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之14种回应术详解.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5491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4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LP之14种回应术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NLP之14种回应术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NLP之14种回应术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NLP之14种回应术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NLP之14种回应术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NLP之14种回应术详解.docx

《NLP之14种回应术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LP之14种回应术详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NLP之14种回应术详解.docx

NLP之14种回应术详解

NLP之14种回应术详解

信念=规条+价值观

规条:

就是你要做的(或者认为的)事情或者某些做事的准则,这部份常常和动作或者过程有关。

价值观:

就是你做某事想得到或者以为可以得到的意义和好处。

的更简单点就是包含着趋利避害的关系。

只有规条和价值观那还不足以构成一个信念,在规条和价值观之间还需要两种不同的关系将其串联而成的。

这两种关系分别是:

因果论断和复合等同。

(A→B;A=B)

信念=规条+价值观(复合等同)

1.你不给我买玩具,就是不爱我。

(小时候,我常常这样耍赖皮,据老妈说,还曾经在地上打滚哭闹,活似泼猴。

现在想想,小时候的还真是麻烦啊…给老妈添了不少麻烦。

在这里对老妈说声,谢谢老妈啦。

结构:

不买玩具(规条)=不爱我(价值观)

2.你不吹完这瓶酒,就是不给哥面子。

(寝室聚餐常常说的醉话。

这话常是我说的,因为我是寝室长…)

结构:

不喝酒(规条)=不给面子(价值观)

3.上课睡觉,就是不认真学习。

(伟大的教育真理)

结构:

睡觉(规条)=不认真学习(价值观)

信念=规条+价值观(因果关系)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名言)

结构:

不努力(规条)→徒伤悲(价值观)

2.多学些东西,以后成才的道路上有帮助。

(我说的)

结构:

多学(规条)→有助于成才(价值观)

3.看书能使我心旷神怡。

(还是我说的)

结构:

看书(规条)→心旷神怡(价值观)

我上面举得例子都是经过简化,目的是是你们更好地理解回应术的结构而设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信念并不总是像我给的那样是现成的。

现举三个例子来说明。

1.“我要成功。

”(没了,就这句…)

2.“我不得不这样做。

”(完了,很郁闷是吧?

3.“我要听老师的话,我要好好学习,我要认真听课,努力考取一百分,这样才能孝敬父母,成为国家栋梁,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这不科学…)

破解:

1.“我要成功。

”这是个很明显的价值观,但是没有规条,那么办?

很简单,只需要问句:

“你要做些什麽才能达到呢?

要怎么做呢?

如何才能达到?

(之前是因果)成功是指什麽?

(这是符合等同)”这就把价值观和规条进行了连接,但是要注意,我们对规条的定义,里面应该可以转换成动作或者过程才对,也就是说,你要对之后他给的答案进行检验。

搞不好,你还会继续得到另一个价值观,那么这个东西就不叫信念了…对了,顺便给

回例子1的回答,“只要再抢上一票就可以了。

”(这是索马里海盗头头说的)

2“我不得不这样做。

”这个,你懂的,规条,但没价值观。

经过例子一的分析,你不难猜出接下来要问的是,“你这样做是爲了什麽?

可以得到什麽?

有什麽目的吗?

(因果论断)这是什麽意思?

这样做有何含义吗?

(符合等同)”得出价值观。

同样,一样也需按照价值观的定义对得到的答案进行检验。

第二个例子得到的回答是,“这样我就可以把她留在我身边了。

”(某痴情男子如是回答,其实我不知道他到底做了什麽…)

第3个例子展现的问题是最让人头疼的,因为规条和价值观都太多了。

有时候,你要面对的就是这种状况,很脑热,但同时这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锻炼你自己能力的机会。

这需要厘清能力,我举的这个例子还是比较良性的,还有恶性的。

里面会参杂些一堆不知所以的抱怨、自我经历、混乱的想法等,这些都是需要你去一一厘清的。

这时候,你要不就是给他一个例子,让他按照这个范例来说明自己的问题。

要不就是让他自己精简。

像这样问,“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认真听课,考取一百分,这些,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呢?

”他回答,“在学校表现好。

”对价值观这样问,“孝敬父母,成为国家栋梁,报效祖国,为国争光,你

也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吗?

”他回答,“成为有用的人。

”这样一厘清,关系就很清楚了:

在学校好好表现可以使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一、意图:

将注意力引向信念背后的目标或意图。

用我自己的话来解释,就是找出规条背后可以给信念持有者的潜在好处或者隐含的正面意图。

举例:

学习不好就是废物。

(复合等同)

规条=学习不好;价值观=废物

化解:

1当你认为你自己学习不好时,你觉得这会对你的生活有些什麽好的影响?

是不是不需要在令人痛苦的学习上浪费时间了呢?

2自认学习不好,可以让你得到其他一些什麽好的影响呢?

例:

14种回应术太复杂,我学不来。

化解:

你觉得你认为回应术太难学,可以让你得到些什麽好处呢?

是可以花更多是时间去娱乐?

还是其他的好处?

你可以花些时间仔细思考下这些好处真的比得上掌握好回应术之后对你影响大吗?

有没有可能,学会回应术可以给你带来更大的好处?

或者回应术其实可以更好地达成你想要的好处。

(通过发问,找出正面意图,并让其比较学会回应术的好处或思考回应术是否也能达到其好处,来使其信念得到质疑)

例如:

“我非常赞赏和支持你对自己诚实的愿望。

正面意图=“诚实”

“对改变信念持现实态度,这非常重要。

我们来现实地看看这个信念,要改变它需要什么。

正面意图=“现实”

二、重新定义:

用意思相近但含意不同的新词来替代信念陈述中所用的字眼。

就是对规条和价值观上出现的词用更具有正面意义的词来代替。

举例:

这个价格高的离谱,不是明摆着坑爹吗?

(复合等同)

规条=高得离谱的价格;价值观=坑爹

化解:

1你的意思是,这件物品的价值或许不值得这个价格?

2你是想用合理的价格来买这件物品吧?

例:

14种回应术太复杂,我学不来。

化解:

你的意思是,回应术的内容比你以前学习的内容多了些,让你认为你自己对它的认识不够,是吧?

(通过这样的重新定义,将其原来的负面词语进行改换,减少了信念持有者对原先信念的负面看法,让他可以用一个中性或正面的方式去重新思考问题。

当你摆脱负面情绪的影响,那么你就可以更容易的找到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

“是的,对于你抱住不放的某些东西,可以试着挑战自己放下它了。

“相信了这么久”→“抱住不放¨

“很难改变”→“试着挑战自己放下它”

“我同意要超越熟悉的界限一开始会觉得有些不习惯。

“信念”→“熟悉的界限”

“很难改变”→“要超越,一开始会觉得不习惯”

三、后果:

将注意力引向信念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或由信念所定义的总结如何改变(或加强)信念。

就是引导信念持有者看到他所持有的规条还有可能造成的其他后果(或好或坏)。

让他重新思考这个信念的正确性。

举例:

这个世界没有了我,或许会变得更好。

(因果论断)

规条=没有我;价值观=会更好

化解:

1没有了你,那些喜爱你的人还能高兴得起来吗?

2没有你,你是会好哦,但是那些和你相关的人呢?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消失,会给他们带来什麽后果?

(后果和结果这两个词的意义有很大差别)

例:

14种回应术太复杂,我学不来。

化解: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一遇到复杂的事就放弃不学,那么今后的生活你将会面临多少困难?

你是想被这些困难打败,从此痛苦地活下去?

还是想克服这些困难,让它们成为你迈向成功的垫脚石,从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将他所认为规条的后果变得更加危险,并制造一个明显的好坏区分,让他从中挑选。

当然他一定会挑选好的,于是他的信念就会被松动。

例如:

“预期某些事很难,你最后做的时候会发现其实容易得多。

“真正承认我们的担心,会让我们能够放下它而专注于我们想要的。

四、向下分类:

分解信念的组成元素,拆成更小的片段,从而改变(或强化)由信念所定义的总结。

就是将其规条和价值观进行更小的细化,使问题看起来不在是那么困难的。

(一般都是将长时间变为短时间;全部改变转化为一点一点改变;抽象评价化为具体行为。

举例:

他以前都没骂过我,他现在一定是不再爱我了。

(复合等同)

规条=骂我;价值观=不再爱我

化解:

1如果他仅仅只是这一次才骂你,是不是可能有其他的原因呢?

说不定是你误解他了的。

2能否给我说说他是怎么样骂你的吗?

有没有用很恶劣的词呢?

例:

14种回应术太复杂,我学不来。

化解:

你之所以认为太复杂是很可能是你想一次性学完它吧?

我们不可能一口吞下一只大象啊!

你可以将14种回应术分割开来学习,先学一点,然后去实践一下。

这样你会更享受学习回应术的乐趣。

(通过将目标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来达成,这会使你觉得游刃有余。

我们之所以老是认为我们达不成某些目标,通常都是因为我们妄想一步达成,结果被负担压得喘不过气。

学会有效分割目标,你将会达成更多你原先认为自己达不成的目标。

例如:

“既然持有一个信念的时间较短会更容易改变,也许你可以回想你刚刚习惯这个信念的时候是怎样的,想像你那时已经改变了它。

“长时间”→短时间

“或许,与其试图马上改变整个信念,不如一点一点地改变,那样更容易更有趣。

“改变信念”→一点一点地改变

五、向上归类:

将信念的某个要素总结归类到更大的分类中,从而改变(或强化)信念所定义的总结。

将规条和价值观往上概括,看看能不能在之上的概念中找到合适的化解方式。

(我一般是在理解层次上进行向上归类,理解层次有六个部份:

环境、行为、能力、信念、身份、精神。

照这个容易些。

要不就是把单独的部份归类到一个过程中去。

关于理解层次的介绍,可以参见李中莹老师的《简快身心积极疗法(上)》P87。

举例:

不看动漫我就会死。

(因果论断)规条=不看动漫,价值观=死

化解:

1你一天里做的事不止是看动漫吧?

你还要还可以找到其他很多有趣的事做,不是吗?

2除了动漫这种娱乐方式外,你还有其他很多的娱乐方式吧?

例:

14种回应术太复杂,我学不来。

化解:

不是学不来,只是你还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如果你知道那个方法,我相信你学起回应术将会是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将环境:

回应术太复杂,上归为行为:

没学会相应的方法,来找到更多选择空间。

不过这里没有提出是什麽方法,但你可以引导他去寻找过去学习复杂东西的经验,或者根据他的感官倾向帮助他发展一套合适的学习方法,等等。

例如:

“过去不一定能准确地预测未来。

知识跟自然更新的过程重新联结时,可以快速发展。

“持有它很久了”→过去“信念”→一种知识

“很难”→“未来”“改变”→“与自然更新的过程联结”

“所有改变的过程都有自然的周期,没法飞跃。

问题在于,你的这个信念,自然生命周期的长度是多少?

“很难改变”→“无法飞跃自然周期”

“持有这个信念很久”→“信念的生命周期的长度”

六、比喻:

找出由信念所定义的一个关系的比喻,这个类比可以挑战(或强化)信念所定义的总结。

就是找个与信念结构相似,但是所表示的意思和信念不同的例子,来质疑信念的正确性。

举例:

没有钱,就什麽都做不成。

(因果论断)

规条:

没钱,价值观:

做不成

化解:

1沙漠中的仙人掌是生活在极度缺水的环境,但是它还是活下来了,而且活得那么挺拔、雄伟。

你拥有的有利条件比它还多,不是吗?

那么我想你应该会比仙人掌过得更好。

例:

14种回应术太复杂,我学不来。

化解:

随便一款1G以上的计算机游戏都比回应术复杂多了,但是你还是可以玩得那么溜。

所以问题不在于复杂,而在于你能否找出回应术这个游戏中的技巧。

(比喻的关键在于,所举例子和信念结果相同,但表达的意思大不相同,是指向其他的可能性。

这要藉助你丰富的想象力了,可以从一些生活经历、书本的寓言、自然界等等找。

例如:

“信念就像法律一样。

只要有足够多的人为新的东西投票,再老的法律也可以被迅速改变。

“信念就像计算机程序一样,问题不在于程序有多老.而在于你是不是懂编程语言。

“恐龙可能会为它们的世界变化之快吃惊,虽然它们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

七、改变框架大小:

从不同的情境重新评估(或强化信念的含义,这些情境包括:

更长(或更短)的时间框架、较大的人群(或个人观点)、更大的或更小的视野。

这个没啥好解释的。

上面的定义很清楚。

主要是在人群数量、时间框架和视野范围上改变。

举例:

邋遢的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

(复合等同)

规条=邋遢的男人;价值观=不是好东西

化解:

你应该没见过所有的邋遢男人吧?

那么你是从何而得这个断言呢?

邋遢的男人只是在某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