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468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性.docx

《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性.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性.docx

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性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省直分校专科毕业论文

 

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性分析

 

作者:

院系:

专业:

工商管理

年级:

学号:

指导老师:

答辩日期:

        

成绩:

 

内容摘要

现阶段,广东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

教育的“大众化”也促进了入学机会总量的迅速增加,使有机会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长迅猛。

但是广东高等教育资源仍很稀缺,城乡“二元”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仍未完全打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居民贫富差距拉大,高等教育制度本身仍有诸多不完善,在这种背景下,是哪些因素导致广东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

在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和社会分层差异都较为显著,而且二者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社会分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城乡差异的一种反映。

由于各个阶层和城乡所拥有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不同,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缩小差异,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需要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性差异性原因

 

目录

一、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1

(一)广东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现状1

(二)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深层分析2

1.从家庭收入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2

2.从性别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5

3.从学校类型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6

4.从父母亲的文化程度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7

5.从学科专业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9

(三)小结10

二、社会分层对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10

(一) 社会分层现象10

(二) 经济资本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10

 (三)家长的职业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11

(四)文化资本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12

(五)小结13

三、促进广东省高等教育公平的措施131

(一)概述13

(二)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措施13

四、结论14

五、参考文献15

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性分析

一、 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

(一)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现状

虽然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但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国情仍然存在。

广东省也不例外。

那么在入学机会方面,城乡的差异状况如何呢?

为此,我们把高校学生的家庭所在地分为城镇和乡村两个层面,其中,城镇包括城市和县镇,城市是指大中城市(含地级市),县镇包括县级城市和乡镇,乡村指集镇和农村。

图1是我们所凋查的2005年大学生城乡分布情况。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首先指城乡居民之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的大小,这是一种宏观的、居于表层的差异,容易为人们所观察和体会。

而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对这种差异的程度进行较为准确的把握。

从总体分布看统计结果显示,1004个被调查的学生中,入学前户籍为城镇的学生564人,占56%,入学前户籍为乡村的学生440人,占44%,二者相差12个百分点。

据此可计算出这次调查的大学生中,城镇居民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乡村居民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1.27倍,见图2.1。

很明显,城镇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于乡村居民。

图2.12005年大学生调查广东各类高校学生的城乡分布情况抽样(%)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广东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状况,本研究采用“入学机率”即“辈出率”这一指标来表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大小[2]。

入学机率指来自某一户籍的大学生在大学生中的比例与该户籍人口在全体户籍人口中所占比例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很明显,当入学机率为1时,表明该户籍居民的入学机会与各户籍居民的平均入学机会相等。

如果入学机率大于1,则表示该户籍居民的入学机会高于各户籍居民的平均水平;反之,如果入学机率小于1,则表明该户籍的入学机会低于各户籍居民的平均水平[3]。

由于2005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18-22周岁人口)中城镇和农村各自所占比重分别为44.78%和55.22%(如表2.1所示),据此可计算出这次调查的大学生中,城镇居民的入学机率为1.25,而农村居民的入学机率为0.8,城镇居民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农村居民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约1.56倍,见表2.1。

表2.1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

户籍

城市

农村

合计

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构成比例(A)

44.78%

55.22%

100%

调查样本量的分布

564

440

1004

调查样本的构成比例(B)

56%

44%

100%

入学机率(B/A)

1.25

0.8

高等教育入学机率的城乡比(城镇/农村)

1.56

注:

18-22周岁人口的构成比例是根据广东统计年鉴2008推算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总的来说,城镇子女的入学机会明显高于乡村学生,乡村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是较大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总体分布上,肯定还体现在其他比较细节的层次上。

在以下的分析中我们将对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给予深层的观察。

(二)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深层观察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还指城乡居民之间所接受的高等教育的异同。

这是一种居于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差异,既不易察觉也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它却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发展阶段,这种差异尤其值得重视,为此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拟从家庭经济收入,性别、学校类型、学科、父母文化程度等角度进行分析。

1.从家庭收入看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

一般认为,教育过程对于提高受教育者本人的素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这一作用的外部性很小。

而且在劳动力市场完善的情况下,还会通过市场的价格信号得以准确的反映。

因此,能否接受高等教育,能够进入怎样的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对一个人以后能够进入什么层次的劳动力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能够保证全体公民有相同的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社会平等的重要体现,也是避免社会财富分配两级分化的重要手段。

目前的做法是,通过设立全国统一的高等院校入学考试,让来自不同环境,不同家庭的孩子有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希望不论家庭收入如何,只要天赋好,肯努力的孩子都能争取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进而来追求达到社会财富分配的平等。

这就意味着像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这一类不可能达到同质水平的因素不会影响到高考成绩。

因此,高考制度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所有希望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提高自己收入的人都有能力参加高考;第二,高考所要识别出来的这些能力强的人,他们的能力来源只有两个,天资和正规学校教育的培养。

仅从经验判断,这两个条件目前都是不满足的。

因为对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并不是仅仅在高考中体现的,其实在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对高等教育的机会产生影响了。

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家庭都是以土地为生产的依靠,并没有其他比较高收入的途径,大批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能接受高中的教育。

即使他们考上了高中,但在学习条件上也是收到了客观因素的影响。

又因为农村教育比较落后,无论是师资还是学生的名额上都会收到影响。

但对于城镇的学生来说,由于家庭收入和家庭经济方面都比较好,城市的读书的名额也比较多,所以当他们初中毕业后,即使没考上高中,他们也可以花高的择校费进入高中学习,或选择去读其他高职学校等,使得他们在后面有参加高考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对于家庭收入好的,天资可以在高考成绩中有一些体现,但不是决定性的。

在上高中后,家庭收入好的子女将比家庭收入差的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

比如像城镇的子女可以花钱请专业家教进行辅导,补课等等,也可以得到更好更多的资源。

同时,城镇学生一般不用进行农作,或承受更多的压力,这样的环境使得他们更好地学习,学习的效率也更好,从而在高考成绩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表2.2调查学生人群中的城镇和农村家庭月收入的情况(%)

户口类型

收入水平

1000元以下

1000~2500元

2500~5000元

5000~8000元

8000元以上

城镇

21

58

77

93..9

100

农村

79

42

23

6.1

0

从表2.2可以看出,农村的家庭收入水平明显比城镇的低,且差距明显很大。

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农村家庭占绝大部分,约是城镇的四倍;而在1000~2500元这个区间则是比较持平,城镇、农村分别占58%和42%;但在高收入区间则是城镇对农村占绝大的优势。

在2500~5000元区间,城镇的占了77%,农村仅占23%,在5000~8000元区间城镇占93.9%,农村仅占6.1%;在8000元以上甚至全是城镇的家庭。

让我们看看我们抽样统计中的大学生每年上大学的总费用的情况和广东省前几年的城乡人均收入情况。

图2.2和表2.3如下:

图2.2广东省大学生每年的总费用分布情

表2.3广东省城乡人均收入情况表

年份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二者之比

2000

3654.48

9761.57

1:

2.67

2001

3769.9

10415.19

1:

2.76

2002

3912

11137

1:

2.85

2003

4055

12380

1:

3.05

2005

4690.5

14470

1:

3.15

数据来源:

广东省统计局

从图2.2可知,每年的大学总消费大部分在一万元以上,这个数字对农村的家庭来说是比较庞大的。

对比表2.3可得出,在每年总消费同等条件下,城镇居民拥有的可支配的收入将更多的用于子女的教育,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却不太能承受这么巨大的数据。

毕竟农村居民的经济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

我们还可以从在校大学生的助学贷款方面来说明这种经济状况带来的入学机会差异。

在我们调查的1004大学生中发现,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只占27%。

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中,有85%以上的学生是来自农村的。

也就是说100个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当中,有85个以上学生是来自农村。

从这数字上说明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说明了家庭经济条件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重要影响。

另外我们还调查分析了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受亲戚资助的情况。

如图3:

图2.3抽样调查中城乡大学生受亲戚资助状况

从图2.3可知,在受亲戚资助的学生当中,农村学生占了绝大部分,这表明城乡家庭在经济实力上的差异。

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即使申请了助学贷款,但也难以承担高额的生活费用,很多农村的大学生都是靠亲朋好友的资助。

而城镇大学生则基本可以解决生活费问题。

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差距,造成城乡家庭经济水平差距甚大,直接影响到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质量,从而导致乡村学生在高考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调查中发现,民办院校中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明显大于公立院校。

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的学费都比较高,但分数相对比较低。

取分数线较低,但由于其高昂的学费,乡村学生只能“望学兴叹”。

因为,对于城镇居民来说,温饱问题已解决,有一定的能力支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而处于温饱阶段的乡村人口,其微薄的收入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生产、医疗、养老等方面,要支付高昂的学费是不可能的。

虽然有些家庭不惜一切代价供子女读书,但是家庭的贫困状况也因此更加严重。

所以,城乡学生入学机会的差异性的根源在于城乡的家庭经济。

正是城乡的二元经济格局差异,导致了城乡学生在统一的高考以及高校收费的貌似“平等”的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结果。

因此,城乡之间家庭经济的影响对高等入学机会的影响是很大的。

2.从性别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

除了性别自身的因素以外,在一定社会中,不同性别的人获得的教育机会还往往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这种传统观念影响的大小在城乡之间表现尤为突出。

一般认为,城镇居民更能平等地对待男女之间的教育问题,而乡村居民在教育问题上则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重男轻女现象。

由于这次调查总体样本中男、女所占比重分别为62%和38%,与2004年全国高等教育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性别构成比例(男、女分别为54.35和45.65)有一定出入,因此在统计分析时将调查数据按全国的性别构成比例进行了修正。

统计结果显示,城镇居民不同性别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差距没有乡村居民不同性别之间的差距大,城乡之间男性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没有女性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大。

从表2.4可知,在城镇居民中,男性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女性的1.46倍,而在乡村居民中,男性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女性的2.33倍。

就男性来看,城镇居民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乡村居民的1.21倍,而对于女性,城镇居民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则是乡村居民的2.16倍。

表2.4为调查中不同性别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

 

表2.4不同性别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

户籍城镇乡村合计

性别男女男女

调查样本的比例构成(%)33.52628.512100

在扩大招生规模状况下,其差距持续拉大。

这说明广东省目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差异状况越来越严重,女性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状况呢?

城乡差异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比较城镇和农村的男性发现,两者存在的差异并不是十分明显,但比较城镇和农村的女性却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太大的差异[3]。

同时比较城镇男女和农村男女,显示城镇的差距并不明显,而农村差距却很大。

只要原因是因为:

在城镇,由于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比较多,并不太会出现“重男轻女的现象”,而且比较重视教育,但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家庭就宁愿把钱给男孩子上学而放弃女孩子,这就从根本上造成了这种差异的存在。

而另一方面,城乡教育条件确实存在较大差异,这本身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了农村考生在高考中的竞争力,再加上农村“重男轻女”情况严重,因此,对于女孩来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就会更少。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城乡差异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广东省目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上的差异,因而,对该因素的分析对于缩小广东省目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实现教育公平,最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大有裨益。

3.从学校类型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

下面,也从学校的类型去探讨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

表2.5是调查抽样中广东高校城镇、农村学生在各类学校中的分布情况。

表2.5广东高校城镇、农村学生在各类学校中的分布情况(%)

户口类型

总体分布

学校类型

重点本科

普通本科

民办本科

公立专科

民办专科

城镇

56

64

51

68

47.2

60

农村

44

36

49

32

52.8

40

我们把表2.5转化为直观图将会更明确、更清楚的发现这种差异。

图2如下:

图2.4广东高校城镇、农村学生在各类学校中的分布情况的直观图

由图2.4可以看出,广东省城镇和乡村居民在进入的高等学校类型上存在明显的差距。

调查结果显示,在五类高等学校中,城镇居民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都大于乡村居民,但在不同类型高等学校中的差距有显著的不同。

从表2.4可以看出,民办院校中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明显大于公立院校。

在公立院校中,城乡差距没有那么明显,而民办院校中的城乡差距都超过了2倍,尤其是在民办本科中,城镇居民的入学机会是乡村居民的2.1倍,这种差距无疑与两类院校的学费差别密切相关。

在公立院校内部,城乡入学机会差距最大的是重点院校,最小的是一般本科院校;这种情况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是城镇的基础和中等教育水平明显优于乡村,考上重点大学的可能性更大;二是城镇居民更能利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争取子女上好大学;三是专科院校收费普遍高于本科,从而在城乡居民的入学机会差异上要大于本科院校。

在民办院校内部,城乡居民入学机会差异最大的是独立学院、其次是民办本科、再次是民办专科,这与三类院校的学费多少密切相关。

4.从父母亲的文化程度看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

在调查的人群中发现,父母的文化程度也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影响。

表2.6和表2.7分别给出了调查广东高校父亲母亲的文化程度。

表2.6广东高校学生父亲的文化程度(%)

小学以下

初中

高中和中专

大专以上

合计

总体分布

11.25

34

44

11.75

100

重点本科

15.3

30.2

38.2

16.3

100

公立本科

18

31.7

37.4

12.8

100

民办本科

9.6

24.4

46.6

19.4

100

公立专科

15.7

35.2

39.5

9.7

100

民办专科

14

37.6

35.9

12.5

100

独立院校和其他

11.5

21.3

42.3

24.9

100

由表2.6可知,父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随着父亲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子女享有的入学机会在增加;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享有的入学机会越多。

文化资源的这种代际传递现象印证了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4]:

正是通过教育系统,父亲将其拥有的精英文化传递给了下一代,而这精英文化遗产可以在子女身上转化为天资或个人学习成绩,以使其子女易于或更有可能拥有较多的入学机会(相对于那些没有多少文化资源的家庭子女而言)。

这样,父辈文化方面的非均衡状态通过教育这一中介,以更隐蔽、更间接的方式传递给了子女,从而不中断地维护着文化方面的非均衡状态。

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父亲的文化程度对其子女的入学机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父亲拥有的精英文化资源的多少,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子女能够拥有多少入学机会。

再来看看母亲文化程度对入学机会的影响。

表2.7为广东高校学生的母亲的文化程度的分布状况。

由表2.7可知,高校学生母亲的文化程度同样影响着学生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

在广东地区,一般的家庭都是父亲挣钱养家糊口,而母亲则是相夫教子。

在父亲不是很多时间在家的时候,母亲始终要长时间的看管和照顾小孩,她的言传身教始终是对学生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比较有文化的母亲可以给予孩子比较好的各种培养,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上可以给予各种帮助和建议。

表2.7广东高校学生母亲的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初中

高中和中专

大专以上

合计

总体分布

23.69

42.52

26.49

7.3

100

重点本科

19.3

45

30

5.7

100

公立本科

22.6

47

25

6.4

100

民办本科

13

35

40

12

100

公立专科

18.5

42

33

6.5

100

民办专科

8

50.2

42

7.8

100

独立院校和其他

12.9

44.3

32

10.8

100

所以,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就越多。

因此,家长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子女能否接受高等教育以及接受何种高等教育的重要因素。

而城乡人口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如表2.8所示,城市和县镇的人口总体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乡村。

在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方面,城市和县镇分35.56%和21.99%,而乡村则只有6.82%。

尤其令人心痛的是,有高达55.62%的乡村人口只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

由于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代际传递性,家长的文化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多寡,因此,城乡居民的文化程度差异必然导致其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而且鉴于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这种差异还将长期存在[5]。

表2.82002年广东城市、区镇和乡村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

不识字或识很少字

小学

中学

高中

大专以上

城市

3.0

23.09

37.53

23.91

11.65

区镇

6.10

33.55

38.81

16.27

5.27

乡村

8.39

47.23

37.56

6.19

0.63

通过上文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影响的分析,初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父亲和母亲受教育程度都对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父亲或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子女在入学机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看,父亲或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拥有的入学机会就越多;而父亲或母亲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其子女拥有更多的进入部属重点院校这类较高层次高校就读的机会。

(2)作为家庭文化资源整体的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子女入学机会的影响与父亲或母亲单方面的影响类似。

所不同的是,父母受教育程度都在大专及以上的子女,享有更多的进入较高层次大学就读的机会。

(3)家庭文化背景对子女入学机会的影响表明,家庭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代际传递性,而且越是优势的文化资源,其代际传递性越强。

5.从不同学科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

无庸置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科门类的冷热、差异日益明显,热门学科往往意味着较理想的职业和由此而获得的更高的社会地位,因此自然成为高等教育入学竞争相对激烈的领域,所收取的学费标准也相对偏高。

该调查共涉及9个学科门类,统计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学科中,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表2.9不同的学科中,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的比例情况。

从表2.9可以看出,在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热门”学科领域,城乡居民之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相差很大,其中经济学的城乡居民入学机会差别尤甚,城镇居民的入学机会是乡村居民的4.23倍。

而在历史学、理学和教育学等“冷门”学科领域,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明显小于“热门”学科领域的城乡入学机会差距,也明显小于城乡居民之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总体差距,即前述的1.89倍;尤其是在历史学领域,城镇居民的入学机会是乡村居民的0.81倍,表明乡村居民的入学机会反而大于城镇。

总之,从所调查的9个学科来看,城乡居民之间高等教育人学机会差异的大小大致与学科的冷热程度密切相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城镇居民对社会上需求比较多的专业是比较了解,他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或多或少了解或有人指导;而乡村比较落后,很多人基本上对这些学科没多少了解,对信息的获取也没那么多,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比较盲目。

所以来自农村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读比较“冷门”的专业。

表2.9不同的学科中,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情况比例

经济学

法学

管理学

文学

工学

医学

教育学

理学

历史学

总体

城镇

4.23

2.83

2.68

1.95

1.72

1.67

1.52

1.31

0.18

1.89

农村

1

1

1

1

1

1

1

1

1

1

(三)小结

从总体上看,当前广东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比较明显;从家庭收入、性别、学校类型、、学科类型及父母的文化程度等角度看,城乡居民之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更加突出;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近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特别是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总体差异以及城乡之间在性别、学校类型等方面的入学机会差异都有明显的缩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乡间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最终实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平等。

二、社会分层对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一)社会分层现象

1990年以来,随着市场化的推进,社会分层现象在我国日益凸显起来,广东这个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