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单元快与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5006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单元快与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11单元快与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11单元快与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11单元快与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11单元快与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1单元快与慢.docx

《第11单元快与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单元快与慢.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1单元快与慢.docx

第11单元快与慢

第11单元:

快与慢

挑山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泰、衡、黝、咧、呗、哲、憨”7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下面的词语:

节奏、平衡、饱览、诵读、不解之谜、耽误、哲理、意味深长、心悦诚服。

 3、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说明的道理。

了解挑山工,感受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4、学习课文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联系以前的自学方法,在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学会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教师要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推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渲染、主题导入

  从今天起我们学习新的单元《快与慢》。

一提起快慢,老师就会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

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生说)

  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与快慢有关的一篇课文:

《挑山工》。

二、交流资料,链接文本

 课前布置同学们上网或通过其他的渠道搜集有关泰山和挑山工的资料,下面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汇报)

三、初读感知,自主质疑

 1、让学生带着任务,充分地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打开智慧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2、组织交流: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如果觉得自己说不好,也可以说一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或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解疑释惑。

各小组选择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准备在全班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有如下几个:

①“我们跟你们不一样。

”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

②挑山工肩背重物,走折尺形路线,可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

③课文最后一句里的“它”指什么?

……)

四、布置作业,熟读延伸

 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能够读流利为止。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课文。

师生从正确、流利、朗读习惯、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议。

二、以疑促读,读中感悟

1、按处理的次序出示上节课提炼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内容见前)

2、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

 

(1)各自默读思考,然后填写表格中概括差异的部分。

    |___挑山工___|___游___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结果:

 

(2)在小组内分析交流,开展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统一认识。

 3、挑山工的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呢?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

“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挑山工是怎样理解“这个理”的呢?

请同学们勾画出挑山工说的话,反复朗读,精读细品,然后填写表格中“对比结果”部分。

(1)放手让学生自学。

(2)组织交流评议。

(3)通过朗读,你觉得在挑山工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有一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4)鼓励学生读出挑山工的精神。

 4、组织学生讨论:

课文最后一句话“因为我需要它”里面的“它”指的是什么?

三、再读深思,学习表达

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2、组织交流,形成共识,指导习作。

四、情境交融,心灵互动

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令人肃然起敬的挑山工。

他们身上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的可贵品质。

假如有一天你有机会去登泰山,你会和挑山工进行一次怎样的对话?

(出示画面《与挑山工“面对面”》)

五、赏读品味,激发情感

 同学们,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之时,你觉得哪些内容是自己最喜欢的,请你富有激情地读一读,再说一说理由。

如果你心里的想法一下子无法表达出来,那么就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行吗?

板书设计:

挑山工

生疑解疑启示

游人

挑山工

教学反思:

 

《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时间的意义,激发珍惜时间的意识,立志养成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

等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

自制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的小书签;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名言吗?

谁给大家说一句有关时间的名言?

程老师也喜欢收集名言,课下要送给大家每人一个小书签。

(出示课件:

 1、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熹

 2、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英国)培根

 3、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所有时间。

――(德国)贝纳姆

 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一读?

你能把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说说吗?

老师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今天的学习对“珍惜时间”会有更深入的感触。

二、情境导入

  (配乐出示古诗:

)《长歌行》

  师:

这一老一少立于江边,昭示着人生短暂,转眼百年,时间就如同滔滔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是呀!

太阳落山了,有再升起的时候;小鸟飞走了,有再来的时候;小树枯萎了,有再绿的时候;花儿凋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然而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有人面对时间一片茫然,而有人却要和时间赛跑!

两种态度,结果会一样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时间赛跑》。

三、领悟文章

 1、带着问题,快速的读一遍课文,之后思考填空:

出示思考题:

  

(1)通过外祖母去世这件事,“我”懂得了_________,长大后要告诉自己的孩子_________。

  

(2)文中的“我”是一个_________的孩子。

  (3)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

 2、小组讨论之后汇报。

四、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继续理解课文内容。

1、结合着学生的汇报问:

爸爸看到“我”为失去外祖母哀痛的样子,对“我”说了什么话?

边读边画在书上。

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

2、指名读爸爸的话。

爸爸想让孩子明白什么?

  爸爸的话朴实,深奥。

“我”有什么反应呢?

指名读。

3、理解两句关于时间的谚语。

(体会时间的宝贵)

4、爸爸的话比这些谚语还让人震动,还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爸爸的话是什么呢?

再读。

5、爸爸的话始终围绕在耳际,爸爸的心愿从此埋在了“我”的心底。

“我”发现时间果真过的是那么飞快,“我”是怎么明白爸爸的话的?

“我”不仅明白了,还非常着急、非常悲伤。

想一想:

“我急的是什么?

”“悲伤的是什么?

”“决定的是什么?

6、文中从哪几个方面写“我”和时间赛跑的?

他认为和时间赛跑就像在做游戏,多么紧张、多么快乐,赢过时间又是多么自豪。

能体会着读出你的感受吗?

指导读。

7、因为他时常能够赛过时间。

这种游戏可能就是最好的珍惜时间的方法了。

听了爸爸的话,不仅不为外祖母的去世而伤心了,反而更加懂得了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

他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指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受益不浅”你是怎样理解的?

是什么使“我”懂得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的?

再读爸爸的话。

 “我”理解了爸爸的话,爸爸的话已不是一个谜语。

而且还找到了谜底:

假如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

“我”要把这句话告诉自己的孩子,告诉所有的人。

让我们也牢牢地记住这句话吧:

(出示课件)齐读最后一句:

假如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

 8、你能用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吗?

可以说自己,也可以说别人。

 9、这么多人都懂得珍惜时间,那我们做得如何呢?

我们算一算:

每天有24小时,睡觉大概用去9小时,吃饭要用2小时,上学时间用6小时。

那大概还剩7个小时,哪里去了?

我们来做个实验:

我计时间,你们轮流来读这篇课文,看一分钟能读多少个字。

(结果出来了,同学们大都能读三百字以上)我们算一算:

一小时我们可以读一万八千字,7小时呢?

(十多万字!

)带着你们新的感受再来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课文拓展

 像作者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就像我们课前说的那些名人名言一样,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你们看:

(出示图片)

 1、矿难救援与时间赛跑,一次次救援工作与时间争分夺秒。

 2、中国的宇宙飞船与时间赛跑,三峡工程和时间赛跑,中国的发展和时间赛跑。

 未来的科学家、作家、艺术家、设计师们……你们一定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新的启发。

请拿起你们的笔,尽情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吧。

(学生动笔写后进行交流。

三、总结

 孩子们,时间无处不在,它正悄悄地从你身边流逝,如果你听到了时光奔走的声音,请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时间赛跑吧!

四、布置作业

1、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好后贴在写字台前,时时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

2、发给每人一个小书签,继续收集关于时间的名言。

板书设计:

     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

  永远不回――――可怕不是滋味

  过得飞快――――着急悲伤

  赢得时间――――高兴激动

  养成习惯――――受益不浅

教学反思:

 

《欲速则不达》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欲速则不达。

教学重点:

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教学难点:

 探究故事中蕴涵的与时间有关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解题

 1、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读题目。

 2、请学生根据题目提问题和猜一猜文章的意思。

教师随即梳理问题,并相机出示: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

 3、学生谈对题目的理解。

二、学法引路

 1、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欲速则不达》是一篇古文的译文。

文章虽然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

欲速则不达。

请同学们回忆学习《井底之蛙》一文的情形,想想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快的理解古文文意?

(生谈自己的经验。

 2、教师出示“金钥匙”内容。

三、熟读课文

 1、请学生选自己适用的方法自读《欲速则不达》的古文和译文。

要求:

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指名分读古文和译文,师生共同正音。

 3、请同学领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

同桌互读古文和译文。

 4、师生合作读古文和译文。

 5、生质疑自学有困难的字词含意,师生共同解疑。

 6、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大意。

 7、师生共同分析齐景公的“欲速”表现。

四、探究明理

 1、学生思考并回答:

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

为什么?

 2、教师创设情境:

“如果你是齐景公身边的侍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得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时,你打算怎样说服他回到马车上去?

 3、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并推选发言人。

帮发言人补充,完善发言内容。

 4、各小组发言人汇报,师生随即评价。

 5、师生共同解决解题时还遗留的问题。

 6、请学生结合课题用一句话说说读文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1、教师板书:

快与慢。

请学生结合本课再谈理解。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生活中“欲速则不达”的事。

教师也可补充实例。

六、布置作业

 1、将《欲速则不达》与《效率专家爸爸》对比阅读,总结自己的体会。

 2、继续积累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欲速则不达

急速

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摘录笔记。

2、学习“开卷有益”,感悟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3、“笔下生花”习作指导,金钥匙。

教学重点:

巩固本单元所学习的词语句子,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

学会提高效率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日积月累

1、摘录笔记

(1)交流本单元的摘录笔记。

(2)评选摘录笔记小能手。

(3)教授有效摘录笔记的方法。

2、读一读。

(幻灯出示)

二、开卷有益

1、读课文,初谈感受。

2、你心目中的效率专家是谁?

为什么/

3、你有什么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第二课时

一、“笔下生花”习作指导。

1、出示幻灯片。

2、习作分析。

二、金钥匙。

三、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1、读懂要求2、回忆往事

3、明晰道理4、谈看法

教学反思:

 

第12单元:

回归

《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女儿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唱。

(放音乐《七子之歌》)

 这是一首什么歌?

(《七子之歌》)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引起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爱国学者、诗人闻一多。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板书:

七子之歌*闻一多)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请看,这个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课题有什么不同?

(加了注解号了)对课文做了怎样的注释?

(学生来念101页)从注释你知道了什么?

(本文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共七首。

教材选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别是《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子”指的是什么?

(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出示实物投影地图:

指出这七个地方。

)大家看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澳门》和《香港》。

 (板书:

澳门香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请同学来听录音,课文中有许多难读的生字词,同学们听时一定要注意。

 2、请同学用自己最好的读书姿势再来读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3、先来交流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

澳门香港灵魂凤阙吞咽哭泣号啕

 

(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

凤阙:

宫殿号啕:

大声哭泣)

 

(2)指名领读。

 课件出示难读的词:

襁褓掳去黄豹狞恶啖着

 这些是本课难读的词,想来挑战吗?

 

(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

襁褓:

包裹婴儿用的东西。

掳去:

抢去狞恶:

非常凶恶)

 

(2)指名领读。

 4、教师小结过渡:

同学们生字词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澳门》这首诗。

三、深入理解、体会感情

 1、学习《澳门》

 

(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首诗。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什么?

(澳门离开母亲的太久了,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从哪体会到的?

(板书:

太久了梦寐不忘我要回来)

 太久了?

有多久?

(三百年)在这三百年里,他们抢去的是我的肉体,但抢不去的是什么?

(我的灵魂、我那颗中国心)梦寐不忘。

(睡觉做梦都不忘记)多少年来我梦寐不忘自己的生母。

同学们请你们想想,当你们离开自己的妈妈一天、十天、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你会怎样?

三百年这是一段多长的时间,这又是一种多深的母子情啊?

你能感受到吗?

还从哪你能体会出来?

“我要回来”你能用读让大家都体会到儿女飘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种强烈感情吗?

谁还想来试试?

(齐读。

)同学们,你们想去了解澳门吗?

让我们看一段录像。

 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门犯下的罪行令人愤慨,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愤怒,那种想念祖国、渴望回归的情感在闻一多的笔下跃然纸上,同学们你们能有感情地读这首诗吗?

(指名读、教师范读(配乐)、男女生分读。

 背诵:

(6人小组分句读,最后一句齐读,要求不看书)

 小组汇报

 过渡:

《澳门》这首诗表达了儿女离开母亲也太久,渴望回归的强烈的感情,《香港》这个和澳门有着同样经历的“孩子”,在列强的凌辱下,他离开母亲太久了,他是多么想回到母亲的怀抱,感受母爱的温暖。

 2、学习《香港》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香港》这首诗。

 我们就以感情朗读汇报交流。

 感情读:

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小组成员齐读、男女生分读、每人一句表演读等。

四、拓展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孩子”如今回到祖国母亲怀抱了吗?

什么时候回归的?

(香港:

1997年7月1日澳门:

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课件:

香港、澳门回归资料,教师介绍。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1997年7月1日0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

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葡萄牙共和国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隆重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0世纪20年代,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

在留美期间,闻一多目睹了美国种族歧视,深为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怀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自己这种强烈的回归情感,他写下了这首《七子之歌》,表达了澳门、香港等地的广大民众渴望回归的迫切愿望。

 此时此刻,如果闻一多先生还健在,当他看到香港、澳门回归,他会有怎样的心情?

是的,祖国统一不仅是闻一多先生几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五、作业设计:

1、把这两首诗的生字词写两遍。

2、感情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板书设计;

七子之歌

澳门、香港

血脉相连不可分割思念母亲盼望回归

教学反思:

 

《朱鹮飞回来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所要学习的生字、生词。

 2、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有关朱鹮的资料,了解朱鹮。

 3、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与碰撞中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5、了解科考队员们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鹤的经过,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句子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深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文章的题目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引发疑问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们看我板书课题(朱鹮飞回来了)。

 2、请同学来读一下课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就怎样读,谁来试试?

(生读,或高兴,或惊喜,或如释重负。

 3、什么是朱鹮?

你对朱鹮有哪些了解?

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吧。

(介绍朱鹮)

 4、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的问题是:

朱鹮飞走过吗?

朱鹮为什么飞回来了?

是谁让朱鹮飞回来了?

相机板书。

)看来同学们对课题都有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会理解得更深刻,感受更丰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都遇到了哪些容易出错的生字词,给你的同伴们提个醒。

(按捺[nà]腼腆孵[fū]化等)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3、谁愿意来说一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记叙了一支科考队来到大山里,依靠当地群众寻找到濒临灭绝的朱鹮,并想方设法保护朱鹮,使朱鹮在自然保护区内顺利繁衍、健康生长的事)

 4、同学们,课文以《朱鹮飞回来了》为题,那朱鹮原来是飞走了吗?

课文中“飞走”指的是什么?

(飞走,其实是指濒临灭绝)

 

(1)从哪里知道了朱鹮濒临灭绝?

你能从书中找到依据吗?

我看哪一位细心的同学最先找到了?

(第四自然段中的一些句子:

“1978年,一份有关野生动物的紧急报告引起了亚洲国家的关注。

……”)

 

(2)朱鹮为什么会濒临灭绝?

原因可能都有哪几个方面?

(板书:

污染、捕杀……)

由此可见,朱鹮是即将濒临灭绝的动物,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板书:

擦掉问号)

 (3)那为什么科考队又会来到陕西洋县呢?

(他们认为那里森林茂密……)

因此,在那儿找到朱鹮的希望较大。

 (4)它们找到了吗?

(找到了)

三、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质疑问难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6―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为了朱鹮能够“飞回来”,小光和小伙伴配合科考队做了哪些努力?

(小组同学交流此问题。

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说说。

 (板书:

宣传寻找保护)

 1、积极发动――和小伙伴一起寻找线索。

 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1)分角色读小光与小胖子的对话,谈感受。

(2)再读,生评价。

(3)师生合作读。

(4)表演读。

 小光从小胖那里得到了朱鹮的相关信息,于是第二天就陪着科考队员一起寻找朱鹮。

 2、为科考队――带路寻找。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1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给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看看你从中都体会到了些什么,并把你的感受写在句子的旁边,一会咱们一起交流。

 他们来到一片稻田中隐蔽起来……以免干扰观察。

 想象一下,除了这些困难,科考队员还忍受着哪些困难?

 这两只鸟儿……踏破铁鞋,千辛万苦的寻觅终于有了结果。

 为什么说是踏破铁鞋,千辛万苦的寻觅?

(“我国自从1964年在甘肃捕获一只朱鹮以来,一直没有发现朱鹮的踪迹。

为了查明朱鹮在我国的生存情况,一支科考队到全国各地寻找朱鹮。

”)

 静候一旁的科考队员……珍惜的鸟儿。

 比较:

他们像守候着一只易碎的宝瓶一样,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悄悄地拍摄照片…

 他们守候在这两只鸟儿的旁边,观察着,拍摄照片…

 请同学们看屏幕,他刚才是说的这句话嘛?

(不是)好不好?

从第一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全力保护――挖田螺泥鳅、抓小鱼小虾喂养体弱的小朱鹮。

请学生读一读13自然段。

考察队员在朱鹮的巢边搭起了窝棚,忍受着风吹雨打、日晒虫叮,精心地观察、守护着这几只朱鹮……

 小光和小伙伴们也挖来田螺、泥鳅,捉来小鱼、小虾喂它。

 保护朱鹮的仅仅是科考队员和小光吗?

(还有老师、同学、村民们。

所有的人都积极的参与到保护朱鹮的活动中来。

 现在,谁能说说朱鹮为什么能够“飞回来”?

(有科考队员的努力,还有像小光这样热爱野生动物的小朋友的帮助,是所有人的爱把朱鹮给唤了回来。

从根本上说,是这里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擦掉问号,同时画心)

 4、请全班同学一起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情感深化

 真可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