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技术五个章节总结考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5239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技术五个章节总结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市政技术五个章节总结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市政技术五个章节总结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市政技术五个章节总结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市政技术五个章节总结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技术五个章节总结考点.docx

《市政技术五个章节总结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技术五个章节总结考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技术五个章节总结考点.docx

市政技术五个章节总结考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P82掌握地铁车站结构与施工方法

1、构造组成:

地铁车站通常由车站主体(站台、站厅、设备用房、生活用房),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以及地面亭三大部分组成。

2、主要由三种施工方法:

明挖法盖挖法喷锚暗挖法

明挖法:

具有施工作业面多、速度快、工期短、易保证工程质量、造价低等优点,地面交通和环境条件允许,应采用。

盖挖法又分:

该外顺作法、逆作法。

缺点:

施工时,混凝土结构的水平施工缝的处理较为困难;逆作法施工时,暗挖施工难度大,费用高。

喷锚暗挖法:

适用结构埋置较浅、地面建筑物密集、交通运输繁忙、低下管线密布,及对地面沉降要求严格的城区。

又分为:

新奥法:

是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

要求初期支护有一定柔度,以利用和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利用围岩的自称能力,这是浅埋暗挖法与“新奥法”的主要区别

浅埋暗挖法:

在城镇软弱围岩地层中,以改造地质条件为前提,以控制地表沉降为重点,以格栅(或其他钢结构)和锚喷作为初期支付手段

浅埋暗挖法不允许带水作业,开挖面具有一定的自立性和稳定性。

(对开挖面前方地层的预加固和预处理)

3、衬砌的基本结构类型——复合式衬砌

这种衬砌结构是有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和二次衬砌所组成。

初期支护是主要承载单元,最适宜采用喷锚支护

盾构法

挤密混凝土衬砌(ECL):

可以是素混凝土,也可是刚混凝土,应用最多的是钢纤维混凝土。

特点;一次成型,内表面光滑,衬砌背后无空隙,故无需注浆,且对控制底层移动特别有效。

施工方法的比较

1、新奥法是施工:

新奥法施工隧道适用于稳定底层

2、浅埋暗挖法与新奥法相比,更强调地层的预支护和预加固。

常用的预加固和预支护方法有:

小导管超前预注浆、开挖面深孔注浆及管棚超前支护。

总原则:

预支护、预加固一段,开挖一段;开挖一段,支护一段;支护一段,封闭成环一段。

盾构法施工的步骤:

建一个工作井—>盾构安装就为—>从工作井壁推出—>沿设计轴线推进—>背后空隙注浆—>拆除

(二)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有:

1、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

2、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

3、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加固方法有抽条加固、裙边加固及两者相结合形式

4、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这点在软土地区施工时尤其有效

5、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不知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三)坑底稳定控制

1、保证深基坑坑底稳定的方法有:

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加固、坑内井点降水等措施。

2、适时施作底板结构。

P103

(一)基(槽)坑土方开挖

1、根据支护结构设计、降排水要求,确定开挖方案

2、基坑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基坑也应设置排水设备;放坡开挖时,应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设施;

3、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分块、均衡地开挖,分块开挖后及时施工支撑

4、开挖过程,采取措施防止开挖机械等碰撞支护结构、格构柱、降水井点或扰动基底原状土。

(二)长基坑在开挖过程中考虑纵向放坡目的:

1、保证开挖,完全防止滑坡;2、保证出土运输方便。

(三)基坑边坡稳定措施

1、根据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坡度,并于不同土层处做成折线形边坡或留置台阶;

2、做好基坑降排水和防洪工作,保持基底和边坡的干燥;

3、采用围护结构不经济时,可采用坡面土钉、挂金属网喷混凝土、抹水泥砂浆护面等措施

4、严禁边坡坡顶1~2m范围堆放材料、土方和其他重物以及停置或行驶较大施工机械;

5、开挖过程中,随挖随刷边坡,不得挖反坡;

6、暴露时间长时,应采取护坡措施

熟悉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1、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采用换填材料加固处理法,适用于较浅基坑

2、提高土体的强度和土体的侧向抗力,采用水泥土搅拌、高压喷射注浆、注浆等,适用于深基坑

不同注浆法的适用范围

渗透注浆

劈裂注浆

压密注浆

电动化学注浆

熟悉工程降水方法

1、降水方法选择:

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就要用井点降水。

有承压水,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

当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2、井点布置:

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当基坑宽度大于6m或图纸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采用双排井点;面积较大,采用环形井点。

挖土运输设备出入到可不封闭,间距可达4m,一般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

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1.5m;井点间距一般为0.8~1.6m。

井点管入土深度比挖基坑底深0.9~1.2m。

P352明挖基坑施工安全事故预防

基坑工程安全风险主要是基坑坍塌和淹没;

(二)基坑开挖安全技术措施

1、基坑边坡和支护结构的确定方法;

(放坡开挖时)根据图的分类、力学指标、开挖深度确定边坡坡度;

(支护开挖时)根据土质、地下水情况、开挖深度确定支护结构方法;

2、尽量减少基坑坡顶载荷

3、做好降水措施;地下水是引起基坑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基坑开挖,无水作业)

地下水可控制方法主要有:

降水、截水和回灌等几种形式。

当基坑邻近有建筑物时,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4、控制好边坡;①无支撑,控制好边坡;②有支撑,控制好纵向放坡坡度。

5、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和支护;

挖土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进行;软土基必须分层均衡开挖;支护与挖土要密切配合,严禁超挖。

6、及时分析监测数据,做到信息化施工;(基坑失稳有先兆)

(抢险支护与堵漏)

3、基坑支护结构出现“踢脚”变形时,可采用坡顶卸载,适当增加内支撑或锚杆,被动土区堆载或注浆加固等处理措施。

4、基坑出现整体或局部土体滑塌时,应在可能条件下降低土中水位,并进行坡顶卸载,加强未滑塌区段的监测和保护。

5、基坑坍塌或失稳征兆已经非常明显时,必须果断采取回填土、砂或灌水等措施

P355掌握开挖过程中地下管线的安全保护措施

(三)现况管线改移、保护措施

1、对基坑开挖范围内的管线,与建设单位、规划单位和管理单位协商确定管线拆迁、改移和悬吊加固措施

2、对基坑影响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受施工影响,或其危及施工安全,均应进行临时加固,经检查、验收,确认后形成文件,方可施工。

3、开工前,由建设单位召开调查配合会,由产权单位指认所属设施及其准确位置,设明显标志。

4、专人随时检查;5、观测并记录

施工监控量测内容与方法

(二)多层次监测原则

1、监测对象上以位移为主,兼顾其他监测项目;

2、监测方法上以仪器检测为主,并辅以巡检的方法;

3、在监测仪器选择上以机测仪器为主,辅以电测仪器;

4、监测布点,应该形成具有一定测点覆盖率的监测网;

P114盾构法施工适用条件:

1、在松软含水地层,相对均质的地质条件(与浅埋暗挖法的区别)

2、覆土深度≥6m

3、地面需有修工作井的位置;

4、隧道之间或隧道与其他构筑物之间所夹土体加固处理的最小厚度,水平方向1.0m,竖直方向1.5m.

5、从经济角度讲,连续的盾构施工长度不宜小于300m。

(二)洞口土体加固的目的:

1、拆除围护结构时,确保洞口土体稳定,防止地下水流入;

2、通过加固区域时,放置盾构周围的地下水及土砂流入工作井;

3、防止地层变形对施工影响范围的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与构筑物等的破坏。

(四)常用的加固方法有:

注浆法、高压喷射搅拌法、冻结法。

注浆法,分两种:

渗透注浆法,适用于砂质土层;挤密注浆法(劈裂注浆法),适用于黏性土层。

冻结工法:

特别适用于大断面盾构施工和地下水压高的场合。

(二)决定始发段长度有两个因素:

1、衬砌与周围地层的摩擦阻力;2、后续台车长度。

(四)初始掘进的主要任务

初始掘进的主要任务:

1、收集盾构掘进数据(推力、刀盘扭矩等)及地层变形量测量数据,2、判断土压(泥水压)、注浆量、注浆压力等设定值是否适当,3、并通过测量盾构与衬砌的位置,及早把握盾构掘进方向控制特性,为正常掘进提供依据。

(六)盾构掘进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开挖面稳定的同时,构筑隧道结构、维持隧道线形、及早填充盾尾空隙。

盾构掘进控制四要素:

开挖控制、一次衬砌、线性控制、注浆。

P119的表格

开挖控制的根本目的:

确保开挖面稳定

土压式盾构,以土压和塑流性改良控制为主,辅以排土量、盾构参数;泥水压盾构,以泥水压和泥浆性能控制为主,辅以排土量控制。

6、计算土压(泥水压)控制值

(上限值)Pmax=地下水压+静止土压+预备压

(下限值)Pmin=地下水压+(主动土压或松弛土压)+预备压

为使开挖面稳定,土压(泥水压)变动要小;变动大,一般开挖面不稳定。

7、泥水式盾构掘进时,泥浆起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1、依靠泥浆压力在开挖面形成泥膜或渗透区域,开挖面土压强度提高,同时平衡了开挖面土压和水压,达到开挖面稳定的目的;2、泥浆作为输送介质。

三、管片拼装

1、错缝拼装2、从下到上,左右交替,最后安装楔形管片;3、盾构千斤顶随管片拼装顺序分别缩回盾构千斤顶非常重要;5、紧固连接螺栓:

先环向,再轴向

P328管片制作质量控制:

1、模具

①模具安装,进行试生产,随机抽取3件进行水平拼装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

②模具周转100次必须进行检验

2、混凝土养护:

开模前,应覆盖保湿,可采用蒸汽养护或自然养护;

3、管片质量控制

①麻面面积不大于管片面积的5%②日生产每15环应抽取1块进行检验③每生产200环后应进行水平拼装检验1次

6、管片贮存与运输:

①场地必须坚实平整②内弧面向上或单片侧立的方式码放;每层之间正确设垫木,码放高度应经计算确定。

(一)管片拼装前质量控制:

①机具、管片、连接螺栓需检验合格;②防水密封条分批抽检

(二)管片拼装质量验收标准:

①钢筋混凝土管片不得有内外贯穿裂缝和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及混凝土剥落现象;

②管片防水密封质量符合要求,不得缺损,

③螺栓质量及拧紧度符合设计要求

④轴线与高程符合要求

⑤管片表面出现缺棱掉角、混凝土剥落、大于0.2mm宽的裂缝或贯穿性裂缝等缺陷,须进行修补

(四)隧道防水质量控制要点;

①以管片自防水为基础,接缝防水为重点;特殊部位进行防水处理;

(一)管片拼装后出现空隙注浆

注浆的主要目的是:

1、防止地层变形;还有其他目的如2、及早使管片环安定,千斤顶推力平滑地向地层传递;2、形成有效的防水层。

注浆材料的性能要求:

1、流动性好2、注入时不离析3、高于地层土压的早期强度4、良好的充填性5、注后体积收缩小6、阻水性高7、适当的黏性8、不污染环境

(三)一次注浆

一次注浆分为:

同步注浆、即时注浆、后方注浆

一般盾构直径大,或在冲击黏性土和砂质土中掘进,多采用同步注浆;而在自稳性好的软岩中,采用后方注浆。

(二)二次注浆

二次注浆以弥补一次注浆缺陷为目的的补充。

(一次注浆没缺陷,则无需二次注浆)

作用:

1、弥补一次注浆未填充的部分;2、补充有浆体收缩引起的体积减小;1、2注浆采用与一次注浆相同的浆液。

3、以防止地层松弛范围扩大为目的的补充。

3则多采用化学浆液。

注浆量与注浆压力要经过一定的反复试验后确定。

P128二、盾构施工与地层变形控制

(一)地层变形的主要原因大致分为条件因素和直接原因两类。

条件因素主要有:

覆土厚度、盾构直径、隧道线形、衬砌背后间隙、衬砌种类等。

(也叫结构问题)

直接原因答题可分为以下4类:

(也叫施工问题)

1、地层应力释放产生的弹塑性变形,导致地层反力降低;

2、土压增大产生的压缩变形,导致垂直土压增大或地层反力降低;

3、附加土压产生的弹塑性变形,导致作用土压增大;

4、伴随土的物理性能变化产生的弹塑性变形以及徐变变形,导致地层承载能力降低。

(二)密闭性盾构掘进地层变形控制措施

1、前期沉降控制的关键是保持地下水压。

2、开挖面前沉降(隆起)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土压(泥水压)管理,实现土压(泥水压)平衡。

3、通过时沉降(隆起)控制措施2中:

1、控制好盾构姿态2、采取注浆减阻措施

4、尾部空隙沉降(隆起)控制关键是:

适宜的衬砌背后注浆措施

5、后续沉降主要在软弱黏性土地层中发生(不是这种地层一般不会):

1、减少对地层扰动2、特定部位地层内注浆

P139掌握喷锚加固支护施工技术

(一)主要材料

1、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早强混凝土;严禁选用具有碱活性集料;要求初凝时间≤5min,终凝时间≤10min。

2、钢筋网材料采用Q235钢,钢筋直径6~12mm,网格尺寸150~300mm;采用钢筋加工的格栅主钢筋D≥18mm。

(二)喷射混凝土前准备工作

1、检查开挖断面尺寸,清除杂物,设置控制喷层厚度标志。

对基面的水,采用埋管方式引导疏干。

2、宜采用湿喷方式,喷施厚度宜为50~100mm。

3、超前锚杆、小导管支护宜与刚拱架、钢筋网配合使用,长度3.0~5.0m,并应大于循环进尺的2倍。

(三)喷射混凝土:

应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顺序进行

喷锚支护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二、开挖、初衬施工质量控制

(一)土方开挖:

1、宜用激光准直仪控制中线和隧道断面仪控制外轮廓线;2、开挖方式设计确定,开挖步序试验选择;3、及时支护、喷锚、闭合,严禁超挖;4、停止时间长,及时封闭开挖面;5、相向开挖的两个开挖面相距约2倍管(隧)径时,一端开挖面停止作业,进行封闭,由另一开挖面作贯通开挖。

4、喷射混凝土施工

1、分段、分层,由下而上

2、喷头垂直于工作面,喷头距离工作面不宜大于1m;

3、一次喷施混凝土的厚度:

侧壁宜为60~100mm;拱部宜为50~60mm;分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

4、钢格栅、钢架、钢筋网的喷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0mm;

5、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进行养护,时间不小于14d;冬期不得洒水养护,强度低于6MPa时不得受冻。

四、安全质量控制主要措施

1、进出工作井

①按设计要求,采取大管棚或者小导管注浆加固措施;

②按给定暗挖施工步骤,凿除支护结构

③在进出位置安放钢拱架,及时喷射混凝土

3、减少地面沉降措施

1依据检测数据信息反馈,调整设计和施工参数,保证沉降值控制在允许范围。

(信息化施工)

2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地面预注浆、隧道内小导管注浆和衬砌结构背后注浆等措施,控制地层变形在允许范围。

(加固)

4、监控量测与信息化施工

1监测点和检测断面布设应符合要求,力求反映工程实际状态

2检测数据分析处理,及时返回设计、施工

3预警管理与应急抢险

小导管注浆技术:

注浆材料4种,改性水玻璃适用于砂类土;水泥浆和水泥砂浆适用于卵石地层。

保证注浆效果:

1、注浆时间和注浆压力应有试验确定,应严格控制注浆压力。

2、检测项目有:

地(路)隆起面、地下水污染等,防止注浆浆液溢出地面或超出注浆范围。

P322掌握地铁车站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二)混凝土浇筑

1、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要求,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2、泵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合理确定浇筑坍落度;坍落度大时减少振捣时间,防止过振;坍落度小时延长振捣时间,防止漏振。

②混凝土不得发生离析现象,要连续作业;③泵管弯宜缓,接头严密;④输送泵间歇时间预计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应立即冲洗管内残留混凝土;⑤受料斗内保持足够数量的混凝土。

3、防水混凝土灌注时,自由倾落度高度≤2m,灌注高度超过3m时,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下落。

(三)养护与拆模

1、及时养护,垫层混凝土养护期不得少于7d,结构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d。

2、非承重侧墙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除;承重结构:

跨度≤2m,达到50%,跨度2~8m,达到75%,大于8m时,必须达到100%

后浇缝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位置应设于受力和变形较小处,宽度宜为0.8~1.0m。

2、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进行;

3、施工前,两侧混凝土应凿毛、清理干净、保持湿润,刷水泥浆后粘贴雨水膨胀胶条;

4、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灌注,配合比由实验确定,并不得低于两端混凝土强度;

5、养护期不应少于28d。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

(一)污水处理方法与工艺

1、污染物分为:

悬浮固体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有毒污染物、污染生物、污染营养物质。

污水中的邮寄浓度一般用生物化学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表示。

3、处理方法可根据水质类型分为:

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处置、化学处理法

根据处理程度分为:

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等工艺流程。

物理处理法:

筛滤截留、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等(分离和去除污水中污染物质的方法)

生物处理法:

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去除污水中有机物质的方法)

化学处理法:

城市污水处理混凝法类同;

一级处理,主要针对水中悬浮物质,常采用物理的方法;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常用微生物处理法,具体方式:

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三级处理,进一步降解氮、磷等,使用方法:

生物脱氮除磷、混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活性炭吸附等

4、再生水回用将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污水再进行深度处理,去除二级处理剩余的污染物,如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氮、磷、致病微生物、细小的固体颗粒、无机盐等。

◆P158掌握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一)预制构件吊装前必须编制吊装方案。

吊装方案包括:

1、工程概况,包括施工环境、工程特点、规模、构架种类数量、最大构件自重、吊距以及设计要求、质量标准、

2、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吊装环境、人机料等准备工作、吊装程序和方法、稳固措施、不同气候施工措施

3、吊装进度计划

4、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5、环保、文明施工等保证措施

(二)预制构件吊装前检测:

①复验合格②标出中心线③壁板编号,两侧凿毛④界面处理干净

吊绳与构件平面的交角不应小于45°;当小于45°时,应进行强度验算。

二、板缝混凝土的浇筑(现浇壁板缝混凝土也是防渗漏的关键)

1、壁板缝的内模宜一次安装到顶;外模应分段随浇随指。

分段支模高度不宜超过1.5m。

2、接缝的壁板表面洒水湿润;接缝的混凝土应比壁板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

3、浇筑时间根据气温和混凝土温度选在壁板间缝宽较大时进行;离析,二次拌合;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250mm

4、接头或拼缝的混凝土或砂浆,宜采用微膨胀和快速水泥

三、绕丝预应力施工

1、环向缠绕预应力钢丝的准备工作:

①预应力钢丝材料、锚具和张拉设备符合设计要求;

②先清除池壁外表面的混凝土浮粒、污物;壁板外侧接缝处宜用水泥砂浆抹平压光,洒水养护

③施加预应力前,应在池壁上标记预应力钢丝、钢筋的位置和次序号;

2、缠绕钢丝施工

①预应力钢丝接头应密排绑扎牢固,其搭接长度≥250mm;

②缠绕预应力钢丝,应有池壁顶向下进行,第一圈距池顶按要求或缠丝机性能确定,并不宜大于500mm;

③池壁两端无法使用绕丝机缠绕部位,应在顶端或底端附近局部加密或改用电热张拉。

④池壁周围设防护栏杆;已缠绕的钢丝,不得尖硬或重物撞击;

⑤施加预应力时,每缠一盘钢丝,测定一次钢丝应力;

(二)电热张拉

①张拉顺序:

池壁顶端开始,逐环向下;

②与锚固肋相交处的钢筋应有良好的绝缘处理;

③端杆螺栓接电源处应除锈,并保持接触紧密;

④通电前钢筋应测定初应力,张拉端应该划伸长标记;

⑤电热温度不应超过350℃;

⑥张拉过程中,应采用木锤连续敲打各段钢筋;

⑦伸长值控制允许偏差不得超过±6%

⑧每一环预应力筋应对称张拉,不得间断

⑨张拉应一次完成;必须重复张拉时,同一本钢筋重复次数不得超过3次;

预应力钢丝的断头用楔形锚具锚固在沿池壁四周特别的锚固槽内。

(三)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施工

准备工作:

①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应在水池满水试验后施工,而且必须在水池满水状况下施工。

(施工条件)

②喷浆前对池外壁油、污进行清理、检验;③水泥砂浆配合比应符合要求,砂子最大粒径≤5mm,细度模量2.3~2.7

③正式喷浆前应先作试喷,以喷射的砂浆不出现干斑和流淌为宜。

2、喷射作业

①喷射距离以砂子回弹量少为宜,絮棉喷射角度不宜大于15°;喷射应从水池上端往下进行,连环式喷射

②砂浆宜在气温高于15℃时施工,有六级(含)以上大风、将于、冰冻时不得进行喷浆施工;

③喷射水泥浆保护层厚度50mm。

()应加遮盖、保持湿润不应小于14d。

(养护)

◆P161掌握构筑物满水试验的规定

(一)满水试验前必备条件

①池体的混凝土或砖、石砌体的砂浆已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池内清理捷径,池内外缺陷修补完毕;

②工序顺序:

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的防水层、防腐层施工之前;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池体施加预应力且锚固端封锚以后,保护层喷涂之前;

砖砌池体防水层施工以后,石砌池体勾缝以后;

③设计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等已做临时封堵,且经验算能安全承受试验压力;④抗浮稳定性满足要求

(二)试验流程

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整理试验结论

(三)试验要求

1、池内注水

①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

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无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

②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多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③每次注水宜测度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

2、水位观察

①采用水位测针,水位测针的读数精度应达到0.1mm;

②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度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③测定时间必须连续。

(结束观测条件:

)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两次以上;超过允许标准,可延长观测。

3、蒸发量测定

①有盖时可不测;无盖时,须做蒸发量测定;

②每次测定水池中水位时,同时测定水箱中蒸发量水位;

(四)满水试验标准

①水池渗水量计算,按池壁(不含内隔墙)和池底的浸湿面积计算;

②合格标准:

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不得超过2L/(㎡*d);砌体结构水池不得超过3L/(㎡*d).

◆P331掌握给水排水混凝土构筑物防渗漏措施

一、设计应考虑的主要措施

1、合理增配构造(钢)筋,提高结构抗裂性能;配筋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断面配筋率不小于0.3%。

2、避免结构应力集中;

3、合理设置变形缝或结构单元;变形缝超出规范规定的长度时,应采取有效的防开裂措施;

二、施工应采取的措施

1、给排水构筑物施工时,应按“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施工季节:

宜在枯水期。

(二)混凝土原材料与配比

1、材料应进厂验收;

2、原材料质量:

①沙和碎石要连续级配,②含泥量不能超过规范要求,③水泥宜为:

普通硅酸盐水泥,④外加剂和掺合料(减水剂)必须性能可靠,有利于降低混凝土凝固过程的水化热。

3、配合比要有利于减少和避免裂缝,措施有:

①减少水泥用量或水用量,②降低水灰比,③使用外加剂,降低水化热峰值;配合比应满足要求,并经试验确定。

4、热气浇筑水池,应及时更换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坍落度;抗渗土宜避开冬期和热期施工,减少温度裂缝产生。

(四)浇筑与振捣

1、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且不应大于25℃;

2、控制入模坍落度,做好浇筑振动工作;较小入模坍落度,及时振捣,不漏振,也不过振;重点部位做好二次振动

3、合理设置后浇带;原则:

“数量适当,位置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