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与小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4962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大与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1大与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1大与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1大与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1大与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大与小教案.docx

《11大与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大与小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大与小教案.docx

11大与小教案

“扫一室”与“扫天下

预习提示: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

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

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教学目标:

 1、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句。

                                                 

4、通过学习,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受到“任何远大的目标都要从小事着手”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积累词汇。

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积累词汇。

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

老师想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小事是什么?

大事又是什么?

你们是怎样对待小事的?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中的人他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板书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老师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检查生字词读音。

  3、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并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可分成几部分?

说一下划分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自主学习第一部分(第1段)

   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想:

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

(二)小组合作探究第二部分(2—5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集体交流,生交流后,师相继加以指点,并指导。

  4、思考:

陈蕃书房怎样,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从这你能看出陈蕃是怎样一个人?

从画出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

为什么?

  5、薛勤的观点又是怎样的?

指导朗读他的话,读出反问的语气,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在反复读中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三)、自主学习第三部分(第6段)

   齐读,陈蕃明白了吗?

你们也明白了吗?

课堂检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完课文,你有何收获或想说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句。

                                                 

2、通过学习,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受到“任何远大的目标都要从小事着手”的。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

那么这些事小吗?

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展示交流

1﹑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

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

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

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

(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4、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

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相机出示句子:

 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5 、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

可他却怎么认为?

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6、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

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

(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全班交流。

  7、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

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

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

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8、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

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

﹝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三 、总结课文,提高认识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积累。

那些课前认为:

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位洞脏点不要紧;考上清华大学是大事,平日的学习是小事……的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认为小事可以不计吗?

﹝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志向及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自己是怎样做的,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不足之处或对自己的启发)。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凡小事)(轰轰烈烈的伟业)

    陈蕃     不扫     只扫

       (告诫)         从小事做起

    薛勤      不扫  更  不能扫

课堂检测

  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听。

课外作业

从陈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写一写,在下次语文综合实践时交流。

        

  (灵宝市第二小学焦亚丽)

  

井底之蛙

预习提示

  《井底之蛙》讲的是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当它知道海龟生活的东海无限宽阔之后无地自容的故事。

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些什么人,请你自读课文提出问题和同学们讨论。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自己提出问题,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小组同学共同交流解决问题。

  3.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体会青蛙的可笑、可悲,目光短浅,感悟寓意。

教学重难点

  加强朗读训练,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体会青蛙的目光短浅。

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学生已有经验,体会大海的辽阔与深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大海的资料。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自己提出问题,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小组同学共同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会自己提出问题,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小组同学共同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课前咱们一起交流交流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从这些故事中你又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井底之蛙》。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大声读一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们在阅读当中发现哪些字词容易出错?

来提醒提醒大家。

    跃出攀岩倚井栏

  旱涝(有这样两个词大家注意了没有?

什么意思?

  浸没没有没过夏禹时代,十年九涝,海面却没因此增高;商汤时代,八年七旱,海岸也没因缺雨而降低。

  瞠目结舌[

(1)找找这个词在课文中的哪个地方?

一起读读。

 

(2)在句子中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你能来表演表演吗?

 (3)我们在《田忌赛马》中学过一个词,也是这个意思。

(4)浅井之蛙听了谁的话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3.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动画(课件播放)

(1)这段精彩的动画你有何感受?

  

(2)小组交流  

小结:

这只井底之蛙开始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快活啊,当海龟带它去大海旅行时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课堂检测

听写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体会青蛙的可笑、可悲,目光短浅,感悟寓意。

教学重难点

  加强朗读训练,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体会青蛙的目光短浅。

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学生已有经验,体会大海的辽阔与深远。

教学过程

精读感悟

  一.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青蛙的快活?

画出这样的句子。

 与同位交流交流你划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全班一起来交流交流。

随机出示课件

 

(1)你从哪句话体会出了青蛙的快活?

[课件出示]

   [指导读,读出快活。

重点指导1、2句]

 

(2)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除了“快活”少点儿什么?

书上是怎么说的?

[夸耀]指生读。

 (3)出示青蛙图片,感受青蛙的快活及炫耀自己的得意神情。

 (4)谁想读青蛙的话?

想读的同学一起读。

[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其他同学仔细听。

 二.青蛙这么快乐,后来为什么又觉得自己渺小了呢?

让我们来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哪些不懂的词语或难理解的句子,先 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解决不了的待会儿在全班提出来。

    [随机解决]哪个小组有不懂的问题?

哪个组解决了这个问题?

 

(1)仞:

7尺或者8尺为1仞,用“千仞之高”是来形容什么?

(大海很深)

       夏禹时代:

夏朝禹做君王的时代。

……

 

(2)海龟对青蛙说了什么?

指生读听了海龟的话你对大海有什么了解?

(大海是那么的辽阔、那么深。

 (3)你对大海的辽阔和深还有哪些了解?

(课件出示)

    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小结:

的确,大海是一片辽阔的天地,生活在这里有无穷的乐趣,这就是海龟所谓的大快乐吧。

 三.我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读青蛙和海龟说的话,大家注意听,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

    指生分角色读。

 听了这两位同学的朗读,你对青蛙夸耀的话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四.所以,听了海龟的话,青蛙才会?

最后一段:

(瞠目结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五.学习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有自己的收获:

不仅知道了大海的广阔、深远,而且也明白了做事不能够目光短浅、盲目自大,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要知道走出去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

课堂检测 

这儿有一篇古文寓言小故事《夜郎自大》,[课件出示]

1、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课外作业

搜集寓言故事并认真读一读,体会其中的寓意。

(灵宝市第二小学何娜娜)

 

“三颗纽扣”的房子

预习提示

《“三颗纽扣”的房子》是一篇意大利童话,用生动的故事深入浅出的讲明了一个道理:

一个人的爱心虽小,但却能温暖众生。

课文很长,但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教学中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然后进行表演,学生通过表演,演活了一个虽然生活贫穷却非常善良的人物形象-----穷木匠“三颗纽扣”。

默读课文,找出能够概括文章内容的句子.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并能灵活运用。

  2.引导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和故事情节。

  3.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4.以演带读,引导学生改编课本剧,揣摩人物性格,演绎剧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人物头饰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并能灵活运用。

  2.引导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和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么?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意大利童话:

《“三颗钮扣”的房子》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课文较长,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了解课文大意,再有重点的读课文。

  2、认读生字:

     钮扣 出租 搁置 锤子 刨子

     锯门槛 膝盖 拒绝 仆人 嘭嘭

     寡妇 喇叭 娶亲 笑眯眯

    开火车读生词。

  3、默读课文,自己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说说自己的理由。

  4、三颗钮扣都为人们做了些什么事情?

  5、它的小木屋为什么能够容纳这么多的人?

  6、默读课文,找出能够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品读国王的话,体会问题不在于房子,而在于心。

三、小结:

  想一想,老国王为什么摘下自己的王冠?

课堂检测

木匠用它博大纯朴的爱心容纳了自己身边的人,它的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我们能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呢?

想一想,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2.以演带读,引导学生改编课本剧,揣摩人物性格,演绎剧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一、导入新课

 1.(师以讲童话故事的方法引发激情)

从前有个木匠,大家都叫他“三颗纽扣”。

“三颗纽扣”住在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小村子里,农民们根本没钱叫他做新家具。

这样,“三颗纽扣”木匠只好离开这个地方了。

他给自己做了一间很小的房子,小木房只能容下他一个人。

(出示小房子)

同学们,你看这是什么?

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这座房子的样子吗?

想不想知道关于这个房子的故事呢?

(学生发言)

2.意大利的罗大里就给我们带来了“三颗纽扣”的房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题及课文插图)

二、初读童话,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试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学生读文、认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查看认字表或字典,也可以问老师和同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生字新词都会读了吗?

谁想大声读一读?

(指名读,评价,纠正)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颗纽扣”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4.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5.指名回答,评价。

三、以读感悟,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个童话的?

它有哪些故事情节呢?

    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2.全班交流这篇童话的发展顺序和故事情节。

    (这篇童话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故事情节是:

“三颗纽扣”木匠做了一间很小的可以推动的房子到外地去谋生。

晚上,遇到了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前来求助的人接二连三,他来者不拒。

国王受到启发,决定放弃王位,拉着小房子周游全国,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表达,语言通顺,连贯。

(教师应及时评价)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一句话最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4.体会童话的真正寓意:

  课件出示:

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读了这句话,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吗?

你有什么感受?

你想说些什么?

  请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生:

这篇童话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

四、以演内化,拓展升华

  1.你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

老师为你准备了童话中人物的头饰,让我们来演一演这个童话,好吗?

  2.小组合作将这篇童话改编成课本剧,揣摩人物的性格,演绎剧情。

   (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应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编排课本剧,课堂上时间有限,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由四个小组合作完成。

  3.学生表演课本剧。

(其他学生认真观看,认真思考)

  4.看到同学们的表演,你有什么启发?

(指名回答)

   (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应该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们;做一个好人,爱这个世界……)

五、课堂小结,启发想象

   1.这节课,我们从“三颗纽扣”的房子感受到“三颗纽扣”那颗善良美丽的心灵,也知道了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

故事的结尾是国王坐上小木屋,巡视全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们。

你认为国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

你能想象一下国王做了些什么吗?

  2.学生想象,指名回答。

课堂检测

1.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你的同学听,说说你的体会

2.摘抄本课的优美词句。

课外作业

编写“国王与小木屋”的童话故事。

(灵宝市第二小学屈瑞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