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南京近代史发展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5887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南京近代史发展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南京近代史发展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南京近代史发展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南京近代史发展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南京近代史发展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南京近代史发展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历史南京近代史发展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南京近代史发展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南京近代史发展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历史南京近代史发展word文档良心出品

 

无锡太湖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

悠久南京

学校专业:

环境设计131

学生姓名:

吴曼婷,王晓佳,

李双圆,沈思怡,

于倩倩,牛璐

学号:

指导老师:

 

2014年6月15日

 

悠久南京

南京不得不是个好地方,南京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江河湖泉相得益彰。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南京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季各有特色,。

总体来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修生养心,的好地方______题记

春夏秋冬

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的特点。

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天气晴朗、寒冷、干燥。

初夏受锋面雨带影响,南京进入梅雨季节,降雨明显增多,大、暴雨频繁出现。

梅雨过后进入盛夏,天气晴燥,常会形成伏旱。

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

适宜植物生长的无霜期约225天。

洪涝、干旱、暴雨、连阴雨、台风、高温、强对流天气(雷暴、飑线,冰雹等)、寒潮、低温、霜冻、大风、雾等灾害时有发生。

石头城

关于石头城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

据史书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楚国(都城郢,即今湖北江陵)灭了越国(都城吴,即今苏州),楚威王设置金陵邑,并在今清凉山上筑城。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破曹大计。

据说,诸葛亮途经秣陵县时,特地骑马到石头山观察山川形势。

他看到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般蜿蜒蟠伏于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滨,于是发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并向孙权建议迁都秣陵。

孙权在赤壁之战后,迁移到秣陵(今南京),并改称秣陵为建业。

第二年就在清凉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

当时长江就从清凉山下流过,因而石头城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孙吴也一直将此处作为最主要的水军基地。

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为战守的军事重镇,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

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头城门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

同治《上江两县志.山考》载:

"自江北以来,山皆无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

《建康志》也说:

“山上有城,又名曰石城山。

”这里所说的“城”,也就是石头城。

古代长江绕清凉山麓东去,巨浪时时拍击山壁,将山崖冲刷成峭壁。

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

五代时期(924年)。

石头城上兴建了第一座寺庙--兴教寺,以后这里就成为寺庙、书院集中的风景名胜区。

直到今天,它仍以“石城虎踞”的雄姿享誉中外。

历史沿革

帝王之宅

南京城山环水绕,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472年,越国在此建城.公元333年,楚威王听信方士之言,将金棺埋于狮子山北,金陵之名由此而得.三国时期,诸葛亮为联吴抚曹,曾劝说孙权定都南京,并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

范蠡筑越城

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践命范蠡在南京秦淮河之南约830米处筑城,城周长约1.2公里,面积约0.94平方公里。

后称越城,又名范蠡城。

它是南京历史上第一座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军事性质的古城,被公认为南京城市的开端。

孙权定都建业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孙权将政治中心由京口(今江苏镇江)迁至秣陵(今南京秣陵关一带),次年在楚国金陵邑城址修建石头城,以资守御,并取"建功立业"之意改称秣陵为建业。

黄龙元年(229)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

同年九月,在朝野"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的呼声中,迁都建业,开创了南京建都的历史。

孙权以其兄孙策的长沙桓王故府为皇宫,规划并建造了周长约11公里的建业都城。

南唐立国金陵

五代十国时期,群雄割据。

金陵最初隶属建都广陵的杨吴政权的势力范围。

徐温死后,徐知诰继任金陵府尹,操纵杨吴朝政。

933年,徐知诰采纳谋士宋齐丘建议,欲将杨吴迁都金陵,于是修缮金陵府治为皇宫。

935年,杨吴皇帝封徐知诰为齐王,次年,以金陵府为西都,广陵为东都。

937年,徐知诰废杨吴皇帝自立,建立齐国,改金陵府为江宁府,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

939年,复姓李,更名?

,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南唐都城周长约19.35公里,贯秦淮河于城中。

西据石头牵锇紫虑?

今大中桥),南接长干山岗(今中华门),北止玄武桥(今北门桥)。

历3代共39年,975年南唐国亡。

明初建都南京

1368年,元末红巾军领袖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奠都南京。

在此之前,他作了一系列的准备。

1356年朱元璋攻入集庆路,改名应天府,并多次听取谋士陶安、冯国用、叶兑等人关于建都的建议。

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韩林儿封为吴国公,1364年自立为吴王,吴王府便设在应天。

1366年,改筑应天府城,作新宫于钟山之阳。

洪武元年(1368)秋八月,正式下诏,以应天府为南京,大梁(开封)为北京,实行南北两京制。

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以南京为京师,正式定都南京。

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迁都北京,改京师为南京,为留都。

建筑世界第一大城

明太祖朱元璋接受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而筑成的南京城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至1386年筑成。

周长约33676米,连同瓮城全长37140米,开13个城门,上设垛口13000余个、窝铺200余座。

明南京城墙的长度大大超过周长29500米的法国巴黎城,成为世界第一大城。

虽遭600多年的风雨兵火,现尚存21351米,仍为国内城市中最长的城墙。

近代屈辱史

签订《南京条约》

1839年6月3~25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两广总督邓廷桢的协助下,在虎门海滩销毁英、美等国商人上缴的鸦片2万余箱,震动了全世界。

为了保护臭名远扬的鸦片走私贸易,1840年2月20日,英国派遣义律等率领由40余艘舰船和4000名士兵组成的远征军,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将战火引向中国沿海。

1841年4月30日,英国内阁不满足义律与清朝钦差大臣琦善谈判所取得的成果,作出停止广州谈判、扩大侵略战争的决议,改派富有殖民侵略经验的璞鼎查接替义律。

1842年6月,英国由印度增派的援军抵达中国沿海后,璞鼎查率领的英军避实击虚,发动"扬子江战役"。

6月16日,英军攻占吴淞;19日,攻取南京;21日,攻陷镇江。

8月4日,英舰进逼南京下关江面,随后英军从燕子矶登陆,察看地形,扬言进攻南京城。

在英军坚船利炮的威慑之下,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两江总督牛鉴,妥协退让,委曲求全,被迫在静海寺、上江考棚等处与英军议和,并于1842年8月29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康华丽"号战舰上,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共13款,其主要内容是:

割让香港,使香港沦为英国殖民统治,并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中国及远东的基地;补偿鸦片烟费与水陆军费,数目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3,中国人民从此所受压迫更甚;丧失关税自主权;允许英国人寄居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南京五大港口城市。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大门开始被打开,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的签订

太平天国定鼎天京

1853年1月12日,太平军决定挥戈金陵。

3月8日洪秀全率50万水陆大军兵临金陵城下。

3月19日,攻陷金陵城,从而完成了据金陵为根本、进而完成进军江南的战略任务。

3月29日,洪秀全在杨秀清和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跪迎欢呼声中,进入金陵城,暂住藩习衙署,不久修缮两江总督衙门,改作天王府,并宣布定都金陵,改名天京,正式建立太平天国农民政权。

随即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

1864年7月9日,清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转折点——天京事变

1856年9月初,正当清军与太平军的战争如火如荼时,天京城外秦淮河通往长江的出口处突然发生怪象,原本碧绿的江水先是被染成了血红色,紧接着便有很多被捆绑的黄衣黄褂者的尸体顺河漂流,数不胜数,令人震惊。

太平天国领导层内,发生了严重内讧的"天京事变"。

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2万人丧生。

天京事变和石达开出走,给太平天国带来严重后果。

1851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封王"时,命其他四王归东王杨秀清节制。

自从南王冯云山及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权力更加集中在东王一人身上。

杨秀清不仅从金田起义后,一直掌握着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而且利用代天父传言的特殊地位,分享了洪秀全在宗教上的最高发言权。

定都天京之后,一方面由于洪秀全日益讲求帝仪制和沉溺于宗教迷信,潜居深宫,疏于朝政,使东王杨秀清原权力超过自己;另一方面,杨秀清居功自傲,大权独揽,挟制洪秀全,欺压同僚,树立自己的权势。

洪秀全事实上已成为傀儡。

这种矛盾,在创业初期,被全国对敌以求生存的共同愿望所掩盖着。

太平天国天命诏旨书

1856年6月20日,太平军西征取得辉煌胜利,接着又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

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权力欲恶性膨胀,便急于废洪自立。

8月22日,杨秀清以代天父传言的方式,召洪秀全到东王府,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

东王以西线紧急为由,调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赴前线督师,只剩下天王和东王留在天京。

陈承瑢后来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洪秀全随即密诏在江西的韦昌辉、在湖北的石达开和镇江的秦日纲等速回。

北王韦昌辉带精兵3000赶回天京,9月1日夜在城外与先已回京的燕王秦日纲会合,陈承瑢开城门接应。

众军在凌晨突袭东王府,东王被杀,东王府内数千男女,包括东王妻妾五十四人同被杀尽。

4日,韦昌辉诱杀在天京的东王部下各级文武及其家属5000人。

东王部属余众奋起反抗,双方展开血战,历时两个月。

双方被杀者二三万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以来的许多中上层干部死于这场自相惨杀的内乱之中。

革命军的南京光复

革命军九月十二日失去了汉口,十四日就得了比汉口更重要的上海,接着十五日浙江全省独立,十六日光复苏州,十月七日汉阳撤退后,十二日就攻克了南京,使革命势力并未减弱,反而蓬勃。

南京攻击战是一场硬仗,战斗经过有一段曲折而复杂的过程。

当时在南京的,有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宁将军铁良,他们所恃的武力,是江南提督兼钦差江防大臣张勋的部队。

张勋在南京城内一枝园设立大本营,用极惨酷的手段镇压南京人民,一枝园、浮桥一带军警林立、杀气腾腾,行人却步,凡是剪了辫子的人,被捕、被杀,不计其数,没有头发的人头高悬在大行宫、花牌楼一带,整个南京变成了恐怖世界。

南京城外雨花台、花神庙、秣陵关一带是徐绍祯的防区。

徐是新军第九镇统制兼江北提督,他和张勋曾为了革命问题几乎动了武。

徐主张参加革命,张反对,于是徐便单独到上海投奔革命阵营,并在上海筹组苏、浙、沪联军,进攻南京,推举徐为联军总司令,于右任为秘书长,孙毓筠为副秘书长。

下辖:

宁军司令柏文蔚、镇军司令林述庆、苏军司令刘之洁、沪军司令洪承典、浙军司令朱瑞、淞军司令黎天才、沪军先锋队司令丁怀瑾等。

联军总部设于镇江洋务局。

张人骏、铁良和张勋知败局已定,遂请美国领事和鼓楼医院院长、加拿大籍马林出面,要求联军允其出城。

江浙联军命令守城清兵全部缴械投降,张勋所掠公款80多万银元必须全部交出,否则将于12月2日中午发起总攻。

12月1日晚,张人骏、铁良在下关乘上日本兵舰,狼狈不堪地逃离南京,住进了上海租界。

张勋则率领残兵2000余人,出汉西门经大胜关渡江逃往徐州。

2日,江浙联军发起总攻,攻城部队所向披靡,势如破竹。

联军与张勋部队战于孝陵卫,张军败北。

淞军黎天才部攻占乌龙幕府两山,浙军朱瑞部同时占据马群附近要隘,攻占孝陵卫。

与此同时,黎天才率淞军向仪凤门方向前进。

炮队轰击狮子山清军炮台,守军惊恐,树起白旗。

黎部入城后,由狮子山攻占清凉山。

随之,清巡防营统领张联升率部投降。

城北地区遂为民军所控制。

上午,江苏军亦由雨花台攻入南门。

浦口被扬军攻克,南京完全光复。

孙中山创建民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地普遍响应,有24个省宣布独立。

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来领导全国的革命运动。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在经历了16年的海外流亡生活后回到南京,受到各界热烈欢迎。

12月27日,黄兴乘专车去南京,当晚在江苏咨议局召开各省代表会议,提出3项议案,即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政府组织形式采用总统制,获得会议通过。

12月29日上午9时,17省代表开会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选举以每省1票为原则,孙中山得16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上午10时,孙中山乘坐专车离开南京,前往南京临时大总统府。

当晚10时,在总统府内举行了庄严简朴的就职典礼,由徐绍桢担任司仪。

典礼开始时,鸣礼炮21响。

17省代表公推山西代表景耀月致颂词。

孙中山宣读《临时大总统誓词》,并发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和《告全国同胞书》,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提出,临时政府任务是"尽扫专制之流毒,确立共和",实现民族统一,领土统一,军政统一,内治统一,财政统一。

临时政府通告全国采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的覆灭与延续2000余年帝制的终结。

但政权遭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联合进攻,很快夭折。

袁世凯于2月12日迫使清帝退位,要挟孙中山于13日提出辞呈,并迫使临时参议院于15日选举他为大总统。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职,许多同盟会领导人"下野",政权落入军阀袁世凯手中。

建设紫金山天文台

1929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筹建中央天文台,台址选在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山上,1934年9月1日建成,后称紫金山天文台。

这是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台,曾有"远东第一台"之称。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于4月15日在南京召开了"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陈果夫等参加会议,因武汉方面无人参加,到会委员不足半数,故只作为预备会议。

会议决定成立"国民政府",于4月18日在南京正式成立。

新政府以胡汉民为主席,伍朝枢为外交部长,王宠惠为司法部长,并于次日公布"清党令",通缉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其他革命活动家共10079人。

专门组织清党委员会,以进行大规模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清党"。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形成武汉、南京、北京三个政权鼎立的局面。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在长达6周的时间里,对南京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其中遭日军集体屠杀并毁尸灭迹者15万人以上,被害总人数达30万人以上。

在疯狂屠杀的同时,日军对中国妇女进行了野兽般的奸淫,很多妇女被蹂躏后又惨遭枪杀、刀戳和毁尸。

在占领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在南京市内,发生了两万起左右的强奸事件。

日军到处纵火焚烧,被毁房屋达全城1/3以上。

无数的住宅、商店、仓库被日军劫掠一空后,再付之一炬。

外侨财产也未幸免。

1947年3月10日,日本战犯谷寿夫被中国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处死刑,4月26日枪决;1948年11月4日,日本战犯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12月22日执行。

罪魁祸首虽然受到了应有惩罚,但日本政府至今不肯向中国人民认罪。

北洋军阀江苏都督冯国璋统治下的南京

(1)

袁世凯就任共和制总统后,仍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极力排挤逼迫国民党人退出内阁。

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在上海遇刺后,舆论矛头纷纷指向袁世凯。

1913年7月上旬,孙文组织了中华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

7月22日,袁世凯发布"讨伐令",对革命军进行全面进攻。

主战场在江西和江苏,而江苏至关重要,因为辛亥革命后,江苏一直是南方革命党人政治军事的大本营。

为了加强对江苏战场的指挥,袁世凯再次起用镇压武昌起义的得力战将冯国璋。

7月23日,冯国璋被任命为第二军军长、江淮宣抚使,率部南下,与"辫子军"大帅张勋会攻南京。

张勋的辫子军

8月14日,"辫子军"率先攻打天堡城。

讨袁军士气旺盛,双方形成拉锯战。

虽然天堡城最后被攻破,但五易其手,血流成河,张勋的"辫子军"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22日,冯国璋下令攻打神策门、太平门、仪凤门、狮子山一带。

26日,张勋的"辫子军"攻入朝阳门,被讨袁军所布地雷炸得血肉横飞。

看到"辫子军"损失惨重,张勋心痛不已。

而冯国璋所部在下关同样遇到讨袁军的强烈阻击,死伤甚多。

8月29日,在海军的配合下,北洋军从四面完成了对南京城的包围。

31日,冯国璋下令发起总攻。

张勋用挖地道埋地雷炸城墙的办法,炸毁太平门的一段城墙,于9月1日清晨攻入太平门,率先进入南京城。

中午,冯国璋所部亦攻入南京城。

"辫子军"入城后,烧杀掠抢,无恶不作,城中商户、民户深受其害。

冯国璋进城后,即严令约束部队,并规劝张勋制止所部恶行。

冯国璋保举张勋为江苏都督后,9月10日离开南京,率部渡江北上,返回直隶。

北洋军阀江苏都督冯国璋统治下的南京

(2)

张勋是清室旧臣,对清室感情深厚,时刻以复辟清室为己任,并于就任江苏都督后,很快恢复满清旧制。

张勋治军无方,对其"辫子军"烧杀掠抢恶行不知管束,以致南京市民纷纷以罢市抗议,日、英、美等国公使也纷纷向袁世凯提出抗议,认为他们的侨民在张勋的治理下,生命财产安全均无法得到保证,要求罢免张勋。

而张勋依然稳坐钓鱼台,对各方面的反抗置若罔闻。

12月16日,袁世凯下令任命冯国璋为江苏都督,并于第二年授予宣武上将军;改任张勋为长江巡阅使,令其率"辫子军"驻防徐州。

冯国璋像

南京乃六朝古都,虎踞龙盘之地,江苏也是富甲一方的鱼米之乡。

冯国璋出任苏督之初,正是北洋派一统天下之时,在长江中下游,暂时没有其它政治力量可向他"江宁霸主"的地位提出挑战。

而江苏老百姓在历经了"辫子军"的残暴统治之后,对有"儒将"之称的冯国璋督理江苏,也都抱有很大希望。

此间,对治理江苏颇有政绩,使江苏经济文化方面都有一定发展,尤其教育事业获得较大发展。

1919年,南京人民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南京建立了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国民革命运动在南京蓬勃发展。

1927年3月,北伐军攻占南京,终结了北洋军阀在南京的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于4月15日在南京召开了"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陈果夫等参加会议,因武汉方面无人参加,到会委员不足半数,故只作为预备会议。

会议决定成立"国民政府",于4月18日在南京正式成立。

新政府以胡汉民为主席,伍朝枢为外交部长,王宠惠为司法部长,并于次日公布"清党令",通缉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其他革命活动家共10079人。

专门组织清党委员会,以进行大规模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清党"。

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个并立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抛弃孙中山三大革命政策,发出《秘字第一号命令》,通缉共产党首要,继续"清党",成为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1927年6月19日,冯玉祥与蒋介石在徐州举行会议,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

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宣布正式与共产党决裂。

随后,汪精卫即表示愿意与南京国民政府"和平统一",时值蒋介石宣布下野,终促成宁汉合流。

1928年2月3~7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等议案。

规定国民政府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导、监督,掌理全国政务,政府委员由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选举,政府部门设有内政、外交、财政、交通、司法、农矿、工商等部以及军事委员会、最高法院、监察院、大学院等。

会议推举谭延闿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兼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政变以后,雨花台就成为反动派在南京地区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主要刑场。

1929年1月,国民政府改南京为"首都特别市"。

国民革命军在白崇禧指挥下,占领平津,进抵滦河流域,奉军退至关外。

1928年6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全国统一的宣言。

12月29日,中国东北的奉系将领张学良,因为父亲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谋害的国仇家恨,遂通电南京,公告东北易帜,放弃北洋政府五色旗,改立青天白日红旗,名义上接受国民政府领导,北伐成功,中国统一。

蒋中正领导的北伐成功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获得国际承认为中华民国政府。

南京保卫战——保卫首都

南京保卫战,是指1937年12月,中国军队淞沪会战中后展开的一次保卫首都的战役。

由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指挥10余万中国军队与日军作战。

由于组织指挥出现重大错误,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计划,致使守军在突围中损失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由此开始。

南京保卫战示意图

抗战军起,上海兵败,日军直逼南京。

李宗仁,白崇禧认为应该放弃南京,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

因为现代战争中,南京三面环山,一面靠江。

地形之险不足阻挡日军,而一旦战败,无处可退。

但蒋介石认为南京是国都,不战而退,无法向天下人交代。

以唐生智为总司令领兵抗敌,老蒋的心肝,全副德式装备的教导总队都拿出来,死守紫金山,血战南京。

后来跑到缅甸去的李弥,当时死守雨花台中华门,失守后退,碰到宋希濂。

宋希濂说唐生智有死命令,后退者杀无赦。

李弥无奈又杀回去。

但是当时几处城破,唐生智终于下令全军突围,几支迎着日军兵锋冲出去的军队都突围成功。

但是曾经决心率守军与南京共存亡的唐生智,已调渡船到江北。

守军败退至江边再无路可退。

退往江边期望渡江的部队遭遇灭顶之灾,日军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之战,8万国军残兵与30万日军激战10天,战死达40%,受伤无数。

作为一只军队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

这是战斗不力吗?

百万德军据守的柏林也不过只守了1个多星期。

论战斗意志,二战欧洲战场那些被对手合围的部队也没有几个可以打到死亡40%还不投降和崩溃的。

至于后面那场无序混乱的撤退,那应该由最高指挥官唐生智和那部分提前逃跑的将领负责,而不应该苛责那些为首都保卫战曾付出自己生命的官兵。

南京保卫战可谓国军自成立后遭遇的最惨重失败。

日军用极低的交换比让10余万国军在南京损失殆尽。

南京守军面对强敌虽然没有成功的保卫住这座城市。

但是他们在直面比自己强大几十倍的敌人的时候,已经用牺牲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和勇气。

南京历史——民国时期的南京建设

辛亥革命胜利后,12月2日南京光复。

参加商讨筹建中央政府会议的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并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以江宁府为国都,改江宁府为南京府。

但很快革命果实就被袁世凯篡夺了。

在北洋军阀执政期间,南京改称江宁县,为江苏省省会。

1914年~1927年置金陵道。

国民政府于1927年建都南京,始置南京市,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

1928年改为南京特别市,1930年改称南京直辖市,又称首都市。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政府进行市政建设,使南京古城面貌开始改观。

民国首都地图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聘请美国著名建筑师墨非为建筑顾问,由清华留美学生吕彦直为其助手,同时成立首都建设委员会,由孙科负责。

1929年12月31日正式公布《首都规划》,这是中国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较为系统的城市规划。

《首都规划》要求按照国外的模式,对城市实行功能分区:

紫金山南麓为政治区,傅厚岗一带为市级行政区,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