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515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书.docx

《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书.docx

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书

 

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2007-2020年)

 

附图一:

区域位置图

附图二:

现代物流节点规划示意图

附图三:

桐庐现代物流中心区位图

附图四:

桐庐水运物流中心区位图

附图五:

分水二级物流中心区位图

附图六:

富春江二级物流中心区位图

附图七:

横村二级物流中心区位图

前言

现代物流是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制造、贸易、信息等行业。

发展现代物流,对于提高桐庐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深入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积极推进“工业强县、环境立县、开放活县、和谐兴县”四大战略,着力打造“经济繁荣的富裕桐庐、宜居休闲的潇洒桐庐、开放创新的活力桐庐、人文进步的和谐桐庐”,融入杭州大都市经济圈,整合与优化我县物流资源,推进现代物流快速健康发展,尽快形成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物畅其流、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特制定本规划。

(一)主要规划依据

1、《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国经贸运行[2001]189号)2001年3月

2、《关于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计经贸[2002]2668号)2005年5月

3、《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4]1617号)2004年8月

4、《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2003年1月

5、《关于加快浙江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发改经贸[2005]429号)2005年5月

6、《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6-2020年)2006年1月

7、《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6月

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2010年)2005年12月

9、《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06年5月

10、《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2-2010年)2002年10月

11、《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6--2020)2006年4月

12、《杭新景高速公路桐庐段经济带整体规划》(送审稿)

2007年5月

(二)规划内容

客观分析发展现代物流面临的宏观背景和基础条件,准确把握现代物流发展的总体思路,初步确立现代物流发展的空间布局框架,科学定位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和功能,研究提出规划实施的主要保障措施。

(三)规划范围

域全境,重点在“一主一副五极”。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从2007年至2020年。

近期,2007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与基础条件

(一)规划的必要性

物流,就是物品的空间移动,即按照用户的要求,将物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

现代物流是建立在信息网络平台基础上,对各种物流资源和物流运作主体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满足客户需要,实现物流活动的区域化(全球化)、信息化、标准化、系统化和社会化。

在现代物流营运中形成新的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开发新的利润源泉,促进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1、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推动桐庐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桐庐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中外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代物流业发展,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了流通费用,实现了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现代物流业成为“第三利润源”。

2、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优化桐庐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需要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然促进第三产业总量的增长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加快桐庐产业高级化的进程;供应链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可以引导各类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和企业的组织结构;现代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经营集约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3、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进一步提升桐庐城市功能的需要

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充分发展,能够充分发挥桐庐在沪杭“大都市”经济圈的节点功能,顺利实现和充分发挥桐庐的路运、水运区域中转的功能和作用。

4、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推进桐庐经济走向市场化的需要

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提高物流运作的市场化水平。

通过国内外物流企业的引进和交流,必将推动本地经济参与市场化循环的深度和广度。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然打破地区封锁和行政分割,推进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促进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二)宏观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资料的获取与产品营销范围日趋扩大,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革。

在企业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被普遍认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

预计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世界物流业务总量将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速度,现代物流将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但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001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把发展现代物流业纳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批准建立“全国社会物流统计调查制度”等等。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对拉动经济的作用的认识越来越充分,并相继出台了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

2003年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于2006年1月完成《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编制。

2006年11月发布《关于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

2006年4月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桐政[2006]1号),在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章节,提出“融入沪杭大都市经济圈,建设高效物流网络,培育物流中心,重点建设包含仓储的码头、公路运输物流中心以及与块状经济密切的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目标。

(三)有利条件

1、区位条件优越

隶属于杭州地区,是“交通西进”、“黄金水道”工程的中转区域。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桐庐发展现代物流所需的交通区位条件突出:

320国道、杭新景高速公路、05-16省道、20、23省道以及规划中的临金高速公路、杭建衢铁路等交通干道都经过桐庐,内外交通十分便利;从沪-杭-甬高速到上海、宁波仅需2小时车程。

水运上溯新安江、兰溪江,下通钱塘江,经京杭大运河可达上海,还可经即将通航的杭甬运河到达宁波港,通过铁路杭州站货物可运达全国各铁路站点。

桐庐具有发展区域中转物流、直达配送物流的明显的比较优势。

2、产业基础较好

据统计,到2006年底,桐庐从事货运代理服务的企业有50余家,全县拥有货运车辆4302辆,吨位6047吨。

载货汽车1262辆,吨位3637顿。

其中中、重型载货汽车441辆。

全年完成货运量773万吨,周转量26842万吨公里。

拥有营业性货船241艘,36099吨位。

全年完成货运量947万吨,周转量113623万吨公里。

2006年全县货运总量为1720万吨(含产品的重复运输)。

其中水路货运量2006年为947万吨,公路货运2006年为773万吨。

由浙江省统计局对2005、2006年全省物流有关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经验比例关系,类比调研所得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测算,社会货物物流总额约为250.18亿元(1:

2.08)。

全县各主要产品公路物流测算量(直接运量),统计如下:

表1:

全县各主要产品公路物流测算表(直接运量)

项目

单位

测算量

备注

1、原煤

万吨

49

公路配送

2、油品

万吨

7.3

80%以上由配送

3、水泥及制品

万吨

215

其中散装水泥80万吨

4、石材

万吨

45

主要为运出量

5、饮料

万吨

25

含酒类、水

6、针纺织、服装、箱包等

万吨

60

按4万只集装箱折算

7、农业资料

万吨

3.7

含化肥、农膜等

8、农、林副产品

万吨

45

含各类农、林、竹、水果、禽蛋、肉类等产品

9、塑料制品

万吨

31

含圆珠笔等

10、化工制品

万吨

18

含各类原料、试剂、农药等

11、钢材等金属原料

万吨

120

含各类水电设备制品

12、商贸系统消费品

万吨

60

含各类社会消费品

合计

万吨

679

3、发展空间广阔

桐庐是典型的“两头在外型”经济,商品大进大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受经济发展辐射,物流市场培育发展具有较大潜力。

2006年全县GDP已达到12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百强县,人均GDP达到30389元。

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343.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4%,其中规模以上200.88亿元,实现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3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27.76亿元,外贸出口供货130.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外贸出口供货总值占全县工业销售产值的38.7%.全县针纺织、皮革服装、机械电子、医疗器械、箱包、制药、轻工制笔、机械加工制造、冶金加工等支柱产业均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与此同时,产业发展、市场建设呈现规模化、集群化的趋势,辐射范围逐步扩大。

根据统计局2005、2006年全行业货物运输量及货物周转量的数据以及根据本次调研数据分析,2010年、2020年全行业货物运输量及周转量预测(按运输方式分)

表2:

全行业货物运输量及货物周转量预测表

年限

货运量(万吨)

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

总 计

公 路

水路

总 计

公 路

水路

2005

1674

753

921

136075

26284

109791

2006

1720

773

947

140465

26842

113623

2010

2339

1284

1055

170545

40803

129744

2020

3637

2054

1583

264565

69949

194616

随着杭州城市功能的优化,特别是在“退二进三”为主基调的产业布局调整的背景下,大量的生产型、仓储型企业将从市区向周边县市转移,这也为桐庐物流产业提供了潜在的发展空间。

另根据桐庐2006年相关数据估换算,的物流市场容量在18-24亿元左右(按物流市场容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20%计算),物流费用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以创造1800—2400万元的利润,物流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四)制约因素

1、物流资源缺乏整合

我县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资源分散。

现有的物流企业主体由大量的个体、私营运输业者组成,虽然近几年业务增长较快,但企业技术水平、资金实力、信息化程度等方面与现代物流企业的差距十分明显。

现有的物流资源缺乏专业分工和有效组织,也缺少为其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无法实现各物流环节的一体化运作,物流资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人才、资金等现代物流发展的最基本资源十分紧缺。

目前既缺少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也缺少企业层面的管理人才,而大量的操作人才更是严重短缺。

2、物流设施亟待完善

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导致物流系统整体效率难以提高。

近年来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公路运输比重增幅持续加大,道路养护的压力相应增加。

与此同时,由于河道疏浚、码头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有效分担日益增加的公路运输压力,降低运输成本,亟需规划建设整体性、互补性强的运输系统。

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短缺。

现代物流的发展,必然产生区域内有序控制、规模化经营与区域间集中配送的衔接问题,需要建立物流积聚的中转结点和布置配送网络等公益性较强的物流基本设施,以便充分发挥长程干线规模运输的优势与短程配送服务的快速、多批次、方便的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