘秀建立了东汉,故B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刘彻是汉武帝,是西汉王朝的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不是王朝的建立者,故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故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

8.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故选C。

9.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训,为了巩固统治,他们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贵为天子,还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故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故选B。

10.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汉初,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文帝、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

“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适时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D。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统治,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发扬下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答案选择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人物董仲舒,正确理解“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的含义,这是指思想方面杜绝百家思想,而ACD不是董仲舒的主张,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

12.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经济凋敝,为了维护统治,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释放奴婢为平民,提高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增加了农业劳动力,缓和了社会矛盾,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经济发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太平盛世形容的是国泰民安的局面;开皇之治是隋文帝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4.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是在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康乾盛世是在清朝康熙、乾隆时期,排除AD;贞观之治是在唐太宗时期,开元盛世是在唐玄宗前期,唐朝达到鼎盛时期,但是唐玄宗后期发生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故选C。

15.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了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争,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当时连皇上的车马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

人们都不得温饱。

面对西汉初期的客观的经济凋敝情形,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所以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7.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吸取秦亡的教训,并鉴于经济贫困的现状,为了巩固统治、恢复经济而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政策主要涉及让士兵复员生产,让战争期间逃亡的人回家恢复原有田宅,把因饥饿卖身为奴者释放为平民,减轻田租等方面。

这些政策实质上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以缓和阶级矛盾,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正确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国号为汉,史称西汉,刘邦是为汉高祖,定都长安,重新建立了地主阶段统一的政权,所以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19.错误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 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都城不应该是咸阳,咸阳是秦朝的都城,所以题干说法是不正确的。

20.刘邦(或汉高祖)、刘秀(或汉光武帝)。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故答案为刘邦(或汉高祖)、刘秀(或汉光武帝)。

21.

(1)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都是荒凉景象。

(2)文中的“上”指的是汉高祖。

政策:

休养生息的政策;

(3)重视农业生产。

汉景帝:

提倡以农为本,要求百官关心农桑;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4)文景之治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并结合所学可知经过秦末农民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的政治经济萧条,国家贫困以及到处都是荒凉景象。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可知文中的“上”指的是汉高祖。

第二小问政策依据所学可知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的信息可知皇帝重视农业生产。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汉景帝提倡以农为本,要求百官关心农桑,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以及废除严刑苛法回答。

(4)依据材料三“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可知描述的是文景之治的情景。

(5)依据材料四“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