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4443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docx

《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docx

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

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

文 学

2013-1-1118:

51:

24  来源:

《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1期

 【内容提要】 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扩张历史贯穿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可以这样说,来自西方的殖民冲击直接决定了殖民地诸国最近几百年的发展道路;即使在非殖民化的今天,这种冲击的影响仍然在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继续存在。

英国和俄国都曾经是这段历史上最庞大的两个殖民主义宗主国,它们当年的殖民主义扩张深刻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

本文通过对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两者的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同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还对英俄两种不同殖民主义管理体制对于殖民地国家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管理体制 非殖民化

  【中图分类号】 K34 【文章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9-721X(2008)01-0078-(05)

  从15世纪以来,世界进入了欧洲国家对全球进行殖民主义扩张的时代。

殖民主义时代和殖民地的非殖民化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

可以这样说,最近五百多年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西方殖民主义史。

在进行殖民主义扩张的所有国家中,英国和俄国这两个国家殖民扩张的广度和深度是最具代表性的,对世界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我们生活的时代。

它们对殖民地的管理体制各不相同,也各具特色。

对英俄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欧洲殖民主义扩张史和人类社会近现代历史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对欧洲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一、英俄不同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特点

  1、英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特点

  在1933年,大英殖民帝国发展到巅峰状态。

它拥有1.2亿平方英里的土地和五亿多人口,占地球土地表面积的23.85%和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1]。

为了对庞大并具有多样性的殖民主义帝国进行有效的统治,英国政府通常是采用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来作为自己的统治手段。

  第一种体制是通过在殖民地建立自治政府,并利用它们来维护宗主国在这些地区的权益。

这种自治政府主要建立在白人移民垦殖殖民地,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它们有一个基本相同的特点,即每一个殖民地都是一个独立单位,它们独自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宗主国政府一般很少对它们进行直接的干涉。

第二种体制是通过建立专制政府的形式,来稳固其统治基础。

这种专制政府主要建立在英属印度和其他热带地区的殖民地。

它们在18世纪70年代后,都被统称为皇家殖民地。

这类专制政府都处在英国派出的总督掌管之下,并且受到来自伦敦方面的严密监管。

这种专制政府形式的殖民地管理体制,又可以分为两类不同的具体统治方式,即直接的统治方式和间接的统治方式。

直接统治是西方殖民帝国在非移民垦殖殖民地内所惯用的统治方式。

它废除殖民地内传统的统治者和社会制度,直接派员组成一个官僚机构。

间接统治的主要特点是保留当地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与原来的统治者结成联盟,并通过他们来进行间接的统治。

例如,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从19世纪初期开始就是直接统治,但在印度民族大起义被镇压下去以后,英国在印度的一些地方采取了间接统治的方式,从而使印度成为一个包容直接统治和间接统治的综合体。

除印度以外,英国在尼日利亚、英属西非内陆地区、马来西亚、斐济等地都是实行的间接统治。

但是在锡兰、缅甸、南非等地,都实行直接统治[2]。

  2、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特点

  18世纪末,俄罗斯已经成为横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封建军事帝国。

它西近中欧,东至阿拉斯加,北接北冰洋,南部到达多瑙河口。

到1914年,俄罗斯拥有的殖民地的面积为1740万平方公里,人口3320万。

就殖民地面积而言,1914年俄国仅次于英国[3]。

俄国对外扩张的目的在于谋求更多更大的土地、出海口、自然资源、世界霸权。

俄罗斯国家数百年的扩张与侵略绝非沙皇、宫廷、贵族与军人的偶发冲动,从总体来看它是世代相传的一种国家政策。

沙俄的对外侵略扩张作为一种长久的国策,有其阶级基础,有支持它的社会集团。

因此,与大英殖民帝国相比,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具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俄国对殖民地的原有居民长期一贯推行强制的俄罗斯化政策。

俄国政府及其军队一旦夺取某个地域,便在当地居民中实行俄罗斯化政策。

具体内容就是尽可能任命俄罗斯人为官员、强迫使用俄语、推行俄罗斯文化、强令信奉东正教、严禁使用当地语言、限制土著文化的普及等等。

凡是违反上述俄罗斯化各种规定者,必将受到严厉的惩处。

随着俄罗斯化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的掠夺和剥削政策。

其次,俄国对殖民地长期一贯推行移民政策,以人口的扩张巩固殖民侵略的成果。

除了进行殖民地的非俄罗斯居民的俄罗斯化以外,还有被占领或被吞并地区的俄罗斯化,这种俄罗斯化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沙皇政府的一贯做法是往这些地区移民,使俄罗斯人在被占领和被吞并地区由少而多甚至超过当地居民。

这些地区的俄罗斯化通常比非俄居民的俄罗斯化有着更加长远的战略目的:

这些地区将来发生社会大动荡时,占据多数的俄罗斯居民便可以左右政局,决定地方的归属[4]。

  从这些比较中不难看出,与英国很不相同的是,俄罗斯对殖民地的管理体制不区分自治政府与专制政府,也不区分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

可以这样说,俄罗斯对殖民地的管理和对莫斯科周围地区的管理是一种模式,就是高度中央集权、垂直、强制、极其严格。

在某些时期,俄罗斯对殖民地的管理之严格程度,甚至超过了对沙皇进行殖民扩张以前的本国地区的管理。

二、英俄殖民主义管理体制差异性原因的分析

  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有很多并且错综复杂,但是我们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分析,也可以从中总结出几条最基本的原因。

  第一,从经济层面考察:

英国的殖民主义扩张的动力是国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工业革命导致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而英国只是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这使得英国必须到海外去寻求原材料产地、产品市场、廉价劳动力等资本主义发展的必备条件。

这些因素推动着英国人的殖民主义扩张。

而俄罗斯的扩张却完全不是这样,俄国没有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它们进行殖民主义扩张的目的在于谋求更多更大的土地、出海口、自然资源和世界霸权。

和英国的工业社会主导型殖民主义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国是一种典型的农业社会主导型殖民主义扩张。

  第二,从政治层面考察:

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就建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英国的殖民主义扩张在毁灭殖民地原有政治体系的同时,也给它们带去了一种更先进的经济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在英国的殖民主义统治下,殖民地虽然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但是也有机会获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而俄国进行的殖民主义扩张虽然也包含有双重使命的因素,但是由于俄国自身就是一个落后的专制的农业国,因此它的扩张更加野蛮落后,给被殖民地区带来的灾难更加深重,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严重阻碍了被殖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例如,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现状可以推测,如果这些地区能融入东亚的中日韩经济圈,应该能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但俄罗斯中央和地方政府时刻担心他们从亚洲抢到手的这块地区会从俄罗斯独立出来,或者说会“东方化”和“中国化”,因此疑虑重重,不愿全面地彻底地和东亚国家进行经济贸易合作,甚至对东亚国家的投资和移民采取敌视和排斥的态度。

  第三,从文化层面考察:

英国属于西方文明的核心国家,是最早沐浴到文艺复兴光辉的国家之一,在近代人文思想启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自由、平等、人权的思想深入人心。

因此,英国在殖民主义扩张的同时,也将这些重要的人文思想传播到殖民地,尤其是对殖民地的知识分子阶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知识分子正是使用他们在英国学到的这些资本主义人文思想来争取殖民地的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二战后的全球性非殖民主义浪潮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这里。

俄国的情况却恰好相反,俄罗斯受到蒙古人200多年的集权统治,在近现代也没有思想界的文艺复兴,因此在思想上远远落后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在二十世纪俄罗斯的土地上虽然也演绎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文明的兴衰全过程,但是对俄罗斯文化影响最大最深远的,还是他们的封建专制制度、沙皇集权制度、村社制度、土地无限扩张理念、大俄罗斯主义等属于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种种制度和意识形态。

这些文化被俄罗斯移民带到了他们的殖民地,使得俄罗斯的殖民地也长期处于文化落后状态。

  第四,从非殖民化角度来考察:

英国的殖民地在二战后的全球性非殖民主义浪潮都实现了独立和民族解放,英国也以非常理性务实的态度来对待这些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虽然很不情愿,但终归还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但是俄国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在专制制度的统治下,二战后的全球性非殖民主义浪潮对俄罗斯的影响很小,俄罗斯的殖民地也没有在这场浪潮中获得解放和独立。

苏联的解体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部分俄国殖民地的解放和独立,是一次迟来的非殖民化运动,有14个加盟共和国从俄罗斯的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获得了独立。

但是这次运动并不彻底,俄罗斯境内还有很多东方民族处在俄罗斯的殖民统治之下,他们都是在沙皇的近代殖民扩张下被纳入俄罗斯版图的,这些民族的非殖民化问题应该是我们今后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五,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考察: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它的殖民主义扩张是通过海军和海上贸易来进行的。

英国人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海权问题。

历来人们比较容易看到大英帝国四处进行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特点,因为它的殖民地、附属地在欧、亚、非、南北美洲与大洋洲都可以找到,这些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散性和世界性。

俄国是一个很典型的大陆国家,它的殖民主义扩张是通过陆军和陆地移民来进行的。

俄国人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陆权问题。

俄国往往给人们以某种一统大帝国的形象,如果不了解它的侵略扩张历史,便很难觉察这个帝国隐秘性的一面。

沙皇俄国在大力实行对外侵略的时候,由于缺乏海军或力量有限,一般都以陆地做基础,派遣军队暴力袭击和毁城夺地,不断将所占地域俄罗斯化,大量迁来俄罗斯移民,将当地居民排挤到贫瘠的地带,最后将已夺得的地区划入俄国版图,设立相应的行政建制,纳入帝国的政治机体和服从统一的专制治理。

由于所夺取的领土与俄国本地山水相连,因而给人以一种不同于大英帝国的印象。

实际上,在遭到俄罗斯帝国侵略扩张后,被直接并入它的版图、变成它的某种行政单位的地域与人口,从某种程度上看则是更加悲惨。

俄罗斯帝国的侵略扩张具有突出的连—80—续性,不论俄国内部政局如何变化,此项国策基本上一直在实行。

同时这种传统政策的多方向性,使得俄国在边境的几乎每一个方向都伸出贪婪的手,夺得了大片领土。

俄国一旦获取某块土地,除了遭到惨败以外,一般而言从不轻易放手交还[5]。

在这里不难看出,地缘政治的截然不同是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存在差异性的重要原因。

三、英俄不同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影响评价

  英国的殖民主义扩张和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给全世界都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前,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建立过如此全球性的大帝国。

一方面,英国的殖民主义扩张和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给西方世界以外的文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许多殖民地的土著民族遭到灭顶之灾,北美的印地安人和澳洲的原住民人口都大幅度减少,白人移民完全控制了这些国家;非洲的黑奴被贩卖到美洲,极大阻碍了非洲自身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亚洲的东方国家如印度受到了长期的殖民主义统治,古老文明遭到破坏;中国等半殖民地国家的主权也受到了严重损害。

另一方面,英国的殖民主义扩张和殖民主义管理体制在冲垮东方封建专制制度的同时,从客观上说,也给全世界带来了资本主义的先进政治经济制度和西方的先进文明,从而把全世界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方各民族的进步和觉醒。

英国的殖民主义扩张和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影响应该说是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学说的一个比较现实而生动的范例。

  俄国的殖民主义扩张和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给全世界带来的影响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沙皇俄国的对外侵略扩张是一种特点突出的国家政策,它有“理论”,有计划,有基础,是一种对外政策的传统,具有地理概念的方位性。

它在严重受挫时有所收敛,但是一旦条件改善必将重新实行。

异国土地一旦落入俄国控制之下,便极难从俄国划出。

俄国的统治者们在漫长的时间里,极力对外扩张侵略,不分东西南北,不论欧洲、亚洲、美洲,他们寸土必夺、贪得无厌,拼命追求一种数量的简单增长。

同时,他们忽略了自身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更新,忽略了文明的素质的提高。

欲望远远超过实力,并且长久地超过实力,使俄罗斯帝国日益陷入危机,它的外强中干的特征日益突出[6]。

俄国的殖民主义管理体制强调统一、集权、俄罗斯化。

这使得欧亚大陆上出现了一个沙皇统治下的庞大的非资本主义的大殖民帝国;它横贯于西欧与东亚之间,既非东方也非西方;它极具外向性和扩张性,极端崇尚武力解决国际问题。

这个殖民主义大帝国成了欧亚大陆一个最重大的不稳定因素,一战和二战的爆发都与俄罗斯有直接关系;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对外扩张实质上就是打着社会主义旗帜的俄罗斯殖民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二战后的冷战也是由俄罗斯帝国的过度扩张所导致。

俄罗斯的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给它的东方殖民地带来的影响,应该说绝大多数都是负面影响。

虽然中亚、西伯利亚、远东等地区在苏联时期也曾取得过工农业的较大发展,这些地区居民的识字率和文化程度也曾有迅速的提高,但是这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是伴随着俄罗斯化程度的日益加强和本民族文明的逐步消失而取得的,代价极其昂贵甚至得不偿失。

俄罗斯的殖民主义管理体制带来的俄罗斯移民给这些殖民地的原住民更是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性的后果,原住民除了被移民同化以外,没有别的选择。

这些问题都为今后的民族矛盾加剧和族群冲突埋下了祸根,使这些地区成为了今后地区间不稳定因素集聚的区域。

此外,这种殖民主义管理体制在冲垮殖民地原有封建专制制度的同时,又给殖民地的原住民带来了俄罗斯式的专制制度,这种以一种专制制度代替另一种专制制度的改变,不但没有削弱俄罗斯殖民地传统的专制主义崇拜,反而加深了这种专制主义崇拜的烙印,使得俄罗斯的殖民地在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增加了文化上的重重障碍。

  斯塔夫里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中,把殖民主义的扩张描述为“西方文明的扩张”,并把其原因归结为:

经济扩张、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的出现、民族君主国家的崛起等等[7]。

笔者认为,这些因素可以较好地用于解释英国积极进行殖民主义扩张的根本原因,但是却不能合理地完整地解释俄国殖民主义扩张的内在动力。

英国的殖民主义扩张有其坚实的经济基础、制度基础、人文基础,“大英帝国”在某种程度上说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古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大陆扩张型帝国,它是一个海洋扩张型帝国,其帝国的殖民地与英国本土并不互相接壤,但是都通过海洋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殖民地有些是欧洲移民占主体,有些是原住民占主体,因此英国的殖民主义管理体制采取的是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的方式。

至于俄国,则完全不同,它的扩张与其说是“西方文明的扩张”,不如说是具有俄罗斯特色的专制主义的扩张;俄国对其殖民地的管理体制始终是“高压+移民+同化”,与英国也有很大差别。

通过比较英国和俄国进行殖民主义扩张的内在动力的差异性,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差异也是两国对殖民地的管理体制存在较大差别的重要原因。

  从二战后的非殖民化进程来看,英国的殖民管理政策基本上是顺时势而动,因此,有学者认为:

二战后英国的非殖民化政策是在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日益高涨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退却。

而且,这种退却是渐进的,软硬兼施的,意味着从一种旧的控制转变为新的控制,用一种新关系代替旧关系[8]。

笔者基本同意这样的看法,并且认为:

在二战后波及全球的殖民地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浪潮中,英国本来是想用一种新的殖民管理体制代替一种旧的殖民地管理体制,只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国力的衰退,而没有实现其最初制定的目标。

俄国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始终处于不断的对外扩张之中,这种大陆帝国型的殖民主义扩张是在俄国延续了800余年的绝对专制制度统治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的,从本质上说是专制主义、皇权主义的对外扩张,是一个工业落后、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文盲率极高、小农和小生产的自然经济观和平均主义思想盛行的帝国进行的殖民主义扩张[9]。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俄国的殖民主义扩张是传统的大陆型帝国的扩张,这种扩张和历史上古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大陆扩张型帝国的扩张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与英国殖民主义扩张的经济基础、制度基础、人文基础相比较,俄国进行殖民主义扩张的特点是独特的俄罗斯式领土观、逐步缓慢对外渗透、武装移民占领、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带有扩张性的国民性等等。

因此,俄国对中亚、西伯利亚、远东等殖民地的管理体制也是传统的大陆帝国模式,强调垂直管理和绝对控制,防止这些殖民地同其原来的属国产生密切的政治经济关系,通过外部移民和民族同化政策,实现对这些殖民地的永久占领。

这些特点决定了二战后的非殖民化进程对俄国的影响要远远小于对大英帝国的影响,大英帝国的绝大多数殖民地在非殖民化进程中获得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而俄国的集权体制与高压政治使得俄国的殖民地上不可能产生任何有影响的非殖民化运动。

前苏联的解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一部分俄国殖民地从俄罗斯宗主国的控制下获得民族独立的重要的非殖民化进程,这个进程与二战后大英帝国殖民地的非殖民化进程相比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甚至“独联体”与“英联邦”这两个概念也都具有很多的共同点。

所不同的是这一进程的深度和广度远远比不上二战后大英帝国殖民地的非殖民化进程。

但俄属殖民地未来的经济政治发展状况与非殖民化进程发展趋势,仍然是我们今后需要重点关注与研究的现实问题。

(责任编辑 卢冠霖)

文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2005级博士生。

[1]高岱、郑家馨:

《殖民主义史》(总论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06页。

[2]高岱、郑家馨:

《殖民主义史》(总论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07-214页。

[3]马克垚主编:

《世界文明史》(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81页。

[4]马克垚主编:

《世界文明史》(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67-368页。

[5]马克垚主编:

《世界文明史》(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81-382页。

[6]马克垚主编:

《世界文明史》(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83页。

[7][美]斯塔夫里诺斯著:

《全球通史》(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85-398页。

[8]阎照祥:

《英国史》,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第410页。

[9]张建华:

《俄国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364-36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