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执行监督博弈模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4363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执行监督博弈模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执行监督博弈模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执行监督博弈模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执行监督博弈模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执行监督博弈模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执行监督博弈模型.docx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执行监督博弈模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执行监督博弈模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执行监督博弈模型.docx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执行监督博弈模型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执行—监督”博弈模型

〔摘 要〕以博弈论为工具,通过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微观实证分析,建立了适用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执行-监督”博弈模型,揭示了习惯性违章的形成机理,并探索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设计的新途径,为实现习惯性遵章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博弈论;制度设计;习惯性违章;习惯性遵章

有效的管理靠的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制度。

笔者试图利用最新的研究方法,从微观层面分析习惯性违章的根本形成原因,为防止习惯性违章乃至形成习惯性遵章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1 习惯性违章的危害

对全国电力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90%以上的人身伤害和人员责任事故是由违章违纪引起的1;另据统计,“八五”期间由人为过失引发的电网事故在总事故中的比例达到42.1%2。

而电力安全生产的实践表明,绝大多数的电力事故都能够通过人为的努力得到避免或者减小损失。

违章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大敌。

电力安全生产的三大敌人“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中,违章是第一位的,麻痹、不负责任的意识和行为最终都通过违章酿成后果,所以违章是导致人身、电网和设备遭受损害的重要原因。

权威部门对违章行为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

由于习惯性违章具有普遍性、隐蔽性、顽固性的特点,是所有违章行为中数量最多、危害最大、最难预防的,所以,预防、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就成了电力企业最为重要的一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执行-监督”博弈模型 

从人为责任事故的成因来看,安全生产工作的瓶颈不是没有制度规范,而是制度规范得不到有效执行,不解决制度规范的执行问题,就没有真正的安全生产。

电力生产人员实施一项工作,通常有2个参与的因素:

一是执行者,二是监督者。

作为执行者,他可能选择违章,也可能选择遵章,究竟他在什么情况下选择遵章,在什么情况下选择违章?

而作为监督者,也有监督或者不监督2种选择,究竟他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监督,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不监督?

对双方而言,都存在一个选择策略的问题。

而博弈论恰恰是解决选择问题的好工具。

文献3,4,5介绍了“执行-监督”博弈的具体实例,可供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设计作参考,但是这些模型的惩罚机制与现实电力企业的惩罚机制不同,因而不能简单地套用。

违章未必导致事故,所以存在概率问题;而执行者和监督者在事故情况下的成本也非常特殊,因此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博弈模型有其自身的特点。

2.1 执行的成本

借助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笔者认为理解违章行为的关键是:

遵章行为是有成本的,而违章行为本身往往没有成本。

遵章的成本主要包括学习和执行制度规范所付出的必要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而违章通常与偷工减料、贪图省事有关,其成本通常比遵章成本低。

比如规定高处作业必须要系安全带、不准高空抛物等,对工作人员来说,执行这些规定当然要比不执行的成本高。

假定违章行为被监督者发现,则执行者将受到处罚,此处罚通常情况下比遵章成本高,但是可以避免事故;如果违章行为没有被监督者发现并且导致了事故,则执行者将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其成本更高。

2.2 监督的成本

为了保证制度规范的执行,电力企业付出了必要的成本。

例如,设立了专门的安监部门或岗位以加强对安全生产过程的监督和对事故的处理,要求各级领导经常深入生产一线督察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现场工作必须由2人以上进行等。

对具体的监督者来说,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例如要以各种方式体现监督责任到位、到现场检查排除不安全因素等。

假定违章导致事故,监督者对事故负有监督不到位的责任,并应为此支付成本;监督者的到位与否由除执行者、监督者之外的第三方进行考核,因此,非事故情况下,监督者对监督不到位也会付出一定成本(极端情况下可为零)。

2.3“执行-监督”博弈模型

下面针对某一特定的制度规范(比如高空作业要系安全带)进行论证。

假设对执行者来说,执行有关制度规范的成本为1;对于监督者来说,监督生产人员行为的成本也为1。

首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况,即违章行为未导致事故的支付矩阵。

假设执行者遵章行为的成本为1,违章行为本身的成本为0;监督者监督行为的成本为1,不监督的成本为D≥0;如果执行者违章被监督者发现,则被处罚A1。

此时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然后考虑该违章行为引发事故情况下的支付矩阵。

在事故情况下,执行者被处罚B,监督者被处罚C,其中B>A,CD且C1。

此时的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

习惯性违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并非每一次违章行为都会引发事故。

这里引入某违章行为的事故概率P(0<P<1),将表1和表2结合,即表1与表2分别乘以各自的概率(1-P)和P,然后相加可得考虑事故概率的支付矩阵如表3所示。

需要注意,模型中的变量A,B,C,D在实际中是通过管理制度明确的,所以本文以后的分析中假设执行者和监督者对它们的大小都非常清楚。

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对违章行为所对应的事故概率P进行统计,因此执行者和监督者会采用一个主观的估算值代替:

如果P估算过低,则相当于低估了该违章行为的危险性;如果P估算过高,则相当于高估了该违章行为的危险性。

以后假设执行者的估算值为Pα,监督者的估算值PА£

由此,可以得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执行-监督”博弈模型,即考虑事故概率主观估算值的支付矩阵如表4所示。

3“执行-监督”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分析

纳什均衡代表了一种稳定的均衡状态,即监督方和执行方都不愿主动改变的一种状态。

本文略去了纳什均衡分析的数学推导过程(详细的推导过程可参考文献3,6),而直接给出了各种参数情况下模型的纳什均衡状态。

3.1 D>1

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是遵章,监督。

3.2 D<1:

(1)BPα>1

这种情况下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就是遵章,不监督。

这种均衡状态中,监督者完全失去了作用。

(2)BPα<1:

①1>D+(C-D)·PВ綝:

在这种情况下,该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就是违章,不监督,这是最糟糕的情况,此时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已经完全失效。

②D+(C-D)·PВ1>D:

这种情况下,该博弈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

但是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即执行者以α的概率选择遵章,以(1-α)的概率选择违章;监督者以У母怕恃≡窦喽剑(1-)的概率选择监督失位。

经计算可知:

由此说明,博弈的纳什均衡依赖于各种参数的变化,一方面依赖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现在模型中的变量A,B,C,D),另一方面则是当事人(含执行者和监督者)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等(体现在Pα和P)。

4 基于“执行-监督”博弈模型的制度设计

综上所述,执行一次某生产行为,其引发事故的概率为:

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设计就是合理设置A,B,C,D4个变量,并影响Pα和P2个变量,从而设计一个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形成一种安全生产文化,以求引发事故的概率最小。

通过式(3)可以看出,减小事故概率有以下3种途径。

4.1 提高执行者遵章概率

据上分析,提高执行者遵章概率的方法有:

(1)增大D,即增大对非事故情况下监督者失位的处罚。

如果能使得D>1,则可达到安全生产最理想的状态:

遵章,监督到位。

此时α=1,=1,W=0。

(2)增大BPα,如果BPВ1,则能保证执行者每次都选择遵章。

这可以通过2个途径:

一是增大B,即增大事故状态下对执行者的处罚;二是增大

Pα,即强化执行者的安全意识,提高执行者对违章行为危害的认识,杜绝侥幸心理。

此时α=1,=0,W=0。

(3)如果博弈模型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那么肯定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根据式

(1),可以通过增大C和D来提高遵章概率,也可以通过增大Pα来提高。

可以看出,提高对监督者失位的处罚,可以减小执行者违章的概率,这个特性在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应该充分考虑。

(4)减小遵章成本和监督成本。

在前文的分析过程中,遵章成本和监督成本均为1,如果将2个成本降低,客观上造成A,B,C,D的增大,一方面可以促成达到

(1)和

(2)的纯策略纳什均衡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状态中执行者的遵章概率。

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减小劳动强度来达到遵章及监督成本的降低。

4.2 提高监督者监督概率的方法

(1)同4.1节之

(1)。

(2)如果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那么通过式

(2)可知,提高监督者监督概率可以有2个途径:

①减小A和B,即可以通过减小对违章行为的处罚来提高监督概率。

这需要作一下解释,在实际工作中,监督者总是倾向于对执行者的违章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在短期内这是有效的,的确可以对执行者的违章行为进行遏制,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提高对违章行为的处罚,其中的一个副作用是使监督者的监督概率下降。

这种现象也已经在管理学的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并被称为“激励的悖论”4,5,6。

②减小PВ醇跣〖喽秸叨允鹿史⑸怕实期望。

这也需要作一下解释,如果监督者判断某一违章行为对应的事故概率很大,那么他就可以判断执行者因为同样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不会违章,从而倾向于不监督;如果监督者判断某一违章行为对应的事故概率很小,那么他就可以判断执行者因为同样认识到这一点所以选择违章,从而倾向于监督到位。

这充分体现了执行者与监督者之间的博弈。

(3)减小监督成本,增大执行成本。

减小监督成本造成D的相对增大;而增大执行成本造成A和B的相对减小。

后者的副作用在前文已经说明,而且与提高遵章概率的方法有冲突,最重要的是,这个手段不符合电力工业发展的大趋势。

4.3 减小违章行为对应的事故概率

通过式(3)可以看出,减小P同样可以减小W。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合理设计工作流程、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工作流程进行控制(比如在电力设备操作中设置各种连锁逻辑等),就可以减小违章行为引发事故的概率,减小违章行为带来的损失。

5 基于“执行-监督”博弈模型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

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利用本科研成果,积极开展了“依靠制度规范牵引,培育以习惯性遵章为导向的安全生产文化”7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中较有特点的做法有:

(1)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安全生产。

重视加大科技投入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工作条件、优化工作流程,并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来减少费时费力的重复性工作。

比如,下大力气完善了变电站的图像监控系统,购置了红外测温仪和巡检用电瓶车,这些措施大大减轻了生产一线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2)本着科学、有效的态度制定各项制度规范。

强调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注意充分的调查研究,强调科学是前提、有效是关键。

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制度规范的效果,而且要考虑执行的成本,这使得执行者、监督者能够最大程度地就制度规范达成共识。

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规范更贴近实际,能确实起到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作用。

强调各种制度规范要有可操作性和亲和力,充分利用表格、流程和图片等各种形式;而且各种规范要粘贴在设备上,方便工作过程中查询和使用。

(3)注重提高制度规范的执行力,强调各种制度规范的执行力度。

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各种制度规范从本质上而言是保护人身和设备的重要措施,不严格执行就是对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的不负责任。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各种违章行为及时予以处理,保证了制度规范本身的严肃性,并形成了以安全生产行为为荣、以“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为耻的良好氛围。

(4)高度重视技术培训。

重视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不仅注意“走出去,请进来”,更注意挖掘自身潜力,创造性地开展“人人上讲台”工程,强调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每一名一线员工都走上讲台,与同事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

在实际设备旁边,大家共同练习设备的操作方法,探讨设备运行原理,分析违章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得每一名员工都能够掌握操作要领、规范操作顺序,最大可能地减少了不安全的生产行为,有效减少了习惯性违章。

6 结 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论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习惯性违章的形成不仅仅与生产人员有

关,而且还与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有关。

不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会为习惯性违章提供滋生、蔓延的土壤;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则为杜绝习惯性违章、培育习惯性遵章提供了保证。

(2)电力安全生产过程是执行者与监督者不断

博弈的过程。

从“执行-监督”博弈的数学模型及各个参数对“执行-监督”博弈的纳什均衡的影响可以看出,增大对监督者监督失位的处罚,可以使执行者的违章概率减小;而增大对执行者违章的处罚反而会减小监督到位的概率。

因此,防止违章行为尤其是习惯性违章行为,不可顾此失彼,不仅要对执行者加强管理,也要对监督者加强管理。

(3)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工作条件、合理制定工作流程等人性化的管理,对防止习惯性违章、培育习惯性遵章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4)从理论上证明了生产人员形成习惯性遵章的状态是可能的。

通过合理设计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变博弈支付矩阵中相关参数的值,就可以使博弈的均衡状态向遵章发展。

从杜绝习惯性违章到形成习惯性遵章的转变,不仅仅是制度的转变,更是管理思想的转变,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变传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中人与制度的对立局面,形成人、设备和制度的和谐统一,这样才是电力生产企业追求的最高境界。

(5)电力安全生产的实践表明,生产人员的违章行为是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而支配这个过程的重要因素是生产人员对违章后果的判断。

所谓“麻痹”、“不负责任”所导致的事故,是由于生产人员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的错误判断。

由“执行-监督”博弈模型可知,“依靠制度规范牵引,培育以习惯性遵章为导向的安全生产文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参考文献:

1何声亮.打击违章保障安全.水利电力劳动保护,1999

(1)

2郭剑波.“八五”期间电网事故统计分析.电网技术,1998,22 

(2)

3施锡栓.博弈论.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高荣祥,宋伟官,栾 彬.会计监督失效的经济分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9(3)

5杨东海.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 (9)

6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2版.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7张 鹏,蔡 晔.习惯性遵章:

安全生产文化新模式.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