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硝酸 硫酸 氨气 课外拓展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4521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硝酸 硫酸 氨气 课外拓展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硝酸 硫酸 氨气 课外拓展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硝酸 硫酸 氨气 课外拓展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硝酸 硫酸 氨气 课外拓展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硝酸 硫酸 氨气 课外拓展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硝酸 硫酸 氨气 课外拓展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硝酸 硫酸 氨气 课外拓展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硝酸 硫酸 氨气 课外拓展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硝酸 硫酸 氨气 课外拓展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硝酸硫酸氨气课外拓展训练Word版含答案

高一年级化学学科

(1)硝酸

1.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使石蕊试液变红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2

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

2.(双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B.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

C.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加热,发生离子反应:

Fe+3NO

+6H+

Fe3++3NO2↑+3H2O

D.用浓HNO3与Cu反应制备NO2

3.可用下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

A.用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B.用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

C.用锌和稀硫酸制氢气D.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

4.14g铜金合金与足量的某浓度HNO3反应,将产生的气体与1.12L(标准状况)O2混合,通入水中,气体恰好完全被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为(..)A.9.6gB.6.4gC.3.2gD.1.6g

5.足量铜与一定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mL..B.45mL..C.30mL..D.15mL

6.(双选题)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BaCl2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右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BaCO3B.从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CO2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BaSO4D.在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7.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A.向蔗糖中加入浓H2SO4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反应CuSO4+H2S===CuS↓+H2SO4能进行,说明硫化铜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8.把铁与铜的混合物放入稀硝酸中,反应后过滤,把滤出的固体物质投入盐酸中无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盐是(..)A.Cu(NO3)2B.Fe(NO3)3C.Fe(NO3)2D.Fe(NO3)2和Cu(NO3)2

9.取3张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浓硝酸、浓硫酸、新制的氯水,3张试纸最后呈现的颜色是(..)A.白、红、白B.红、黑、红C.红、红、白D.白、黑、白

10.向100mL12mol·L-1浓HNO3中加入足量的Cu片,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

A.等于0.3molB.等于0.6molC.小于0.6molD.介于0.3mol与0.6mol之间

11.在4mol/L的硫酸和2mol/L的硝酸混合溶液10mL中,加入0.96g铜粉,充分反应后最多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

A.89.6mLB.112mLC.168mLD.224mL

12.下列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Fe2+、NO

、Na+、Cl-..B.K+、Cl-、SO

、Al3+

C.S2-、Na+、NH

、NO

D.SO

、K+、NO

、Cl-

13.某课外学习小组,为探究稀HNO3能与Cu反应生成无色的NO气体,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稀HNO3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向U形管中注入稀HNO3并将左管充满的操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

(3)将左管充满稀HNO3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开始时,反应很慢,为加快反应速率,应采取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HNO3与Cu的反应能否自动停止?

为什么?

___________。

(6)在实验中,证明生成的无色气体是NO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防止气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外逸,污染空气,教师建议同学们在漏斗上口处堵一小团蘸有浓NaOH的棉花,将有毒气体吸收。

其中一种气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之间的一些反应关系,其中部分产物未写出。

常温下X和H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1molX分解得到A、B、C各1mol。

试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X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G+H→A+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G+Cu→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合成C,合成后采用________的方法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能用上述方法分离出C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________L,NO2的体积为________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a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l/L。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至少需要30%的双氧水____g。

16.为了测定某铜银合金的成分,将30g合金溶于80mL13.5mol/L的浓硝酸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6.72L(标准状况下)气体,并测得溶液中c(H+)=1mol/L,设反应后溶液体积仍为80mL。

计算:

(1)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2)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

 

(2)氨气

1.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然后(..)

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

C.加入NaOH浓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

D.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

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不褪色

B.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可能出现浑浊

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澄清石灰水,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又溶解

D.上述实验中仪器D可以用长玻璃导管代替

3.有关下列实验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吸收实验中多余的Cl2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等

C.装置③中X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D.装置④中可用于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4.把aL含(NH4)2SO4、NH4NO3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bmol烧碱刚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与BaCl2溶液完全反应消耗cmolBaCl2,则原溶液中c(NO

)为(..)

A.

mol·L-1..B.

mol·L-1C.

mol·L-1D.

mol·L-1

5.(双选)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K+、NH

、Cl-、Mg2+、Ba2+、CO

、SO

,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③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K+一定存在B.100mL溶液中含0.01molCO

C.Cl-可能存在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6.下图所示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A.甲:

Ca(OH)2;乙:

稀盐酸B.甲:

水;乙:

NaOH溶液

C.甲:

NaOH溶液;乙:

水D.甲:

稀盐酸;乙:

NaCl溶液

7.将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NH3B.O2C.H2OD.CO2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分解,产物均有NH3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不是所有铵盐中的氮均呈-3价

C.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

+OH-

NH3↑+H2O

D.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加热法分离

9.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CO2、NH3、HCl、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

A.HCl、CO2、H2B.CO、H2、H2OC.CO、H2、NH3D.HCl、CO、H2O

10.在实验室里可按如图所示装置干燥并收集气体R,且吸收多余的R,则R是(..)

A.CH4B.HClC.NOD.NH3

11.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

12.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

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可见小气球a鼓起。

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A.X是NH3,Y是水

B.X是SO2,Y是NaOH浓溶液

C.X是CO2,Y是稀硫酸

D.X是HCl,Y是NaNO3稀溶液

13.氮元素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回答下列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问题。

(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

(2)氨气通入水中可制得氨水,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试剂变红。

请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气可以跟多种物质发生反应,请将如图所示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

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1)三位同学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氯气的同学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5)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还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该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能否用NH4Cl固体代替?

________(填“能”或“不能”)。

15.已知氨气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1)A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B中加入的物质是___,其作用是______。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______,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之间的一些反应关系,其中部分产物未写出。

常温下X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

根据下图关系推断:

(1)化学式X______,A_______,B______。

(2)实验室收集气体D和F的方法依次是__法、____法。

(3)写出C→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A与E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四瓶白色固体,它们可能是Al2O3、NaOH、(NH4)2SO4、Al2(SO4)3。

现仅用蒸馏水及已被检出的物质对它们就可以作出鉴别。

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待检物分别加水可以立刻鉴别出一种物质A,用鉴别出的该物质中可以对余下的物质进行鉴别。

此时可以先检验出物质B为________,再以该物质B作为试剂可以对余下的物质进行鉴别,其中一个反应会产生气体,该反应所生成的气体C为________(填“酸”或“碱”)性气体,一般用________(填“碱石灰”、“浓硫酸”或“五氧化二磷”)干燥。

(2)另一个反应的现象是先沉淀后溶解,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C的实验室制法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酸

1.(双选题)下列有关硫酸的化学事实与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久置在敞口容器中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脱水性)

B.在加热条件下铁与浓硫酸反应(氧化性、酸性)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黑面包”实验(吸水性)

D.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反应制HCl(难挥发性)

2.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的是(..)

A.Fe(NO3)2溶液

白色沉淀

B.Ba(NO3)2溶液

白色沉淀

C.无色溶液

白色沉淀

D.无色溶液

无沉淀

白色沉淀

3.下列叙述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量筒壁慢慢的注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不断搅拌

B.浓硫酸具有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C.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D.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4.将足量的铜片与100mL18mol·L-1浓H2SO4加热充分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SO2气体VL。

下列对此反应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体现了浓H2SO4的酸性和强氧化性B.反应结束后两种反应物均有剩余

C.被还原的硫酸为

molD.参加反应的Cu为0.9mol

5.关于浓H2SO4与Cu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反应中,浓H2SO4只表现出氧化性B.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在反应中,浓H2SO4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D.每1mol铜参加反应就有2mol浓H2SO4被还原,同时生成2molSO2

6.在一定体积的18mol/L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为0.9mol,则浓H2SO4的实际体积为(..)

A.等于50mLB.大于50mLC.等于100mLD.大于100mL

7.(双选题)有一瓶Na2SO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

对此实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Na2SO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B.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C.加硝酸后的沉淀一定是BaSO4D.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

8.用20mL18.4mol·L-1的浓H2SO4与铜共热一段时间后,冷却,过滤除去多余的铜,将滤液加水稀释到100mL,得到溶液中SO

的浓度为3.18mol·L-1,则此时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50mol·L-1B.0.75mol·L-1C.1.00mol·L-1D.3.18mol·L-1

9.将浓H2SO4溶液滴入浓盐酸中,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口会出现酸雾。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浓H2SO4具有脱水性B.浓H2SO4是高沸点酸C.HCl气体溶解度很小

D.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热量,降低了HCl的溶解度

10.浓硫酸与下列物质作用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①炽热的木炭.②H2S气体.③Cu.④FeO.⑤NH3.⑥蔗糖.⑦CuSO4·5H2O.⑧铁、铝

A.③④B.①②⑤⑧C.①②③④⑦D.⑥⑦

11.一定量的Cu粉与浓H2SO4共热产生SO2气体的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下),则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A.加入Cu的质量为6.4gB.加入浓H2SO4中含溶质为0.2mol

C.加入Cu的质量大于6.4gD.加入浓H2SO4中含溶质多于0.2mol

12.把一定量的锌与100mL18.5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Y33.6L(在标准状况下)。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1L,测得溶液的c(H+)=0.1mol·L-1,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体Y是SO2和H2的混合物B.气体Y是SO2和H2的体积比为4:

1

C.反应中共消耗锌97.5gD.反应中共转移电子3mol

13.已知A→C必须加热,否则会发生钝化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你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B在酸性条件下与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

(3)A与过量浓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14.由Cl-、Br-、CO

、SO

、SO

、Na+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然后依次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用分液漏斗分离;②向分液后所得的水溶液中加入Ba(NO3)2和HNO3的混合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③在滤液中加AgNO3和HNO3的混合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肯定有的离子是________,肯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__。

(2)判断是否有Na+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如何转移到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步骤②改用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对

(1)的结论________(填“有影响”或“无影响”)。

15.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而乙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硫气体外,还可能产生氢气。

为了验证哪位同学的判断正确,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X,气体发生装置略去)。

试回答:

(1)上述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在安装好装置后,必须首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________。

(4)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B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E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

C中:

________,D中:

________。

如果去掉装置B,还能否根据D中的现象判断气体X中有氢气?

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

16.

(1)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试用下表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的各种产物。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的编号)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

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4)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

(5)装置③中所盛的溶液是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硝酸1B2BD3B4B5A6CD7C8C9D10D11D12B

13.

(1)3Cu+2NO

+8H+===3Cu2++2NO↑+4H2O

(2)拿下活塞,将稀HNO3从U形管a端(右端)注入U形管中,至溶液充满左管,塞上活塞

(3)防止反应生成的NO被O2氧化成NO2(4)用酒精灯在左管下加热(5)能,随反应生成气体的增多,压强增大,液面下降,当液面脱离铜丝时,反应停止(6)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使无色气体进入分液漏斗,若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证明无色气体为NO(7)2NO2+2NaOH===NaNO2+NaNO3+H2O

14.

(1)NH4HCO3.H2O

(2)①C+4HNO3(浓)

CO2↑+4NO2↑+2H2O②4NH3+5O2

4NO+6H2O

(3)3Cu+2NO

+8H+===3Cu2++2NO↑+4H2O(4)加压、降温液化.NH3易液化15.

(1)5.8.5.4.

(2)

.(3)57.816.

(1)0.3mol.

(2)36%

(2)氨气1C2B3C4B5AC6A7B8A9A10D11C12C

13.

(1)N2+3H2=2NH3

(2)NH3·H2O=NH

+OH-(3)4NH3+5O2=4NO+6H2O;2NO+O2===2NO214.

(1)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NH3的密度小于空气(3)乙(4)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满(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则证明已收集满)(5)丙.不能

15.

(1)固体NH4Cl和Ca(OH)22NH4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