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597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docx

《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docx

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

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

  根据文件精神,学校进一步提高对教学常规管理的认识,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实质,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  教学管理常规

  一、行政管理

  1、学校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师和学生发展性评价,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制度等方面体现学校的特色。

  2、学期初,学校班子成员共同商议制定学校计划。

由业务副校长牵头,根据学校计划的内容,广泛征求教研组长,教导处的意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各教研组,教师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及所任学科的特征,制定相应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和个人教学计划,各备课组制定集体备课计划,班主任教师制定学生习惯培养计划。

  校长负责检查督促学校教学计划地传达与落实,业务校长教导处负责检查教研组、备课组等计划的落实情况。

  3、加强干部教师的学习。

学校每学期初,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向教师推荐教育理著作,引导教师写心得,读笔记,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

  4、落实领导干部上课、兼课、听课制度和参加教研活动制度。

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15节,副校长不少于30节,中层领导不少于40节。

实行听课-评课-写心得一条龙教研活动。

学校有目的组织教师听课、评课,教导处每学期对教师的听课评课记录进行检查、通报。

领导干部要全程参与所包教研组的教研活动。

  5、实行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每周,教导处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内容采取各种形式的检查。

对教师的备课每周一查。

(单周教研组长检查汇报,双周教导处检查。

)教师的作业批改每周进行抽查。

期中,期末教导处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全面检查。

  6、落实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期中、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

单元检测由教研组统一组织。

随堂检测由教师自行组织。

教研组长,学校要对教研组、学校的教学质量做好期中、期末分析。

  7、实现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包年级分管领导、教研组长、学科组长的管理职能,强化教科研的积极性和教研组成员的工作主动性,使各教研组凝聚强烈的团队精神,树立打团体冠军的意识,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各现本组特色,展开激烈竞争,增强内部活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教师管理

  8、落实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做到时间有保证,人员有落实。

每周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与周六上午为教师集体备课时间。

  9、落实教师课堂评价,按区教研室的统一标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明确要求。

每学期通过教师优质课评比,随堂听课等形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10、在教师分配上,学校注意教师之间的结合。

一年级与毕业班的教师,学校要重点考虑,尽量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

如果第一次担任此项工作,要先听课再上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11、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

特别是骨干教师的培养,教师结对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方面的特色档案要及时入档。

  12、继续对教师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发展性评价。

  三、教学督导

  13、成立学校教学督导检查组。

学校有影响的教师3-5人组成督导检查组,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调研,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意见,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校长提供第一手资料。

第二部分  教师教学常规

  一、教学计划

  1、学校、教研组、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初按学校的规定按时完成,交教导处备查。

  二、备课  

  2、集体备课,建议每周一次,具体时间以教研组长或学科组长安排为主。

每次集体备课,以同年级同学科为主,以一教学单元为单位,落实要有中心议题和主备课人。

主备课人要事先写好备课,活动时还要要做好发言记录。

集体备课时要人人发言,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1)前段教学回顾:

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后段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重点难点、统一进度。

  (3)教学中的注意点:

易错知识点、预防措施。

  (4)教学方法:

形成每一节课的备课思路和大致内容,然后由各位老师自己组织安排备课。

  (5)作业设置:

作业布置、重点练习的内容。

  (6)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渗透、学生能力的培养。

  3、个人备课,(1)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

(2)认真分析教材,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

(3)备课要找准真实的教学起点;(如学生已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己解决了什么?

哪些问题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来解决?

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

问题还需要拓展与延伸?

)(4)根据课的类型,设计好整堂课的教学基本环节。

按照最优化原则,确定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以及每一环节预定时间。

(5)课结束后,及时写出课后小结或教后记。

  4、教导处每双周检查教师教案一次,累计得分作为过程管理的依据。

单周由教研组长先检查签字。

教导处、教研组长查出不合格的教案,要通知教师周六、日进行修改。

年青教师必须写详案。

鼓励教师配合教案制作或修改实用的课件、教具。

  三、上课

  5、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是全体教师努力的方向,应杜绝无教案上课及上课随意性大的现象。

课堂教学中应提倡以下几点:

(1)有复习的环节。

(2)课堂上找准重点及训练点,切忌“老牛赶山”。

(3)给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

(4)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5)注重造就学生的学习习惯。

如学生的课前准备,读书、写字姿势,举手回答问题,倾听他人讲话,上课专心听讲等习惯。

(5)走下讲台讲课,注意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辅导及学生知识的掌握及反馈情况。

(6)每位任课教师必须保证上课前一分钟站于教室门口,迎接学生,组织学生进教室上课。

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否到位并提前从教室电脑中找到备课组的课件,做好上课的准备。

(7)严禁教师坐着上课或上课时接、打电话。

  四、听课、评课

  6、所有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评课不少于15节。

  五、课堂作业、家庭作业。

  7、班主任给本班学生编制学号,学生作业本要注明学号。

教导处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作业进行抽查、检查。

  8、对教师作业的要求:

数学课堂作业要及时,上题率要高;语文每篇讲读课文必须有作业,作文指导课要按时,其他课程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相关类型的作业。

鼓励各年级,各任课教师设置针对学生特点的特色性作业,常抓不懈,形成底蕴。

如低年级的练字、口算作业等,中高年级的日记或摘抄等。

提倡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语改革。

  9、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要在作业的设置及内容方面有集体意识,切忌独断独行,各行其事。

学生课堂作业要精选精编,批改,讲评到位,做到有发必收,在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

  10、注意养成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流程为:

审题--做题--检查--修改。

  六、单元过关,后进生辅导

  11、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复习意识,把知识在平时抓牢。

落实好过“三关”,即教师是把好课堂关,教导处把好单元关,学校把好学期关。

抓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优等生拔尖,差生转化。

  12、一单元结束之后,必须进行复习,测试。

同学科之间做统一进度、统一试题、统一测试、统一阅卷、统一复试。

每单元测试结束,统一填写测试记录表,上交教导处。

每位任课教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必须作出细致的分析,针对优等生及差生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尖子率与及格率达标。

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师要注视参加奥数竞赛的学生的培养。

  七、早读、课外活动

  14、早读以阅读语文课本及古诗诵读为主。

课外活动时间以练字与口算训练为主(周一、二、四、五)每位任课教师要注重方法的指导,增强训练的实效性。

所有写字、口算任课教师学期初要写出训练计划,拿出详尽的辅导措施。

目标要求:

三年级开始使用钢笔,四年级语文答卷开始用钢笔。

  14、各班的练字本与口算本为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周三的课外活动时间为教师辅导。

由年级组长负责,协调好本组内各班的早读和课外活动,每天都落实到人并上交名单。

  八、实践能力

  15、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课堂主渠道为主。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操作实践、朗读实践、古诗诵读实践(各年级落实教导处规定的数量,今学期重新调整)、角色实践、辩论实践等。

全体教师把学习的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一项教学常规工作,紧抓不懈,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

教导处制定细致的方案,落实到每位任课教师。

第三部分  学生学习常规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认真地进行预习。

通过阅读,上网,等形式查找课堂中所需知识的习惯,并逐步学会取舍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

  (2)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课堂上能全神贯注,积极参与探究、合作、与实践活动。

善于思考,主动提出问题,思维训练能举一反三,中高年级能学会记简单的笔记。

  (3)良好的写字习惯。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的每天练字。

写字姿势要正确,做到“三个一”。

  (4)良好的复习习惯。

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能逐步形成课堂反思,每课复习,单元复习的习惯。

  (5)培养学习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并能及时检查。

经教师批改后,分析原因,将错题重新做好。

  (6)阅读的习惯。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阅读。

同时能养成写日记和心得或作读书笔记的习惯。

  2、考试。

考试前能自学地复习,考试时充满自信,养成健康的考试心理。

遵守考试纪律,诚实守纪,认真沉着,努力取得优异成绩。

答卷后要认真检查,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3、积极参加各类活动。

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要亲身体验,主动探究,注意与同学之间的合作。

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认真做眼操和课间操。

主动参加各项文娱活动,提高自身的审判能力和文化素质,陶冶情操。

第四部分  教研科研常规

  1、完善教科研网络体系。

建立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形成学校把关--教导处--教研组--教师四级一线的管理网络。

  2、制定教研、科研工作计划。

学校传达教科研工作计划后,各教研组制定相应的,切实有效的教科研工作计划,通过全组讨论后执行。

  3、加强教师的业务理论学习。

业务理论学习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建立理论学习笔记,每学期笔记不少于一万字,至少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研究论文,每学期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

  4、实行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写心得一条龙教研活动。

按学校计划,有目的的进行。

各教研组也可根据本组的特点,穿插进行。

  5、学校有目的的召开课题专项会议,召集相关教师开展课题研讨会,交流会。

课题研究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

课题的研究从小处入手,按从问题到课题的原则,让每位教师带课题教学。

  6、注重骨干教师与年青教师的培养。

按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有目的地为青年教师搭起成长的舞台,创设发展的环境,尽快推出学校的“名师”。

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案(试行)

一、教学设计(教案)的基本要求及评价标准

1、基本要求

好的教学设计,是对传统教案的超越,是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催生剂”。

好的教学设计应体现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体现针对性和创新性,体现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具有深刻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实现创新理想课堂的教学设计(教案),应呈现出如下鲜明的特征:

它不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描述大体的轮廓,它只明确需要努力实现的三维目标,它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

它不是一出已经定稿的剧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划上句号的手稿,它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

它是教师生命力的载体和再现,它是教师构思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

2、评价标准

教学设计评价表

项目

内容提要

分值

得分

教学目标

确定目标准确、恰当、具体,能体现三维目标,并细分为可操作性目标。

20

教材分析

根据学科特点,概述篇、章、节的内容,并列出知识点、重点、难点等。

10

学情分析

结合所教内容,针对学生实际,从知识、情意、潜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5

教学设想

针对所教内容设计教学结构,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安排。

体现“精、活、实”的原则。

10

教学时数

课时数的具体安排。

2

教学方法

概述主要的教法、学法以及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之法。

10

教学流程

基本程序包含新课导入(复习旧知、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导入等)、教学要点提示、教学步骤、课程内容开发、练习设计等。

(不能用流程图代)

20

教学媒体

明确使用那些教具、学具或电教媒体。

3

板书设计

板书简明、精要、美观。

(或实验安排:

分组、仪器、步骤清楚。

5

课堂检测

“短平快”的针对性单项过关检测,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

5

教学反思

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写出教学后记、反思小结或自我点评。

10

设计人

检查人

检查时间

总分

注:

教师在结合学科实际具体设计中,应有所调整和创新,不必千篇一律。

有的项目可省略,有的项目可合并(如教材、学情两项),教师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具有特色的教学设计。

检查评价者若运用教学设计评价表,对有合并项目的,按合并项目评分。

对教学设计的要求与检查,应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对青年教师侧重规范的养成,对中青年骨干教师侧重教学创新,对老教师、有名望教师侧重经验的总结积累。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及评价标准

1、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中所大力倡导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教法和新学法。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更好地对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有序性及有效性加以思考,不断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

2、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表

指标

内容

分值

得分

教师素质

1、熟悉教材,驾驭教材,并能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教材,教学设计有新意。

2、教学基本技能全面,善于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应变能力强。

3、思维能力强,能抓住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

4、语言准确、规范、流畅,表达力强,普通话好。

5、教态自然、亲切、大方,富有亲和力。

10

教师教学行为

1、能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活动安排适当、有效。

2、能适时、适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其它教具、学具为教学服务。

3、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适当地提出富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探索价值的问题。

4、能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探索、实践、交流和总结。

5、既能面向全体,又尊重个性,因材施教,重视对学生的鼓励与肯定。

25

学生学习方式

1、学生普遍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高。

2、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强,会倾听、思考、表达和质疑。

3、学生在学习中能积极地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思路清楚,思维活跃。

4、同学间能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分工明确地进行有序和有效的探究。

5、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反思,发挥求异、求新的创新精神。

25

教学过程

1、教材处理、开发或改编得当,有新意,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自然。

2、教学环节安排合理,过渡自然,能从生活中引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探究点、合作点定位准确,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4、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关系融洽。

20

教学效果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基本技能得到培养和锻炼。

2、学生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3、各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三维”目标能有机整合。

(教学中蕴涵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20

授课人

听课人

时间

总分

三、布置和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

作业练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

同时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渠道。

教师对学生的口头、书面、观察和实验作业,都要作出及时的评价,针对学生作业所反馈的信息,及时弥补教学缺陷,调整教学策略。

这里侧重从课外作业方面提几点要求。

1、布置的作业份量要适当,习题要精选,体现目的性和针对性。

不同年级各学科每天课外作业量应有不同的时间限定:

高一年级语文、英语与理科每科以不超过30分钟为限,其它各科以不超过25分钟为限。

高二、三年级由年级部按分科后的具体情况确定。

各学科教师注意沟通协调。

2、布置作业要适合学生实际,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作业难易程度以中等学生为基准,以基本题型和巩固基础知识训练为主,适当增加发展思维的训练题。

对优秀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设计符合他们实际的选作题。

3、应适当布置创新性和实践性作业,如:

社会实践、小调查、小论文、小实验等。

4、对学生作业的书写应有明确要求。

字体端正、美观,字迹清楚、整洁,书写规范;书写格式、步骤符合规范要求。

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5、作业批改质量要高。

对学生的作业要及时催交,及时批改,及时讲评。

适当穿插当面批改,非毕业班坚持全批全改。

应渗透心理教育,有适当的鼓励性评语或简笔画。

杜绝不布置作业、不批改作业,或滥布置作业加重学生过重负担的现象发生。

6、科学、合理、有效使用教辅资料。

每学科原则上只用一套教辅资料,教师要精心设计、编辑组合试题,不全用现成套题。

布置给学生的资料练习题,要按时检查、批改或订正,充分发挥教辅资料的作用。

四、辅导学生的基本要求

辅导是教学过程的延伸,也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又是沟通师生感情、密切师生关系的主要渠道。

辅导的目的主要是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业成绩。

1、心理健康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各学科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心理辅导,调整学生心态。

2、辅导要坚持因材施教和启发式原则。

既注重德育的渗透,又重视智力、潜能的开发,将学习目的、兴趣、习惯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

3、对成绩优秀的“冒尖”学生,重在学会做人、学会立志的教育辅导,学业方面加强单科成绩提高的个别辅导,力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让他们的潜能、才智得到充分发展。

4、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满腔热情,细心分析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在重视德育渗透、心理辅导的同时,更要加强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辅导,重视知识过关,及时弥补缺漏,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5、辅导要有全局全面观念,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针对性要强,不能影响其他学科,时间不宜过长。

自习课应坚持个别辅导,解决疑难问题,不得进行全班讲课、讲题或考试等所谓的“集体辅导”,变相加班加点抢占时间。

五、考查考试的基本要求

考试是了解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情况、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便于研究和改进教学工作。

因此,考试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1、考试的方法和内容,命题的原则,都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双基”、锻炼能力和潜能发展,不出偏题怪题,难易程度应有层次,符合教学目标要求,重视结果与过程相结合。

2、要端正考风,严肃考纪,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

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要做到密封试卷,流水作业阅卷,提高考试成绩的可信度。

3、每次考试都应精心设计,严密组织,开好考务培训会,认真制订并执行考试违纪处罚条例。

试题的命制、保管,监考、巡视等环节,都要按职责实施。

4、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期中、期末考试由学校组织,单元检测由同科教师商量进行。

5、考试结束后,各科教师应认真进行卷面分析,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遗漏情况,及时进行讲评补救,指导学生自我归纳小结,查漏补缺。

6、考试结束后,各年级、各学科组应组织教学质量分析,按时上报成绩分析表和质量分析报告。

六、实验、实践或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学科实验、实践或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有利于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实验、实践活动也要认真备课,写出指导方案,准备好实验、实践活动器材。

2、电教设备使用充分有效,有使用记录备查。

实验、实践的作业要及时讲评和指导。

3、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要达到100%,并有实验记录册,有师生签字。

4、要及时检查学生实验报告,认真做好实验、实践考查。

5、正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专题,有时间保证。

6、各学科要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实验、实践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加强指导和培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展。

强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中学面临的一个突出的课题。

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变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教学管理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快速的、全面的提高。

1.坚定不移地坚持质量为本。

推进素质教育不能否定追求升学率,尤其是高中教育。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

科学文化素质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有扎实、宽厚、系统的基础知识,辩证的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定的知识网络结构,个性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具有创造能力,一定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主要依靠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离不开教育评价,教育评价主要靠升学率指标,否则,由于对教育对象缺乏足够的分析,就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无法保持连续性和有效性。

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基本手段之一,在学习结束时可以检查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优点和不足,帮助教师诊断自己教学的成败得失,以利改进。

所以,必须明确,升学率虽然不是最完美的评价方法,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是较好和公平的方法之一。

有些学校之所以将升学率置于素质教育的对立面,是因为现行的考试制度确实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同素质教育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

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是考试的非科学性,而不是考试本身。

因此,面对素质教育,我们不能放弃考试和升学率。

那些抹杀考试积极作用、脱离实际为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学校和地方,不但素质教育没有抓好,还造成了教育质量的滑坡。

只要我们“按教育规律办事”,以受教育者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就一定能达到考试与素质教育的科学相容。

2.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大力实施有效教学和创新教学。

要积极倡导启发式、合作式、研究式的教学,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讲究实效的创新学习。

要努力改变那种一味追求学生的参与度的状况,正像有的课堂看起来很热闹,实际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

鼓励教师要精心设计有较高价值的问题,追求学生思维的质量、思维的密度,讲究实际效果。

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激发情趣,启发思维;要善于精讲精析,注重迁移,举一反三;要精心设计训练,选题精当,减轻学生负担;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突出教学的主体性,重视教学的基础性,坚持教学的发展性,体现教学的创造性,注重教学的开放性。

还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大力使用“大信息、多媒体、全方位、高效益”的教学方式,让多种媒体介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和教师都应努力跟上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节拍,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