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5474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0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大连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大连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大连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大连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连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docx

《大连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连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docx

大连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大连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小学信息技术

 

大连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大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

大连教育学院小学教师教育中心

2008年9月

 

目录

 

一、前言……………………………………………………………页码

(一)编写目的……………………………………………………页码

(二)指导思想……………………………………………………页码

(三)内容结构……………………………………………………页码

二、主要课型及教学过程评价要素介绍…………………………页码

(一)课型介绍……………………………………………………页码

(二)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的主要评价要素的行为描述…………页码

三、信息技术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的评价量表……………页码

(一)基础技能课评价量表…………………………………………页码

(二)专题活动课评价量表…………………………………………页码

(三)学生作品评价量表……………………………………………页码

四、课堂教学分析工具…………………………………………页码

附录:

学科开展基本状况调查

 

一、前言

(一)编写目的

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文件要求,从2002年起,信息技术课在小学作为必修课正式开设,但由于我市农村小学计算机设备匮乏,直至2006年9月,中心校以上小学才开课,农村小学计划于08年9月全面正式开课。

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城乡差异很大,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基于这种现状,为了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给教师以正确的导向,制定本教学评价标准,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大连信息技术教育整体水平和层次。

制定本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目的,是为任课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提供基本依据。

本评价方案主要适用于对日常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评价的是一节课。

(二)指导思想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要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必需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更要鼓励学生多探究,多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注重考察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特征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一个设计——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要全面反映这个过程,需要罗列相当多的因素。

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以利于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

3、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

“评教”,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样才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评学”,建立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以具体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4、体现开放性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科、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

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学科和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

提倡创新,鼓励特色教学。

5、坚持可行性

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的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三)内容结构及使用说明

《评价标准》由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是前言、主要课型及教学过程评价要素介绍、信息技术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的评价量表、课堂教学分析工具,其中前言是总的阐述编写目的、指导思想和内容结构及使用说明,核心是第二和第三部分。

课堂教学研究者在进入课堂之前,最好与教师交流对附表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因为师资情况、软硬件设备情况对教学的影响很大。

之后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确定课型,了解评价要点,确定观察视角和教学分析工具(详见第四部分),观察时在工具量表中作出相应记录,最后在第三部分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中打分。

 

由于学科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时间有限等原因,难免存在一些错误,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也希望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唤起广大教师深入思考、进一步研究。

本标准由大连市教育局提出,大连教育学院小学教师教育中心负责研制。

本标准编写人员:

张杨、刁继红、肖爱军、宫岩、薛晓颖、王法成、刘倩、王坚强、孙凤英、于波、赵兴海、王菊红`、韩颖、郑馨、程涛涛、徐冬、王文渤、孙丽彬、贺世君、王春祥、栾桦林、董全礼

二、信息技术课的主要课型及教学过程评价要素介绍

(一)课型介绍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专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以操作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种以基础操作和实践应用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制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根据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收获,确立信息技术课堂主要课型是基础技能课和专题活动课,以便教师教学时把握。

1、基础技能课

(1)课型简介:

小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基础技能课注重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表达等方面的操作技能的培养,但绝不等同于以前的计算机技术课,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信息技术,完成任务,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基础信息操作技能。

(2)课堂教学评价需要关注的七个要点

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的准备

教师的任务设计

教师的反馈

学生探究学习

学生的任务达成

学生的基本操作及习惯

学生的参与状态

2、专题活动课

(1)课型简介: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工具性,为了让学生熟练应用所学技能,教师可以独自提出或与学生讨论要开展的专题活动课内容,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规划设计、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制作作品,既给学生提供机会应用所学技能到生活学习中,在用技术过程中体验、探究、深化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又强化-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课堂教学评价需要关注的八个要点

专题的选取

教师的指导

教师的教学机智

教师的评价

学生规划设计

学生的合作交流

学生的技术应用

学生的展示评价

(二)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的主要评价要素的行为描述

1、基础技能课评价要素及行为描述

对象

评价要素

行为描述

教师

教学环境

1、软硬件运行正常、局域网络畅通,并能及时解决硬件故障

2、提供恰当的学习资源,有效支持学生学习,教学前作了充分的准备

3、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组织教学

课堂气氛宽松、融洽,张弛有度

任务设计

1、难易程度符合学生认知、教材内容,适宜探究

2、具有完整性,综合性(激发情感,学科整合,联系生活实际)

3、开放性,提供创新空间,同时关注学生的不同层次

4、明确任务是什么,以及达成标准

5、引导分析、讨论完成任务方式,

师生互动

1、反馈及时、明确,有效回授

2、师生互动、平等对话、教学相长

学生

探究学习

1、掌握各种学习方法

2、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学习

任务达成

1、80%以上学生能够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2、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基本操作及习惯

1、养成良好计算机使用习惯

2、打字速度等基本操作符合要求,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3、信息意识

参与状态

1、学习态度端正、兴趣浓厚

2、思维度:

思维活跃,能发表个人见解,认真思考,自主建构

3、大胆质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参与度:

至少85%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参与时间适度,方式多样。

2、专题活动课评价要素及行为描述

对象

评价要素

行为描述

教师

教学环境

1、教学所需软硬件运行正常、广域网和局域网络畅通,并能及时解决软硬件故障

2、提供恰当的学习资源,有效支持学生学习,教学前作了充分的准备

3、多媒体教学网使用恰当、熟练

4、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学习氛围浓厚

专题选取

1、真实性。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时事

2、适宜性。

难易程度符合学生认知、教材内容,适宜探究

3、完整性,综合性。

独立清晰并涉及三维目标

4、开放性,提供创新空间

5、层次性。

关注学生的不同层次

学生指导

1、明确专题内容、任务要求,以及达成标准

2、引导学生分析专题、确定主题、进行初步规划设计

3、指导学生分组及交流合作

4、学生遇到技术问题时,有效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探究技术

5、指导学生展示表达的技巧

讨论完成任务方式,反馈及时、明确,有效回授

学生评价

1、评价方式得当,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作用

2、反馈及时、明确,有效回授,适时追问促进思考

3、鼓励创新、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评中学

4、语言准确到位

5、注重过程性,全面评价,三维目标不缺失

学生

规划设计

1、确定主题,观点正确新颖

2、规划作品的内容逻辑结构清晰,版面设计美观

3、计划具体可操作,分工明确

4、工具软件的选择快捷、恰当

5、反思修改、完善计划,不断优化方案,

合作交流

1、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见解,表现出尊重和理解

2、遇到矛盾,理性的辩论,并辩证的看待他人的观点

3、交流方式得当,交流过程有序

4、乐于合作,共享资源,有团队意识,不计较个人得失

5、善于在交流合作中学习,互相帮助

技术应用

1、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2、打字等基本操作符合要求

3、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等信息素养良好

4、80%以上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5、每个学生都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参与状态

1、学习态度端正、兴趣浓厚

2、思维度:

思维活跃,能发表个人见解,认真思考,自主建构

3、大胆质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参与度:

至少85%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参与时间适度,方式多样。

展示评价

边熟练演示,边概括介绍作品的内容和设计创意

介绍形式新颖,语言表达清晰

明确评价标准,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

评价交流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完善自己,不断进步

三、信息技术学科不同课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一)大连市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基础必修课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项目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标准

权重

赋分

教学设计

F1=20

教学

目标

F11=6

准确性

 

适宜性

层次性

●三维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三维有机结合切忌割裂,让学生清晰了解教学目标

●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及操作能力

●具有层次性照顾到全体学生

2

 

2

2

教学

内容

F12=4

正确性

适当性

●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知识准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创造性的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合理取舍和拓展,容量适当

2

2

教学策略

F13=4

策略性

系统性

●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具有策略性

●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恰当

2

2

教学

环境

F14=6

软硬件

资源

教学网

氛围

●软硬件运行正常、局域网络畅通,并能及时解决硬件故障

●提供恰当的学习资源,有效支持学生学习,教学前作了充分的准备

●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组织教学

●课堂气氛宽松、融洽,张弛有度

2

2

1

1

教学实施

F2=40

创设情境

F21=6

适切性

趣味性

有效性

●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恰当的呈现情境,渲染氛围

●激发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探究

●指向明确,驱动自然

2

2

2

提出任务

F22=10

适切性

完整性

开放性

明确

引导

●难易程度符合学生认知、教材内容,适宜探究

●具有,综合性(激发情感,学科整合,联系生活实际)

●,提供创新空间,同时关注学生的不同层次

●明确任务是什么,以及达成标准

●引导分析、讨论完成任务方式,

2

2

2

2

2

指导

探究

F23=10

点拨

方法

习惯培养

问题能力

指导

●巡视指导关注全体,适时点拨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授之以渔

●注重信息习惯以及操作规律的指导

●启发置疑,引导发现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指导学习方法、交流合作技巧

2

2

2

2

2

展示

评价

F24=8

评价方法

 

反馈

鼓励

●评价方法得当,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挥其诊断、导向、激励的作用,注重过程性评价。

(4)

●及时反馈,有效回授,师生互动、平等对话、教学相长

●鼓励创新,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扩展知识

4

 

2

2

教师

素养

F25=6

教学机智

教态自然

 

举止得当

●能随机应变,因势利导,调整教学策略

●教态自然,举止得体,专业知识宽广,计算机术语准确,规范精练,具感染力和启发性,与儿童交流融洽,逻辑性强。

●讲述、提问、交流、演示等教学行为恰当

2

2

 

2

教学效果

30分

操作

基础

F31=4

习惯养成

基本操作

●养成良好计算机使用习惯

●打字速度等基本操作符合要求,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

2

目标

达成

F32=12

任务达成

收获

●80%以上学生能够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8)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4)

8

4

学生

活动

F33=8

态度

思维度

解决问题

参与度:

●学习态度端正、兴趣浓厚

●:

思维活跃,能发表个人见解,认真思考,自主建构

●大胆质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至少85%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参与时间适度,方式多样。

2

2

2

2

合作

交流

F34=6

交流

 

合作

●能恰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分享,并善于倾听、理解他人的意见,理性的交流、讨论。

能辩证看待他人的观点、思想,在交流中学习获得提高或通过交流寻求帮助

●乐于与他人合作,能利用恰当的工具、途径参与合作,能协调组织合作活动,主动与他人分工合作,承担分工责任并完成任务

3

 

3

特色及创造性10

综合评定

(等级、

评语)

(二)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专题活动课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项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标准

权重

赋分

教师

50

教学环境

10

软硬件

资源

教学网

氛围

●教学所需软硬件运行正常、广域网和局域网络畅通,并能及时解决软硬件故障

●提供恰当的学习资源,有效支持学生学习,教学前作了充分的准备

●多媒体教学网使用恰当、熟练

●4、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学习氛围浓厚

3

3

2

2

专题选取

5

真实性适宜性完整性开放性层次性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时事

●难易程度符合学生认知、教材内容,适宜探究

●综合性。

独立清晰并涉及三维目标

●提供创新空间

●关注学生的不同层次

1

1

1

1

1

学生指导

20

理解

规划

合作

学习

展示

●明确专题内容、任务要求,以及达成标准,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专题、确定主题、进行初步规划设计

●指导学生分组及交流合作

●学生遇到技术问题时,有效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探究技术

●指导学生展示表达、评价的技巧

4

4

4

4

4

学生评价

15

方法

反馈

鼓励

语言

全面

●评价方式得当,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作用

●反馈及时、明确,有效回授,适时追问促进思考

●鼓励创新、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评中学

●语言准确到位

●注重过程性,全面评价,三维目标不缺失

3

3

3

3

3

学生

规划设计4

设计

规划

修改

●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交流讨论主题,作品的内容逻辑结构,版面设计

●制作具体计划,进行任务分工等,可操作性强

●反思修改、完善计划,不断优化方案,

2

1

1

合作交流4

交流

讨论

合作

互助

●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见解,表现出尊重和理解

●遇到矛盾,理性的辩论,并辩证的看待他人的观点,交流方式得当,交流过程有序

●乐于合作,共享资源,有团队意识,不计较个人得失,互相帮助

1

1

2

技术应用30

习惯

技能

任务探究

问题意识

作品

●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打字等基本操作符合要求

●80%以上学生能够和教师同步学习,完成小的任务,都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探究学习,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大胆质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作品制作(见作品评价表)

1

2

5

 

2

20

参与状态4

参与度

思维度

●至少85%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参与时间适度,方式多样

●思维活跃,能发表个人见解,认真思考,自主建构

2

2

展示评价8

展示

语言

评价

边熟练演示,边概括介绍作品的内容和设计创意

介绍形式新颖,语言表达清晰

明确评价标准,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

评价交流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完善自己,不断进步

1

1

2

特色及创造性10

综合

评定(等级、评语)

(三)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专题活动课学生作品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权重

赋值

内容表现

10

主题

观点正确,鲜明

1

内容

善于运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并进行筛选整理、初步概括

选材合理,与主题一致,突出主题

全面、准确、流畅、完整,无错字

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体现出对专题的理解、研究

1

1

1

1

版面

作品界面美观,布局合理,版面设计精美

色彩搭配得当,鲜明、清晰,背景、色调与主题一致

多种媒体与主题风格一致,加强表现力,图文并茂,疏密有致,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1

1

1

创意

构思新颖,独特、巧妙,具有个性化

具有艺术性

1

1

技术运用

15

技术应用

按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技术,技术运用准确、有效,如链接。

错用漏用扣0。

5分

10

创造性

创新性的运用技术表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扩展技术,能引起读者的探寻和思考,有创造意识,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3

操作习惯

具有信息意识、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养成计算机操作的良好习惯。

1

1

评语

 

 

四、课堂教学分析工具

课堂教学分析是总结、研究教学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力措施。

课堂教学分析为教师提供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加深对课堂效果的了解,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工作。

课堂教学分析是教师的专业化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分析以教学大纲和教学原则为根据,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及预期效果给予分析和判断。

通过分析,可以明确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判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教师进行考查和评估。

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进行课堂观察,在课堂观察前需要确定观察视角,观察的视角不必很全面,课堂教学分析框架的设计旨在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分析提供视角,或者就是为了引出并聚焦于关于课堂教学的讨论话题,直接指向于为任课教师提供符合他自身发展的建议,因此视角必须强调针对性,不必面面俱到。

下面只是给出一个课堂教学分析框架的例子和教学分析工具,希望各位老师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设计和运用

1、课堂教学分析框架

课堂观察视角/主要视点

观察记录

优秀

5

良好

4

一般

3

需改进2

不满意1

未观察到—

教师

1、任务驱动

 

 

 

 

 

 

2、反馈

 

 

 

 

 

 

3、关注全体

 

 

 

 

 

 

4、学法指导

 

 

 

 

 

 

5、资源环境

 

 

 

 

 

 

6、评价

学生

1、操作时间

 

 

 

 

 

 

2、任务达成

 

 

 

 

 

 

3、学生参与度

 

 

 

 

 

 

4、习惯养成及基本操作

 

 

 

 

 

 

5、合作有效性

 

 

 

 

 

 

6、不同层次学生情况

 

 

 

 

 

 

7、信息素养(解决问题)

 

 

 

 

 

 

课程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2、任务驱动分析表

序号

时间

项目

指标

任务设计

完整性

趣味性

综合性

(情感学科)

开放性

层次性

适宜性

(难易、认知、教材)

问题性

(生成性)

 

 

 

 

 

 

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

促进思考

探究

媒体运用

技术处理

语言表达

创意

任务提出与分析

指向明确

完成方式

达成标准

引导分析、讨论

启发设疑

学法指导

指导探究

是否巡视指导

发现问题抓住时机

学法指导

任务反馈

明确

鼓励

问题处理方式

延伸扩展

关注全体学生

促进思考

3、教师巡回路线、语言流动图

 

4、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表

环节

时间

教师讲授、演示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

操作应用

无效时间

(沉默混乱)

其他/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