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5813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历史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历史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历史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历史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

《高二历史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

高二历史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高二历史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9单元第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学习目标

识记:

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大借款、争夺修筑铁路开采矿的权利、开工厂、银行;强租港口、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发展举步艰难的原因。

理解:

了解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影响;经济、政治危机之间的关系;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戊戌变法出现之间的关系。

运用:

比较分析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运动出现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学习难点:

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学前思考:

图一:

签订《马关条约》的场景图二

图二是清末一位爱国人士所画,图中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肠代表德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

这幅图形象地揭露出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严重局势。

请回答:

《马关条约》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自主学习: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马关条约》的影响:

2、资本输出:

3、瓜分狂潮

思考:

1、《马关条约》反映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方式的新变化:

2、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产生了什么危害?

3、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政治危机:

2、财政危机:

3、清政府的政策:

4、后果: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2、表现、特点:

3、面临的困难:

4、影响:

 

知识参考:

᠒借款:

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᠒设厂:

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᠒修路和开矿:

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直接掠夺中国资。

᠒开银行:

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工具,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᠒总之:

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政治的控制,使民族危机加深。

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进一步破坏,

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

激起了中国各阶层人民的反抗。

᠒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᠒一些爱国人士把发展工业当作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

᠒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1、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主要表现在:

①阶级矛盾激化②新兴阶级的出现③中下级武士的不满④外民族的侵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

2、明治维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幕府的腐朽统治B、民族危机不断加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D、中下级武士的要求

3、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推行的措施主要有:

①实行封建等级制度②实行闭关锁国③鼓励派遣留学生④支持尊攘运动

A①②B①②③②③④D①②④

4、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②③④D①③④

、根据1889年日本宪法

A议会是唯一的立法机关B内阁只对天皇负责

枢密院成为咨询机关而非决策机关D实行君主立宪,天皇解散议会是违法行为

6、明治维新后,日本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最先侵略的国家或地区是

A台湾B朝鲜菲律宾D琉球群岛

7、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8、下列关于明治维新时期政府提倡“明开化”,大力吸收西方的思想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政府开放的政策下,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B.在这一时期,新闻出版事业获得很大发展

.日本彻底抛弃传统化,全盘西化D.这一时期日本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9、“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B、推行“明开化”政策、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10、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A、用西方资本主义化改造日本封建化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平等

、政府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D、提倡武士道精神,力争实现民族振兴

11、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

A、废藩置县B、发展近代教育、实行征兵制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

12、明治维新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条的主要措施是

A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B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废藩置县”D将大名迁居京都

13、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

、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

28、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的标志事是

A黑船事B大盐平八郎起义“大政奉还”事D“戊辰战争”

14、德川家族对日本的统治是通过

A.幕府的形式B.控制天皇.控制大名D.通过外国势力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

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

⑴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

(2分)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

(4分)

 

(2)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

(3分)

 

(3)从梭伦、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2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材料二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的改选意味着什么?

“地契调查”依照什么情况?

意味着什么?

 

(2)材料二认为国家富强的途径是什么?

 

(3)上述两个材料说明日本经济将发生怎样的转变?

 

34、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

根据相关知识和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北魏孝改革中,是怎样着手进行风俗改革的?

你如何评价这一改革?

(6分)

 

(2)日本的明治维新,又是如何进行社会风俗变革的?

如何评价其变革?

(10分)

 

第九《戊戌变法》第二节《维新运动的兴起》

学习目标

1、识记:

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即主张;康有为维新派思想的基本内容;公车上书的概况及影响;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及影响

2、理解:

早期改良思潮的出现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重点: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难点:

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

学习方法:

学习本内容时,要注意结合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分析维新思想的特点。

学习过程

复习反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近代企业

时间类别厂矿数资本额(千元)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甲午战争前商办34707224%

官督商办、官办1916208776%

甲午战争后商半63124670%

官督商办、官办183430%

材料二据统计,19世纪末,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三19世纪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办有一家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不同时期中国近代企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说明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产生了什么影响?

 

⑶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导入新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维新变法产生了什么作用?

除此之外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还有哪些?

 

知识点

一、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1、早期改良思潮

⑴产生时间:

⑵原因:

①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的影响

②林则徐、龚自珍、魏等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的影响。

⑶代表人物:

_____________

⑷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主张:

①兼采西学,变法自强,改变中国被侵略的地位。

②经济上:

振兴____,发展____,通过___同外国资本主义竞争

③政治上:

学习西方先进的___________________

⑹影响:

①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早期维新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一股________,成为____的先声。

2、康有为的变法思想

⑴康有为萌发变法思想的时间:

______

⑵第一次上书皇帝(时间、内容、影响):

⑶变法理论:

康有为从_______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宣传变法,在学生____的协助下,写成____、_____两部变法理论著作著作。

思考:

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阅读P13历史纵横,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由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

⑴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⑵领导人:

________

⑶主张:

___________

⑷影响:

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______

2、发展

⑴表现①创办报刊、学堂a、为了争取更多支持,康有为和一些维新志士在_________等地创办_____等报刊,宣传变法。

b、___年__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由___担任主笔。

他发表了《》《》等,明确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______________,呼吁______________。

同时主张改革__制度,培养有用人才,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从而大大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在湖南,谭嗣同的活动及影响:

 

d、在天津,严复的活动:

 

②成立维新团体:

a、___年_月维新派政治团体_____在北京成立。

它的宗旨是________,得到了_______等中央和地方要员的支持,____是发起人之一,该团体还得到了西方________的关注。

B、不久强学会还在___成立,南北呼应,使东南地区的维新运动迅速开展起。

____年,北京强学会和《中外纪闻》被查封,上海强学会也解散。

⑵影响:

①维新派倡导立学会,办报纸,兴学堂的活动起到了____、____和____的重要作用。

②维新派的活动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此时已经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知识迁移:

1、思考:

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其特点?

 

2、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

、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D、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3、从根本上看,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

A、能够彻底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B、能够彻底动摇中国的封建思想

、不能完成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D、必将遭到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

4、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19世纪末,湖南成为京、津、沪以外维新运动最活跃的地区,当时湖南的新事物主要有

A、万木草堂、《万国公报》、强学会B、时务学堂、《时务报》、《湘报》

、大同学堂、译书公会、《国闻报》D、时务学堂、《湘报》、《仁学》

6、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判

、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7、189年,强学会成立,得到了张之洞等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支持,这表明

A、强学会也代表地主阶级利益B、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彻底决裂

、维新运动得到各省督抚的广泛支持D、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不断扩大

8、下列表述与严复无关的是

A、发表《原强》等政论B、参与创办时务学堂

、在天津创办《国闻报》D、介绍进化论名著《天演论》

 

第九单元第三《百日维新》学案

学习目标:

识记:

光绪帝变法的内容。

理解:

分析维新运动发展的原因和政治实践。

运用:

结合维新变法的内容评价光绪帝变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百日维新的背景及其基本内容。

难点:

对百日维新的评价

学习过程:

学前思考: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德国借口两名传教士被杀,突然出兵占领胶州湾,并无理要求租借胶州湾。

“胶州湾事”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

光绪皇帝立志变法图强,遂采纳康有为建议,下诏“明定国是”,进行变法。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面对这一局势,光绪帝加紧推行新政。

“百日维新”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如何评价光绪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学习知识:

一、百日维新的背景

1、列强瓜分中国

(1)1897年,德国军队强占;俄国强占了大连、两港。

(2)1898年,法国租借广州湾;英国强行租借后被称为“”的地区和威海卫。

2、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1)康有为不断上书皇帝

①1897年,康有为两次上书光绪帝,由于他任职的拒绝代呈,光绪帝未看到这份奏疏,但是这份上书被传抄,并在天津、上海的报刊上刊行,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李鸿等奉旨在对康有为问话,并将康有为的新奏疏转呈光绪帝。

在新的上书中,康有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提出开制度局,商讨变法全局,高待诏所,接受天下人上书。

这份奏疏后被称为《》。

③康有为还通过总理衙门向光绪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等书籍;康有为的主张引起了光绪帝的强烈共鸣,坚定了他开展维新变法的决心。

(2)维新团体的建立

①1898年春,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保国会,以保国、保教为宗旨。

②在保国会的影响到下,保浙会、保川会、等到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3、爱国官员的要求;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严峻形势,爱国官员,甚至像这样的封疆大吏也急切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

思考:

如何认识张之洞等人支持变法的行动?

历史纵横:

保国会的宗旨和性质是什么?

 

二、百日维新的概况

1、开端:

在康有为等到人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宣布变法。

历史上称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共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2、维新变法的基本内容

(1)政治方面:

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举荐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取消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其自谋生计。

(2)经济方面:

京师设立农式商总局,保护和奖励发展农式商业,提倡兴办农学会;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用机器生产;奖励,许以专利;修筑铁路,开采矿产,在京城设立铁路、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裁撤驿站。

(3)化教育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改书院为,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筹设铁路、矿务和医科等到专门学堂;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组织翻译外国的书刊。

(4)军事方面:

精练陆海军,添造,增强海军实力;军队使用洋枪,按新法练兵;裁撤军队,节约饷银;等等。

3、历史意义

(1)进步意义:

光绪帝的变法上谕,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这些措施的推行,有得中国的发展和先进科学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的可能性,初步支援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局限性:

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先前提出的“,大开国会”、设立等主张。

思考:

对光绪帝没有采纳措施的认识。

学习总结:

学生自主总总结学习收获。

写出本节的知识结构:

 

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一、选择题

1、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下列关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活动和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著有《劝学篇》,全面维护封建纲常名教

B、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变革

、进呈《日本变政考》帮助光绪帝坚定变法决心

D、成立保国会等,促使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2、百日维新措施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B、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D、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工商业

3、下列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被光绪帝在进日维新中采纳的有

①撤并政府机构②改革科举制度③实行君主立宪④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②B、①②③、①④D、①②④

4、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达到高潮的事是

A、公车上书B、保国会成立、百日维新D、进呈《上清帝第六书》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错误的是

A、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没有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有利于科学化的传播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6、1897年后,推动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国面临的严重民族危机B、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宣传

、光绪帝的支持D、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7、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的措施是

A、精简机构、裁汰冗员B、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向海外派遣留学生D、提倡私人开办工厂

8、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A、设京师大学堂B、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

、改革科举制度D、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9、面临瓜分大祸的严重危机,康有为的活动有

①《上清帝第六书》②成立保国会③帮助光绪帝推行变法④写了著名的《劝学篇》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②④D、①②③

10、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措施有

①裁汰冗员②废除八股取士③设立农工商总局④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②③④D、①②④

11、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是

A、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B、百日维新

、保国会的建立D、康有为向光绪帝递呈《日本变政考》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困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

……保国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

——《保国会程》

材料二:

一些人指使御史悌上弹劾,诋毁保国会“名为保国,势必乱国……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以度外”。

光绪帝为此说:

“会为保国,岂不大善?

”下令将悌革职。

——《戊戌变法》全刊第二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

据材料归纳保国会的宗旨。

 

(2)悌代表哪一集团?

其弹劾保国会理由有哪些?

据材料二指出光绪帝支持保国会的根本目的。

 

(3)据材料二分析保国会夭折的原因。

 

(4)据材料指出保国会的性质,并分析其影响。

 

思路解析:

(1)问社背景主要从材料一前半部分归纳;宗旨主要从后半部分归纳。

(2)问从悌奏折可以看出他的目的是维护“大清国”利益,应属于守旧势力。

光绪帝的目的应结合材料“会为保国”分析。

(3)问结合材料二守旧势力的攻击分析。

(4)问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参考答案:

(1)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保国、保种、保教。

(2)守旧势力。

保国会“乱国”,保百姓不保清王朝。

维护清王朝统治。

(3)守旧势力的攻击和破坏。

(4)保国会是维新派发动和组织的爱国救亡团体。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第九《戊戌变法》第四节《戊戌政变》

学习目标

1、识记:

新旧势力的交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的原因、教训与历史意义

2、理解:

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和其历史意义

重点:

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难点: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学习方法:

要点式记忆,理解记忆

学习过程

1、知识结构

①慈禧的活动

⑴守旧势力对变法

的阻挠和破坏

②中央和地方官

1、历史背景员对变法态度

⑵新旧势力矛盾尖锐和表面化

百日维新的失败⑶袁世凯告密

⑷西方列强袖手旁观

2、失败标志——戊戌政变

 

1、失败的根本原因:

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

 

2、教训:

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走不通

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⑴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改革运动

3、历史意义⑵资产阶级性质改良运动

⑶思想解放潮流

2、思考:

戊戌变法运动的首要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3、思考: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⑴两者所处的时代及所遇的外部阻力不同。

明治维新时期,资本主义仍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并且当时西方各大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日本没有一致的政策,给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而戊戌变法时,资本主义已处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再加上当时西方列强已形成宰割中国的同盟,所以招致列强的干涉。

⑵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日本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力量,而戊戌变法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仅得到初步发展,力量薄弱。

⑶群众基础和改革的推动力量不同。

明治维新前,农民和城市贫民起义接连不断,幕府统治摇摇欲坠,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开展了积极的倒幕活动。

而戊戌变法前,民族资产阶级尚未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宣传变法的仅仅是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在脱离群众的情况下进行变革,必定失败。

⑷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弱不同。

在幕藩体制下,大名还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到幕府末期时,大名、将军因财政状况恶化而由封建社会的支柱转变为反幕府的力量。

而中国的封建制度存在时间长,力量大,慈禧太后在辛酉政变后牢牢控制内政外交,所以,戊戌变法面临的是一个强大的对手。

⑸改革的进程不同。

明治维新是在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新的政权后发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新政策能得到贯彻执行。

而实行戊戌变法者不仅手中无实权,而且在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前提下进行,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知识迁移:

1、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①首先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②其核心主张是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③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的开始④使中国近代化历程深入到政治领域

A、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