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蓉经济发展演变及启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5602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蓉经济发展演变及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杭蓉经济发展演变及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杭蓉经济发展演变及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杭蓉经济发展演变及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杭蓉经济发展演变及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蓉经济发展演变及启示.docx

《杭蓉经济发展演变及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蓉经济发展演变及启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蓉经济发展演变及启示.docx

杭蓉经济发展演变及启示

杭蓉经济发展演变及启示

杭州和成都,都是副省级城市。

自古以来,一个被称为“天堂”,一个被誉为“天府”,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十分接近。

2015年,杭州与成都GDP分别为10053.58亿元和10801.16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十和第九;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五和第四。

在改革开放初期,杭州与成都经济规模和实力旗鼓相当,相互领跑,2012年为两市经济发展分水岭,成都开始领先杭州且势头不减。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兴存绝续,关系大局。

我们有必要对两市经济发展的轨迹、特点和趋向作深入的分析和比较,以探寻成都领先发展的成因,从中得到启示,把今年打造成“十三五”规划中的有为之年。

上篇成都优势-----六大持续

就经济总量看,1978年—1992年,成都领先我市;1993年—2011年,我市领先成都;2012年至今,成都反超。

两个城市在角力中竞相发展。

从下图的趋势线可以看出: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我市经济和发展的总量优势持续缩小。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与成都经济总量虽然都有增长,但至1992年,成都略高于我市;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我市受益于沿海城市政策,发展加速,一路领先于成都,至2008年达到峰值。

但自2009年开始,成都凭借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

自2012年起,再度实现GDP对我市的超越。

一、工业发展,持续高速

2009-2015年,成都年均增长高达15.3%,增速高于我市7个百分点。

至2015年,成都实现工业增加值4056.19亿元,增长7.4%。

2003-2008年,成都工业年均增速虽回落3.5个百分点,但回落幅度小于我市2.8个百分点。

由于成都工业增长稳定而我市回落较快,使得成都工业增加值由2008年低于我市660.80亿元转为2015年高于我市558.27亿元,实现了GDP反超。

成都工业发展持续高速的活力——二高一低

(一)规上工业增加值率高。

规上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工业增加值率,反映了工业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

所以,规上工业增加值率是一个地区工业经济总体的质量体现。

工业增加值率越高,生产相同产值所实现的增加值就越多。

2003年以来,成都工业增加值率均稳定在30%左右水平上,普遍高于我市10个百分点以上。

经测算,我市每提高增加值率1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

(二)重点产业集聚度高。

产业集聚度是产业集聚群的亮点,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篇章。

产业集聚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竞争力,促进科技创新。

成都在改变和聚焦供给上加大措施力度后,两个行业异军突起,成为成都2003年以来工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主要动力。

“十五”期间,成都就抢得先机,提出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一号工程”。

经过多年积累,逐渐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工业、食品饮料烟草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体系。

2015年,成都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不仅集聚了像戴尔、英特尔等世界500强企业,还汇集了联想、京东方等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工业总产值达2921亿元,占规上工业26.8%。

其规模较2008年扩大7.3倍,较2002年扩大34.6倍,是我市该行业产值2.5倍。

2015年,成都汽车产业集聚了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沃尔沃、吉利、重汽王牌等国内外知名汽车集团,总产量已突破100万辆,实现工业总产值1489亿元,规模较2008年和2002年分别扩大2倍和13.6倍,是我市该行业产值2.2倍。

(三)传统产业占比低。

传统产业集群是我国产业集群的历史起点。

随着科技创新的要求和发展,传统产业越来越多地被定位在高耗能和产能过剩的名册里。

受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影响,生产回落较快。

如2012年,我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总产值仅增长3.1%,低于规上工业4.2个百分点;2015年,我市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下降6.3%,下拉规上工业增速2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一方面正处于下行通道,另一方面占据大量资源,对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了制约,不利于经济转型。

反观成都,高度重视科技引领和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价值。

经过比较长期的努力,工业初具良性结构,传统产业占比较低,这也是其发展快于我市的重要原因。

2015年,成都纺织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等六大传统行业工业总产值为1471亿元,占规上工业13.5%,比重低于我市16.6个百分点。

二、金融地位,持续提升

成都金融地位持续提升的表现是金融结构的发达和发展。

2015年,成都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254.23亿元,占服务业22%,占比高于我市5.3个百分点。

与2008年相比,成都金融业增加值扩大4倍,而我市仅扩大1.5倍。

2013年,成都金融业增加值由2008年低于我市139.15亿元转变为高于我市40.52亿元,至2015年优势扩大为276.2亿元。

近些年,成都以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为目标,加快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加速引进外资金融,形成了东大街民间金融一条街、骡马市金融老商圈、高新区金融总部商务区等多个金融集聚中心,在多方面形成了比较优势:

(一)银行业发展较快。

2015年末,成都共有银行机构63家,多于我市4家;外资银行机构16家,多6家,其中仅骡马市金融服务集聚区就有15家外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入驻总量居中西部首位。

(二)保险业发展领先。

成都保险业发展一直快于我市。

2015年,实现保费收入574.6亿元,高于我市200.22亿元,增长21.1%,高于我市4.3个百分点;保险深度5.3%,高于我市1.6个百分点。

与2008年相比,成都保费收入增长211.9%,高于我市55.8个百分点。

(三)农村金融较发达。

2015年,成都获批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成为全国农村金融发展领头羊。

至2015年末,已建设农村地区金融经营网点1098个,拥有ATM机3687台,发展助农取款POS机6823个,村镇银行达12家,注册资本合计11.5亿元,已成为县域金融和金融支农惠农重要力量。

同期,我市村镇银行数为6家,农村金融业发展明显落后于成都。

根据2015年发布的第七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显示,成都金融业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已由2009年十名开外跃升至第六位,由落后转为领先我市1位。

三、传统业态,持续领先

成都传统业态持续领先,主要优势体现在服务业中的两大行业。

2015年,成都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住宿餐饮业两大传统业态分别实现增加值470.14亿元和359.67亿元,高于我市170.41亿元和196.66亿元,优势较2008年分别扩大125.04亿元和123.9亿元。

两大行业是成都服务业中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优势较大。

(一)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加速发展。

自2011年以来,成都以“五个坚持、五个加快”为抓手,加快建设西部城际分拨和配送物流中心,不断巩固西部综合交通主枢纽,重点在铁路、航空运输方面加快了建设步伐:

一是铁路枢纽建设提速。

铁路运输具有便利快捷和低成本独特优势。

成都主要项目:

开通了成都至国内沿海主要港口、经济发达城市之间的铁路货运“五定”班列;2013年建成了蓉欧铁路,目前已实现双向对开。

成都为拿下全欧洲的发展目标,确立了三年内建成国内最大国际铁路港和“蓉欧+”。

届时,铁路运输发展有望进一步提速。

二是航空网络建设加快。

2015年,成都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4223.95万人次,排名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州,从2008年第六位升至第四,高于我市6位次;货邮吞吐量55.66万吨,排名第五,高于我市2位次;航班起降架次29.36万次,排名第六,高于我市4位次。

此外,成都新机场-天府国际机场2016年5月底已动工,预计2019年建成,届时,航空运输优势将更为明显。

(二)住宿餐饮业优势持续巩固。

成都住宿餐饮业的优势,除与自身悠久的休闲饮食文化相关外,近些年不断发展的旅游产业也是重要推手。

成都是首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唯一的副省级城市,2010年以来围绕市场新需求,着力破除约束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打造旅游精品品牌,营造良好的休闲旅游环境,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2015年,成都旅游总人数为1.91亿人次,多出我市6717.86万人次。

2009-2015年,成都旅游人数年均增长28.4%,高于我市13.8个百分点;与2003-2008年相比,成都年均增速提高20.7个百分点,高于我市16.9个百分点。

四、投资优势,持续显现

2015年,成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7亿元,高于我市1450.68亿元。

2008年以来,成都投资增速虽有所减缓,但总量规模仍保持较大优势,尤其是工业投资,优势持续扩大。

2015年,工业投资达1517.1亿元,高于我市587.09亿元;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335.6亿元,是我市2.1倍。

2009-2015年,成都工业投资年均增长7.7%,高于我市0.4个百分点。

五、要素保障,持续增强

2008年以后,成都在高等教育建设、金融业务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要素的集聚和强化,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高等教育发展加快。

2003年以来,成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支持在蓉高校和地方高校改革与发展,加强特色院校和重点学科建设,营造良好的高等教育发展环境。

2015年,成都拥有高等院校56所,多于我市17所,与2008年和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16所和27所,增加数量高于同期我市13所和23所。

从高等院校质量看,目前成都拥有五所“211”大学,其中四川大学全国排名靠前,电子科大、西南财大、西南交大、四川农大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而我市仅浙江大学一枝独秀,其余院校在全国知名度尚不高。

2015年,成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和专任教师数分别为75.58万人和5.38万人,多于我市28.02万人和2.51万人。

充沛的高等教育资源为成都发展不断提供着新鲜血液和人才支持。

此外,成都经济首位优势非常明显,对本地及周边区域人才吸引力也强于我市。

(二)金融存贷增速领先。

受金融业快速发展带动,成都金融机构存贷款业务发展速度加快,为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具体表现:

一是存款规模大。

2015年末,成都存款余额为30322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规模位列三甲,我市居其之后;2009-2015年,成都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9%,高于我市5.2个百分点,与2003-2008年比,成都年均增速回落2.9个百分点,回落幅度低于我市4.2个百分点。

二是贷款增长快。

2009-2015年,成都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7.8%,高于我市5.2个百分点;与2003-2008年相比,成都年均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回落幅度低于我市8.1个百分点。

(三)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2003年以来,成都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等手段为抓手,加大招商力度,拓展引资领域,优化招商环境等,取得卓有成效,较多方面优于我市。

一是世界500强企业多。

截止2015年末,成都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68家,签约重大项目420多个。

而落户我市企业为112家,投资项目188个,均不及成都一半。

二是利用外资增长快。

2015年,成都实际利用外资75.2亿美元,居我市之前,列副省级城市第三。

2009-2015年,成都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2.5%,高于我市10.9个百分点,与2003-2008年相比,成都年均增速回落12.6个百分点,回落幅度低于我市11.9个百分点。

三是引进内资规模大。

2015年,成都国内到位资金达3540亿元,是我市的2.8倍。

六、国际化进程,持续加快

2012年,成都首次制定了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行动纲要,对照国际化城市标准,不断加强国际交流、营造国际化氛围,城市国际化进程加快。

(一)机场建设速度加快。

除机场货邮吞吐规模大于我市外,成都双流机场由于起步早、基础好,其他较多方面也领先于我市。

目前成都是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中国内陆第四个正式开通直飞美国航线的城市,2015年末国际通航城市达71个,多于我市41个;国际通航线路85条,多于我市53条。

(二)国际交流更趋频繁。

一是国际友好城市增加多。

2015年,成都国际友好城市数量为29个,与我市持平,较2008年和2003年分别增加17个和19个,增加数量快于同期我市7个和2个。

二是外资金融机构多。

2015年末,落户成都的美国、英国、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地区)外资金融机构为58家,多于我市26家。

三是国际会议承办多。

成都近些年成功举办了财富论坛、中德对话论坛、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等涵盖各领域、影响力较大的国际展会和活动,2015年举办国际会议100余次;而我市每年除举办较为固定的西博会、国际动漫节等国际性展会外,其它国际会议承办甚少。

此外,成都以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引领,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10年三倍以上”的目标。

据此测算,2020年成都GDP总量将达16650亿元以上,而我市“十三五”GDP目标为超过14300亿元。

中篇杭州优势-----五大领先

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传统动能虽有所减弱,但积极因素和新兴动能正在不断积聚。

比较成都,我市的发展,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一、信息产业,领先成都

2015年,我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855.29亿元,高于成都150.77亿元,2009-2015年年均增长11.9%,高于成都1.1个百分点,2008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增速虽有所回落,但总量仍保持了对成都的领先优势。

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引领增长。

伴随阿里巴巴不断壮大,我市该行业集聚和发散效应正在显现,是服务业增加值高于成都的主要原因。

2015年实现增加值1253.57亿元,占服务业21.4%,高于成都863.02亿元,是成都同行业增加值3.2倍;增长29%,高于成都20个百分点。

与2008年相比,我市该行业增加值规模扩大6.8倍,而成都仅扩大1.3倍。

二、社会需求,领先成都

(一)投资增速较为稳定。

投资是加强供给侧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经济各领域资源配置的效率水平;投资稳定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稳定。

2015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5556.32亿元,增长12.2%,快于成都6.4个百分点。

2009-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7%,快于成都3.8个百分点,与2003-2008年相比,我市年均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回落幅度低于成都12.8个百分点。

两市投资规模差距已由2013年的2237.21亿元缩小至2015年的1450.68亿元。

投资中,服务业投资持续高速。

2015年,服务业投资4593.07亿元,增长14.3%,高于成都9.4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2472.0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44.5%,高于成都9.6个百分点。

2009-2015年房地产投资我市年均增长22%,高于成都7.7个百分点。

(二)消费增速保持领先。

刺激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2015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7.23亿元,增长11.8%,快于成都1.1个百分点;2009-2015年,我市社零年均增长15.9%,快于成都0.8个百分点,与2003-2008年相比,两市社零增速均提高0.3个百分点,显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有所提升。

由于我市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致使两市社零规模差距由2012年的343.53亿元缩小至2015年的248.97亿元。

(三)出口质量持续提升。

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我市对外贸易比成都起步早、规模大,发展阶段高,对经济影响大。

近些年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等因素影响,增速回落较快。

但和成都相比,产品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都仍处于优势。

2015年,我市实现出口500.67亿美元,为成都2.1倍。

出口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0.6和3.6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4.4%和6.2%,高于全部出口2.6和4.4个百分点。

而成都两个阶段增速回落幅度快于我市4.8个百分点,近三年增速持续低于我市,尤其2015年,降幅达29.3%,显示其出口产品竞争力较弱。

三、经济效益,领先成都

(一)人均GDP。

人均经济是对经济总量的重要过渡。

2015年,我市人均GDP为112268元,较成都高51.2%,折合成美元为18025美元,高于成都6006美元。

以人均GDP一万美元作为衡量标准来评价地区经济发展阶段,我市明显走在了成都前列。

2010年我市便跨过了这一门槛,人均GDP达到10103美元;而成都2013年人均GDP才过一万美元,为10373.89美元。

(二)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改革开放的总成果,是保持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2015年,我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238.75亿元,增长1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3.88亿元,高于成都76.28亿元。

(三)居民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是改革开放的直接成果。

2015年,我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8316元和25719元,高于成都14840元和8029元。

四、动能转换,领先成都

2015年,尽管工业持续低迷,但在信息经济引领下,我市GDP增速时隔三年又重回两位数区间,2016年一季度GDP增速持续中高速增长,达10.3%,居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二位。

从近三年主要经济指标走势看,我市新动能正不断巩固。

五、创新势头,领先成都

2015年,我市临江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高新区,杭州高新区(滨江)、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平台集聚创新功能增强。

特色小镇、众创空间建设成效凸显。

至2015末,全省37个省级特色小镇中,我市有9个,以基金小镇、云栖小镇、梦想小镇为代表的特色小镇已成为创业创新重要阵地。

如西湖云栖小镇汇集了阿里云、富士康、英特尔、中航工业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云产业链;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累计吸引300家金融投资类机构,主动管理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800亿元。

2015年,我市纳入统计的众创空间有70家,其中青创迭代空间、贝壳社等14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孵化器管理体系,占全国1/10,多于成都4家。

发明专利位居前列。

2015年,我市发明专利授权量8296项,多于成都2090项,数量连续11年居省会城市第一、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二。

下篇优化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两市的经济发展优势比较,提供了许多相互借鉴的有益启示。

我市要跻身国内经济发展的领先行列,需要这些来自城市经济发展第一线的原创理论和实践经验。

一、启示

(一)国家政策红利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机遇。

城市发展不仅与自身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相关,还与国家政策、国内外宏观环境密切相关,谁把握住了重要机遇,谁的发展就会更有优势。

1993年以来我市经济领先、2012年成都经济反超均是在国家政策利好情况下实现的。

当前我市正喜迎G20峰会和亚运会承办的重大发展机遇,把握好、利用好,就有可能不断缩小与成都的差距甚至重新超越。

(二)城市国际化既是发展目标也是重要手段。

当前成都的经济地位,与其较早地提出城市国际化规划、加快国际化进程不无关系。

城市国际化过程中对资金的吸引、对产业的提升、对高端要素的集聚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不仅在成都、而且早在上海、深圳等城市发展时就已得到了印证,已成为城市迈向高端发展的重要过程及推动力。

当前我市国际化程度较低,虽是短板,但也是潜在的重要增长点,要加快国际化推进速度,向独具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目标迈进。

(三)产业布局对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城市经济增长具有一定惯性,通过优势产业布局、发展、壮大,能在较长时期内形成比较优势,拉动经济增长。

如成都工业,率先提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一号工程”,成为经济总量超过我市的主要动力。

反观我市,受传统产业拖累,发展步伐总体放缓。

此外,在经济发展中还要心存忧患意识,一个产业即使再有生命力,也终究有其衰退的一天。

要未雨绸缪,紧随发展潮流,深挖新的需求,努力实现在产业布局上持续快人一步。

(四)集聚发展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

如成都工业、金融业的壮大,我市信息经济的发展,均显示出产业集聚是能够形成1+1>2的放大效应的,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五)要素保障能力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如成都近十几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可谓快步如飞,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而我市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相对较缓,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前高端人才缺乏的局面;又如成都通过加强铁路建设和航空网络建设,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解决了发展中的重大难题。

(六)短板与长板之间能相互转化。

短板问题处理的好,也能转化为长板。

如成都金融业,虽在较长时期内发展落后,但借助西部再开发的机遇,通过制定优先发展战略、重点引进外资以及集群发展等手段,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了对先行地区的弯道超车。

二、建议

(一)以优势产业为重心,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打造产业航母。

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计算机通信、电器机械、时尚健康、高端装备等增加值率高的新兴产业,挖掘一到两个发展基础好、未来潜力大的产业做强做大,如以海康威视、大华科技为核心的安防产业,以赛诺菲、华东医药等为龙头的医药产业等,打造我市自身产业航母,提升工业发展质量。

二是压缩传统产能。

依托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制定产能压缩目标,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逐渐降低传统产业占比,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三是强化企业服务。

继续做好大企业大集团一对一服务,同时对一些优质中小企业,加强跟踪监测,不断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二)以信息经济为核心,着力提升服务业整体质量。

一是坚持以信息经济为发展核心,依托阿里巴巴行业龙头地位优势,不断培育发展全产业链,向设计研发、物流配送等产业链两端延伸,形成较强的集聚和发散效应,把信息经济打造成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型武器。

二是坚持以创业创新为发展驱动。

发挥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小镇和众创空间,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加强对孵化企业跟踪监测,协助企业解决困难,不断夯实和巩固新动能。

三是坚持金融、交通运输等保障型服务业态共同发展形成合力。

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和血液,在强化传统金融业态同时,要发挥我市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早、基础较好的优势,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使之成为我市金融业提升发展的突破口;加快接轨上海步伐,不断提升区域交通运输枢纽中心地位。

此外,针对一些服务业态发展不快的情况,制定对策,逐一化解矛盾,加快发展步伐。

(三)以融入国家战略为中心,努力提高外经外贸水平。

一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企业对投资的信心和期望。

二是全面对接和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培育和发展境外经济园区,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优势,努力开拓南美、东欧、中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

三是实施外贸“优进优出”战略。

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开发适销对路附加值高产品,增加高质量高水平的优质外贸商品供给,同时加大国外优质商品进口,推动外贸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

(四)以“两区两会”为契机,全力推进城市国际化。

一是找准标杆。

主动对接国际化城市标准,逐项对照查找不足,学习北上广深等国际化程度高城市先进经验,为我所用。

二是把握机遇。

以峰会和亚运会召开和承办为契机,以国际化标准加强机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国际化城市形象举办好“两会”,加强国际交流,建立更多友好城市关系,提升我市的国际影响力。

三是完善服务。

制定和完善外籍人员在杭各项政策,在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做好服务保障,让外籍人员在杭安居乐业。

(五)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