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女大学生犯罪之谜.docx
《破解女大学生犯罪之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解女大学生犯罪之谜.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破解女大学生犯罪之谜
破解女大学生犯罪之谜
破解女大学生犯罪之谜
XX市海淀区算得上是中国大学最集中的地方,有各类大学生近三十万人。
在这个群落中近年来屡屡发生女大学生犯罪案件。
下面记录的两个女大学生的犯罪历程就具有典型性。
之一:
爱上黑道“老大”,无法回头一部分女大学生在社会上结交了有特殊身分的男友,她们的经历往往一言难尽。
黄雅宁就是因为爱上一个涉黑犯罪团伙的“老大”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2002年6月28日,检察机关对涉嫌包庇罪,但能主动配合公安机关破案并积极提供破案线索的21岁女大学生黄雅宁免于刑事处分。
黄雅宁从小沉默寡言,不太爱说话。
1999年7月,黄雅宁考上了XX一所著名大学的新闻系。
学新闻,不敢开口怎么行她就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
19岁那年,黄雅宁刚上大学二年级,有好长一段时间,她疯狂地迷上了跳舞。
2000年10月的一天,她的一个女同学过生日,邀请她去舞厅跳舞。
到了地方,黄雅宁才知道,同去的还有女同学的男朋友及他的一帮哥们儿。
那晚,有个叫谭大豪的男青年引起了黄雅宁的注意。
他穿着笔挺的西服,除了送给黄雅宁的同学一个价格不菲的礼物外,几乎没怎么说话,整晚坐在一边喝着饮料。
黄雅宁被他的帅气吸引了。
几天后,那个过生日的同学带来口信儿,说豪哥要约她见面,黄雅宁答应了。
当晚,当豪哥一口气喝完一整瓶饮料后,他用刀子切下了饮料瓶口的圆圈,并套在了黄雅宁的手指上,豪哥说:
“黄雅宁你记着,总有一天,我要把它变成钻石”那一瞬间,黄雅宁有些头晕目眩。
她隐约听见他说:
“我是真的喜欢你,从在舞会上遇到你……”说到这儿,他停了一下,艰难地说完了下面的话:
“黄雅宁,你现在就可以走,但是如果你选择留下,你就要永远地和我在一起。
”黄雅宁跟他走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豪哥的光环在黄雅宁的眼中慢慢地消失了。
她从一些朋友口中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
他表面上开了一家网吧,实际上,网吧只不过是他从事敲诈勒索等非法活动后的一个“洗钱”场所而已。
他们有一个组织严密的犯罪团伙,豪哥以其冷酷和毒辣的手段成为这个团伙中的头目。
当同学们知道黄雅宁“傍”上了黑道老大以后,再也不敢跟她交往了。
同时,她的学习成绩也在直线下降,好几次差点儿辍学。
黄雅宁矛盾极了,她想离开豪哥,却又害怕他不会放过自己。
2002年5月,因为分赃不均,豪哥和他团伙中的另一个头目大打出手,后来被一封举报信告到了公安局。
XX呆不下去了,豪哥决定带着黄雅宁外逃。
两人辗转到了吉林,豪哥给了她20万元,让她寄到家里,算是对黄雅宁父母尽的一点孝心。
逃跑的日子里,黄雅宁几乎变成了惊弓之鸟,豪哥也变得魂不守舍,频繁地换着住处。
后来,他开始怀疑黄雅宁是公安机关的卧底,对她拳打脚踢。
不久,他买来一把手枪,经常对着她比比划划。
她再也无法忍受豪哥的暴虐和喜怒无常了,在他身边,她完全没有了安全感。
2002年6月2日,在被喝醉酒的豪哥一顿毒打之后,黄雅宁冲出门外,拨打了“110”……之二:
都是虚荣惹的祸人们也许很难想象,大部分女大学生所犯的是盗窃、故意伤害等手段简单的罪,这和她们的文化层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优秀大学生谢力萍的经历,为这种现象做了最好的诠释。
2001年4月27日,XX市海淀区检察院侦查监督处受理了海淀公安分局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谢力萍盗窃一案。
2001年5月30日,承办人同校方老师、家长一起前往海淀公安分局看守所,办理了对谢力萍的取保候审手续。
谢力萍,女,20岁,汉族,中共党员,系XX某名牌大学三年级学生。
1998年9月,谢力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XX某名牌大学导弹设计专业。
她早在读高中时就入了党,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在大学期间,老师和同学们都一致评价她是一个热情开朗、慷慨大方、学习优异、乐于助人的学生。
就是这么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却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2001年3月22日17时许,谢力萍在其大学学生宿舍内,趁同宿舍同学谭辛等人不在之机,盗窃谭辛牡丹卡一张,后在该校园内的自动取款机分几次取走该卡内存款4500元。
后事主报案,民警根据银行的录像资料,将犯罪嫌疑人谢力萍传唤到派出所审查,谢力萍交代了犯罪事实,并带民警从其宿舍取回赃款4400元。
当民警问她为什么会走上犯罪道路时,谢力萍说:
“在学校我心理压力太大,开始只不过是想跟同宿舍的同学开个玩笑,但后来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拿了别人的钱,怎么还回去别人要较真儿怎么办我知道自己的玩笑开大了,可我已经无法收场了。
可能由于我以前得到了太多的鲜花和掌声,对自己太放纵了。
”数据:
案件增长了110%近年来,在校女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犯罪案件时有发生。
据XX市海淀区检察院批捕处袁春菊处长介绍,2002年1至8月,该院侦查监督处共受理14件17人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件,同往年比增长了110%。
从年龄结构上看,17名犯罪嫌疑人中,最大年龄24岁,最小年龄才19岁。
从文化程度上看,研究生学历3名,本科学历10名,专科学历4名,与社会普遍水平相比属高学历范畴。
她们的经
历均为从学生到学生,没有正式走上过社会。
从家庭状况看,6人来自农村,7人来自城镇,4人来自大城市。
17名犯罪嫌疑人中7名来自干部家庭,6名来自农民家庭,4名来自工人家庭。
犯罪学专家:
这仅仅是开始综合XX市各类大学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违法犯罪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从大学教育的发展规模与速度来看:
一方面,随着大学教育的开放,民办大学等各类大学的增多,在校大学生数量在急剧增加,伴随学生增多的同时,大学内部对学生的管理弱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学校并没有提供相关的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使大学生无法得到全面的教育。
从社会结构的变化来看,价值观念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整个社会很长一段时期内将处于价值失范状态。
各种规章制度、各种道德规范的控制力越来越弱,特别是随着大学亚文化的发达,强化了学生的越轨心态、浮躁心态,使他们越来越追求功利化的目标。
[1]
在XX搜索:
破解女大学生犯罪之谜
国家统计局继2001年首次开展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之后,已于2002年11月份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工作。
现将本次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本次共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满16周岁以上的10198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被调查者中,男性5976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58.6%;女性42228人,占41.4%。
从被调查者的年龄来看,16岁至17岁的2192人,占2.1%;18岁至25岁的10396人,占10.2%;26岁至34岁的23674人,占23.2%;35岁至49岁的38407人,占37.7%;50岁至59岁的13694人,占13.4%;60岁以上的13625人,占13.4%。
从被调查者所居住的地区看,城区27426人,占26.9%;城市郊区5084人,占5%;镇12320人,占12.1%;乡村57158人,占56%。
二、群众对公共安全的基本感受问题一:
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您感觉安全吗?
回答“很安全”的有7034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6.9%,比2001年的调查结果提高0.7个百分点;回答“安全”的有36254人,占35.6%,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回答“基本安全”的有42473人,占41.6%,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回答“不太安全”的有12615人,占12.4%,同比降低2.1个百分点;回答“不安全”的有3612人,占3.5%,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
问题二:
您认为当前哪一类治安问题最影响您的安全感?
回答“刑事犯罪”的有28201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27.7%,比2001年调查结果降低2.8个百分点;回答“公共秩序混乱”的有26044人,占25.5%,同比基本持平;回答“交通事故”的有21900人,占21.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回答“火灾”的有4384人,占4.3%,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回答“没有”的有19806人,占19.4%,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回答“其他”的有1653人,占1.6%,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
问题三:
夜间,您在所居住地区是否敢单独外出行走?
回答“敢走”的有7247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71.1%,比2001年调查结果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不敢走”的有29518人,占28.9%,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
问题四:
如果您和您的家人外出不在家,您是否担心家里财物被盗?
回答“不担心”的有40253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39.5%,比2001年调查结果提高3个百分点;回答“担心”的有61735人,占60.5%,同比降低3个百分点。
问题五:
您最担心在哪一个地方受到不法侵害?
882人,占28.3%;回答“没有成效”的有4052人,占4%;回答“不了解”的有17299人,占17%。
规范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政策建议
到本世纪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开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同时,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信用失缺现象仍然相当严重,恶意逃债、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商业欺诈等经济失信现象日益增多,严重制约了信用功能的发挥,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降低了市场效率和经济的活力,恶化了市场信用环境和市场秩序,直接影响到市场体系的完善和资源配置效率。
因此,整顿市场经济秩序,重建社会信用体系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资信评级行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协助银行提高信贷质量、提高证券发行的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资信评级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
为此,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分析总结我国资信评级行业10余年来发展的经验教训,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对于促进资信评级行业的规范发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
一、资信评级的功能和作用 资信评级(CreditRating,也称为信用评级、信用评估、资信评估)是在信用关系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就其将来完全、按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业务。
由于资信评级是对经济活动中的借贷信用行为的可靠性和安全程度进行独立客观的分析,并提供有关信用风险程度的信息,因而有助于投资者(授信人)判断某一固定收入的投资发生损失的相对可能性。
自20世纪初美国穆迪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资信评级机构以来,资信评级行业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被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所认同。
其功能和作用主要是:
?
(一)揭示债务发行人的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 信用评级的目的并不是向市场的参与者推荐购买、销售或持有一种证券,而是信用评级机构根据债务发行者提供的资料,或从它认为可靠的其他途径获得的资料对发债人的信用风险作出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
由于资信评级机构掌握大量、详实的信用资料,并坚持“利益中立”的原则,且具有专业优势,因此评级结果日益被发债人和债券市场投资者所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发债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起到防范并降低投资者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协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和提高证券发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双重作用。
?
(二)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一般来说,监管对评级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根据信用级别限制被监管机构的投资范围,如许多西方国家都规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不得购买投机级(即级以下)债券;二是根据信用评级制定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三是有关发债机构的信息披露和最低评级的要求。
各国的监管经验表明,政府监管部门采用评级结果的做法,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
(三)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急剧扩张,资本市场的全球化日益受到重视,跨国公司、各国金融机构等对国际性资信评级公司的业务需求日益增加,以防范跨国交易(投融资)所面临的信用风险。
为了保护本国投资者,各国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强了对跨国融资主体或品种的评级要求。
如今包括穆迪、标准普尔在内的几家全球性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决定了各国金融机构发行外债的筹资成本。
国际性资信评级公司的存在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
二、资信评级行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一)资信评级行业发展的基本模式 从资信评级业发展的历史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种模式:
一是“市场驱动型”模式,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主要包括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监管部门不直接对资信评级机构的设立、业务范围等进行监管,资信评级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主要由市场决定。
监管部门作为资信评级结果的使用者之一,一般都根据资信评级机构在市场中的表现,作出认可某些资信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的规定。
如美国资信评级业在70年代加快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监管部门在有关规定中广泛使用资信评级结果,特别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975年对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家资信评级机构评级结果的认可,使这些公司的业务迅速发展,并迅速成为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的跨国机构。
二是“政策法规驱动型”模式,在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发展资信评级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基本上属于这一种模式,监管部门对资信评级机构和评级业务的推动和有效监管成为评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比如,不仅很多国家对资信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资格核准和认定,以及资信评级业务范围的核准等作出明确的规定,而且
有的国家的监管机构(主要是中央银行)还直接参与发起设立资信评级机构。
从国际经验看,不论是哪一种模式,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对评级结果的使用情况,而不是被评级对象是否愿意接受评级。
其中,监管部门对评级结果的使用对评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因此,通过政策法规支持资信评级业的发展,是发展培育资本市场的一个途径,同时,资信评级机构作为向公众提供风险信息的中介服务机构,在其发展的初期对其加强监管,也有利于资信评级业的健康发展。
?
(二)信用评级的基本方法 国际上的信用评级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主观评级方法,另一种是客观评级方法。
主观评级更多地依赖于评级人员对受评机构的定性分析和综合判断,客观评级则更多地以客观因素为依据。
随着评级行业的不断发展,各评级机构认识到单纯依靠主观评级或客观评级都不能很好地反映受评企业的资信状况,因此目前许多评级机构都强调主观评级与客观评级相结合,但不同的评级机构在评级程序和具体的指标体系方面仍存在差别。
在评级业的发展中,各评级公司不断总结自身经验,评级指标不断细化,评级程序也日益严谨。
以穆迪公司对银行业的评级为例,对信用风险的分析评价不仅对5类共37个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而且对受评银行的经营环境、所有权与公司治理结构、业务价值、盈利能力、风险状况与风险管理、资本充足率和管理策略与管理质量等7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并经过严格的评级程序最终确定受评银行的资信等级。
由于美国的资信评级业务开展最早、最为发达、影响最大,美国的评级方法、指标体系和评级程序目前居于主流地位,并被许多国家借鉴。
?
(三)资信评级的主要业务及其来源 从国际经验看,资信评级的业务主体大体包括三部分:
即主权国家、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
其中,对受评对象的评级可划分为两部分,即发债人评级和各种债务工具的评级。
发债人评级是对受评对象自身偿付能力的评价;各种债务工具的评级则是在发行人信用等级的基础上,考虑每一种债务工具的特点和受保障的程度,来确定其最终信用等级。
从评级机构的业务来源看,主要包括两类:
一是委托评级,即资信评级公司接受评级对象的委托对受评对象进行资信评级并收取评级费用;二是评级公司对某些机构进行的自主评级。
在评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评级机构进行的自主评级对扩大评级行业的影响和拓展评级业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三、我国资信评级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较长时期中,我国并不存在资信评级机构和业务。
因为,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层层的指令性计划之下进行,资信评级这一与市场经济作用机制密切相关的业务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我国的资信评级行业产生于1987年,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客观上产生了信用评级的业务要求。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资信评级机构大约在50家左右,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金融机构资信评级、贷款项目评级、企业资信评级、企业债券及短期融资债券资信等级评级、保险及证券公司等级评级等。
经过10多年的艰苦探索和经验积累,目前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一)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基本状况 1.资信评级业务不断拓展。
我国的资信评级业务最初始于债券评级,目前债券评级也是资信评级公司的各项业务中唯一受到监管机构指定的业务,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547号文件,确定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等9家机构具备企业债券资信评级资格,并明确规定企业债券发行主体在发债前,必须经人民银行总行认可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
近几年,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控制贷款风险,人民银行各地的分行纷纷要求各商业银行对贷款1亿元以上的企业,除银行审贷部门评级外,同时由人行分行指定的独立评级公司进行信用评级。
目前上海、江苏、宁波、厦门、福州等省市已开始实行贷款大户由评级机构评级。
商业银行的贷款证评级正在成为资信评级公司的重要业务。
为提高资信评级行业的影响力,目前已有一些规模较大的评级公司着手对银行、证券公司等机构进行自主评级。
?
2.行业龙头初步显现。
我国的资信评级机构是伴随着企业债券的发行而产生的。
1986年地方企业开始发行债券,1987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开始对债券进行统一管理,并要求发债企业公布债券还本付息方式及风险责任。
为防范金融风险,银行系统的一些机构组建了信用评级机构。
10余年来,资信评级机构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膨胀、清理整顿、竞争和整合的过程,目前评级机构仍有50家左右。
从这些评级机构最初的业务隶属关系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地方省市人民银行或专业银行组建的;一类是独立的评级机构,如上海远东资信评估公司等。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以中诚信、大公和上海远东为代表的一些独立评级机构已初步奠定了行业内的领先地位,独立的资信评级机构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
?
3.资信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初步建立。
1992年,中国信用评级协会筹备组经过多次讨论,于1992年6月制定了《债券信用评级办法》,建立起我国自己的评级指标体系和方法,为我国信用评级制度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国资信评级机构一般都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但在具体的指标体系上仍有一定的差别。
?
4.资信评级业的制度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1993年国务院发文提出,企业债券必须进行信用评级,并要求1亿元以上的企业债券要经过全国性的评级机构评估。
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资本市场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股票融资,建立发债机构和债券信用评级制度,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而在一些具体的管理办法中,对资信评级的有关规定就更加明确,如《贷款通则》中规定,“应当根据贷款人的领导者素质、经济实力、资金结构、履约情况、经营效率和发展前景等因素,评定借款人的信用级别。
评级可由贷款方独立进行,内部掌握,也可由有关部门批准的评估机构进行。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证管理办法》规定,“资信评估机构对企业所作资信评定结论,可作为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贷款的参考依据。
”一系列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的出台,为资信评级行业制度框架的初步建立奠定了基础。
?
(二)我国资信评级机构的国际合作与市场开放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国内资信评级机构与国际著名资信评级公司的合作也不断加深。
1999年7月30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与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宣告双方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合作将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由穆迪向大公提供信用评级与管理技术,为大公培养评级分析人员,联合开发适合我国资本市场的信用风险分析评价体系;第二阶段由大公穆迪共同出资组建合资公司,在我国和国际资本市场独立开展资信评估业务。
同年8月,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与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共同组建了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信用评级机构。
与国际著名资信评级机构的合资与合作,有利于直接吸收国际最先进的资本市场信用风险分析与管理的核心技术,快速提高国内信用风险分析、评价与管理水平,推进我国资信评估业的国际化与规范化进程。
?
(三)我国资信评级市场发展趋势 1.债券评级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由于财务杠杆的存在,优秀的企业往往倾向于以债券而不是股票筹资,实力不足的企业也能利用较高的债券利率来吸引激进的投资者,所以债券市场的规模远远大于股票市场。
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债券市场的发行规模还很小,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我国证券市场融资额达6400多亿元。
其中,国债融资4800多亿元,股票融资1400多亿元,而企业债券融资仅100多亿元。
沪深两地股市交易中的股票已过1000只,而交易中的企业债券只有10几只。
这表明我国的债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资信评级的市场需求也将很大。
?
2.证券市场将成为未来资信评估业发展的市场领域。
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证券公司有100多家,证券投资基金30多只,再加上未来将大力发展的开放式基金和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等证券品种,投资者将会越来越面临选择的难题。
由于资信评级机构能对证券中介机构和证券品种的市场风险、获利能力、市场地位、风险程度等方面作出独立、专业的考察,又能用清晰简洁的符号及文字来概述评价的结果,有利于投资者以较少的时间,获得较为全面的信息。
因此,资信评估将会成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对投资机构、投资品进行选择的重要辅助工具。
?
3.金融市场对资信评级业务的需求会稳步增加。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场对内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进行有效监管成为中央银行面临的新课题。
巴塞尔委员会于1999年6月发布了《新资本充足框架(征求意见稿)》,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是通过外部信用评级与其风险权重计划相结合,以便将外部评级引入风险管理的框架。
《新资本充足框架(征求意见稿)》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提供了有益启示,我国可以借鉴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先进经验,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内评级制度,金融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采用资信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结果,提高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标准和增强透明度。
同时根据信用级别限制被监管机构的投资范围,以更好地控制风险。
在此基础上,利用信用评级监测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提高监管效率,保障金融业的健康运行。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开始高度重视,金融机构的评级工作有望成为资信评级市场的新热点。
?
4.加入WTO有利于推动我国资信评级业的发展。
资本市场全球化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市场风险联动性的加强使投资者更加重视风险控制与防范,对客观、公正、权威的信用风险分析、评价与管理的需求将大量增加。
我国已履行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法律程序,将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资信评级机构必将从中受益。
?
四、我国资信评级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一)对资信评级行业的认识有待深入 我国的资信评级行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大,但从整体上看,全社会对资信评级业务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没有将其视为提供有关投资信息的一种必要手段。
特别是由于长期以来对资信评级业的发展未能给予足够重视,政府有关部门对评级结果利用程度不够,以及受其他各种因素所限,我国资信评级业独立、客观的权威性还未能真正树立。
?
(二)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 我国对资信评级行业的监管存在两大问题:
多头监管与无人监管并存。
一方面,我国资信评估的对象或潜在对象分别由不同的监管部门监管,如企业债券由计委监管,保险公司由保监会监管,银行等金融机构由央行监管,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