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范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5727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关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相关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相关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相关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相关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相关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范文.docx

《相关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关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范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相关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范文.docx

相关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范文

相关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是学生很重要的知识,以下是出国留学论文栏目小编为您整理相关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范文,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风林网络查看。

  血液透析病人动脉静脉瘘的护理要素分析

  临床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通过血液透析能一定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生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动静脉内瘘则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的生命线。

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的完好、充盈是直接关系着血透时的血流量,进而影响其血透的质量。

因此,血透中加强对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显得十分重要。

下面是我院对收治的35例血透者采取内瘘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8年7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35例血液透析患者,均建立动静脉内瘘血透。

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在(20-76)岁,平均(52.6±10.5)岁。

本组原发病中有22例为慢性肾小球炎,5例为糖尿病,4例原发性高血压,2例慢性肾盂炎,2例多囊肾。

透析时间为1-6年,患者每周1-3次血液透析,血流量200-250ml/次,4-5h/次。

  1.2临床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由于透析患者均为慢性患者,均需要长时间的透析治疗。

患者会为手术的效果以及经济情况担忧,常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本组3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术前强烈拒绝手术,15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经过护理人员的耐心开导和安慰之后,患者最终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和透析治疗。

  .2血管护理

  患者早期的护理以干预为主。

尤其是要保护左上肢的血管,尽可能的避免在左上肢输液和测量血压。

平时要注意皮肤的清洁,为透析好做最充分的准备。

  术后的护理

  .1保暖术侧肢体

  因为寒冷会对血管造成刺激,本组有6例患者因为寒冷而发生过血管痉挛,因此术后要保证患者所住室内温度在20-25℃,必要时给予局部烤灯照射或者采用热水袋暖敷。

  .2抬高患肢

  手术之后,由于患肢静脉回流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现象,本组患者中有7例发生过水肿,均为轻度,经护理人员对患肢的调整(稍高于心脏位),并指导患者加强手腕部的活动和锻炼,鼓励患者做内瘘侧手以及手臂运动等,水肿现象在术后5-8d消失。

同时还要注意包扎的松紧度,有利于静脉血液的回流。

  .3密切关注动静脉内瘘

  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内瘘是否有出现搏动、杂音等。

本组术后手术失败1例,未能听见血管杂音,有9例杂音不清晰,护理人员告知医生并处理,打开创口,将吻合口的凝血块去除,解除了局部的压迫物,异常现象消失。

  .4患者术后

  患者在手术后的3d之内不要进行血液透析,也不能进行低流量无肝素透析,避免出现术后大出血。

一定要等内瘘成熟才能行透析,时间为术后4-6周。

  穿刺护理

  .1患者在进行穿刺前,血管的选择十分重要,通常最佳点选择在吻合口上3-4处,注意血流方向(静脉端应该选择顺血流的方向)和血管的充盈度。

除此之外,还要保证血管的血流通畅,能听见杂音和震颤方可穿刺。

  .2穿刺前,带上无菌手套,消毒,选用17/16G针头穿刺,顺序:

动脉-静脉,两点距离为5-10mm,避免反复穿刺出现针眼渗血,最好保证一针见血。

穿刺好之后,固定并使用纱布块盖住针眼处。

  .3血液透析过程中,不定时观察针眼处是否出现渗血、穿刺部是否肿胀、疼痛。

本组有5例患者出现疼痛、肿胀、渗血,经护理人员调整针头位置,并叮嘱患者避免穿刺肢体运动后,异常现象得以改善。

  透析后的护理

  当患者血液透析结束之后,尤其要注意内瘘通畅情况。

因为动脉血管的压力过高,患者透析结束之后,如果穿刺点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发生渗血或血肿现象,直接影响下次穿刺透析,且降低血管内瘘的寿命。

本组有6例患者发生了该现象。

每一次透析完之后护士要快速并熟练的用纱布球适量的按压穿刺点;如果患者已经发生渗血,则必须要更换纱布球重新调整按压点或者延长按压的时间。

同时,对已发生渗血的患者给予24h热敷或局部治疗和护理。

除此之外,患者透析后,避免24h内做剧烈的运动,24h后可以稍微适量的慢运动,以促进血液的循环,避免血管出现血栓,有效保证内瘘血流正常和丰富。

  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

  患者的透析后,有可能发生出血、手术侧肢体肿胀、形成血栓、形成动脉瘤、术后感染等不良并发症。

出血主要发生于术后早期,以尿毒症患者为主,应尽可能避免肝素的使用,并不定时听诊血管杂音,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处理。

手术侧肢体肿胀是最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因为侧支循环尚未建立,导致静脉回流发生障碍造成,因此要加强对手腕部的锻炼,保证正确的睡姿,肿胀可自行消退。

血栓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手术操作中损伤了血管内膜、术后感染、低血压、包扎过紧,以及血管扭曲等,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除此之外,加强对患者术后抗生素的使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感染。

  2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有30例患者内瘘应用良好,总有效率高达85.71%;只有14.27%患者发生了不良现象。

内瘘使用最长者达6年。

  3讨论

  血液透析是目前尿毒症患者最为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因此,医护要加强对患者的治疗和透析护理,指导患者保护好血管内瘘,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要做好健康教育的宣传,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自我的护理能力,从而有效减少血透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郑薇.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8,6(6B):

1543-1543.

  [2]郑红霞,张秀杰.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5A):

1190-1190.

  婴幼儿腹泻的护理观察和体会浅析

  小儿腹泻(infantlediarrhea)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50%。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1合理喂养及调整饮食

  禁食6~8h;呕吐重者,可酌情延长,采用静脉补液,无呕吐者禁食期间,可少量多次喂糖盐水口服液(100ml开水加葡萄糖2~3g,盐0.35g,小苏打0.25g,氯化钾0.12g)。

对全喂母乳的婴儿,减少喂养的次数,延长间隔时间,缩短喂奶时间,由每次15min减至5~10min,腹泻重者,可停喂1~2次母乳,使胃肠道适当休息。

对人工式喂养的婴儿,因需减少或避免脂肪,可喂脱脂奶和酸奶。

  2液体的补充及婴幼儿腹泻护理措施

  2.1小儿体液特点

  小儿新陈代谢旺盛,水代谢快,对婴儿而言等于细泡外液1/2,成人仅为1/7,其水的交换率快3~4倍,所以小儿对缺水的耐受力比成较差,一旦吐泻及进水不足,易导致脱水。

  2.2静脉补液

  静脉补液是纠正脱水,治疗小儿腹泻的重要步骤,大量出汗。

还必须补充钠盐,补液要严格执行补液计划,掌握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见尿补钾的原则。

补液总量按累积损失量和继续损失量及维持量计算,前8h给予总量的一半,余量在16h输入。

过多会导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过慢则影响疗效。

  2.3口服补液

  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0~150ml计算。

  3临床观察特征

  3.1低血钾症

  患儿出现精神萎靡不振,腹胀躯干和四肢肌肉无力,心音低钝,心律不齐等,予以补钾浓度不超过0.3%为宜,滴注时间不少于4h。

勿静脉推注,以防发生心跳骤停。

  3.2代谢性酸中毒

  患儿表现烦躁,精神萎靡,恶心呕吐,口唇樱红色,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

应备好碱性溶液,配合医生抢救,一般用5%的碳酸氢钠每公斤体重5ml加等量葡萄糖。

  3.3高血钾症

  如补液后仍有烦躁、口渴、惊厥,但皮肤弹性不差,应考虑是否因脱水性质估计错误或过多使用含钠药物所致。

抽血化验,血钠如果大于150mmol/L应考虑减少钠盐的摄入。

  3.4低血钙症

  一般不严重,患儿表现哭闹不安、易惊、睡不沉、抽搐等,如发现有低血钙的症状,应该静脉推注5%葡萄糖酸钙10~20ml,宜缓慢,禁漏于皮下,以防发生局部疼痛及坏死。

  4准确记录出入量及大便性质的观察

  4.1尿量评估

  一般输液后4h后排尿,24h尿量每公斤50ml为正常,尿量少,可能入量不足,尿量异常增多,易并发低血钾症。

  4.2大便评估

  大便稀薄,有泡沫,色绿,常呈酸性反应,提示糖类摄入过多;有腐败臭味,提示蛋白质消化不良;粪便油腻发亮,提示脂肪消化不良。

感染性腹泻,大便次数增多,色深黄或带绿色,稀薄可带黏液;霉菌性腹泻时,大便呈豆腐渣样,灰白色。

  5防止再感染,并预防红臀的护理及观察

  5.1做好消毒隔离

  工作人员及母亲每次喂奶及换尿布前均应洗净双手;病区内应创造条件与其他感染疾患的病室分开;粪便培养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者,应住单间,无条件者床边隔离。

  5.2加强皮肤护理

  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皮肤,涂鱼肝油鞣酸软膏保护皮肤,局部有糜烂者,可用石蕊试纸测定大便的酸碱度,呈红色为酸性便,便后用1%苏打水洗臀部,呈蓝色,为碱性便,用2%硼酸水洗臀部,然后用灯泡烤干局部,并涂紫草油,每日2~3次,并勤换尿布。

  6讨论

  婴幼儿腹泻与喂养不当、感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体液不足(fluidvolumedeficit)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量不足,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等有关。

但是根据病情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对婴幼儿病情好转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奔,韩新民.婴幼儿腹泻的中医治疗[J].江西中医药,2009,46

(1):

23-24.

  [2]王洁,丁全成,孟晓慧.婴幼儿腹泻的中医疗法汇总[J].基层医学论坛,2009,

(2):

47-48.

  [3]刘奔,韩新民.婴幼儿腹泻的中医治疗[J].江西中医药,2009,

(1):

70-72.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的浅析

  脑梗死(cerbralinfarct)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目前公认即时溶栓是治疗该病迅速有效的最佳选择。

在实施静脉溶栓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如何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提供规范、安全、最佳的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综述如下。

  1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及常用药物

  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流措施,缺血半暗带脑细胞损伤的可逆性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溶拴的病理学基础。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

已有多个临床试验对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常用剂量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其治疗时间窗包括发病后3h内、6h内或3~4.5h。

如果严格掌握时间窗及适应证,掌握护理要点,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且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显著。

尿激酶是从人尿中提取的纤溶酶原激活物,能直接使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从而发挥溶解血栓的作用,尤其对新形成的血栓效果好。

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h内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证实6h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相对安全有效,试验确定了尿激酶使用剂量为100~150万IU。

医护密切配合,严格时间窗的选择及护士的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是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较佳护理方法。

  2溶栓前的护理

  缩短患者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是溶栓成功的关键,做好溶栓护理观察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和条件。

专科护士应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

在患者到达急诊室后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包括CT、MRI在内的各项必要检查并帮助医生进行简短而细致的病史询问以确定溶栓病例。

在取得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溶栓治疗。

溶栓疗法治疗时间短,工作紧迫,护理配合须做到迅速、准确。

一旦病例被选择,护士可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为治疗赢得时间。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对血管细小、脆性大、穿刺困难的患者尤为重要。

尽可能将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进行监护。

  3溶栓中的护理

  在静脉输液中,应专人守护,保持静脉通路绝对通畅,准确掌握滴速,确保溶栓药物在规定时间内滴完。

rtPA使用方法:

rtPA0.9mg/g(最大剂量为90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min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静滴1h;尿激酶使用方法:

尿激酶100~150万I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持续静滴30min,用药期间及用药24h内应严密监护患者。

rtPA不能与其他药配伍静脉滴注,尿激酶溶解时不可剧烈震荡,以免使活力降低,并产生大量泡沫使药液难以抽尽,而影响剂量准确;其中前10min滴入总量的2/3,后20min滴入总量的1/3,因尿激酶半衰期为15min,如果输入过慢会降低疗效。

部分患者在溶栓剂进人体内20min,甚至更早即有肢体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继而情绪激动,此时,护士应要安抚患者,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以利更好地恢复。

溶栓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牙龈、黏膜、皮肤有无出血倾向;大、小便色泽,呕吐物颜色。

特别注意头痛呕吐,出现时需立即停药汇报医生。

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

  4溶栓后的护理

  4.1病情变化及疗效观察

  护士应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的变化情况。

作好血压及心电监护。

在最初的24h每15~30分钟观察1次瞳孔和意识。

行溶栓的患者,血压监测十分重要,血压过高会增加症状性脑出血的风险,血压过低易导致脑灌注不足引起脑缺血,血压一般控制在140~160/75~90mmHg较为适宜。

长期高血压患者可耐受高血压,而不能耐受低血压,如果血压很快下降,致使脑内灌注压下降,产生医源性的脑缺血缺氧,只要血压下降30%,可产生脑灌注压减低。

所以必须定期监测血压,最初2h内15min1次,随后6h内30min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24h;如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应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并给予降压药物;脑梗死患者由于脑组织水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造成心肌损害,自主神经功能下降,使脑梗死患者继发性心电异常,所以脑梗死超早期溶栓过程中心电监测十分重要。

配合医师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第1小时内30min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24h。

  4.2溶栓主要并发症观察

  溶栓的主要并发症有出血,主要是脑出血、再灌注损伤和血管再闭塞。

  4.2.1出血

  出血性转化是早期溶栓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率为8.5%~30%,其中有症状的为1.5%~5%。

卒中的严重程度评分(NIHSS评分)>15分者、溶栓时间距发病时间超过6~13h、脑CT见大块低密度阴影改变、未控制的高血压出血风险增加。

掌握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认真分析引起出血的原因是预防颅内出血的有效措施。

甘敏报道,不良反应包括微血尿,往往于疗程结束后能自动消失。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快速配合在规定时间窗内给予准确剂量的溶栓药物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注意皮肤、黏膜、消化道、泌尿系统等有无出血。

在静脉溶栓术后第一个24h,禁止做动脉穿刺,以减少局部继发出血的风险。

溶栓结束后30min内不放置导尿管,溶栓治疗第一个24h,尽可能不下胃管,以减少胃肠道、泌尿道的损伤。

  4.2.2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损伤是溶栓的另一并发症,溶栓后过度灌注造成脑水肿,可形成颅内高压,神经功能损伤加重,多见于在3h后溶栓的患者。

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意识水平、理解能力、语言功能、面部运动、肢体肌力变化,以及时发现患者是否有再灌注脑损伤和血管再闭塞的症状。

如发现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有加重,而头颅监察未见出血灶时,应考虑为再灌注损伤,应给予脱水治疗。

  4.2.3血管再闭塞

  溶栓治疗后应加强对溶栓再闭塞的预防及观察。

有研究发现血栓溶解后,血管内皮细胞受到伤害,留下一些新鲜创面,易致血小板在局部堆集,再次形成血栓。

溶栓药物应用后,残存血栓的促凝作用导致纤溶后的高凝状态,近期内很容易发生再闭塞,闭塞率为10%~20%。

若发现患者意识水平变化、再次出现偏瘫,或者原有症状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脱水降低颅内压。

  5心理和康复护理

  急性期的心理护理要点是尽可能使患者稳定情绪,平安渡过急性期。

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对溶栓治疗的顾虑,担心不成功及并发症,应向患者或家属耐心解释,同时讲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

只有充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才能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状态配合治疗护理。

溶栓2h内绝对卧床休息,24h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以床上活动为主,不宜过早离床,做好卫生宣教。

协助患者语言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做口腔操、舌运动,让患者从简单的单音节开始发音,反复训练、循序渐进,促使语言功能恢复。

  6小结

  临床护士主要从静脉溶栓的时间窗、溶栓前、中、后的护理及疗效、并发症观察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积累了许多可行性经验。

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提供规范、安全、最佳的护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干预是一个复杂的、多环节、多因素作用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环节的中断都将影响干预的安全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率仅为11.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0%的比例;且国际上对缺血性卒中溶栓临床管理模式和临床路径尚无统一的认识,这也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今后研究探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贾建平,崔丽英,王伟.神经病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78-180.

  [2]王传花,康继玲.脑梗死溶栓治疗体会.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9):

81.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

(2):

146-151.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体会的分析

  高热惊厥(fefrileseizures,FS)是儿科常见急症,儿童期发病率为3%-4%,首次发作年龄多在6个月-3岁间,平均18-22个月。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发生在热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大多39℃)时,70%以上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其它伴发于出疹性疾病、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热性惊厥发病率比较高,大多数患儿可以彻底治愈,但是也有2%~3%会反复发作且脑电图有异常,容易转为癫痫,甚至造成残疾严重危及生命。

因此,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以及对患儿家长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对于及时控制惊厥和有效地预防再次发作尤为重要。

本文回顾了我科2005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4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救护理经验。

  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1年7月,我科共收治高热惊厥患儿46例,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标准,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6个月~14岁。

体温在38.5℃-39℃6例,约占13.05%,39℃-40℃之间38例,约占82.60%,>40℃2例,约占4.35%,多由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临床表现多呈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少数呈肌肉阵挛或失神性发作。

  2急救及护理

  2.1发作处理与安全防护:

发作时立即使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领,有舌后坠者可用舌钳把舌拉出,以防舌后坠引起窒息。

在患儿上下臼齿之间放置牙垫或厚纱布包裹的压舌板,防止舌咬伤。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其口鼻分泌物,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引痰液。

准备好开口容器和气管插管等急救用具。

  2.2氧疗:

惊厥患儿因呼吸不畅,加之耗氧增加,导致组织缺氧。

脑组织缺氧时,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致使惊厥加重。

故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并适当提高氧流量,以迅速改善组织缺氧的情况。

待患儿面色由青灰或紫色变红润,呼吸规律后,给予小流量氧气吸入。

当屏气时间长,紫绀严重时,一般的吸氧法如鼻导管法、面罩法等方法无法改变SPO2,只有用简易呼吸器才能解决这种短暂的呼吸暂停,扣紧面罩,挤压呼吸囊,压力视患儿大小而定,反复而有规律进行,以胸廓起伏为准,达到良好的通气效果。

  2.3控制惊厥

  药物止痉:

立即遵医嘱给予止惊剂,如地西泮或咪达唑仑,每次/kg,静脉缓推,速度小于1mg/min,防止呼吸抑制,必要时给予1-4μg/(kg.min)静脉维持,苯巴比妥钠5-10mg/kg肌肉注射。

要选用方便、作用快、毒性小的止痉药物,剂量要给足,使患儿在短时间内达到减轻或停止惊厥的目的,必要时可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如安定、10%水合氯醛、氯丙嗪、苯巴比妥等。

及时准确有效地使用止惊剂,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抢救的关键。

并注意观察抽搐停止即停静推安定,以免抑制呼吸,必要时20min后可重复使用。

  针刺止痉:

针刺止痉是既简单又经济有效的止痉方法,常用于药物暂时缺乏时。

常用针刺或按压人中、内关、合谷、百会、涌泉等穴位,一般仅需1-2个穴位,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损伤,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2.4高热护理:

采取适当方法使患儿体温控制在38℃以下。

  首选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

局部降温采用冷毛巾、冰袋等置于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通过传导方式散热;全身降温可选用温水或25%-35%乙醇擦浴达到降温目的。

  药物降温:

药物降温是通过机体的蒸发散热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可口服小儿泰诺退热滴剂、儿童美林退热糖浆,也可肌注或静滴复方氨基比林,持续高热者可静脉给予地塞米松。

合并癫痫患儿慎用激素。

  液体降温:

患儿因高热引起机体代谢增快,酸性代谢产物增多,需要的水分及营养物质增多,在心肾功能良好的情况下,给予足够的液体既能纠正代谢紊乱,又能补充所需要的能量,利于代谢产物及细菌毒素的排出。

  2.5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

对于频繁、持续抽搐继发脑水肿者,可在应用止痉药的同时应用速尿、甘露醇或地塞米松、高渗葡萄糖,并使用营养脑细胞的药物,以减轻缺氧对脑细胞的损伤,否则,可加重惊厥或出现脑疝,危及生命。

持续而频繁的严重惊厥往往都是由于脑水肿存在,适当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也是治疗某些严重惊厥的有效措施。

  2.6加强基础护理:

(1)密切观察患儿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及时发现病情转归。

(2)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

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

室温以24℃~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