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5457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工艺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食品工艺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食品工艺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食品工艺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食品工艺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工艺学.docx

《食品工艺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工艺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工艺学.docx

食品工艺学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加工

1.食品的脱水加工:

在不导致或几乎不引起食品性质的其他变化(除水分外)的条件下,从食品中去除水分。

2.除去水分的两种操作:

浓缩(产品是液体)、干燥(产品是固体)。

3.食品脱水加工的方法:

加热使水分蒸发(油炸、烤、炒、烘)、膜处理去除水分(反渗透、超滤)

4.食品脱水加工的目的:

延长贮存时间、更加美味、便于运输和贮存、便于进一步加工

第一节食品干藏原理

1.食品中的水分含量与储藏稳定性密切相关

花生油M0.6%(变质);淀粉M20%(不易变质)

2.食品中水分存在的形式

1)自由水(游离水)容易结冰,也能溶解溶质

2)结合水(被束缚水)不易结冰(-40℃),不能作为溶剂

3.水分活度AW:

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

Aw=f/f0f:

食品中水的逸度;f0:

纯水的逸度

Aw=P/P0=ERHP:

食品中水的蒸汽分压;P0:

纯水的蒸汽压;ERH:

平衡相对湿度值

4.水分活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水存在的量;温度;水中溶质的浓度;食品成分;

5.解吸:

干燥过程吸附:

复水过程

6.吸附滞后现象:

在相同水分含量下,解吸曲线中的Aw比MSI要低,形成吸附滞后环。

7.水分活度与食品保藏性的关系

1)水分活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水分活度0.9左右霉菌生长最旺盛,微生物<0.60无法生长;

2)水分活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呈倒S型,开始随水分活度增大上升迅速,到0.3左右后变得比较平缓,当水分活度上升到0.6以后,随水分活度的增大而迅速提高。

3)水分活度对化学变化的影响:

对脂肪氧化的影响、对褐变的影响

第二节食品的干燥机制

1.干燥:

指热空气中食品水分受热蒸发后被去除的过程。

2.导湿性I湿:

由于水分梯度的存在使得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区向低水分区转移或扩散的现象。

1)

推动力:

水分梯度,方向:

高低

2)水分含量与导湿系数有复杂的关系,不是正相关,也不是负相关。

3)导湿系数的影响因素:

物料水分的影响、温度的影响(温度上升,导湿系数增大)

2.导湿温性I温:

温度梯度促使水分(不论液态或气态)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的现象。

1)

推动力:

温度梯度,方向:

高低

2)温度梯度是食品干燥时水分减少的阻碍因素。

3)导湿温系数的影响因素:

物料水分的影响

3.I总=I湿-I温

4.干制过程的特性

干燥阶段:

干燥恒定阶段(恒速期)、干燥降速阶段(降速期)

1)恒速期:

V1>V2、干燥推动力:

ΔP、热量进入汽化的水分中、温度恒定;

2)降速期:

V1

5.影响干制的因素

1)干制条件的影响:

温度(提高空气温度,干燥加快);空气流速(空气流速加快,食品在恒速期的干燥速率也加速);空气相对湿度;大气压力和真空度

2)食品性质的影响:

表面积、组分定向、细胞结构、溶质的类型和浓度

第三节干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1.物理变化:

干缩、干裂;表面硬化;多孔性;热塑性;溶质的迁移

2.化学变化

1)蛋白质受热易变性,会分解或降解

2)碳水化合物受高温易焦化、褐变

3)脂肪高温脱水时脂肪氧化

4)维生素水溶性易被破坏和损失

5)色素:

新鲜食品颜色比较鲜艳,干燥后颜色有差别;天然色素:

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易变化

6)风味:

受热会引起化学变化,带来一些异味、煮熟味、硫味

3.干制品的复原性和复水性

1)评价干制品品质的指标

干制品复水后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复水比:

R复=G复/G干G复干制品复水后沥干重,G干干制品试样重

复重系数:

K复=G复/G原G原干制前相应原料重

4.干制品的贮藏水分含量

1)干制品的耐贮藏性主要取决于干燥后的水分活度;

2)最适宜的干制工艺条件:

干制时间最短、热能和电能的消耗量最低、干制品的质量最高

第四节食品的干制方法

1.人工干制:

1)空气对流干燥:

最常见的食品干燥方法,常压下进行

1柜(厢)式干燥设备隧道式干燥设备

基本名称

对于热空气:

高温低湿空气进入的一端——热端;低温高湿空气离开的一端——冷端

对于物料:

湿物料进入的一端——湿端;干制品离开的一端——干端

对于设备:

热空气气流与物料移动方向相反—逆流;热空气气流与物料移动方向一致—顺流

2隧道式干燥

a)逆流隧道式干燥设备:

物料与气流的方向相反,湿端即冷端,干端即热端;

b)顺流隧道式干燥设备:

湿端即热端,冷端即干端

3气流干燥设备

4流化床干燥器:

使颗粒食品在干燥床上呈流化状态或缓慢沸腾状态(与液态相似)。

5喷雾干燥设备:

将液态或浆状食品喷成雾状液滴,悬浮在热空气气流中进行脱水干燥过程

喷雾系统

a)压力喷雾:

液体在高压下(700-1000kPa)下

b)离心喷雾:

高速旋转的盘中(5000-20000rpm)

c)气流喷雾:

压力为150~500kPa的压缩空气

2)接触干燥:

被干燥物与加热面处于密切接触状态,蒸发水分的能量来自承载物料的表面以传导方式进行干燥,又称传导干燥。

典型的例子:

滚筒干燥设备:

热传递和质量传递很快;热能经济,干燥费用低;食品有煮熟或焦糊

3)真空干燥:

气压愈低,水沸点愈低,易蒸发;适合于不耐高温的食品

4)冷冻干燥:

冰会直接从固态变成水蒸汽(升华)而脱水,是一种冷冻温度下的真空干燥,称冷冻升华干燥。

第三章食品的热处理和杀菌

灭菌方法:

热处理、过滤处理、辐射处理、化学处理

热处理:

保藏热处理(灭酶、微生物)、转化热处理(改变理化性质)

第一节热处理原理

一、热处理原则

1.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热处理温度,罐内食品成分pH、脂肪、糖、蛋白质、盐、植物杀菌素

2.热杀菌食品的PH分类:

PH≤4.6酸性,PH>4.6低酸性

3.微生物耐热性参数

1)

热力致死温度:

将某特定容器内一定量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最古老的概念,现在仅在一般性场合使用,在作定量处理时已不使用。

2)热力致死时间曲线(TDT曲线)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随热杀菌温度的变化规律

3)F0值:

单位为min,是采用121.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

F0值越大,菌的耐热性越强。

4)

Z值:

Z值是热力致死时间变化10倍所需要相应改变的温度数。

Z值越大,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

5)热力致死速率曲线:

以加热(恒温)时间为横坐标,以微生物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表示某一种特定的菌在特定的条件下和特定的温度下,其残留活菌总数随杀菌时间的延续所发生的变化。

6)D值:

t=D(lga-lgb)在特定的环境中和特定的温度下杀灭90%特定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D值不受原始菌数影响

7)F0=nD:

TDT值(或F0值)建立在“彻底杀灭”的概念基础上。

已知在热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并非同时死亡,即当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时,达到“彻底杀灭”这一目标所需的时间也就不同。

因此,必须重新考虑杀菌终点的确定问题。

设将菌数降低到b=a10-n为杀菌目标。

采用某一个杀菌温度T,根据热力致死速率曲线方程,所需理论杀菌时间:

tT=D[lga–lg(a10-n)]即t=nDT(TRTn,T值)。

若n足够大,则残存菌数b就足够小,达到某种可接受的安全“杀菌程度”,就可以认为达到了杀菌的目标。

F0=nD的意义:

1用适当的残存率值代替过去“彻底杀灭”的概念,这使得杀菌终点(或程度)的选择更科学、更方便,同时强调了环境和管理对杀菌操作的重要性。

2通过F0=nD,还将热力致死速率曲线和热力致死时间曲线联系在一起,建立起了D值、Z值和F0值之间的联系。

 

二、食品的传热

1.传热方式:

传导、对流

2.罐头传热方式

1)完全对流型:

果汁,蔬菜汁

2)完全传导型:

午餐肉、烤鹅

3)先传导后对流型:

果酱、巧克力酱

4)先对流后传导型:

甜玉米

5)诱发对流型:

八宝粥

3.影响罐内食品传热速率的因素:

罐内食品的物理性质、初温、罐藏容器、杀菌锅

4.传热测定:

对罐头中心温度(冷点温度)变化情况的测定。

5.传热曲线:

罐内(通常是冷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6.热加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1)植物来源的包装制品

质构:

半透膜的破坏、细胞间结构的破坏并导致细胞分离、蛋白质变性、淀粉糊化、蔬菜和水果软化

颜色:

叶绿素脱镁、胡萝卜素异构化、花青素将降解成灰色的色素

风味:

脂肪氧化——特别是豆类、谷物,Millard反应

营养素

2)动物来源的包装食品

a)颜色:

1肌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肌红蛋白,从粉红色变成红褐色

2Maillard反应和Caramelization反应也会改变颜色

3腌制过程会改变颜色

4肉由于加热引起的颜色损失可以通过外加色素校正

b)质构:

肌肉收缩和变硬、变软

c)营养素

第二节热处理技术

一、商业杀菌

食品罐藏的基本工序:

装罐、排气、密封、杀菌、冷却、检查

1.装罐

容器的准备、装罐的工艺要求、装罐的方法、预封

2.排气:

密封前将罐内空气尽可能除去的处理措施。

排气的目的、排气的方法、影响罐内真空度的因素

3.密封:

金属罐密封、玻璃罐密封

4.杀菌公式:

升温时间—恒温时间—降温时间

-------------------------------------------------反压

杀菌温度

 

杀菌方式:

常压水杀菌、高压蒸汽杀菌、高压水杀菌:

5.冷却

1)冷却方法:

池冷却、锅内常压冷却、锅内加压冷却、空气冷却。

2)冷却终点:

罐温38~40℃。

①避免嗜热菌的生长繁殖,②防止高温下食品品质的下降,③利用余热使罐表面水分蒸发,防止生锈。

6.检查:

外观检查、保温检查、敲检、真空度检查、开罐检查

二、巴氏杀菌

1.温和的杀菌方法

2.目的:

灭酶、杀灭致病菌的营养细胞

三、热烫

蔬菜和水果的灭酶处理:

多酚氧化酶、脂肪氧化酶、叶绿素酶

四、杀菌强度的计算及确定程序

1.比奇洛基本法

1)将杀菌时罐头冷点的传热曲线分割成若干小段,每小段的时间为(Ai)。

2)利用TDT曲线,可以获得在某段温度(Ti)下所需的热力致死时间(Ni)

3)Ai/Ni即为该小段取得的杀菌效果占全部杀菌效果的比值Ai,称为“部分杀菌值”。

第四章食品冷冻

1.食品的冷冻可分为:

冷藏和冻藏(-18℃最适用)

2.气调贮藏的三种技术:

改良气体贮藏、控制气体贮藏、真空包装

3.常用气体:

CO2,N2,O2

4.冻结方法按冻结速度可分为缓冻和速冻。

5.速冻方法有三类:

鼓风冻结、平板冻结、喷淋

6.冻结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1)食品速冻后物理性质发生明显变化。

冻结后食品的比热容下降,导热系数变大,热扩散系数变大,体积变大;

2)对溶液内溶质重新分布的影响;

3)冷冻浓缩的危害性;

4)冰晶体对食品的危害性。

第五章食品的腌渍发酵烟熏

第一节食品的腌渍保藏

腌渍:

食盐(糖)渗入食品组织内达到保藏目的

1)腌制:

腌菜、酱菜、糟制品

2)糖渍:

蜜饯、果脯、凉果、话化、果丹、果糕

3)酸渍

一、腌渍保藏的理论基础

1.食品腌渍过程

1)溶质(糖或盐)进入食品组织内(扩散)

2)食品组织水分渗透出来(渗透)

二、腌制防腐原理

1.腌制防腐原理一

1)C外=C内P外=P内等渗溶液,对微生物最适宜,如:

0.9%NaCl

2)C外

3)C外>C内P外>P内高渗溶液,原生质紧缩,出现质壁分离,使微生物生长活动受到停止抑制,——腌制保藏原理。

2.腌制防腐原理二

1盐浓度在0.9%:

微生物生长活动不会受到影响。

2盐浓度在1-3%:

微生物生长活动会受到暂时性抑制。

3盐浓度在10%:

微生物不能生长

微生物在不同浓度下开始受到抑制的情况。

 

3.腌制防腐原理三

a)

渗透压作用:

高渗溶液质壁分离

b)降低水分活度

三、影响腌制的因素

1.食盐纯度对腌制的影响

1)CaCl2和MgCl2等杂质含量高,腌制品有苦味;降低NaCl向食品内的扩散速度

2)Cu、Fe、Cr离子的存在易引起脂肪氧化酸败

3)Fe离子与果蔬中的鞣质反应后形成黑变,如黄瓜变黑。

4)K离子含量高,会刺激咽喉,严重时会引起恶心和头痛。

2.食盐用量(盐浓度):

盐浓度越大,速度越快,根据产品特性确定盐的量。

完全防腐:

17%

3.温度:

温度高,扩散和渗透速度快。

肉、水产品:

低温腌制,蔬菜产品:

室温

四、腌制品的成熟

1.腌肉制品色泽变化

高铁肌红蛋白肌红蛋白氧合肌红蛋白

棕红色或深褐色紫红深红色

球蛋白珠蛋白珠蛋白

2.亚硝酸盐的作用(肉的腌制):

发色、抑菌(肉毒杆菌)、抗氧化、风味、质构

3.食品的腌制方法

1)干腌法:

利用干盐(结晶盐)或混合盐,直接在食品表面擦透

1优点:

操作简单、制品较干,易保藏;无需特别当心;营养成分流失少。

2缺点:

腌制不均匀、失重大,味太咸、色泽较差

2)湿腌法:

用盐水对食品进行腌制

1腌肉时肉质柔软,盐度适当;

2腌制时间和干腌法一样,比较长;所需劳动量比干腌法大;

3制品的色泽和风味不及干腌制品;

4蛋白质流失较大;因水分多不易保藏;

3)肌肉(或动脉)注射腌制法

1动脉注射:

用泵通过针头将盐水或腌制液经动脉系统压送入腿内各部位或分割肉内的腌制方法。

2肌肉注射法:

直接将注射针头插入肌肉往内注射盐水

第三节食品的烟熏处理目的

1.食品的烟熏处理目的:

形成特种烟熏风味、防止腐败变质、加工新颖产品、发色、防止氧化

2.烟熏制原理

1)使制品获得熏制肉制品特有的茶褐色和烟熏风味。

2)烟熏并非单纯地使烟中有效成分附着制品并让制品吸收,还会使制品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化。

3)烟熏因受热使脂肪外渗产生润色作用,并使肉色带有光泽。

3.烟熏防腐原理

1)烟熏成分:

1熏烟是由熏材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的,它是由水蒸气、气体(如氮、氧、有机气体等)、液体(如树脂等)和微粒固体物质组成的化合物。

2酚:

抗氧化作用、形成特有烟熏味、抑菌防腐作用

3醇:

甲醇或木醇是各种醇中最简单和最常见的一种。

成为挥发性物质的载体

4有机酸作用:

促使肉制品表面蛋白质凝固,形成良好的外皮

5羰基化合物

6风味和芳香味来源

第6章食品的化学保藏

第7章食品的辐射保藏

第一节概述

1.定义:

利用原子能射线加工处理食品物料来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方法和技术

2.现有保藏技术的优缺点

1)食品冷冻保藏—低温。

抑制微生物活动和减少酶活。

优点:

能够较好保持新鲜食品原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缺点:

能耗大,需建立冷藏链。

2)食品罐藏—提高温度杀灭微生物和酶。

优点:

绝大部分杀灭微生物,可以长期保藏;

缺点:

热对风味组织结构和色泽有影响。

3)食品干藏—降低水分活度(aw),控制微生物和减少酶活。

优点:

简便宜行,重量减轻或体积变小,食品可增香变脆;

缺点:

自然脱水后的食品难复水,易变色。

4)化学保藏—通过外加化学物质抑制微生物及酶等作用。

优点:

操作简便易行。

缺点:

化学物质残留。

3.辐射保藏的优越性(意义、特点)

1)受辐射过程中温度升高甚微

2)射线穿透力强

3)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

4)节省能源

5)适应范围广

第二节    辐照的基本概念

辐射类型

1)非电离辐射υ<1015,波长较长(频率较低),如微波、红外线

2)电离辐射υ>1018Hz,如X-,γ-射线

一、放射性同位素与辐射

1.同位素:

P+相同而n不同的原子所组成的元素,P+=n时原子稳定,P+≠n则不稳定。

2.放射性同位素:

当原子序数在84以上的同位素,原子核是不稳定的,能以一定的速率放出射线。

3.放射性同位素能发射α-、β--、β+-及γ-射线

1 α射线:

当同位素中n∶P+>1.5,从原子核中射出带正电的高速粒子流(带正电荷原子核)

特点:

动能大,可达几兆电子伏特以上,穿透物质的能力很小

2 β-射线:

当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不等时;

本质是高速电子流、能量可达几兆电子伏特(MVe)以上、穿透物质的本领比α射线强得多、可由放射性同位素产生、也可由电子加速器产生

3 X-射线:

若核内质子在外层电子云中,从K层捕获电子e-,转变成中子(k-捕获),使质子数减少。

P++e-→n

当K层(低能态)电子被捕获后剩下一空穴,则高能态(外层)电子会补充进去,释放出能量—X-射线,指原子核外电子所放出的能量。

4 γ-射线:

当原子核在发射了α和β或κ-捕获之后,核的能级处于激发态(高能态),当这种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原子就发出光子流(即不带电荷的核子流),称γ-射线,发源于原子核本身。

能量可高达几十万电子伏特以上,穿透物质的能力很强,但其电离能力较α、β射线小。

4.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

放射性同位数放出射线的过程。

过程与外界的温度、压力等因素无关,取决于原子核性质

1、辐照量单位与剂量测量

(1)放射性强度(量度放射性同位素):

衡量放射性强弱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指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次数。

居里:

1Ci=3.7*1010衰变/秒,即每秒中有3.7*1010次原子核衰变。

贝克:

即每秒中有一个原子核衰变为1贝克。

1Bq=1S-1,1Ci=3.7×1010Bq。

(2)辐射量(照射量)量度放射性同位素放射出的射线

单位:

伦琴(Roentgen,简写R)库仑/千克(C/kg),

(3)吸收剂量(量度被辐射物体吸收量)

拉德(rad)戈瑞(Gy)单位1Gy=100rad

2、辐射源与食品辐照装置

1.人工放射性同位素钴-60,铯-137

2.电子加速器:

利用电磁场作用,使电子获得较高能量,即将电能转变成辐射能

第三节 食品辐射保藏原理

1、物理效应(感生放射康普顿散射电离作用)

感生放射:

射线能量大于某一阈值,射线对某些原子核作用会射出中子或其他粒子,因而使被照射物产生了放射性。

为了引起感生放射作用。

食品辐照源的能量水平一般不得超过10MeV。

2、化学效应:

水分子对辐射很敏感。

3、生物学效应

1. 微生物

辐射对微生物的作用(机制):

(1)直接效应指微生物接受辐射后本身发生的反应,可使微生物死亡。

细胞内DNA受损,细胞内膜受损

(2)间接效应(来自被激活的水分子或电离所得的游离基)

当水分子被激活和电离后,成为游离基,起氧化还原反应作用,这些激活的水分子就与微生物内的生理活性物质相互作用,而使细胞生理机能受到影响。

微生物对辐射的敏感性

D10值:

微生物残留数减到原数的10%时的剂量

2.蛋白质和酶

蛋白质:

结构破坏、辐射交联、辐射降解

3.对营养物质的破坏

1 低剂量(<1kGy),微不足道;

2 中等剂量(1~10kGy),可能损失一些维生素;

3 高剂量(10~50kGy),采用约束间接辐射的措施(低温、真空、添加游离基受体等)营养价值降低不大,维生素有损失;

第八章食品加工工艺

第一节乳的组成及特性

1.乳脂肪:

甘油三酯,约占乳脂肪的97%~98%;含有短链脂肪酸(4、6、8、10个碳)

2.乳蛋白质

1 酪蛋白

αs-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γ-酪蛋白组成

2 乳清蛋白质

pH4.6~4.7时,煮沸20min,发生沉淀的一类蛋白质,乳白蛋白、乳球蛋白

3.乳糖

4.乳中的酶(还原酶、磷酸酶、过氧化物酶)

a.液态乳(消毒乳)

b.巴氏消毒乳:

乳中的病原菌,尤其是耐热性较强的结核菌都被杀死。

c.灭菌乳:

加热到135℃或135℃以上并持续至少1秒种。

不但可杀死细菌营养体,还可杀死芽孢。

工艺流程:

原料乳验收→预处理→预热均质→巴氏杀菌→冷却→灌装

原料乳验收预处理预热均质杀菌冷却灌装包装检验成品

按脂肪含量分:

高脂乳、全脂乳、低脂乳、脱脂乳

按风味分:

麦芽味、草莓味、橙味、巧克力味

按杀菌及包装形式:

莱克斯德包、利乐枕、屋顶包、利乐砖、巴氏杀菌奶

榨奶:

人工、机械

原料乳的验收

1.感观检测(看+闻+尝):

正常牛乳白色或微带黄色,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的异物

不得有红色、绿色或其他异色,不能有苦味、咸味、涩味和饲料味、青贮味、霉味和异常味。

2.新鲜度的检验

3.酒精实验

4.煮沸实验

原料乳的预处理

一、原料乳的净化

过滤净化(过滤筛网或双联过滤器)

离心净化(离心净乳机)

原料乳的预处理

原料乳的冷却:

冷却到4℃以下,目的:

抑制微生物繁殖。

冷却设备:

板式换热器

原料乳的贮存:

保温:

防止温度上升;搅拌:

防止脂肪上浮

牛乳的标准化目的:

使乳制品中脂肪与非脂乳固体的比值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全脂乳:

≥3.1%部分脱脂乳:

1.0~2.0%脱脂乳:

≤0.5%

牛乳的均质

目的:

对脂肪球进行机械处理,使其呈较小的脂肪球(1μm)均匀一致地分散在乳中

均质压力:

10-25Mpa均质温度:

55~80℃

典型UHT(超高温灭菌)乳的工艺流程

1平衡槽2离心泵3a预热段3c加热段3d热回收段4均质机5保温管6蒸汽喷射阀7无菌罐8灌装机9平衡槽

设备清洗

原位清洗(CIPCleaninginPlace)

CIP是在设备、管道、阀件都不需要拆卸不需要易地的情况下,设备就在原地进行清洗的一种技术

1.带有分配器,可进行多路分别清洗。

2.具有回流管道装置,洗液可循环使用,既节省洗液,又有利环境卫生。

发酵乳与酸乳

乳或乳制品在特征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酸性凝乳状产品。

(IDF国际乳品联合会)

在添加(或不添加)乳粉(或脱脂乳粉)的乳中,由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进行乳酸发酵制成的凝乳状产品.(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

酸奶的营养保健功效:

1.极好生理价值的蛋白质:

乳蛋白先被乳酸菌分泌的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和肽,菌体细胞中的蛋白质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

2.易于吸收的钙质:

原料乳中钙质转化为水溶形式,易于吸收

3.维生素。

乳酸菌产生维生素B

4.调节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

5.降低胆固醇

6.

发酵剂用菌种的选择

1、产酸能力

2、后酸后酸化

3、产香能力

4、粘性物质产生能力

减轻乳糖不耐症

发酵剂:

促进乳的酸化过程,含有高浓度乳酸菌的产品

主要作用:

1.分解乳糖产生乳酸;

2.产生挥发性物质;

3.降解蛋白质、脂肪;

4.酸化过程抑制致病菌生长

发酵剂种类

按使用方法分为

直投式乳酸菌纯培养物

继代式母发酵剂

生产发酵剂

2、按使用菌种分

传统的菌种:

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比1的混合菌种。

益生菌:

能促进人体健康且能在人体肠道内定植的一类微生物

凝固型酸奶的加工技术

原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