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4392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69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试题.docx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试题.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试题.docx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试题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教育主要是为了成人生活,而非为了儿童生活。

教育的基本责任是在准备50年的成人生活,而不是为了20年的童年及青年生活。

”的教育家是()

A.博比特B.泰勒

C.查特斯D.哈普罗

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

A.《儿童与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课程》

3.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B.麦克尼尔

C.施瓦布D.派纳

4.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教育著作是()

A.《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

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

5.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A.福禄贝尔B.奥苏贝尔

C.斯金纳D.裴斯泰洛齐

6.“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这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共同理论基础是()

A.认知理论B.建构主义理论

C.情感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

7.学习根据类别对各种事物作出反应,学习对事物分门别类的一种能力,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B.问题解决学习

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

8.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面积计算,这种学习类型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9.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普遍性目标”取向的特点是()

A.普遍性、规范性、模糊性B.学术性、专门性、规范性

C.学术性、普遍性、基本性D.基本性、专门性、理解性

10.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取向属于()

A.表现性目标取向B.普遍性目标取向

C.行为目标取向D.生成性目标取向

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种观点是()

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

C.调和论D.超越论

1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教学方法类型上属于()

A.提示型B.复合型

C.自主型D.共同解决问题型

13.赫尔巴特提出的关于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A.复习B.训练

C.探究D.方法

14.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相应的学习观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

C.有意义经验学习D.有意义机械学习

15.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A.普遍主义B.实践理性

C.唯科学主义D.解放理性

16.课程的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

A.顺序性B.整合性

C.连续性D.逻辑性

17.经验自然主义的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使人成为“自然人”

B.个人经验与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

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

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

18.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中,“设计”的核心是()

A.个体已有的经验B.做中学

C.自愿的活动D.交互作用

19.20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

A.实用主义B.自然主义

C.人本主义D.改造主义

20.提出“附带学习”概念的学者是()

A.杜威B.克伯屈

C.杰克逊D.阿普尔

21.“隐性课程是学校暗默地、高效地灌输给学生的‘被合法化了的’文化、价值和规范,它是发挥着‘霸权’功能的日常意义体系”。

这一观点属于()

A.经验自然主义的隐性课程观B.结构功能主义的隐性课程观

C.再生产性的隐性课程观D.抵制性的隐性课程观

22.人们为了弥补班级授课组织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缺陷,对班级授课组织提出了一系列补充措施。

其中,比较有效的是()

A.留级制度

B.降低学力水准

C.能力分组

D.“班级授课组织内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

23.从课程计划到课程实施之间有一个过渡环节,这个环节通常称为()

A.课程评价B.课程标准

C.教学活动D.课程采用

24.在下列几种评价类型中,最关注结果的是()

A.形成性评价B.质的评价

C.效果评价D.内在评价

25.在古巴和林肯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分期中,第三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

A.测验或测量B.判断

C.心理建构D.描述

26.我们通常所称的“传统评价模式”是指()

A.差别模式B.目标达成模式

C.回应模式D.外貌模式

27.在课程研究领域,“课程开发范式”把课程视为()

A.师生经验B.符号表征

C.学校材料D.学校文化

28.中国当前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教育热点问题(如“重点中学”存废之争、择校问题、民办教育与私立学校问题等)大都反映了()

A.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渴望B.人们对提高教育地位的渴望

C.人们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渴望D.人们对受教育权利的追求

29.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个要素是()

A.学习材料、教师与学生、合作、意义B.文本材料、情境、交往、意义

C.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D.教学主体、情境、合作、意义建构

30.建构主义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特征是()

A.学习者中心、情境中心、问题中心

B.学习者为中心、元认知为中心、意义建构为中心

C.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

D.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可广泛而灵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32.简述课程选择的含义及其基本取向。

33.在今天的学校教育实践中综合课程的理想范例并不多,为什么?

34.简述课程与教学过程取向评价的本质、价值与局限。

35.“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对教学领域会产生哪些影响?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谈谈你的看法。

37.从课程实施三种取向之关系分析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误区。

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

笔者曾观摩了一些全国性的语文教学大比武活动,参赛选手共上了14节课,其中有11节课都采用了分组讨论的形式。

在一定意义上,不适宜的分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流弊’。

新课程的课堂中,满堂问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以为多问就体现出了新的理念。

学生被教师纷繁芜杂的‘问’搞得迷迷瞪瞪、晕头转向。

笔者曾统计过,某个老师上公开课从开始一直‘问’到底,总共设计了60多个‘问’,课堂被‘问’得乱七八糟。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谈谈如何把握教学方法的实质,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

A.《怎样编制课程》B.《课程》

C.《课程编制》D.《理解课程》

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是著作()

A.《潜在课程论》B.《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C.《现代课程论》D.《实践:

课程的语言》

3.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的。

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了“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其中“实践性课程”的中心是()

A.教师B.学生

C.教材D.环境

4.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

C.《教育论》D.《教育漫话》

5.“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以上表述揭示的教学原则是()

A.教学的教育性B.教学的直观性

C.教学的循序渐进D.教学的因材施教

6.那些在课程变革过程中被学校和社会有意或无意排除于学校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称为“虚无课程”。

这是思考课程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由美国课程论专家提出,他是()

A.古德莱德B.艾斯纳

C.斯腾豪斯D.奥利瓦

7.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教育经验

C.组织教育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

8.与课程教材的结构体系相匹配,在教学设计上,布鲁纳主张()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

C.有意义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

9.原有观念在概括程度、包摄范围上高于要学习的新观念,新学习的观念被纳入较高的上位观念,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这类学习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

10.许多教育心理学家曾对讲解式教学与发现式教学展开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模式各有利弊。

但一般的看法是,课堂教学应以()

A.发现式学习B.讲解式教学

C.合作学习D.自主式学习

11.与传统教学论中那种只注重智力或知识的发展相比,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上的转换,这就是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

A.一般发展B.特殊发展

C.全面发展D.个性发展

12.人本主义教育家在教育目标上为之心仪的目标是()

A.创造性发展B.潜能的发挥

C.人格的完善D.自我实现

13.斯腾豪斯所提出的“生成性目标”在价值取向上实际是追求()

A.技术理性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D.工具理性

14.通过语言而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示范B.显示

C.展示D.口述

15.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教育家是()

A.奥苏贝尔B.赞科夫

C.布鲁纳D.皮特斯

16.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之下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妥善组织为课程结构,使各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实现课程目标,这就是()

A.课程要素B.课程组织

C.课程结构D.课程目标

17.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不同学习阶段予以重复,这种课程组织的标准称为()

A.连续性B.顺序性

C.整合性D.螺旋性

18.以文化知识(科学、哲学、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这种课程类型称为()

A.要素课程B.综合课程

C.经验课程D.学科课程

19.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

用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课程称为()

A.直线式课程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

20.当代个别化教学组织的范例是()

A.道尔顿计划B.文纳特卡计划

C.先行计划D.凯勒计划

21.凡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可称为()

A.课程计划B.课程变革

C.课程实施D.课程采用

22.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这是课程实施的()

A.拒绝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

C.忠实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

23.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称为()

A.目标本位评价B.目标游离评价

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24.对课程或教学计划实际效用的评价,称为()

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

C.质的评价D.量的评价

25.把课程视为“符号表征”,课程研究的目的是理解课程“符号”所负载的价值观,这种课程研究的范式称为()

A.课程开发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

C.课程反思范式D.课程发展范式

26.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和文化个性,称为()

A.文化性B.国际性

C.多元性D.民族性

27.政府为保证国民的基础学力、基本素质而开发的课程,称为()

A.校本课程B.学校课程

C.国家课程D.个人课程

28.规范的、拥有内在的逻辑系统的、从多种情境中抽象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称为()

A.理性知识B.结构性知识

C.感性知识D.非结构性知识

29.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这种教学模式称为()

A.情境教学B.支架式教学

C.灌输教学D.随机访问教学

30.以法国教育思想家卢梭、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为代表,流行于欧洲十八、十九世纪的一种经验课程思潮,称为()

A.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B.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C.批判经验课程论D.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主体教育观的内涵是什么?

32.试述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

33.试述学术中心课程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34.简述隐性课程的特点。

35.建构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试分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及其特征。

37.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各有哪些特征?

两者关系如何?

谈谈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方面的现状。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一位教师在讲授《植物的果实》一课时,课前曾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到教室里来。

学生带来的有梨、苹果、香蕉、花生、核桃、葵花子、胡萝卜等。

上课一开始,学生就对胡萝卜是不是果实,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气氛异常活跃。

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出:

“当你对一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你就拿一个和它类似的东西和它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

哪些不同?

答案就很容易找出了。

”他拿起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问道:

“它们有哪些东西相同?

为什么它们是果实呢?

“都能吃。

”一个学生回答。

“能吃。

对,但不一定所有果实都能吃。

”教师说。

“都是树上长的。

”又有一个同学说。

“苹果和梨都是树上长的,但不是所有的果实都长在树上,花草也有果实。

”教师说。

“都是开完花结的果。

”又有一个同学说,教师立即加以肯定。

“都有核儿”——一个学生猛然想起,脱口而出。

“是吗?

那就要观察它们的构造了。

”教师说:

“好,切开来研究研究。

切开后,教师问:

“那核儿是什么?

知道吗?

”“是种子。

”同学们回答。

教师:

“它的内部构造都有种子,种子是繁殖后代的,那么种子以外这一大部分叫什么呢?

“叫果肉。

”一个同学答。

这时,教师总结:

“对,平常我们叫它果肉,最外面一层叫皮,但科学的叫法,把种子以外的都叫果皮。

”我们都知道开花结果,果实都有两部分,那就是果皮和种子。

是不是果实,主要看里面有没有种子。

又问:

“胡萝卜里面有没有种子呀?

“没有种子,不是果实。

”学生回答。

试阐述以上这个案例运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教学方法有何价值?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

A.查特斯B.奥利沃

C.博比特D.施瓦布

2.1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

A.进步主义课程B.要素主义课程

C.永恒主义课程D.学术中心课程

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A.拉特克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D.斯太克

4.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A.复习B.呈现

C.拓展D.方法

5.杜威在其1902年出版的著作中曾针对传统教学割裂儿童与学科而使儿童完整的经验被肢解的问题,提出在经验的基础上真正使儿童与学科统一起来。

这本不朽名著是()

A.《儿童与课程》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我的教育信条》D.《明日之学校》

6.现代课程之父泰勒在20世纪初所创立的课程开发模式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

其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为()

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

C.表现模式D.普遍模式

7.斯藤豪斯认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

A.目标原则B.过程原则

C.评价原则D.组织原则

8.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最根本的特点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提出了()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

C.有意义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

9.“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指的是奥苏贝尔所说的()

A.好奇心B.认知驱力

C.附属驱力D.自我驱力

10.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假设理论是()

A.潜在发展区B.实际发展区

C.最近发展区D.现有发展区

11.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A.高速度原则B.高难度原则

C.小步子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

12.“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

”这指的是()

A.行为目标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D.体验性目标

13.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三种典型观点,它们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

A.统一论B.平行论

C.超越论D.独立论

14.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课程开始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

A.课程目标B.课程计划

C.学习者的经验D.学习过程的价值

15.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是属于()

A.综合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

C.科目本位课程D.学术中心课程

16.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概念、方法、技能、价值观与()

A.原理B.过程

C.学生D.教师

17.把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分成各部分,在不同的学习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类型,由此形成一个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

这种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称为()

A.课程要素B.课程组织

C.课程结构D.课程目标

18.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

A.裴斯泰洛齐B.福禄贝尔

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19.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可称为()

A.直线式课程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

20.学生之间不交换信息,每一个人自主展开问题解决的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称为()

A.分组学习B.个别学习

C.同步学习D.交差学习

21.从课程计划到课程实施之间还有一个过渡环节,这个环节通常称为()

A.课程计划B.课程变革

C.课程实施D.课程采用

22.以一定的方法对课程或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

A.课程与教学的评价B.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C.课程与教学的目标D.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23.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这种评价称为()

A.目标本位评价B.目标游离评价

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24.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

这种评价称为()

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

C.质的评价D.量的评价

25.主要受艺术、人文学科、社会理论的影响而产生,揭示了“量的研究”之“客观性”假设的虚假性甚至欺骗性,确立了研究者价值参与的合理性,尊重研究对象之个别性与独特性,摧毁了“多数”对“实在”的专断。

这种课程研究的方法称为()

A.量的研究方法B.质的研究方法

C.纵向研究方法D.横向研究方法

26.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成的世界,称为()

A.科学世界B.儿童世界

C.生活世界D.成人世界

27.认为人的心灵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而外部世界则没有任何独立性,那么这种建构主义就是()

A.激进建构主义B.社会建构主义

C.信息加工建构主义D.社会文化认知观

28.从研究内容看,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研究,趋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理解研究的整合;从研究方法看,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趋向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整合。

这是()

A.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B.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C.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D.社会研究的发展趋势

29.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上。

这是()

A.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B.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C.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D.社会研究的发展趋势

30.“泛智课程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创立者为()

A.赫尔巴特B.斯宾塞

C.夸美纽斯D.卢梭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32.试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33.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时,古巴和林肯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什么?

34.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

35.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试分析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及它的优势与局限。

37.论述建构主义教学观。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下面记录的是苏格拉底与青年尤苏戴莫斯的一段关于“正义”的对话:

“虚伪是人们中间常有的事,是不是?

”苏格拉底问。

“当然是,”尤苏戴莫斯回答。

“那么,我们把它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苏格拉底问。

“显然应该放在非正义的一边。

“人们彼此之间也有欺骗,是不是?

”苏格拉底问。

“肯定有”,尤苏戴莫斯回答。

“这应该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当然是非正义的一边。

“是不是也有做坏事的?

“也有”,尤苏戴莫斯回答。

“那么,奴役人怎么样呢?

“也有”

“尤苏戴莫斯,这些事都不能放在正义的一边了?

“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的一边,那可就是怪事了。

“如果一个被推选当将领的人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人民,我们是不是也能说他是非正义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