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考试多选题按照字母排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5133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考试多选题按照字母排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多选题按照字母排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多选题按照字母排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多选题按照字母排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多选题按照字母排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考试多选题按照字母排序.docx

《马克思主义考试多选题按照字母排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考试多选题按照字母排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考试多选题按照字母排序.docx

马克思主义考试多选题按照字母排序

二、多项选择题

B

9.辩证的否定是(ABCDE)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E.既克服又保留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ABCD)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E.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C

3.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D)

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夺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C.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政府

E.生产力高度发达

D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10.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ABCE)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E.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8.“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

”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ABD)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E.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1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BC)

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3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BCD)

A.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B.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C.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D.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

E

4.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E.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F

27.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AD)

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

2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AC)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G

1.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

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

5.关于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观点有(ADE)

A.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论

B.共产主义的实现是极其渺茫的

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E.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阶段.

3.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其理论根据是(ABCD)

A.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B.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C.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D.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H

4.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AB)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J

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ABCD)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10.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ABC)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3.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BCD)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6.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ACD)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ACD)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1.借贷资本的特点是(ABCD)

A.一种资本商品B.一种商品资本

C.一种所有权资本D.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

2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ABCD)

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3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AD)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K

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空想社会主义者(ACE)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必然性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发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E.要求埋葬资本主义

L

1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CD)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M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3.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E)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BD)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认识是否经历一个过程

8.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AB)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E.社会形态是由偶然因素所决定的

9.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CD)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E.指出阶级斗争只有暴力革命一种形式

30.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ABD)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C.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D.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是(BCD)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B.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C.工业与农业的差别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E.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差别

E.无产阶级的反抗剥削的正义要求

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使统一体分解

4.马克思说: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BCD)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E.在一定程度上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N

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CD)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E.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P

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ABD)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E.理论优于实践

Q

1.其他思想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BC)

A.前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后者从客观规律出发

B.前者侧重于描述未来社会的细节,后者侧重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C.前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后者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E.前者着眼于资产阶级的利益,后者着眼于无产阶级的利益

R

6.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是因为(ABCE)

A.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C.人口生产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人口生产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E.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受生产方式制约

4.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原因是它们的(ABCDE)

A.领导力量是相同的B.阶级基础是相同的

C.内容是相同的D.形式是相同的

E.指导思想是相同的

4.人类解放含义的包括(CD)

A.人们获得绝对自由B.人类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C.人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D.人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E.人们的任何设想都能实现

S

10.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ABD)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E.社会规律没有客观性

1.社会存在包括(ABC)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经济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

E.社会生活的精神生产活动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D)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E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ABCD)

A.消灭了剥削制度并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系

B.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E.实行改革开改的政策

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AB)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

E.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操作系统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E)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E.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CD)

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

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CD)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E社会意识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B)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E.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水平

10.“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CD)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E.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

7.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CD)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6.剩余价值规律(ABCD)

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

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

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40.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ACD)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T

39.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AB)

A.其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B.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并且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

C.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D.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工人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

W

5.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这是因为(ACDE)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56.我们可以借鉴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有(ABCD)

A.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的探索

B.关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

C.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

D.关于司法实践历史经验的描述

5.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因为(ABD)

A.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D.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E.无产阶级革命是为所有人谋福利的运动

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BC)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X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7.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CDE)

A.水往低处流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8.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CDE)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变异的积累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E.同样的元素由于结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事物

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E.某种时尚开始流行

35.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CD)

A.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B.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C.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Y

5.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8.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这表明(ABCD)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47.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CD)

A.政治上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

B.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C.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

D.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

9.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有(ABCD)

A.商品价值的变化B.货币价值的变化

C.供求关系的变化D.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Z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54.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的积极作用有(ABCD)

A.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B.启发民众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保证资产阶级的胜利D.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5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CD)

A.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

C.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D.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4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ABCD)

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B.政治组织形式

C.选举制度D.政党制度

49.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ABCD)

A.主权在民B.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

C.分权制衡D.自由、平等、博爱

50.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ABD)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主权在民

C.人们当家作主D.分权制衡

51.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ACD)

A.立法权B.管理权C.行政权D.司法权

52.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包括(ABCD)

A.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政府施加影响、控制议会

B.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C.操纵选举

D.控制群众团体和舆论宣传

5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ABC)

A.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B.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C.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D.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44.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BC)

A.立法司法职能B.对内职能

C.对外职能D.行政职能

45.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包括(BCD)

A.资产阶级政党B.军队、警察

C.监狱、法庭D.政府机构

46.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AB)

A.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的政治职能

B.对邮政、铁路、水路、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的公共管理职能

C.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

D.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

41.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总是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BCD)

A.个别资本增大B.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C.生产资料优先增长D.平均利润率下降

4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ABC)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4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ABCD)

A.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

B.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C.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D.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36.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ACD)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B.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实现条件

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

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

37.资本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表现为(BC)

A.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追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

B.原有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