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一课一练习后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5187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一课一练习后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一课一练习后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一课一练习后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一课一练习后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一课一练习后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一课一练习后附答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一课一练习后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一课一练习后附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一课一练习后附答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一课一练习后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一课一练习(后附答案)

17紫藤萝瀑布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并改正。

A.迸溅(bèng)    B.伫立(zhù)

C.沉淀(diàn)                         D.伶仃(tīng)

错误的是()项,正确的读音是()

2.找出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后面的括号中改正。

A.浅紫 抚摸 遮住 遗撼 ()

B.笼罩 繁蜜 琼浆 喜悦 ()

3.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填写恰当的量词。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辉煌的淡紫色,像一()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2)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挨着一(),一()接着一(),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4.根据括号内的解释在横线处写出相应的词语。

(1)走在马路上,行人经常会被五花八门的车尾贴吸引,搞笑的图画、绝妙的配文让人(忍不住笑)。

 

(2)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的门前(长时间地站着)着一尊铁人王进喜手持刹把的高大塑像。

 

(3)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绕横卧着的虬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C.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D.“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

”它们嚷嚷。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①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②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③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⑤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6.“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7.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它”和“别的一切”分别指代什么?

 

8.文章为什么要插入对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的描写?

 

9.请指出选文中作者感情变化的轨迹,用四字短语进行概括。

焦虑悲痛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4题。

贾平凹

①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了。

家里传来消息说:

“它死得很惨,被拦腰折断,又裂为四块,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了。

”我听了,很是伤感。

②打我记事起,这棵老槐树就在门前站着,是那么粗,那么高。

我们这些孩子,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荡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很。

冬天,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树也变得赤裸裸的,鸟儿却来报答它,落得满枝满梢。

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树就是一首歌。

我们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③我不能不去看它了。

一回到村口,就急切地找那老槐,果然没看到它。

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老槐,被劈成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墙角,白花花的刺眼,我心里不禁抽搐起来:

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失了呢?

如今老槐树留给我的,就只剩刺眼的树桩了吗?

我痛心不已,再也硬不起心肠,蕴藏着的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化作泪水流了下来。

④夜里,我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要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

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

突然,我看见在树桩四周的皮层里,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⑤小儿从屋里走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

“爸爸,树没有了。

”“没有了。

”“爸爸也想槐树吗?

”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

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霎时就消失了。

⑥小儿突然说:

“爸爸,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

”水一样的声音?

这是我曾听过的。

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

“爸爸,水还在呢!

”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

”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啊!

真是一口泉呢!

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

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

⑦“泉!

生命的泉!

”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紧紧搂住了我的小儿。

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涌动,永不枯竭。

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条根,该是那一道道的水源了吧!

⑧我有些不能自已了。

月光下,那嫩嫩的枝条上,绿绿的小叶一片片绽了开来。

“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

”“能的。

”我肯定地说。

⑨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静地坐在“泉”边,谛听这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

(选自《贾平凹散文选集——喝酒》,有改动)

【文章链接】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个人倒了一小杯儿,说:

“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酒杯,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的样子。

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节选自贾平凹《月迹》)

10.请认真阅读选文,在表格A、B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事件

作者感情

听到老槐树惨死的消息

A. 

看到老槐树被劈成碎片

痛心

小儿发现了树桩是一口“泉”

B. 

11.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对选文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12.读到选文第⑤段“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一句,有人错误地认为孩子可怜的原因是“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请你说说这种看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13.怎样理解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4.选文中的“小儿”和【文章链接】中的“奶奶”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人物,作者安排这两个人物的用意是什么?

请做具体分析。

 

表达交流

15.班级将要开展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

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标语。

 

(2)简述事例:

如果你在演讲中要举出“名人笑对挫折”的事例作为论据,请你简述一个恰当的事例。

 

(3)提出建议:

你认为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除了进行演讲比赛以外,还可以开展什么形式的活动?

请至少写出两种。

 

体验中考

16.(2016山东临沂中考)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要求符合语境,内容相近,句式相同。

我敬畏自然中浩瀚的事物,也敬畏自然中渺小的事物。

我敬畏长江之气势如虹,敬畏珠峰之直插云天,。

我敬畏霜雪中的松柏,坚毅挺拔;敬畏风雨中的小草,柔韧顽强;,。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敬畏。

 

 

答案:

夯基达标

1.Ddīng

2.A.撼—憾 B.蜜—密

3.

(1)片 条 

(2)树 串 串 朵 朵

4.

(1)忍俊不禁 

(2)伫立 (3)盘虬卧龙

5.B解析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课内品读

6.作者睹物释怀,她看到蓬勃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从而使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

7.“它”指代在“我”心上缓缓流过的紫藤萝瀑布;“别的一切”指代“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的。

8.写紫藤萝也曾遭遇不幸,为后面点题做铺垫。

9.宁静喜悦 振奋向前

课外拓展

10.A.伤感 B.喜悦

11.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停在树枝上的鸟儿比作树叶,将鸟鸣声比作音符,将老槐树比作一首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冬天的老槐树热闹、充满生机的景象。

12.因为“孩子的可怜”是指随着老槐树的消失,孩子的幸福、快乐霎时就消失了,不能再如“我”小时候一样,充分享受在老槐树下玩耍的乐趣,所以认为孩子可怜的原因是“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13.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是顽强的,是生生不息的。

我们没有理由消极悲观,无所作为,而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14.“小儿”和“奶奶”都是作者寄托了理想的形象,在文中都起着引导者的作用,都把文中人物的心灵带到高尚的境地。

当“我”沉浸在失去老槐树的伤感中时,“小儿”引着“我”发现了生命的“泉”,使“我”悟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

当孩子们争着要把月亮据为己有时,“奶奶”引着孩子们去发现大自然中的美。

15.示例

(1)①烦恼全抛去,快乐心中留。

②阳光拨开阴霾,微笑驱散烦恼。

③把痛苦抛到脑后,让微笑与我们同行。

(2)①爱迪生笑对数千次失败,经过数千次试验,终于发明了经久耐用的电灯。

②贝多芬在听觉完全丧失的情况下,仍把主要精力用于作曲,给世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3)诗文朗诵比赛、作文竞赛、手抄报展览、主题报告会等。

16.示例

(1)敬畏黄河之波涛汹涌 敬畏荒漠中的胡杨 坚韧刚强 

(2)敬畏五岳之壮观神奇 敬畏雷电中的海燕 自信乐观

18一颗小桃树

 

 预习须知

一、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独特的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以及托物言志的手法。

3.领会小桃树的内涵,树立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

二、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出生,陕西省丹凤县人,当代著名作家。

他的小说主要描写新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西北农村的变革,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

代表作品有《废都》《满月儿》《秦腔》《白夜》等。

 知识重点

一、字音词义

踏青:

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楚楚:

(姿态)娇柔;纤弱;秀美

矜持:

庄重;严肃,拘谨;拘束。

孱càn头:

软弱无能的人。

猥wěi琐:

(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灼灼:

形容明亮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忏悔:

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改正。

垂垂暮老:

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

祸不单行:

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二、主题概述

作者借一颗小桃树的顽强生长抒发了自己的理想和情志。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小桃树”象征青年一代,通过对“小桃树”艰难的成长历程的生动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表达了他们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

引文,交代“我”写小桃树的缘由,表达“我”对小桃树的深情。

第二部分(第2段):

描写眼前的情景,写开花的小桃树经受风雨磨难,抒发怜悯、痛心、惋惜、自责、无可奈何的复杂情感。

第三部分(第3—8段):

回忆小桃树艰难曲折的生长过程。

第四部分(第9—14段):

又回到眼前的景象,描绘小桃树与风雨搏斗的情形。

四、思考探究

1.如何理解“只是常常自个儿忏悔,自个儿安慰”这句话的内涵?

“我”常想写,却一直没写,所以感到内疚,要忏悔;现在“该给它写”了,所以感到安慰。

2.文章第1段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暗示“我的小桃树”有特殊的经历、特殊的含义,以点明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

写法上,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作者是怎样写眼前大雨中的小桃树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将小桃树在风雨中受难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

“瘦了许多呢”形象贴切,“容颜全然褪尽了”令人痛心,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遭受风雨摧残的同情。

4.“它长得很委屈”有什么深刻含义?

表面是说它生长的环境不好,在一个墙角里,不能茁壮成长,实际暗示作者自己从小生活在小山村的环境里,孤陋寡闻,直到进城里上学,才知道山外的天地。

5.作者一开始说埋桃核是“蓄着我的梦”,后来又说“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这些话应当怎样理解?

在奶奶的教育下,作者从小就萌发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有着美好的理想,随着小桃树的长高,这种愿望和理想也更加强烈了。

6.第7段中作者明写自己的经历,和“小桃树”有什么联系?

作者少年时代努力奋斗,胸怀大志,很像“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的小桃树,充满向上的朝气,小桃树就是自己的化身。

7.为什么要写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及马嵬坡前的蜜水桃花?

这里运用衬托的手法,通过写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及马嵬坡前的蜜水桃花“火灼灼”的开花景象,来反衬小桃树花瓣的单薄和样子的猥琐。

8.文章最后一段说“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是什么意思?

文章以此结尾,有什么含义?

这句话表示“我”对小桃树充满信心,相信它耐得住风雨,经得住挫折,最终会成为大桃树,结出果实。

文章以此作结具有深刻含义:

小桃树的顽强生命力让作者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念。

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作者坚信经过不屈不挠的奋斗,一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

9.联系全文分析作者的梦是什么?

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自己的梦,较明确的有两处:

一是孩提时代埋桃核,“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二是到城里上学前夕,桃树两尺来高的时候,那“梦是绿色的”。

结合全文可以得知作者的梦是指幸福美好的未来。

19外国诗二首

 

 预习须知

一、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品味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

2.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学习诗人直抒胸臆和借物说理的写法。

3.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作者简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未选择的路》作者是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他的诗歌从农村生活中汲取题材,他更是被誉为“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知识重点

一、字音词义

镇静:

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yù:

忧伤、愁闷。

瞬shùn息:

一眨眼、一呼吸,形容极短的时间。

怀恋:

动词,怀念依恋。

涉shè足: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萋qī萋:

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幽寂jì:

幽雅寂静,形容孤独寂寞。

二、全文展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三、主题概述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运用劝说的口吻告诉人们:

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对挫折要正确对待,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

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四、思考探究

1.如何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假如”二字?

作者把真实的压迫和束缚说成“假如”,表现了他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意志。

诗人以饱满乐观的情绪在劝告自己,更是在鼓舞斗争中的其他人。

2.怎样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怎么办?

面对这个大家都会碰到的问题,诗人的劝说首先是“不要悲伤”,因为悲伤会吞噬一个人的斗志,让人一蹶不振;然后是“不要心急”,因为凡事都有一个过程,风浪的平息需要时间,花朵的绽开更需要时间,焦虑、着急是于事无补的,必须学会忍耐和等待。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它说明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使人生更加精彩。

4.《未选择的路》中的“两条路”有什么含义?

“两条路”表面上是指自然界的道路,平坦笔直的大路和荒凉幽寂的小路;深层意义上是象征两种人生之路、两种生活方式、两种人生的理想和追求。

5.诗人选择的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会“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是说野草丛生,人迹罕至,说明这条路很少有人涉足。

“更诱人,更美丽”是因为这条道路相对来说更加坎坷与危险,充满挑战,诗人选择这条路是想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那样的人生可能会更精彩,不会留下遗憾。

6.《未选择的路》结尾一节有什么深刻含义?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与开头呼应,在多年以后,回顾自己当初的选择也许会“轻声叹息”,为未走那条路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诗人表面上写的是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象征着人生之路,人生的道路虽有千万条,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选择了,就无法回头。

20古代诗歌五首

 

 预习须知

学习目标

1.把握五首古诗中的相关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2.品味五首古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4.背诵这五首诗歌。

 知识重点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zǐ)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二、背景与主题

696年,契丹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陈子昂接连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遇此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jì)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悲歌。

全诗并未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只是抒发了登台感慨,语言苍劲奔放,语调慷慨悲凉,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悲愁的情怀。

三、诗歌赏析

1.诗歌译文

向前看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想到广阔天地的无穷无尽,我独自悲伤,热泪纵横!

2.这首诗歌的句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

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诗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什么作用?

突出时间之绵长,从时间角度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篇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

代表作品有“三吏”和“三别”,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背景与主题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故有此作。

诗歌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三、诗歌赏析

1.诗歌译文

泰山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聚集到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

(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归巢的飞鸟都能尽收眼底。

(我)定要登上顶峰俯瞰众山,(那时)众山都会显得低矮渺小。

2.诗人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

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荡胸生曾云”一句写细望泰山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峻;“一览众山小”一句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小,虚写泰山之高。

3.颔联中“钟”和“割”有什么表达效果?

“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造物者对泰山情有独钟;“割”字,是夸张的说法,极言泰山之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突出了泰山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的形象。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散文雄健峭拔,其诗遒劲清新。

二、背景与主题

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的他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

诗作通过描写登飞来峰远眺时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诗歌赏析

1.诗歌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就可以看到旭日初升。

我不怕浮云挡住远望的视线,因为我站在山峰塔顶的最高处。

2.品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描写峰上古塔之高;第二句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

议论;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睛,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山峰。

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

从而使人认识到:

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该着眼于未来。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一、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一生力主北伐,忧怀国事。

代表作品有《示儿》《诉衷情》等。

二、背景与主题

此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北伐失败,陆游被罢归故里。

对照诈伪的官场,家乡淳朴的生活令作者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

此外,诗人貌似闲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