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县第三小学社团活动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5846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源县第三小学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源县第三小学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源县第三小学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源县第三小学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源县第三小学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源县第三小学社团活动教案.docx

《新源县第三小学社团活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源县第三小学社团活动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源县第三小学社团活动教案.docx

新源县第三小学社团活动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新源县第三小学社团活动教案

活动

时间

3.5

活动

地点

三年级

(2)

指导

教师

李红云

参加

人数

31人

缺勤

人数

活动内容

课本剧《小珊迪》剧本

活动前准备

1、学习课文。

2、准备旧社会的服装等道具

3、音乐磁带

活动目标

1、编演课本剧,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小珊迪》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体验旧社会的黑暗。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谈话引入

1、《小珊迪》这篇课文非常感人,大家想演一演课本剧吗?

好,今天我们就根据课文自己来编演一出课本剧。

2、回顾课文内容

二、编写剧本

1、这个剧本将它分为三幕。

第一幕是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讲小珊迪在旅馆门前乞求“我”买他的火柴。

第二幕是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讲小珊迪因身负重伤,派小弟小利比到旅馆里送来找回的零钱。

第三幕是课文的第三部分内容,讲小珊迪悲惨地死了,临死前还挂念着弟弟。

2、生合作编写剧本,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剧本

1、各小组轮流展示剧本,其余学生当评委,评出“最佳总制作”和“最佳总编”。

2、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各小组吸取其他小组的长处,保留自己的特色,进行修改剧本。

修改后的剧本如下(一组的作品):

今天,同学们学着编演了课本剧《小珊迪》,大家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这一次活动让我们更真切感受到了旧社会的黑暗,旧社会孩子的悲惨遭遇。

因此,我们应更珍惜现在的生活,并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活动

时间

3.12

活动

地点

二年级

(2)

指导

教师

李红云

参加

人数

31人

缺勤

人数

活动内容

《春天的郁金香》

活动前准备

1、初步了解郁金香花的色彩和外形。

2、彩色纸若干、剪刀、胶水、胶布

活动目标

1、能用对角折的方法表现出郁金香花的基本特征。

2、养成耐心、细致的折纸习惯。

1、谈话导入,感知郁金香的基本特征1、春天来了,到处都是美丽的花朵。

看,有哪些花开了?

2、出示PPT。

3、2、这是什么花?

引导孩子了解春天里不同的花:

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白的梨花。

3、这是什么花?

它叫什么名字?

引导孩子感知郁金香的基本特征,

二、学习对角折的方法

1、郁金香真漂亮,这儿有一张彩纸,怎样才能变成一朵美丽的郁金香呢?

2、教师示范

用“好朋友玩耍”的短句,引导学生进行对角折。

3、大角和大角做朋友(对角折),小角和小角做朋友(对角折),好朋友分开了(折成缝),小角和大角做朋友,大角说,我们稍微远一些(小角靠着大角),形成一朵美丽的郁金香。

4、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给予能力差的学生进行指导。

三、评价

1、个别指导,综合评价。

2、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颜色的郁金香。

 

此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简单的手工操作中感受到原来一张简单的方形可以变成一朵美丽的花。

孩子们感受到了神奇,是通过小手的操作来完成的,更满足,更了解。

一、挖掘一种手法,让孩子感受美

这次折纸活动主要是为了获得一个新的技巧,因此在整个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进行了过多的进行讲解或者指导,之后才请孩子根据示范进行操作。

完成这次的作品也并非容易事,因为以往的手工活动一般都是手工加绘画,而这次的手工活动则是一次全部由手工完成的作品,而且提供的材料较多,孩子在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完成画面。

活动

时间

3.19

活动

地点

二年级

(2)

指导

教师

李红云

参加

人数

31人

缺勤

人数

活动内容

《可爱的大苹果》

活动前准备

1、16开铅画纸(画有苹果)。

2、红色、绿色美工纸若干。

3、固体胶管

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根据要求进行美工创作;

2、通过美工活动的进行学习运用手部小肌肉进行“撕、贴”活动;

3、通过活动的进行让学生体会美术创作的积极情绪。

一、导入过程

1、呈现画有大苹果的铅画纸,问①小朋友看到了什么.②小朋友想一想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2、简述及活动目的,并倾向朋友想一想自己想把苹果贴成什么颜色的.(强调要年贴在苹果图形内部)

3、进行示范活动告诉孩子如何用手指撕纸、如何用胶水粘贴.

二、操作过程

1、学生进行创作活动.

2、老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交流、分享

1、夸奖孩子们贴的苹果非常的漂亮.

2、请愿意介绍自己苹果的小朋友来讲讲.

3、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可以老师代写,也可以鼓励小朋友自己创作非凡符号表现自己的名字)

四、延伸活动

假如时间答应或者孩子们爱好还是很高的话,可以鼓励孩子们给自己的小苹果画上叶子等其他的添画.

五、评价

1、在图画之内进行粘贴

2、撕纸粘贴得快面小

3、画面爆满,最好不露空白.

4、颜色(会用两种颜色的)

孩子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

纸是活动中经常接触的,孩子喜欢撕一撕,剪一剪,画一画。

本次活动教师活动的设计,探索创新活动的引导就从孩子最贴近的自身开始。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遵循孩子年龄特征及美术教育活动中创新教育的要求来考虑,给每一个孩子提供创作的环境,让每一个孩子施展自己的创造潜力。

因此在活动前,教师注重孩子在图式的积累,让孩子对苹果有了充分的感知,使孩子将视觉和大脑理性思维对感知经验的加工,伴随经验在记忆中储存。

活动中孩子通过手的技能运作,创造性的表现不同大苹果,反映了孩子独特的创造力。

活动

时间

3.26

活动

地点

二年级

(2)

指导

教师

李红云

参加

人数

31人

缺勤

人数

活动内容

《做纸陀螺》

活动前准备

剪刀、画有虚线大正方形的纸张。

活动目标

1、学会剪纸,往不同方向折纸,折成不同的形状。

 2、学会与人交流,不懂就要问。

 一、教师示范,学生学习折纸陀螺。

(教师说方法,学生跟着说,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1、示范使用剪刀和拿纸的正确方法。

2、示范按虚线剪出两个正方形,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予帮助。

  3、剪好正方形后,教师和学生比较是否为正方形。

  4、教学按正方形中的两条虚线反折成长方形,巡视指导,完成后再比较。

  5、两个正方形都折成长方形后再折成平行四边形,巡视指导,完成后再比较,这个过程要多花时间,多点耐心。

  6、两个平行四边形交叉成十字形,将四个角往里折,最后一个角插入第一个角的缝隙里。

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帮助。

  二、让折好的学生按方法重折,保持课堂纪律,教师留出时间帮助其他幼儿

  三、学生出示自己折好的作品,和教师作品做比较,进行鼓励评价,提升孩子成就感和喜悦感。

  四、将正方形的作品四条边往里压成立体的陀螺身,再往中心孔里插入一根短木棍,一个完整的陀螺就做好了

 由于是二年级的孩子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已经比较强了,做这次的手工对他们来说并不难。

所以,选材和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我处理得比较恰当,在每一个步骤中让先完成的孩子重做和帮助别的孩子,使整节课堂能维持课堂纪律和保证教学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

悟到:

设计一份水果拼盘,要根据水果的特点,有主题的去设计。

这样既有利于创造出新颖别致的水果造型,又方便制作。

2、小组合作,制作拼盘,突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

合作学习

活动

时间

4.2

活动

地点

二年级

(2)

指导

教师

李红云

参加

人数

31人

缺勤

人数

活动内容

《团包手工》

活动前准备

画、彩纸、剪子、胶、皱纹纸、卫生纸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掌握制作的方法。

2.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

一)激趣导入

师出示画,画中画的是什么?

出示纸苹果

这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

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

这个纸苹果占有一定的空间,有重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以我们说它是立体的。

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分析特征

欣赏作品

出示范例,看他们都是什么?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分析物体特征

2.尝试探究

象这样的团包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我把这些作品送到小组中,同学们可以摸一摸,看一看,也可以动手尝试一下,看看是怎样做出来的?

学生尝试制作

3.制作过程

分析制作过程:

1.团形

2.包装

3.装饰

你在制作中遇到哪些困难?

学生说困难

4.解决问题

谁能帮他解决一下?

5.示范团包方法

示范团法,包法

利用团包方法适合表现哪些形象呢?

学生交流

师:

我们可以表现食品、蔬果、文具、人、动物、交通工具、家电等。

今天的制作我们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比比看哪组团包的造型最多,做的最好。

(三)美术创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

教师辅导

放音乐

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较顺利的完成了授课内容。

课后听取了听课老师及校领导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效果进行了一次整理,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本课导入部分运用画引入,在比较立体作品与平面作品,直观感受立体的意义。

课上教师大量展示了范例,通过观察,小组讨论了解制作的材料,学生尝试探究制作的方法,经过制作后说说遇到的困难,并师生共同解决困难,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制作中我采用学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本节课还存在不足之处,学生有些作品还缺少创新,在以后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动

时间

4.9

活动

地点

二年级

(2)

指导

教师

李红云

参加

人数

31人

缺勤

人数

活动内容

《制作小乌龟》

活动前准备

果冻盒,一次性筷子,碗,瓶盖,剪刀,绘画纸,粘纸,双面胶等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手工制作的兴趣。

  2、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活动。

增强环保意识。

 1、谈话引出课题。

  师:

你们见过小乌龟吗?

它是什么样子的?

 孩子:

小乌龟有四只脚,一个壳,一个头,一个尾巴,壳上还有花纹。

  师:

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只小乌龟?

  2、出示材料,让学生探讨。

  师:

老师这边准备了很多的东西,你们看看它们能做小乌龟的哪一部分?

  学生1:

泡沫盒可以做小乌龟的壳。

  学生2:

果冻盒可以做小乌龟的头。

  学生3:

一次性筷子可以做小乌龟的脚••••••

  3、教师出示制作流程图,激发孩子制作的兴趣。

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办法制作小乌龟,现在老师这里有几张制作小乌龟的图,请你们看着上面的图示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好吗?

  4、学生自己制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5、大部分学生完成了作品后,教师请个别学生介绍自己制作的小乌龟并进行评价。

  6、学生互相欣赏作品。

要满足孩子求知欲,需要积极为孩子的教学活动配套充足的物质条件,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

学生可以自由进入,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究。

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去发现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不懂的问题,在这次的《制作小乌龟》的活动中,因为提供的一次性饭盒,碗,果冻盒等材料是孩子日常生活经常见到的,所以对此孩子非常非常感兴趣,他们先探索这些材料可以制作小乌龟的哪一部分,尝试了很多材料,最后才找出了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幼儿虽然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但他们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迸发出了探索的激情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孩子在与感兴趣的内容和材料的互动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索、动手操作、讨论交流,亲历制作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一旦孩子在制作中遇到问题,这个时候教师的评价对孩子就非常重要,教师的鼓励会让孩子更加有信心

活动

时间

4.16

活动

地点

二年级

(2)

指导

教师

李红云

参加

人数

31人

缺勤

人数

活动内容

《狮子》

活动前准备

1.剪刀、胶水。

2.音乐《狮王进行曲》。

活动目标

1.较自如地控制手腕和手指动作,灵活地使用剪刀。

2.较好地掌握“剪”、“粘贴”等手工技能。

3.掌握动物的主要特征。

1.游戏“老虎变狮子”。

由此,可明显地感受到狮子的头部特征,鲜明直观的感受到狮子头部鬃毛的特点。

2.为狮子做发型。

(1)以图画的形式让孩子了解狮子是“直发”还是“卷发”。

(2)孩子自己探索如何为狮子做出“卷发”并分享经验。

(3)师在孩子探知所得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出注意事项。

如:

不要把狮子的鬃毛粘在狮子脸上;鬃毛粘得密切点狮子会比较威武;可以借助工具卷狮鬃等。

并提示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3.孩子动手操作。

在《狮王进行曲》的乐曲声中,孩子们动手为狮王做出威武的发型,迎接小动物们的朝拜。

关于孩子手工,我是这么认为的,感知美发现美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固然重要,但掌握必要的手工技能同样重要,孩子,在身体和动作发展方面精细动作机能得到较大提高,能自如地控制手腕和手指动作,灵活地使用一些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因而,我选择并设计了这堂手工课,因为,狮子的鬃毛是很多的,他们可以反复地练习剪、卷、粘,当手工作品完成的时候,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

然而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比较简单,但我觉得,这既是缺点,也是优点,过于繁琐的话,会削弱孩子的实际操作时间,我所要做的,就是设计出情节,然后孩子能够愿意去做,并乐在其中。

活动

时间

4.23

活动

地点

二年级

(2)

指导

教师

李红云

参加

人数

31人

缺勤

人数

活动内容

《小风车》

活动前准备

风车范例、正方形纸、剪刀、铅笔、钉子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制作小风车,提高动手能力。

2、在教师剖析范例的情境下,探索了解风车的制作方法,采用例推的方式,观察制作风车的图示。

3、在制作的过程中,积累操作的经验,尝试有目的地解决困难

(一)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孩子观察。

1、这是什么?

你想做一个风车吗?

2、做一个风车,需要哪些材料呢?

(二)剖析风车,探索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并尝试用图示来表示。

1、教师将完整的风车的样子画在黑板最后的位置上,并剖析第一步,将固定的钉子取下,“你们猜猜这只风车会变成什么样子?

2、教师打开一个三角形的角“风车现象变成了什么样子?

”“那我们用什么样的图示表示出来呢?

3、逐一探索风车的制作过程。

①“如果将几个角都打开,你们会看到什么呢?

教师打开所有的角“你们发现了吗?

这是什么形状的?

②这一个图形是什么形状的?

我们应该画什么呢?

怎样表示这些剪开的开口?

③重点引导孩子观察剪的位置。

④“在开口未剪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

用怎样的图示表示?

⑤教师将图示按正数的顺序编好,帮助孩子重新整理完整的制作过程。

(三)孩子看图示制作风车,教师巡回观察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四)游戏活动:

风车转转转

带领孩子拿着制作好的风车到户外活动。

首先让孩子产生制作的欲望。

只有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自学。

活动伊始,我并不急于让孩子动手制作,而是通过网络让孩子欣赏世界各地的风车,欣赏老师制作的各种漂亮的风车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几分钟下来孩子学习动手制作的胃口已被吊得高高的了。

趁着这股热乎劲,我开始把孩子引上正题,要求孩子先自学书本,然后自己制作。

如果有个别孩子觉得无从下手,就对他们进行个别的辅导,把他们引上路。

  二 鼓励孩子质疑,解疑。

  问题是孩子学习的起点。

孩子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

因此,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孩子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开放式的课堂,要确保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孩子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

纸是活动中经常接触的,孩子喜欢撕一撕,剪一剪,画一画。

本次活动教师活动的设计,探索创新活动的引导就从孩子最贴近的自身开始。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遵循孩子年龄特征及美术教育活动中创新教育的要求来考虑,给每一个孩子提供创作的环境,让每一个孩子施展自己的创造潜力。

因此在活动前,教师注重孩子在图式的积累,让孩子对苹果有了充分的感知,使孩子将视觉和大脑理性思维对感知经验的加工,伴随经验在记忆中储存。

活动中孩子通过手的技能运作,创造性的表现不同大苹果,反映了孩子独特的创造力。

活动

时间

4.30

活动

地点

二年级

(2)

指导

教师

李红云

参加

人数

31人

缺勤

人数

活动内容

《珍珠奶茶》

活动前准备

范画一份,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粘贴活动,体验粘贴活动的快乐。

 2、初步知道粘贴画的方法。

 1、导入,激发孩子对粘贴的兴趣。

  导语:

“长颈鹿开了家奶茶店,今天它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做奶茶。

  2、出示范画

  教师:

“咦~奶茶里没有珍珠啊?

我们来帮帮长颈鹿,在每一杯奶茶都放很多珍珠。

”以上内容源自第一幼儿教育儿童资讯站

  3、教师示范讲解粘贴过程。

  从大张的粘纸上剥下一颗珍珠,把它背面的白纸剥离开,然后随意的粘在被子上。

  4、孩子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粘贴画,重点指导剥离的正确方法。

(帮幼儿在作品上写上名字)

  5、布置成展览馆,一起欣赏作品。

  7、活动结束。

手工设计制作活动,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的价值取向,是教育者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发展孩子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对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细致耐心、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最终促进孩子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活动。

为孩子创设一种思维得到锻炼、潜能得以开发的空间,使孩子的审美情趣及创造能力得以开发,促进幼儿情感、认知、能力等诸方面的协调发展。

活动

时间

5.7

活动

地点

二年级

(2)

指导

教师

李红云

参加

人数

31人

缺勤

人数

活动内容

《折纸鹤》

活动前准备

折好的纸鹤,手工折纸每人两张、《纸鹤》的制作步骤示意图。

活动目标

1.认识纸鹤,知道纸鹤寄托的是美好的祝愿。

2.在活动中体会折纸的乐趣。

 3.认识折线、初步基础形和小鸟基础形,最终完成纸鹤的折叠。

1.认识“折痕”

  

(1)这只纸鹤很漂亮,老师能将它折出来,也是因为一个好帮手的帮助。

我们来看看这个好帮手是谁?

  

(2)教师示范如何将手中的纸鹤轻轻的打开。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自己桌上的纸鹤轻轻打开。

教师引导其发现折痕。

  2.学习基本的折纸方法

  

(1)在认识折痕的基础上,学会“上折法”,并练习一手按住纸张,另一手将纸张压平的基本技巧。

  

(2)示范初步基础形的折法,学生练习。

从活动效果看,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在活动中,孩子们充分热情,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学习气氛热烈,学习效果好。

但是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我在活动过程中有两点把握得不好,有待改进:

一是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把学有余力的学生这一宝贵的资源很好的利用起来,如果能即时的发现这些“小能手”并让他们当当“小老师”参与到活动中去,应该能更好的促使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二是活动延伸部分设计的其他折纸创作,不一定要强调是其他,也可以是再折一只纸鹤,并鼓励他们送给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

当学生用稚嫩的小手捧着自己折出的纸鹤送给别人时,应该更能体会折纸的乐趣和纸鹤的意义吧。

活动

时间

5.14

活动

地点

二年级

(2)

指导

教师

李红云

参加

人数

31人

缺勤

人数

活动内容

《相框》

活动前准备

人手一张卡纸、黑白瓜籽若干胶水、盘子、棉签、抹布若干块。

有装饰相框1张及无装饰相框3张。

活动目标

1、能大胆为自己的照片装饰出喜欢的相框,感受相框装饰的美。

2、发展孩子手指灵活、提高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手工制作活动的快乐。

 一、变魔术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以魔术师口吻引入,变出范例相框。

2、讨论相框的制作材料:

引导幼儿说出相框是用纸张、瓜子等做成的。

二、教师示范讲解做法。

教师:

我是怎么做的?

(位置、方法、造型)

做法:

先在照片的背面涂上胶水,贴在纸张的中间,接下来相框要白瓜籽、黑瓜籽、葵花籽来装饰你喜欢的图案,瓜子也是一样,先用棉签蘸一下胶水在瓜籽上,把有胶水的那面贴在纸张上。

三、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1、要想想怎样装饰才会让自己的相框更漂亮。

2、用完的材料要放好不乱扔。

我们知道孩子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较感兴趣,所以本节课利用一些自制外形、图案设计不同的小相框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来开拓幼儿的视野和打开思路。

这节活动属于造型设计课,要充分幼儿动手的能力来激发幼儿创造思维,在动手中感受美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本次活动幼儿的兴趣都很高,但是教师在制作中应注意的造型指导不够,从而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示范讲解时不够突出,没有重点的将制作过程示范出来,导致很多孩子在操作过程遇到了难题。

活动

时间

5.21

活动

地点

二年级

(2)

指导

教师

李红云

参加

人数

31人

缺勤

人数

活动内容

《美丽的窗花》

活动前准备

各色正方形蜡光纸、彩纸(附两张大正方形纸)、剪刀

活动目标

1.欣赏剪纸窗花,了解剪纸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感受窗花的色彩美、图案美、对称美。

2.尝试剪出各种线条和图形来制作窗花,体验剪窗花的乐趣。

欣赏视频,感受贴窗花的喜庆气氛。

(1)师:

马上新的一年就要到了,你们是怎么过新年的呢?

会做些什么事呢?

(2)师:

你们的新年过得真开心。

有些人在过新年的时候,还会做一些很特别的事情,会是什么事情呢?

你们想不想知道?

(3)(观看贴窗花视频)师:

新年到了,敲锣打鼓放鞭炮,真是热闹啊!

咦,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把它贴在了哪里?

贴在窗户上你感觉怎么样?

(4)幼儿讨论后,教师进行小结:

窗花——装饰环境、渲染喜庆的气氛、辞旧迎新,暗示对美好生活的理想,是我们中国民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