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3讲农业区位因素学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5951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3讲农业区位因素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3讲农业区位因素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3讲农业区位因素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3讲农业区位因素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3讲农业区位因素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3讲农业区位因素学案新人教版.docx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3讲农业区位因素学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3讲农业区位因素学案新人教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3讲农业区位因素学案新人教版.docx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3讲农业区位因素学案新人教版

专题十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23讲 农业区位因素

[考纲解读] 1.识记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条件。

2.理解生产活动中的主要地域联系。

3.结合图表材料,判断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5.掌握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结合具体的农业生产案例,分析、评价农业生产条件,并对农业区位进行正确的选择。

6.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1)不同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①农业和矿业:

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

②工业生产:

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少,区位有多种选择。

③商业和服务业:

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2)区位选择的因素、目的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选择受产业的特点及科学技术的影响,各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差异较大。

主要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区位选择的目的分析如下表所示:

主要区位特征

原因

目的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条件优越的地区

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布影响农业生产地域分布

合理利用土地优势,获取更多的农副产品

主要区位特征

原因

目的

矿业

矿产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

矿产开采活动的前提是矿产资源的存在,同时经济效益与矿产数量、品位、埋藏条件及周围环境密切相关

利用区域矿产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工业

受自然条件限制少,更注重社会经济条件等优势明显的区位

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能源和劳动力来自四面八方,选择机会多

充分利用当地优势,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商业

消费水平高,消费人群密集的区位

消费对象是人,并由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数量决定生产效益

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增大商品销量

(3)具体产业活动的主导区位因素举例

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很多,但不同产业,会有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如下所示:

制糖工业(原料):

原料运输成本高;

啤酒厂(市场):

产品不便于运输或运输成本高;

煤炭开采(自然资源):

受矿藏状况限制;

服装、电子装配(廉价劳动力):

需要劳动力数量多;

卫星、飞机等(技术):

要求技术水平高;

荔枝种植(气候):

受气候条件限制。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1)产生原因

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地域联系方式

由于产业活动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不同区域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多种地域联系。

①生产协作

表现形式:

承担着不同工序的工厂或车间之间;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工厂之间。

作用:

形成连续的生产链,如钢铁工业会形成以钢铁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②商贸联系

表现形式:

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作用:

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协作和商贸活动起促进作用。

③科技与信息联系

表现形式:

科技发明和信息交流,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作用:

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获得技术创新信息。

加强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协作,扩大技术交流。

(3)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①规划建设: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注重克服限制性因素。

②发展方向:

与当地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相适应。

③布局要求:

尽量发挥当地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地理区位、劳动力、科技人文等方面优势;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

[深挖高考命题点]

[填空]北京的王女士登陆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收到货。

下图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

据此回答

(1)~

(2)题。

(高考经典)

(1)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由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________。

答案:

(1)设计、采购、市场销售、库存管理 

(2)信息交流平台 解析:

(1)题,此题关键在于读图应用,通过图中流程可知,M公司(服装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主要有设计、采购、市场销售、库存管理等,其他选项中提供面料由面料厂完成,加工由制衣厂完成,送货上门由物流公司完成。

(2)题,通过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图可知,M公司与供应商、物流公司以及消费者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实时信息流”完成的。

所以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的是信息交流平台,而不是其他。

黑龙江省黑河市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

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67公顷耕地。

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

据此回答1~2题。

1.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制约条件是(  )

A.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B.劳动力缺乏

C.灌溉水源缺乏D.热量不足

2.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C.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D.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黑河纬度高,热量不足。

第2题,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引进优良品种是黑河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原因。

(2017·珠海模拟)下图中甲、乙、丙、丁为某省区四个不同区域示意图,其人口密度、某种工业企业规模及人均收入分别如下。

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某企业最有可能是(  )

A.汽车制造厂B.钢铁厂

C.可口可乐生产厂D.电子装配厂

4.调查发现,图中乙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69%,影响其发展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  )

A.便利的交通B.较高的科技

C.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D.优美的环境

答案:

3.C 4.D

(2017·金华模拟)读中、日两国在产业链环节的分工情况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产业链在中国生产环节的地域联系主要表现为(  )

A.工序联系B.零部件联系

C.商贸联系D.信息联系

6.图示产业最可能为(  )

A.汽车工业B.钢铁工业

C.煤炭工业D.纺织工业

答案:

5.B 6.A 解析:

第5题,中国在该产业链中居于辅助部件生产和组装环节,是零部件与组装厂之间的生产协作关系。

第6题,汽车生产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多,可实现跨国生产,从而充分利用各地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方法点拨] 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

区位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位置要素;自然区位要素;社会、经济区位要素。

(1)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区位分析的对象一般有两种:

①某个区域的区位。

就区域而言大到大陆和大洋,小到一个小地方。

②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

就地理事物而言包括自然地理事物和人文地理事物。

这些对象有点状的(如小比例尺地图中的城市等)、线状的(如河流、铁路等),还有面状的(如一个国家、一片草地等)。

(2)掌握区位分析的要素:

影响区位的因素大体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

区位分析时要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深入分析其各要素与所要分析的地理事物的联系,再抓主要方面重点分析。

考点二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含义

(1)绝对区位: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

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决定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

典型案例

改造或变化对农

业区位的影响

市场

决定生产类型和规模

工矿区、城市周围发展乳畜业和园艺业;“订单”农业

城市周围的农民将生产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

交通

运输

方便快捷的交通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显著

园艺业产品和牛奶、肉、蛋等易变质腐烂,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

交通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影响的地域范围扩展

政策

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

我国宏观调控下的农业结构调整及区域化农业基地的建设

退耕还林,农业地域类型的转变;对农产品进行补贴,促进农业发展;推进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消费

状况

影响农产品的种类和农业的生产类型

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的居民喜食米饭,欧洲人爱吃牛羊肉和乳制品

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劳动力

需要的劳动力数量:

种植业大于畜牧业,经济作物生产大于粮食作物生产,水稻生产大于小麦生产

亚洲的水稻种植精耕细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少、素质高

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力价格影响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技术装备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助于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

典型案例

改造或变化对农

业区位的影响

生产技术

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

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橡胶生产北界的北移,温室农业,以色列的滴灌技术

培育良种,提高产量,扩大农作物种植范围;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

耕作制度

及方式

是落实农作物布局的具体形式

我国北方的玉米和大豆间作、冬小麦和玉米套种等

间作、套种、增加作物熟制等,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环境因素

化肥、农药的使用影响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市场销量,也影响农业生态环境

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兴起

将农业生产布局在生态环境质量好的地区

[提示]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对自然因素可以适度改造,但有个“度”的问题。

如陡坡不宜修梯田;在现代农业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

[深挖高考命题点]

1.[判断]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2016·北京卷改编)

(1)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

(  )

(2)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

(  )

(3)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

(  )

(4)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  )

答案:

(1)× 

(2)√ (3)× (4)×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洋流等。

影响农作物分布界线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1)(3)错误;由燕麦种植北界走向可知,西部气温偏高,读图可知,西部地形平坦,且通过波罗的海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偏高,

(2)正确;芬兰西北部可受到西风影响,又地处迎风坡,阴雨天气较多,(4)错误。

2.[问答]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2016·课标甲卷改编)

(1)试分析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

答案:

(1)庄园经济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和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的前提,是当地拥有知名品牌的特色农产品。

(2)传统茶园以茶树的种植为主,产品主要是茶叶,而现代茶庄园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等活动融为一体,其产品既包括各类传统农产品,也包括特色旅游产品等,产品附加值更高,种类更多元,效益更高。

3.[填空]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2015·课标卷Ⅱ改编)

(1)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提高________。

(2)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与当地________不一致。

答案:

(1)经济收入 

(2)产业发展方向 

解析:

(1)题,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随着珠三角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增多,花卉和蔬菜的市场需求量增大。

农民用花基、菜基取代桑基、蔗基,生产花卉、蔬菜,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提高了经济收入。

(2)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变为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4.[填空]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该地区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________。

(2015·重庆卷改编)

答案:

临近市场 解析:

图示区域为北美洲五大湖地区,由于开发较早,经济发达,城市、人口众多,为果蔬的生产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5.[判断]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

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图)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

(2014·海南卷改编)

(1)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

(  )

(2)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

(3)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一些问题。

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资金不足。

(  )

答案:

(1)√ 

(2)× (3)× 解析:

(1)题,影响作物熟制的自然条件主要是热量因素,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说明热量条件较其他棉区不丰富。

(2)题,无论什么品种的棉花都需要运输,种植都会消耗水源,对生态环境不利。

增加品种,有利于满足市场对新品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棉花的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3)题,阿拉善高原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广人稀,机械化作业因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而缓解劳动力缺乏问题。

下图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

读图,回答1~2题。

1.产生图中所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B.热量C.水源D.土壤

2.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水源充足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D.热量条件好

答案:

1.B 2.D

(2017·四川绵阳二诊)下图为某设计师设计的“蓄水菜棚”工作原理示意图。

“蓄水菜棚”和普通大棚相比,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

据此回答3~4题。

3.设计师设计“蓄水菜棚”的理念是(  )

A.回收利用污染物B.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减少废弃物排放D.保护生态系统平衡

4.蓄水菜棚主要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中的(  )

A.光照和水源B.热量和水源

C.热量和土壤D.光照和土壤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蓄水菜棚”能改变当地的热量和水源,使其充分利用当地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发展蔬菜生产。

第4题,从材料中可知“蓄水菜棚”和普通大棚相比,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因此可以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中的水源,其次大棚都可以改变热量条件,所以B项正确。

[归纳总结]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

1.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

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

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条理清晰。

对区域的自然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条件,进行逐条审视,(如自然因素的四大方面——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然后重点评析其优势明显的因素;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

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类。

①主要区位因素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

要求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要求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如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

如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等。

②主导区位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地势低洼),因此地形是它的主导区位因素。

③限制性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若这个条件(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而不是限制性因素。

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水,因此水就成为西北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而塔里木河流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或河水灌溉,当地水源就成为主导因素。

(3)发展分析法: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4)比较分析法:

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形态的影响。

2.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典例名师指妙招]

[例]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下图,回答

(1)~

(2)题。

(1)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形较平      B.降水较丰沛

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

(2)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

A.运费低B.热量足

C.技术高D.品种全

[名师指导解题]

1.名师指点

(1)由第

(1)题“每年情人节(2月14日)”获取“情人节时北半球处于冬季”的信息。

(2)由第

(2)题“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获取“不同区域发展鲜切花生产的区位优势不同”的信息。

2.信息提取

[答案] 

(1)C 

(2)A

典型模板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

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三类

(1)直接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

(2)给出限制性条件,如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农业的发展条件。

(3)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如某地区是否可以大力发展某种作物或某种农业地域类型,说出你的观点,然后针对观点阐述理由。

2.农业区位条件评价模板

(1)描述农业区位的方法

①自然条件

a.气候

类型

生产优势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夏季(全年)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利于光合作用的养分积累,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夏季(全年)降水少,干旱,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制约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冬温夏凉,降水比较均匀)

利于牧草生长,对发展畜牧业有利

雨天多,云量大,日照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

类型

生产优势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多种气象灾害影响生产(寒潮、台风、干旱、暴雨、洪涝等)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光热水充足,利于生产

b.地形:

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等土层深厚,易于耕作的地形区。

c.土壤:

肥沃如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d.水源:

充足,灌溉便利如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

a.市场条件:

国内外市场位置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

b.交通条件:

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国内市场)、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品等)。

c.农业技术:

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科技水平。

d.国家政策:

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

e.劳动力:

数量、价格、素质、种植养殖技术。

(2)农业区位条件评价分析模板

区位因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纬度××,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昼夜温差大;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地形××,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沃(贫瘠)

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

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

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种植历史

政策支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模板

3.不同设问方式的答题思路

设问方式不同,答题思路也不同。

农业区位分析主要有下列设问方式:

(1)综合分析,要求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因素或社会经济因素等。

(2)主导分析,要求在限制性因素和优势因素之间选择决定性因素,如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条件是降水少,优势条件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故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水源,有河流和地下水的地区发展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

(3)比较分析,要求对不同地区农业发展区位条件进行比较,发现异同。

(4)辨证分析,同一区位因素,可能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必须全面分析,一分为二看待,如河流中下游地区,灌溉水源充足,但也可能洪涝灾害频繁等。

4.答题要领

(1)辨析概念,详略得当

区位因素与区位条件的内涵大体相似,但在答题要求上有明显的思维差异:

指出区位因素,一般说出影响因素即可,不必展开阐述与分析;分析(评价)区位条件,则要从人地关系入手,从相互影响、彼此联系、发展变化的视角进行具体描述与阐释,强调过程分析。

(2)抓住关键,重点分析

从影响某种或某地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决定性因素,包括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

(3)纵看变化,动态分析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把握区位联系的变化和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某地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并抓住倾向性因素作预测性分析。

(4)利弊均衡,全面分析

分析影响某地农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优势条件与限制因素,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

(5)求同存异,对比分析

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典例强训提能力]

[例] (2016·全国新课标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

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

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

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

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