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547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docx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实验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docx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

实验内容

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

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实验内容

2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

实验器材

绿豆芽、实验盒、

实验步骤

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

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内容

3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实验器材

绿豆芽、水、纸巾

实验步骤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

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

4蚯蚓的选择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实验器材

蚯蚓、泥土、水、盒子

实验步骤

1、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2、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实验现象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湿润的一方爬行

实验结论

1、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2、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实验内容

5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

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

 

实验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结论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6)

实验内容

6改变生态瓶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实验器材

生态瓶、小鱼、水草

实验步骤

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2、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实验现象

1.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2.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实验结论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7)

实验内容

7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结论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8)

实验内容

8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器材

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3段,弯头2个

实验步骤

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实验现象

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实验结论

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9)

实验内容

9光的反射能力

实验地点

五年级教室

实验目的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实验器材

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张,手电筒一支,夹子

实验步骤

1、夹子夹住卡纸

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

实验现象

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结论

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效果

实验人

试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0)

实验内容

10光与热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

温度计1支,镜子3面,胶布

实验步骤

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

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一镜反射或多镜反射)

实验现象

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实验结论

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1)

实验内容

11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物体的颜色和吸热

实验器材

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

实验步骤

1、把不同颜色的直对着做成袋状。

2、分别插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

实验现象

1、深色纸比浅色纸升温快

2、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实验结论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2)

实验内容

12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实验器材

温度计、黑色纸袋

实验步骤

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

2、看哪个升温快。

实验现象

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实验结论

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3)

实验内容

13地球表面的地形

实验地点

教室

实验目的

观察地形图

实验器材

地形图

实验步骤

观察地形图

实验现象

地形图是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

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

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

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蓝色的、封闭的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

实验结论

地形图是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

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

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

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蓝色的、封闭的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4)

实验内容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火山、地震改变着地形地貌,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知道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实验器材

长条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

小锯片。

3~5条不同颜色的毛巾,染成不同颜色的馄饨皮或面皮,用泡沫塑料剪成不同板块。

实验步骤

1、折叠的不同颜色的毛巾表示不同的地层。

2、一块长条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学生从两端往中间用力挤压,泡沫断裂。

3、用一叠染成不同颜色的馄饨皮表示不同的地层,学生从两端向外用力拉,可看见中间的地层形成裂缝,裂缝越来越深,最后完全分离。

4、用一块事先染出不同层次的长条形泡沫塑料块表示地层,在上面画出一条河,然后从中间斜着切开。

学生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错动、水平错动等不同的错位方式。

实验现象

1、折叠的不同颜色的毛巾表示不同的地层。

2、一块长条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学生从两端往中间用力挤压,泡沫断裂。

3、用一叠染成不同颜色的馄饨皮表示不同的地层,学生从两端向外用力拉,可看见中间的地层形成裂缝,裂缝越来越深,最后完全分离。

4、用一块事先染出不同层次的长条形泡沫塑料块表示地层,在上面画出一条河,然后从中间斜着切开。

学生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错动、水平错动等不同的错位方式。

实验结论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5)

实验内容

15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实验器材

岩石、塑料瓶、酒精灯、镊子、水

实验步骤

1、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水中

2、将集块岩时放入油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晃动

3、观察豌豆在石膏糊中发芽后石膏的变化

实验现象

岩石破碎

实验结论

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作用,岩石破碎、叫风化。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6)

实验内容

16土壤中有什么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寻找土壤的成分

实验器材

土壤、杯子、水、放大镜、玻璃棒

实验步骤

1、把土壤晾干,借助放大镜观察

2、把土壤倒入水中观察

3、静置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

小石子、草根、小虫、固体颗粒等

实验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