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综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4929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综述.docx

《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综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综述.docx

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综述

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综述

中文文秘1111101022007杨梦晨

一、摘要:

唐代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进程中一个光辉灿烂的鼎盛期,诗歌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唐代诗歌创作空前繁荣,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古体、近体争奇斗艳,各种流派风格异彩纷呈,初、盛、中、晚各期都名家辈出。

《全唐诗》共收录诗人两千余家,诗作近五万首。

本文以时间为轴,分初、盛、中、晚四期梳理唐代诗歌发展脉络。

二、关键词:

综述唐代诗歌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三、正文

(一背景

文学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土壤。

唐代文学尤其诗歌空前昌隆,与唐代经济、文化、政治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政治上,唐(618—907继隋(581—618后,在汲取前朝速亡教训的同时,对文治长达百余年,唐朝渐至极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帝国。

中、晚唐虽有战乱,却因开发南方,维护了南北交通,凭借前朝奠定的基础,经济和文化有一定的发展,王朝声名犹在。

唐季濒亡的五六十年,诗人不少,成就不大。

经济上繁荣稳定,与西域互通集市,海外贸易空前繁盛。

文化上,强大的综合国力铸就了唐人恢弘的胸怀气度,对一直文

化持有兼容的心态。

国内各民族间文化融合保障。

其次,思想领域儒、释、道并存。

多元文化的碰撞与激荡,对文人认知结构和创作心理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最后,科举制度为庶族人士和寒门弟子入仕提供了机会,朝野以诗赋取士,有力地激发了天下士子研究诗文的积极性。

(二初唐诗歌

初唐前三四十年,诗坛梁陈宫掖之风仍较强劲,后五十年“四杰”、沈宋、陈子昂继起,对诗歌形式美不断探索的结果使律诗定型,而对六朝文风的深入批判,则使风骨逐渐复归。

贞观年间诗歌创作以唐太宗为核心,虞世南、魏征等宫廷文人怎是他的羽翼,他们的文学主张和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导向作用。

而归隐田园的王绩却跳出宫廷牢笼,开拓笔底一片新天地的作家。

王绩诗歌今存诗五十余首,多写蛰居乡里的隐姿逸态,如《野望》、《田园》、《过家酒》等。

《野望》一首朴素真切、颇具田园风味,“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中出现的田园隐士,外观悠闲自适,内心却孤独苦闷。

王绩常以阮、陶自况,仅是寻求寄托,如“阮籍生涯懒,嵇康意气疏”。

但诗风远不如阮籍深刻尖锐,其突出贡献就是以平淡疏野的诗文风格自拔于宫廷文学之外。

初唐四杰说法最早现于唐中宗时《骆宾王文集序》,四人为王勃、杨炯、卢照龄、骆宾王。

各人各有特色“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龄

清藻,宾王坦易”。

亦有共通,他们出身庶族,始终蹉跎官场,屡遭打击,结局悲惨。

他们却举起反潮流的旗帜,自觉创新,力图摆脱齐梁诗风,写出声律、风骨兼备的诗篇。

王勃诗中描绘自然风光的写景诗和表达羁旅思乡、赠别怀人的抒情诗较为成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为五律精品,“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杨炯从现存诗歌看,四杰中成就最低,几首写边塞题材的五律倒有些特色。

其中《从军行》久为传诵,“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诗作语言遒健、色调壮美,写书生渴望投笔从戎、抗敌御侮、建立功业来实现人生价值,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读书人的精神境界和社会责任感。

卢照邻生命的悲剧使诗文充满对疾病的无奈,与仕途坎坷的悲愤。

七言诗行成就最著,《长安古意》是最辉煌的一篇,反映了初唐诗人用骈赋特点改造歌行体,以实现诗体革新。

内容貌似宫体诗,实则由宫廷生活入手,揭露统治集团的奢靡、内部倾轧,深度非宫体诗可比。

骆宾王在四杰中存诗最多。

内容上,咏物诗、边塞诗都不错,如《在狱咏蝉》,借蝉自咏,抒发遭谗获罪、身陷囹圄的不幸和悲怨。

形式手法上,比兴、用典纯熟无形;歌行体是骆诗的亮点。

《帝京篇》与卢照邻《长安古意》并称初唐歌行双璧。

四杰诗歌是汉魏六朝诗与盛唐诗之间的关键链环。

他们的独特贡献简要可归为三点:

第一,积极拓展诗歌创作题材,为诗的表现领域打开了新天地。

卢、骆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王、杨五律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第二,诗情诗境转为饱满乐观、昂扬进取。

更有时代热情。

第三,继承和发扬了前人艺术经验,竭力探求诗歌形式。

卢、骆发展歌行体,王、杨建设五律,促其定型。

陈子昂踵武四杰,于高宗调露(679年间到睿宗景云(710中,肩负起开启一代诗风的历史重任,活跃于文坛之上,力倡革新理论,扫荡浮靡余习,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从根本上抛弃了宫体,继承《诗经》、《楚辞》等托物寄意的比兴手法,如幽兰、修竹、翡翠、白鸥等都被赋予新的生命。

他还吸取建安文学的美质,形成雄浑刚健与沉郁幽婉共存的风格。

他无愧是一位树立唐音丰碑的奠基人。

(三盛唐诗歌

公元八世纪的前五十多年,是唐王朝的鼎盛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光彩夺目的黄金年代。

在这短短几十年里,文苑诗林名家辈出,群芳竞艳。

盛唐前期资深位显的有张说和张九龄。

他们之后,就诗之派别来讲,这里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四类来展现盛唐诗歌的百花齐放。

1.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盛唐诗人普遍撷取的题材,许多很有才华的文士先后继起,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领域里,雄踞一席之地。

山水田园诗的繁荣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经济繁荣、生活稳定为诗人寄情山水提供条件;第二,道教佛教兴盛造成宽松的从艺氛围;第三,漫游隐逸风气盛行;第四,诗歌发展的必然结果。

众田园派诗人中,孟浩然、王维为个中代表。

他们在诗歌取材、造境、风格等诸方面,各标丰韵,形成了山水田园诗创作在南北两地争奇斗艳的新局面。

孟浩然经历简单,求关不得后,漫游吴越,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有粗疏与泼墨山水之感。

他的诗贴近自己的生活,即兴而发、不假雕饰,诗境平淡清远而意无穷。

大部分是描绘自然风光的山水诗,田园诗数量少于山水之作,但能于传统中展露新颜。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为上品。

其中淳厚朴实的风俗人情,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馨香浓郁的乡土气息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春晓》、《寻菊花潭主人不遇》等五言小诗亦清响远韵。

但孟诗过于拘泥个人生活,缺乏社会意义。

不过其从取材和旨趣两方面沟通山水行旅与田园隐逸的写作的艺术创新不可忽视。

王维,字摩诘,是稍后于孟浩然的又一位拓疆者。

其诗成就是多方面的,前期创作的幽愤诗和边塞诗较为出色,但充分展示王维过人诗才的作品,大都写于后期的田园山水诗。

其田园之作表现了闲逸萧散的旨趣和恬淡自适的心境。

如《渭川田家》写环境的宁静,村景的优美,乡下的安详引起诗人欣羡之意。

王维的创新之处再与八封建文

士的田园意识转化为高雅优美的诗篇,丰富了诗美的艺术内涵。

那些描写北方山河雄姿壮貌之诗,填补了山水诗领域的空白。

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以大笔疏墨概写山之总貌,转而工笔巧绘因动而变、因地而异的奇幻山景。

即为拉开山和人的距离,反衬扇的高峻深广。

王维的山水诗与闲居行役、交友往来联系在一起,也与隐逸生活难以剥离。

如《鸟鸣涧》中闲、静、空、落四字连成一气,谱就了短诗的基调,意境单纯而隽永。

其语言凝练含蓄,清新明快,有音乐美。

他学陶、取谢、染骚,含英咀华,成为盛唐诗坛开宗立派的大师。

2.边塞诗

唐王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和边地少数民族政权及外国邻域的交往日益频繁,边事增多。

人们把更多目光投向边塞,尚武精神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文士为边塞生活、不合理现象所感染愤怒,产生灵感。

王之涣、李颀、王昌龄、崔颢这四位活跃在开元、天宝诗坛上,题材内容不尽相同,但均有成功的边塞之作和阳刚之气。

这里不细展开,只举王昌龄《从军行》一首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两句以荒漠艰苦的环境展开,突出后两句战士们以保卫疆土为己任、勇于为国献身的指向,显得更加豪迈。

岑参、高适创作了体现盛唐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的边塞诗。

高适,字达夫,是“喜言王霸大路,务功名,尚节义”的诗人,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其诗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风格雄厚浑朴,笔势豪健。

其思想内容广泛深刻、艺术表现独自创新,前人评其诗歌“尚质主理”。

《燕歌行》为高适边塞诗成就的集中反映。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七言歌行融合诗人的蓟门见闻,以一次战争为中心,依其进程逐步辐射,把天子与军队、统帅与士卒、胡骑与唐军、征人与闺妇,纵横交错联系起来,多侧面、全方位地揭示了边塞战争的复杂性和酿成弊端的生科社会原因,弊端核心为将帅骄奢。

诗人叙议结合,对边帅展开了讽刺。

岑参,诗歌题材广泛,边塞诗雄奇瑰丽《走马川行奉送山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鼎足而三似边塞诗。

其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慨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这和高适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描绘了积极奋发的戎马生活和英勇无畏的战斗豪情、饱满昂

扬的爱国精神,而少高适诗中的悲凉沉重之色。

3.李白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与屈原、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堪称盛唐造就的一批才华横溢、流芳千古的诗人中最炫目的一位。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是盛唐诗歌创作中理想追求的豪放风格和要求自由、发展及解放精神的集中代表。

李白的身上集中了盛唐时期的万千气象,表现了那个恢宏的时代,在富庶安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人生抱负的强烈追求和对自身才能的高度自信。

李白的诗处处挥洒着自信与豪放,时时洋溢着理想与浪漫,因而,他的诗明朗而奔放,热情而欢快,丰富的想象与意境的灵动完美交织,壮观奇景与风神情韵自然天成。

李白是盛唐的李白,盛唐是李白的盛唐。

李白成就绝伦,内容上关心国运民生,展现叛逆性格和矛盾。

其中,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执着的追求与失意的痛苦成了他开拓诗歌体裁内容的又一新途径。

像《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类作品交织着作者的希望与失望,进取与颓放,充分展现了李白在表现内心世界波澜壮阔额矛盾斗争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方面的杰出。

李白诗歌在塑造形象、抒情表意、驾驭诗体、驱遣语言和构建风格等诸多方面,开辟了新途径,大力创新,有力地促进了诗苑盛唐气象的到来。

他诗歌主观色彩强烈,想象诡谲奇幻,比兴手法与拟人夸张紧密结合,自由驾驭多种诗体,雄奇飘逸、豪迈奔放。

其想象常常是通过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虚幻之境来实现的。

《蜀道难》、《梦

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都是很典型的例证。

《蜀道难》一诗用到了蜀国历史故事、子规等传说来从时间、空间上凸显蜀道艰险不易过,充满了李白个人丰富独特的想象力。

他能驾驭多种诗体,尤其对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用力最专,颇有独创性。

李白所身处的唐朝由盛转衰,这一特殊的历史境遇也造就了他那种坚持进步理想,反抗黑暗现实,相信自我才能,鄙视腐朽权贵的斗争精神。

在李白诗歌中,理想主义、反抗精神和英雄性格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达到高度的成熟。

李白诗歌中的自我形象在反庸俗和追求理想的斗争中展示了比屈原更为深刻的矛盾,更为强烈的快乐和痛苦。

可以说,李白也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

并且在继承庄子、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浪漫主义的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浪漫主义诗人中,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

正如杜甫所称赞的: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的诗歌有着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

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4.杜甫

在中国古代灿若繁星的诗人中,杜甫以其杰出而独特的贡献,博得了“诗史”和“诗圣”的美誉。

杜甫诗歌不同于李白的飘逸浪漫,而是反映现实悲苦,史称“沉郁顿挫”。

杜甫的诗歌风格受深受时代影响。

他成长于盛唐时期,而成就在安史之乱的动荡岁月里。

安史之乱改变了盛唐的历史面貌,也是唐诗发展的重要转折。

安史之乱是盛唐时期潜伏的各种社会矛盾的激烈爆发,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虽有中唐时期的短暂复兴,但盛唐时期澎湃的激情和恢宏的气象却未能再现。

他的艺术成就有四,一是沉郁顿挫的总体风貌,千汇万状的多样风格。

杜诗的风格除“沉郁顿挫”之外,诸如清新、秀丽、明快、俊逸等等无不兼备。

王安石曾说:

“(李白之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至,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

至于(杜甫,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

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绵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闲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

盖公诗绪密而思深,观者苟不能臻其阃奥,未易识其妙处,夫岂浅近者所能窥哉!

此甫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引这段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杜诗风格的多样性。

二是大气磅礴的艺术概括,细致入微的写实本领。

杜甫的诗回旋着深沉浓厚的忧思,非一己之悲欢的消沉呻吟,而是对国破家亡与民生疾苦的凝重的思虑,因而他的凄情感伤便显得深厚博大,情怀宽广。

杜甫承担着从盛唐到中唐诗风转变的使命,残酷的战乱打碎了热情奔放的理想追求,颠沛流离的艰辛生活退却了豪迈的人生激情,他的诗是对惨淡的现实生活的真实描述,是记录那个动荡变化着的历史过程的“诗史”。

《北征》是诗人生活和内心的自述,也是时代和社

会的写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与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

《淹关吏》、《新婚别》等三吏、三别是杜甫在乾元元年冬“由洛阳经过撞关,赴华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见所闻。

这些诗歌的“诗史”性质很浓。

例如: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二十一家同人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殿前兵马虽晓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三绝句》“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磋”(《负薪行》。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坳哭秋原何处村?

”(《白帝》所描述事实大至国家战争、小至街上一碗酒的价钱,都是反映社会现实,虽加工为文学,不失史料的作用。

三是兴象浑融的诗歌意境,议论风生的感慨胸臆。

杜甫的抒情诗往往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兴象浑融。

这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情景同时出现,如他的名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后游》。

另一种是只见景,不见情,如“秦川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登慈恩寺塔》,但其中蕴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

最为典型的是上一讲学过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首句如狂飙来自天外,使全诗为悲哀激荡的气氛所笼罩,“渚清”一句语势平缓,仿佛闲笔,实际上借写望中所见而逼出第三四句。

“无边”一句,给人以万景纷驰、百感交集之感。

可是紧接着就是“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不仅

展现出开阔辽远,无比壮观的境界,而且突出了诗人壮心不已的激情。

杜甫和其他盛唐诗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在诗歌中好发议论。

杜诗议论的特点是抒情性强。

它往往通过议论来抒情,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这两句成为千古传诵的评论诸葛亮的史论警句。

四是诗律之美、兀傲之气。

杜甫的律诗独树一帜,表现了他的革新。

他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用组诗写实事,拓宽表现力;达到了浑融的境界和出神入化的技巧。

杜甫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突破近体格律的束缚,在声律句法上加以变化。

他创造了五七言拗律,用失粘失对的拗句拗律表现艰难苦恨、牢骚悲愤等执拗不平之情。

如《晓发公安》:

“邻鸡夜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

上句“哭”、“昨”都是仄声,下句“色”、“态”、“几”亦均为仄声,仄多平少,完全不合近体格律,但这样的写法和声律和作者苦涩酸楚的心境甚为吻合。

其杜甫诗集中“吴体”多为拗体,杜甫晚年的时候特别喜欢写。

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诗人。

杜甫诗歌中高度的爱国精神,不仅在文学史上而且也在中国史上起着积极的教育作用。

表现手法上杜甫也为后人开示不少法门,如学习民歌运用白话和口语,大大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和俗语在诗中的地位,使唐诗创作更接近生活,接近人民群众。

今天,杜甫诗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中唐诗歌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势陵夷,中央权威遭到严重削弱。

诗人的创作心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以钱起、郎士元为代表的“大历十才子”秉承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寄情于山水,但诗歌内容大都游离现实,题材狭窄,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漠心境和追求清雅高逸的落寞情调。

这时也出现以卢纶、李益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只是早已没有了盛唐的凌云气度,读来始终有凄苦之感。

而以刘长卿、韦应物为代表的山水派继承了王维、孟浩然的田园风格,成为山水田园诗派传统格局的卓越后劲。

韦应物的田园山水诗对柳宗元和晚唐苦吟诗人都有影响。

中唐后期,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恢复,唐王朝出现了中兴局面,诗歌创作也随之出现了复苏和活跃的景象,唐诗又迎来了一个短暂的繁荣高峰。

这一时期,诗歌创作流派风格多样,诗人们在诗歌理论和创作技法上都有所创新,为唐诗的发展开辟出了新的途径。

韩愈、孟郊、李贺等诗人以“奇崛险怪”的诗风影响诗坛。

韩孟诗派崇尚构思的奇特怪异,运用阴郁冷峭的形象展现他们的人生体验,这种诗风与盛唐含蓄和谐、清新自然的诗风迥异,反映了唐诗的重大变化。

韩愈的诗雄奇恣肆,富于理趣,他以散文化的笔法写诗,力图超然于格律的束缚,是唐诗的一大变革,对宋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韩孟诗派相对,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派诗人,他们效法杜甫,追求写实,以平易浅切、通俗易懂的诗句,创作了大量意脉自然流畅、可读性很强的乐府诗歌,被后人称之为“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是唐代自杜甫之后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强调诗歌的政治和社会功能,有意识地运用语言通俗的诗歌来反映现实。

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社会民众生活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层奢靡腐朽的愤愤憎恶,情感真切炽烈,语言质朴无华,使中唐时期的诗歌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度。

白诗常直面下层人民的疾苦,《观刈麦》、《杜陵叟》、《采地黄者》、《重赋》、《卖炭翁》为代表。

如《观刈麦》中描写农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的辛勤劳动。

豪门贵族的骄奢淫逸也是他的批判内容,“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就突出了尖锐的阶级对立。

同时,他也表达了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对妇女不幸遭遇的同情。

如《琵琶行》中琵琶女飘零憔悴、沦落天涯的不幸遭遇概括了当时歌妓们共同的悲惨命运。

中唐时期的唐诗,体现了多种风格并行发展、互相辉映的特点。

刘禹锡的怀古咏史诗和民歌体诗作、柳宗元的山水诗都极富特点,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的诗歌语言峻洁,气体明净,善于从幽帩孤寂的意境中,表现其孤高哀怨之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江雪》中,空江江雪中,远望则鸟飞不到,近观则四无人踪,二度有扁舟渔父,一杆在手,悠然于严风盛雪间。

寒江独钓的鱼翁,真是诗人超尘绝俗清高形象的绝好写照。

(五晚唐诗歌

唐朝晚期,国运日渐式微,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诗人的创作内容,这个时期的诗作颇有忧时伤乱之作,但情调难免伤感而低沉,不管是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的浓艳感伤,还是许浑等人的清迥苍凉,无一不笼罩着衰败时代的阴影。

唐诗的风貌再次出现了明显的转变。

人称“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

杜牧,字牧之。

其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感怀时事,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诗人对沦陷区人民的关切可体现在他的《早雁》诗中“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此诗作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

杜牧时任黄州刺史,闻此而忧之。

八月正是大雁南飞的季节,此诗借雁抒怀,以惊飞四散的鸿雁比喻流离失所的人民,对他们有家而不能归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的同情。

又借汉言唐,对当权统治者昏庸腐败,不能守边安民进行讽刺。

通篇为咏物体,前四句写大雁惊飞,影过皇城,鸣声回荡在长安城上空。

言外之意是:

不知是否能引起皇宫中统治者的关注?

后四句安慰大雁:

胡骑尚在,你们到春天时也不要急于北飞,潇湘之地也可以觅食。

此诗通篇无一语批评执政者,但在秋天就设想明年春天胡骑还在,则朝廷无力安边之意自明。

里面用了非常含蓄的怨刺方法。

杜牧的写景诗善以清丽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摹自然之美,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自己俊爽豪迈的心情。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词采清丽,风调悠扬。

《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充分显示了诗人爽朗的个性和开阔的胸怀。

李商隐的诗歌内容丰富,擅长律绝诗,常以歌咏历史题材来讽谕现实。

他的艺术特点有四:

第一构思缜密,情致深蕴。

诗中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顿挫,缜密深曲的特色。

精确的对偶,工丽深细的语言,和美婉转的音律,外形特别美丽,意义往往隐晦。

《锦瑟》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第二追求细微、幽约之美。

李商隐的诗语言凝练而丰富,不但注重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字,同时注重对成语典故、民谚方言的敷色加工,使诗歌语言造境新颖,蕴涵丰富。

《向晚》“花情羞脉脉,柳意怅微微”中叠字的运用,创造出了声、色、情俱佳的境界。

另外,李商隐的诗歌中,在后世有大量精美典雅的名句传世。

如“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等等。

第三是凄艳浑融第四是技法纯熟,长于用典,使人产生更多的联想。

如《安定城楼》,作者表达了自己的不得志和失落之情绪,“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16

远游”,诗中以这两位古人自比,显得既含蓄而又贴切。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竞未休”借用庄子寓言告诫一些人不要妄加猜疑,从而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典故的灵活运用比直抒胸臆有更好的效果,诗人通过典故可以表达更多的思想内容,这是直抒胸臆不能所做到的。

总之,李商隐诗秾丽而时带沉郁,摇拽而不失厚重。

丰富深厚的思想内容与曲折见意的表现形式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形成“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以其意蕴的深婉、词采的精美和朦胧的美学追求,为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为古典诗歌以及后世词、曲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因其丰硕的成果而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难以逾越的巅峰,它不仅数量巨大,名家众多,而且,创作技法的创新与完善丰富了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

唐诗的内涵博大而深邃,在历史的长河中,她的价值日益彰显,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瑰宝。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