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手册自然地理第一单元地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4548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知识手册自然地理第一单元地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知识手册自然地理第一单元地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知识手册自然地理第一单元地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知识手册自然地理第一单元地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知识手册自然地理第一单元地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知识手册自然地理第一单元地球.docx

《高中地理知识手册自然地理第一单元地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知识手册自然地理第一单元地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知识手册自然地理第一单元地球.docx

高中地理知识手册自然地理第一单元地球

 

地理知识手册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目录

第一单元地球———————————————————3

第一讲地球地图———————————————————4

第二讲宇宙中的地球—————————————————10

第三讲地球运动———————————————————12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18

第一讲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19

第二讲大气的受热过程————————————————20

第三讲大气运动———————————————————23

第四讲气候————————————————————28

第五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5

第六讲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36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40

第一讲陆地水————————————————————41

第二讲海洋水———————————————————45

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49

第一讲地球的内部圈层及板块构造学说——————————50

第二讲板块构造学说—————————————————51

第三讲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地质作用——————————53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56

第一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6

第二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57

第一单元地球

知识框架:

第一讲地球与地图

第一节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

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二、地球仪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对比:

纬线

经线

形状

半圆

长度

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

相等

相互关系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间隔

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

任意两条经线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重要经纬线

南北半球分界线、温度带分界线(回归线与极圈)、纬度带分界线(30°和60°)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国际日期变更线(180°)

2.经纬网的应用

(1)定位置:

北京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北京的对趾点是______________。

(2)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①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

②任何一条纬线(纬度为φ)上,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度为111×cosφ千米。

(3)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判别内容

特点

判断方法

南北

方向

绝对

方向

1两地同为南(北)纬,度数大的位于南(北)方;

2一地位于南纬,另一地位于北纬,位于南纬的在南方,位于北纬的在北方;

③南(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北)点,其四周都是北(南)方

东西

方向

相对

方向

①判断时要取两地间劣弧确定东西方向;

②两地都是东(西)经度,度数大的位于东(西)方;

③一地位于东经度,另一地位于西经度:

若两者经度之和小于180°,则位于东经度的在东方,位于西经度的在西方;

若两者之和大于180°,则位于东经度的在西方,位于西经度的在东方

(4)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

理论依据:

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

地球的大圆是以地心为圆心的圆,常见的大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读步骤:

(1)确定两点的位置特征:

在常见大圆上;不在常见大圆上

(2)判读最短航线的方向:

①在常见大圆上:

若在同一经线上,则沿经线向南或向北走;

若在同一经线圈(经度差为180°)上,则沿经线圈过北极点或南极点走;

若在赤道上:

在沿赤道向东或向西走;

若即在同一经线圈上又在赤道上:

则沿经线圈过北极点或南极点走(经线圈长度小于赤道);

若在晨昏线上:

则沿晨昏线走。

②不在常见大圆上:

两点经度差不等于180°,其中情况只考查同纬度或纬度相近的点

先确定东西方向,且东西方向不变;

在确定南北方向:

同在北半球,先北后南;同在南半球,先南后北;

最后将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综合描述。

第二节地图

一、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地图:

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右东左西;

2.指向标地图:

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3.有经纬网的地图:

经线指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二、地图上的图例与注记:

“泰山▲、1532.7”中“▲”属于图例,“泰山、1532.7”为注记。

三、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的概念:

表示图上距离与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

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2.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1)图幅大小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2)实地范围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3.比例尺缩放

(1)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A、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原比例尺×n

B、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原比例尺×(1+n)

C、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缩小后的比例尺=原比例尺×1/n

D、将原比例尺缩小1/n,缩小后的比例尺=原比例尺×(1-1/n)

(2)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缩小)到倍数的平方,即:

图幅面积=原图幅面积×(比例尺放大(缩小)到倍数)2

(3)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实地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2=(图上距离)2/(实际距离)2=图幅面积/实际面积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实地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缩小)到倍数的倒数的平方。

即:

图幅面积=原图幅面积×1/(比例尺放大(缩小)到倍数)2

4.经纬网与面积大小、比例尺大小的关系

(1)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如图:

乙>丙>甲),比例尺越大(如图:

甲>丙>乙)。

(2)一般来说,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如图:

甲的范围大于乙,甲的比例尺小于乙)。

第三节等高线地形图

一、基本概念:

1.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已知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4.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线

二、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数值相等。

(2)同一幅图中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差值)相等。

两条相邻等高线可以同值,或者相差1个等高距。

(3)等高线为闭合曲线,但在同一幅图中,受图幅限制,不一定全部闭合。

(4)两条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可能重叠。

(5)等高线的变化具有递变规律。

三、等高线的判读方法

1.读数值:

同线等高,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值全图一致(也可为零)。

2.读递变:

一般等高线两侧的数值不同,一边高于该等高线数值,另一边则低于该数值。

需特别注意的是:

河谷两侧等高线数值对称分布。

3.读疏密状况:

等高线密——坡度大;等高线疏——坡度小。

4.看走向和弯曲: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5.局部闭合: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如图:

若a<b,则P<a,Q>b。

总结1:

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小地形

 

总结2:

五种基本(大)地形

海岸线:

0米等高线。

地形名称

特征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高原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

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从四周向中心降低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利用等高线判断河流特征

(1)水系特征:

①河流发育:

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②河流流向: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河流流向的几种判读方法: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根据地势高低;根据支流与干流的夹角,支流与干流的汇水角度一般小于90°;根据入海口。

③水系形状: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图1:

山谷与河流图2:

向心状水系图3:

放射状水系

(2)水文特征:

①河流流速: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常形成瀑布。

②河流流量:

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2.利用等高线图判断气候特征

(1)气温: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相反。

(2)降水: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随海拔高度升高,降水量先增后减。

(3)光照:

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

3.利用等高线图判断地形特征

(1)判断地形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小),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大)。

(2)估算两点(陡崖)的相对高度-垂直作图法

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

(n-1)d≤ΔH<(n+1)d。

(3)判断地貌类型:

小地形和大地形(总结1和总结2)

4.利用等高线图进行区位选择

区位选择

理由

选点

水库大坝

“口袋形”地形区,避开断层

①大坝建在峡谷处,工程量小;

②上游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港口

城市附近,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

①陆地地形平坦,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②港阔水深且避风的海湾,有利于船舶停泊;

③以城市为依托

④经济腹地范围大

选线

交通线

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①沿等高线修建,坡度缓,施工难度小;

②工程量小。

引水线

尽可能短,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①线路短,工程量小;

②水能顺地势自流。

选面

农业区

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工业区

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靠近水源、资源丰富的地区。

居民区

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靠近水源、远离污染源的向阳地带。

【思路拓展】“点”、“线”、“面”的类型多种多样,但是不管哪一种的选择,我们都要结合其功能与我们的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5.通视问题

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五、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1.定坐标:

横坐标长度一般与剖面线长度相等,即水平比例尺与原图相同;在横坐标上标起点和终点;纵坐标高度范围取决于剖面线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纵坐标注意标单位。

2.描点

3.连线:

要用平滑曲线连线;

若相邻两个点海拔高度相等,一般两点之间会有拐点。

4.检查:

横坐标上是否有代表起点和终点的字母;纵坐标是否有单位;起点、终点、拐点(包括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高度。

第二讲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宇宙

(1)天体:

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天体系统:

总星系——星系——恒星系统——行星系统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按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排序: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

类别

包括行星

距日远近

体积质量

平均密度

表面温度

卫星数目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没有或很少

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介于两者间

介于两者间

较多

(3)八大行星运动特征: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具有生命的一个特殊的天体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运行轨道安全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C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有液态的水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量,不断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

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

其能量主要集中的可见光部分,波长范围为0.4—0.76微米。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能源。

2.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

①光球:

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

②色球:

耀斑(最激烈的显示)

③日冕:

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

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

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三、卫星发射基地

1.航天发射基地的建设区位

(1)纬度:

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2)方向:

向东发射,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节省燃料;

(3)气象条件:

阴天少,雷雨天气少,云少,云离地表高,风速小;

(4)地形条件:

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5)交通条件:

交通便利,人口稀少;

(6)国防条件:

建于山区、沙漠地区。

2.返回地点

(1)人烟稀少的地区

(2)地势平坦开阔

(3)无大河湖泊

3.我国的三大卫星发射基地

(1)酒泉:

地处甘肃酒泉东北的戈壁滩边缘,被称为“戈壁之光”。

主要承担各种近地轨道卫星和科学试验卫星(飞船)的发射任务。

(2)西昌:

地处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彝海明珠”,是我国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理想“窗口”。

(3)太原:

位于黄土高原,具有发射极地轨道卫星的良好地理条件,能满足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的卫星发射要求。

(4)海南文昌:

①交通便利,海运方便,可以发射大吨位火箭;②纬度低,提高发射质量;③可以多方位发射,直接面向大海,安全系数高;④原有基础条件好。

 

第三讲地球运动

第一节地球的运动形式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

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运动轴心及轨道

(1)轨道为赤道

(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极星高度等于当地纬度(北半球)

(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注意区分:

近日点和冬至日、远日点和夏至日。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1)恒星日:

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2)太阳日:

24时,昼夜更替周期

(1)恒星年:

365天6时9分10秒。

(真正周期)

(2)回归年:

365天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

速度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0/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近快远慢

二、黄赤交角

1.概念:

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的赤道面与公转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目前是23°26′。

如右图。

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度数相等,与极圈度数互余。

 

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注意: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内有一次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内有两次直射,直射同一纬线的两个日期关于夏至日和冬至日对称。

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没有直射现象。

(2)太阳直射点移动与太阳正午方位、日出日落方位

①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方位

地区

正午太阳方位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正南

北回归线

6月22日头顶上,其他时间正南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有时正南,有时正北,直射的两天在头顶上

南回归线

12月22日头顶上,其他时间正北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正比

 

②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太阳东升西落;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3.黄赤交角变化引起的现象: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范围变大;

(2)极昼极夜现象——黄赤交角变大,极昼极夜范围变大;

(3)五带的变化——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4)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与黄赤交角的变化成正相关。

(5)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各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随黄赤交角的增大而增大,随黄赤交角的减小而较小,而且纬度越高,这种变化越明显。

4.黄赤交角变为0时,出现的地理现象:

(1)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2)各地气温年较差变小,但存在气温日较差;

(3)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两种气候类型及其对应的自然带消失;

(4)无四季变化。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更替

1.原因:

地球自转。

(注意区分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的原因)

2.周期:

24小时

运动的人感觉到的昼夜更替周期的长短:

如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不一定正东,可以是向东、东南或东北),感觉一天时间短于24小时;如果逆地球自转方向(正西、西南或西北),感觉一天长于24小时。

3.意义:

缩小气温日较差

4.晨昏线:

(1)晨昏线判读: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为昏线,由夜入昼为晨线。

(2)晨昏线特征:

①太阳光线与晨昏线所在平面垂直;

②晨昏线始终平分地球,平分赤道。

所以,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

③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春秋分时为0,冬至日和夏至日达到最大值23°26′。

④晨昏线移动方向为自东向西,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但速度相同,都是15°/h;

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的类型:

(4)晨昏线的应用:

①确定地球自转方向;②确定地方时;③确定日期和节气;

④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直射点经度:

地方时12:

00的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直射点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

⑤确定昼夜长短;

⑥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二、地方时及区时

1.地方时:

因经线而不同的时刻。

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

地方时的计算: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

2.区时:

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中央经线=时区数*15°

区时的计算:

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差,注意东加西减;

3.某地时区数的计算:

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商+余数,若余数<7.5,则为商,若余数>7.5,则为商+1

4.光照图上地方时计算的四把钥匙:

光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

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

00;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00;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0:

00或24:

00。

5.几个特殊时间:

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是指0°经线的地方时,太平洋标准时是指120°W的地方时。

6.日期分界线:

 

(2)日期范围的确定

 

0:

00

1800

00

1800

新的一天:

从0点经线向东到180°;

旧的一天:

从0点经线向西到180°;

全球处于同一日期时:

0点经线于1800经线重合,此时北京时间为20:

00。

三、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1.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

地转偏向力从赤道向两极增大。

2.地转偏向力原理的应用:

重点关注在河流和风的运动中的应用。

(1)直流:

河流偏转的一岸为侵蚀岸,另一岸为沉积岸;

曲流处:

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2)侵蚀岸坡度陡,沉积岸坡度缓。

(3)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

具体示意如下:

四、地球形状

惯性离心力——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第三节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下的地理意义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

是一天内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地方时为12点时(当地正午)太阳最高。

(注意:

同一纬线上各点正午时太阳高度相同)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1)纬度分布规律:

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春秋二分日: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

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

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间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间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夏至日

冬至日

北回归线

夏至日

冬至日

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直射

冬至日

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直射

夏至日

南回归线

冬至日

夏至日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冬至日

夏至日

总结: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角问题的综合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日影为零。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4)楼间距:

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楼间距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楼间距大。

(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和夜弧

2.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1)纬度分布规律

①基本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那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全球来讲,纬度越靠直射半球所在方向,昼越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