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体育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4620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体育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体育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体育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体育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体育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体育基本知识.docx

《2体育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体育基本知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体育基本知识.docx

2体育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  体育基本知识

1、奥运会的由来与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奥运会每四年一届,从公元前776年有文字纪录的第一届奥运会到公元393年,共举办了293届。

自1896~20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共举行了24届,因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3届(1916、1940、1944)。

欧洲举办了14届;美洲举办了6届;亚洲举办了2届;大洋洲举办了2届。

第1届奥运会仅有13个国家的311名男运动员参加,有9个比赛项目,42个单项。

到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参加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0个,参赛的男女运动员超过万人。

2、国际奥委会的主要宗旨是什么?

和平、友谊、进步

3、国际奥委会宪章、格言、会旗分别是什么?

奥林匹克宪章,亦称奥林匹克章程或规则,是国际奥委会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而制订的总章程。

第一部章程的倡议和制订者是顾拜旦。

1894年6月在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正式通过。

主要内容是奥林匹克运动基本宗旨、原则、以及举行奥运会的有关事宜。

数十年来,曾多次修改、补充,但由顾拜旦制订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未变。

奥林匹克格言,亦称奥林匹克座右铭或口号,系奥林匹克运动宗旨之一。

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是顾拜旦一位密友迪东于1895年提出的。

他将这句话刻在他所办学校的门楣上。

顾拜旦对此颇为赞赏,经他提议,1913年获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将它定为奥林匹克格言。

1920年它又成为奥林匹克标志的一部分。

此外,也有把"体育就是和平"、"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作为格言的。

国际奥委会的会旗。

旗为白底无边,中央有五个相互套连的圆环,即我们所说的奥林匹克环。

环的颜色自左至右为蓝、黄、黑、绿、红,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国际奥委会会旗系1913年根据顾拜旦的构思而设计制作的。

4、国际奥委会的第一位中国委员是谁?

历年的中国委员是谁?

1922年,中国的王正廷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是国际奥委会中第一个中国委员。

此后,1939年孔祥熙、1947年董守义、1981年何振梁、1996年吕圣荣、2000年于再清先后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

此外,1970年的徐亨、1988年吴经国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中国台北委员。

5、中国首次正式被接纳为国际奥委会会员是什么时候?

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1931年获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被接纳为会员。

1949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1954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1979年中国奥委会成立,1958年中国奥委会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及其他体育组织的联系。

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通过全体委员表决,正式承认中国奥委会为全国性奥委会的决议。

同时决定,台湾体育组织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性体育组织参加今后奥林匹克活动。

6、2008年北京29届奥运会宗旨?

办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7、2500年前在古希腊奥林匹亚的埃拉斯山岩上刻下的名言是什么?

你想强壮吗?

跑步吧!

你想健美吗?

跑步吧!

你想聪明吗?

跑步吧!

8、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名言?

“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9、我国从古代到近代罕见的提倡尚武和重体育的文章是什么?

梁启超的《论尚武》

10、《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施行时间及等级?

1989年12月9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1月6日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第10号发布1990年1月6日起施行达标等级分及格、良好、优秀三级:

及格级标准:

250分至345分

良好级标准:

350分至415分

优秀级标准:

420分至500分

参加者有下列情况之一,不计其达标等级:

(一)未能在一年内完成规定的五类项目测验;

(二)有一类项目的测验成绩低于30分。

11、《体育法》的施行时间?

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1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的具体步骤是怎样?

从2002年新学年开始,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3%左右的中小学校和2所以上的高等学校,小学从一、三、五年级开始,中学(中专)和高等学校从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标准》,以取得经验。

从2003年新学年开始,各地实施《标准》的比例扩大到50%的中小学校和所有高等学校。

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标准》。

1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

1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适用于那些学生?

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

1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分组有那些?

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

小学一、二年级为一组,小学三、四年级为一组,小学五、六年级为一组;初中及以上年级每年级为一组,大学为一组。

1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测试项目有那些?

小学一、二年级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三项。

小学三、四年级测试身高、体重、50米跑、立定跳远四项。

小学五、六年级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

选测项目为三项:

从台阶试验、50米×8往返跑中选测一项;从50米跑、立定跳远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仰卧起坐中选测一项。

初中及以上各年级(含大学)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

选测项目为三项:

从50米跑、立定跳远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台阶试验、1000米跑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台阶试验、800米跑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和握力中选测一项。

17、选测与评分标准有那些?

等级评定与登记如何进行?

选测项目由各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测试前随机确定。

考虑到城乡的不同情况,《标准》中的台阶试验项目农村学校可选测相应项目,城市学校统一进行台阶试验的测试。

各个测试项目的得分之和为《标准》的最后得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

86分以上为优秀,76分-85分为良好,60分-75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每学年评定一次成绩并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片》,小学按照组别两年评定一次,其他年级每学年评定一次。

学生毕业年级的等级评定,按毕业当年的成绩和其他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评定。

18、《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发布时间

1995年6月20日

19、什么是全民健身计划?

全民健身计划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委及人民团体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配套的系统工程,是动员和组织国民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国民素质的跨世纪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规划。

20、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步骤是什么?

全民健身计划从94年开始实施,采取滚动推进方式、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第一期工程自

1994年至2000年,第二期工程2000年至2010年。

第一期工程拟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试点探索阶段;第二阶段为重点实施,逐步推广阶段,第三阶段为全面展开,普见成效阶段。

21、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工程是什么?

其主要任务和对象、重点?

一二一工程是借用体育教学队列练习中一二一的指挥口令,寓意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启动“齐步走”,同时形象地概括了第一阶段的任务。

工程的主要任务:

向社会发出号召、形成祟尚健身,参与健身的社会环境和风气,使体育成为一种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性活动。

当前的工作是:

突出一个重点——宣传发动。

通过宣传使全社会和广大群众了解全民健身计划,认识其意义、目的、作用、价值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参加活动的自觉性;推行二项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和《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掀起一个热潮——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

健身计划对象和重点:

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22、一二一工程的要求有那些?

个人——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二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家庭——每个家庭据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二次以上户外体育活动,有一份(册)以上体育健身报刊图书;

社区——提供一处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每年组织二次社区范围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学校——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组织二次远足、野营活动,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

23、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发布时间?

目的、任务、主要内容?

1990年3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令第11号发布。

目的:

为了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制订本条例。

学校体育工作是指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

基本任务是: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主要内容有

一、体育课教学

第七条 

学校应当根据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活动。

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各年级和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

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第八条

体育课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和所在地区地理、气候条件。

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应当灵活多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第九条

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学生因病、残免修体育课或者免除体育课考试的,必须持医院证明,经学校体育教研室(组)审核同意,并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记入学生健康档案。

二、课外体育活动

第十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

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

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

第十一条 学校应当在学生中认真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活动和等级运动员制度。

学校可根据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远足、野营和举办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第四章 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

第十二条

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有条件的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普通高等学校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以开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

第十三条

学校对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应当安排好文化课学习,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并注意改善他们的营养。

普通高等学校对运动水平较高、具有培养前途的学生,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

第十四条

学校体育竞赛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

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普通小学校际体育竞赛在学校所在地区、县范围内举行,普通中学校体育竞赛在学校所在地的自治洲、市范围内举行。

但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也可以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举行。

第十五条

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特殊情况下,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提前或延期举行。

国家教育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国际学生体育竞赛。

第十六条

学校体育竞赛应当执行国家有关的体育竞赛制和规定,树立良好的赛风。

第五章 体育教师

第十七条体育教师应当热爱学校体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掌握体育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方法。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

除普通小学外,学校应当根据学校女生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女体育教师。

承担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任务的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应当相应增加。

第十九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育进修培训。

对体育教师的职务聘任、工资待遇应当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对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工作服装和粮食定量。

体育教师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应当计算工作量。

学校对妊娠、产后的女体育教师,应当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给予相应的照顾

第六章 场地、器材、设备和经费

第二十条

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制订的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才、设备标准,有计划地逐步配齐。

学校体育器材应当纳入教学仪器供应计划。

新建、改建学校必须按照有关场地、器材的规定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在学校比较密集的城镇地区,逐步建立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心,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社会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应当安排一定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维修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校场地或者破坏体育器材、设备。

第二十二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年度学校教育经费时,应当安排一定数额的体育经费,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经费上应当尽可能对学校体育工作给予支持。

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支援学校体育工作。

第七章组织机构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健全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学校体育工作应当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

普通中小学校的体育工作应当列入督导计划。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由一位副校(院)长主管体育工作,在制定计划、总结工作、评选先进时,应当把体育工作列为重要内容。

第二十五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规模较大的普通中学,可以建立相应的体育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干部和管理人员。

班主任、辅导员应当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一项工作的内容,教育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学校的卫生部门应当与体育管理部门互相配合,搞好体育卫生工作。

总务部门应当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后勤保障。

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以及大、中学生体育协会等组织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

24、学生上课规则有那些?

一、对教师要有礼貌,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请假必须履行手续。

二、上课时服装轻便(应尽量脱去上衣外套),应穿运动鞋和硬底鞋,不戴帽子和围巾,衣袋内不装有碍活动安全的杂物。

三、应按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练习,并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

四、上课预备铃响后,要立即到指定地点排好队,由班级体委整队并严格执行课堂礼节。

课结束前必须整队,听取教师小结。

五、课前体育委员应主动协助教师布置场地、器材。

上课时应协助教师做好安全保护工作,课后协助收回器材。

六、严格执行规定的安全措施,爱护场地器材、设备。

25、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那些?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六个方面。

一、兴趣方面:

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

体育

教师在兴趣方面应具备:

(1)广阔的、多方面的兴趣;

(2)对体育学科,有浓厚而专一的兴趣。

教师不仅对运动项目具有广泛的爱好,更重要的是应专注于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兴趣上。

体育教师只有具有广活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和诱发健身的欲望。

二、情感方面: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

情感表现有以下四点:

(1)乐观的情绪,积极进取的精神。

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精神饱满,上进心强的人。

(2)热爱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

特别对于体质差的学生,在教学和训练上更应关怀备至。

爱生是教师的最基本品质之一,而且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的力量。

(3)理智感。

这是与求知、科学态度、探索真理相联系的情感。

它对于激发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是非常有益的。

(4)不迁怒。

教师要善于克服自身气质和性格上的弱点,在教学上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不感情用事,不严词指责,要倡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方法。

三、意志方面:

坚强的意志是教师在困难条件下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

教师意志上的良好品质,对学生的思想行动有直接的影响。

它包括:

(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力求达到预定目的坚强意志力。

(2)个人激情、欲望和行动有自制的能力。

(3)在困难面前坚定不移,行动果断,勇于克服困难,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教师所具备的这些意志品质,可以获得学生的信任和赞扬,在教学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教学能力:

教学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全面掌握教材和实施教学方法的能力。

(1)语言能力:

清晰生动的讲解而富有感染力,能引起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有助于建立技术概念。

(2)示范能力:

精湛的示范,对于技术动作的结构、顺序、要点、难点,揭示深刻;轻松自如的示范,可以引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

(3)组织能力:

完善的组织教学,可使教材按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材的系统和顺序实施,以达到增强体质之目的。

(4)教育的机智:

这是教师对意外的情况,对问题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对策的能力。

这种能力取决于教师本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预测反馈的能力。

五、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知人之明”的能力。

这种能力有助于教师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1)精确的了解学生的个性:

教师对学生的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和性格(内倾,外倾)的类型,具备鉴别和归类的能力。

(2)善于观察学生行为和情绪:

行为和心理状态是统一的。

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的教师,能通过学生的行为特征,很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下表所示:

观察判断表行为特征心理状态犹豫—→胆怯退缩——→畏惧浮燥——→急于求成逞能——→骄傲松懈——→疲劳欢快——→兴趣。

六、不断创新的精神:

一个有成就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决不是一个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是好学不厌,悔人不倦,并且有丰富的知识貯备的人。

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不断创新的精神,才能使体育教学始终按照客观规律向前发展。

体育教师所具备的心理品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体育教师只有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严格地进行自我教育,在业务上刻苦学习,才能使心理品质逐渐完善起来。

26、中国的第一个新教育学制

1903年(癸卯年),张百熙和张之洞、荣庆等重新拟订了《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公布在全国实行,被称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新教育学制。

1905年,清政府又明令废止科举制度。

从此,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体制和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

也开始在学校教育中开设体操课,才开始有了体育。

27、外国体育发展史

(1)在古希腊,灿烂的文化、发达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带来了体育繁荣。

各城邦之间的军事交战,更加促进了他们对体育的重视。

最典型的是斯巴达,他们不仅重视尚武教育,同时很注意优生。

新婴儿必须交送国家检查,体格强壮者才归还父母养育,患病或畸形的儿童便被丢入山谷之中,任其死去。

古希腊人还在祭祀活动中诞生了辉煌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延续达千年之久,为人类体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中世纪(476—1640)欧洲进入黑暗的封建社会阶段。

经济文化落后,在有害思想的支配下,除了在为统治阶级培养接班人的封建贵族子弟学校的骑士教育中施以体育之外(规定“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跳棋、吟诗,其中有五项属于体育范畴),在一般教会学校的课程中,没有发展体能的活动计划,被称为“没有体育的教育”,致使一般人身体能力退化,加之不讲卫生,忽视防治疾病,造成流行病、传染病蔓延,民族体质日衰。

(3)于14、15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

此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是英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洛克(1632—1704)。

他明确地把教育分成体育、德育和智育三部分,并强调指出“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之身体”。

主张在宫庭训练学校开设体育课程。

(4)18世纪,法国出现了以反对教学权威和封建制度为目的的启蒙运动,其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1715—1771)。

他主张在教育上要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5)19世纪,西欧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和民族主义倾向,各国之间接连发生战争,如克里米亚战争等,许多国家都遭受战败的屈辱。

正是出于强国强民的需要,迫使各国开始重视体育,因而相继出现了“体操之父”,如德国的“体操之父”古茨姆斯等。

作为人类社会财富的体育,以后流传到欧亚美各洲,推动了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

正当欧洲各国纷纷采用和推广德国和瑞典体操的时候,英国由于其独特的社会条件,兴起了符合他们民族特点的户外运动、娱乐和竞技运动。

随着英国殖民主义的扩张以及斯宾塞的著作流传,英国的户外运动、娱乐和竞技运动,逐渐在美国、欧洲以及其他许多国家得到传播。

28、中国体育发展史

(1)中国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

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当人类的社会活动还只能勉强区分为求食(采集、渔猎)和攻防(对野兽和对其他人群的进攻和防卫),就发展了走、跑、跳、投、浮水等基本的技能。

甚至在四万年前,中国的人类就用上了“飞石索”,在二万八千年前弓弦箭的发明,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那时,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开始以教育(从手段和内容上)或雏形娱乐的面孔登上了人类历史的大舞台。

社会藉此开始有了萌芽状态的体育。

(2)在我国夏、商、周、春秋时代,历时一千六百年的奴隶社会中,由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和频繁的战争,刺激了军事武艺的发展和对军队身体训练的重视。

春秋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教育理论和体育实践,对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孙武不朽的军事经典《孙子兵法》,其中就有不少有关身体技能和训练的内容。

孔子除在他兴办的私学中进行六艺教育外,还主张学生进行郊游和游水。

他本身也爱好射箭、打猎、钓鱼和登山等体育活动,并注意卫生保健,因而身体强健。

(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代体育。

由于汉代政策宽简,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出现了政治巩固、经济文化发展的文景之治。

加之为了击退外来的侵扰,需要加强军备,使人民强身祛病。

这些社会需要,促使汉代体育在先秦体育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大发展。

由于汉代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得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名目繁多。

其中有关体育的项目有角抵(包括角力、摔交)、舞蹈(蹋鞠舞等)以及秋千、舞龙、耍狮、高践等活动。

有的活动在后世发展成为竞技运动项目,有的至今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身体娱乐活动。

(4)两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混乱、分裂的局面。

在体育活动方面,汉代那些能促使人民强身祛病的活动项目,如赋鞠等逐渐被废弃。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倒也促进了娱乐性体育和导引养生的发展。

如统治者提倡的奔棋、歌舞、百戏等。

(5)封建社会的中期,隋、唐、五代时期,特别是唐朝,由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当权时的“开元盛世”共百余年,全国统一,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都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这种社会条件下,隋唐体育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隋唐体育活动的特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