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5568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docx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docx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围、区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分析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特色,认识坎儿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确定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初步学会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2、通过学习自然环境、灌溉农业、畜牧业、坎儿井等知识,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开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教学难点: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学法指导】

1、重要知识点在书上、图上做好标记,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2、认真阅读图文资料,仔细分析,同学间互助合作。

【课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细毛羊等课外资料。

学生:

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

2、查找坎儿井的资料。

【课时划分】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导入〔一〕

教师:

大家学过王之涣的《词》吧,谁还记得?

学生: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师〔出示我国四理区域图〕:

诗人在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同时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边疆壮美景色的画卷。

画卷描绘的是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呢?

学生:

西北地区。

教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广袤、苍凉的西北地区。

【设计意图】

《词》同学们在小学就学了,很熟悉。

用这首诗导入很容易唤起学生的记忆,增加对地理的亲近感。

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二〕

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视频资料〕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教师〔出示我国四理区域图〕:

这首歌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优美景色?

学生:

西北地区。

教师:

不错,白云,牛羊成群,百鸟歌唱。

歌曲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西北大草原的动人画面。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西北,感受西北。

【设计意图】

多彩的画面和着优美抒情的歌曲,瞬间把学生带到了那一望无际,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二、推进新课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

请大家在学习中时刻牢记目标,带着目标学习。

教师〔出示西北地区地形图〕请大家看图学习课文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并把重要知识点标记在书上和图上。

1、指图描述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与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界限〕。

2、看图说出本区包括的省份。

3、找出主要山脉和地形区,概括地形特点。

4、找出本区我国主要的河流。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通过读图描述位置、围、地形等了解自然概况,学生们对此已经比拟熟悉了,让他们独立完成,培养他们的读图用图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指图〕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

2、〔学生指图〕主要包括和两大自治区、还有大部和北部。

3、主要山脉:

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大兴安岭

地形区: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高原、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

地形特点:

本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原和盆地相见分布。

4、黄河、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

【教师点拨】

西北地区是我国四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西部的境有我国的两大盆地,有“三山夹两盆〞的特点。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

本区位于陆,气候十分干旱,下面我们就领略一下。

教师〔展示我国的气候类型分布图、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看图阅读P73课文第二段,回答以下问题:

1、读本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本区的降水分布状况。

2、总结本区气候干旱的原因,说出本区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3、描述本区的河流特征。

4、从东向西,地表植被有什么变化?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课文先从原因讲起,一步步把干旱的特征和表现讲述的清清楚楚。

安排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本区大局部地区年降水量都在400毫米以下,超过一半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不少地区在50毫米以下。

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2、西北地区深居陆,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十分干旱。

本位于非季风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3、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和流河。

〔教师简单介绍季节性河流和流河〕

4、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

〔教师同时展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图片〕

【教师点拨】

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少,是我国最为干旱的地区。

由于干旱,河湖稀少,且多流河〔湖〕和季节性河流。

主要外流河有黄河和额尔齐斯河,其中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

本区有我国最大的流河——塔里木河〔出示塔里木河图片〕。

教师:

由于本区东西距离很长,各地降水量不同,所以从东向西植被也有差异。

下面我们就为摄影家拍摄的照片找找“家〞。

欣赏照片,完成P74活动题。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植被是反映气候的一面镜子,本区各地降水不同,地表景观必然不同,学生很容易理解。

前面学习了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规律,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此活动题。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从湿润到干旱的顺序:

BAC

2、A——乙B——丙C——甲

3、由丙到乙再到甲,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降水多的地方草木茂盛〔B〕;降水很少、极端干旱的地方地表全被沙漠覆盖〔C〕;A地降水介于二者之间,属于荒漠草原。

【转承】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干旱的气候对河湖、地表植被影响很大,那对农业的开展又有什么影响呢?

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二局部: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教师〔出示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图〕:

读图和P74课文,思考下面几道题:

1、西北地区的农业以哪个部门为主?

有什么有利条件?

2、本区有我国的哪两大牧区?

东部和西部比拟,畜牧业的分布有什么不同?

3、本区有哪几大草场?

有哪些著名畜种?

4、本区牧民的传统房屋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畜牧业是本区农业的经济支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题目可以加深对这一知识的认识。

题目难度不大,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安排学生读读小资料“可移动的房子——蒙古包〞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本区开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

草场广布,草质优良。

2、两大牧区是牧区和牧区。

分布差异:

贺兰山以东地区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拟丰富,草场多;贺兰山以区降水稀少,只在降水较多的山区分布有高山草场。

3、本区主要草场有:

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鄂尔多斯草原以与的天山草场。

著名畜种:

牧区的三河马、三河牛、阿拉善骆驼;牧区的细毛羊、伊犁马;滩羊等。

〔教师展示主要畜种的图片〕

4、传统房屋是蒙古包。

特点:

用木杆作支架,外面罩白色羊毛毡;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

【转承】

本区农业虽然是以畜牧业为主,但是在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也零散地分布着一些种植业,下面我们接着学习本区种植业的分布与特点。

教师〔出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图〕:

读P75——76图文资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1、本区的种植业有什么特色?

分布在什么地方?

2、本区有哪些种农业区?

开展种植业有什么优势?

3、本区有哪些优质农产品?

为什么瓜果特别甜?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本区的农业不同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通过让学生自学解答问题,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本区农业特色的理解。

1、本区由于降水少,难以满足农作物学生长的需求,所以本区的种植业只分布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可以灌溉到的地方。

属于灌溉农业。

2、平原、的河套平原、的河西走廊、境天山、昆仑山和阿尔泰山的山麓地带。

本区开展种植业的优势:

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3、农产品:

的瓜果〔哈密瓜、葡萄等〕和优质的长绒棉。

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因此瓜果特别甜。

〔出示哈密瓜、葡萄和长绒棉图片〕

【教师点拨】

水是本区农业开展的限制性因素。

由于干旱,本区农业都分布在有水源的地方。

如黄河沿岸的平原、河套平原正是有了黄河水的灌溉,才成为稻花飘香、绿树成荫的“塞外江南〞;祁连山以北的河西走廊、天山南北的山麓地带正是有了高山冰雪融水的浇灌,才形成了重要的农业区。

还有塔里木河沿岸的绿洲等等。

夏季充足的光热,强烈的昼夜温差,稳定的灌溉水源,使这些地方成为西北重要的粮棉和瓜果基地。

教师:

〔出示坎儿井示意图〕:

为了应对干旱,早在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发明了坎儿井这种水利设施,设计的巧妙、工程的艰巨使它与京杭运河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三大工程。

正是人民发明和利用坎儿井,使沙漠边缘的片片绿洲,呈现出一派学生机盎然的景象。

直到今天,它还为的农业和人民的学生活提供水源。

你能看懂吗?

分小组合作探究坎儿井,试着介绍坎儿井的构成以与是如何引水的。

完成的活动题。

〔指导学生看图讲述,老教师指导并作简评〕

学生展示探究结果:

〔活动题答案〕

坎儿井介绍:

坎儿井主要由竖井、暗渠组成。

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之用的。

利用山的坡度通过暗渠把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灌溉农田。

1、那一个个的小沙丘就是坎儿井〔竖井〕,由图可以看出,当地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气候十分干旱。

地表沙漠广布,植被稀少,农田依靠坎儿井引出的水灌溉。

2、①修建坎儿井首先要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②要有一定的高差,水才能自流出来

③土质要坚实,不坍塌

修暗渠而不修明渠是为减少水的蒸发和防止风沙的侵袭、掩埋。

3、古老的人民是勤劳、智慧、伟大的;

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不怕困难、顽强学生存的精神值得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