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化学冲刺中考《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专题复习难点精练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4014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最新化学冲刺中考《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专题复习难点精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名师整理最新化学冲刺中考《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专题复习难点精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名师整理最新化学冲刺中考《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专题复习难点精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名师整理最新化学冲刺中考《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专题复习难点精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名师整理最新化学冲刺中考《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专题复习难点精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最新化学冲刺中考《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专题复习难点精练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最新化学冲刺中考《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专题复习难点精练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最新化学冲刺中考《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专题复习难点精练含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最新化学冲刺中考《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专题复习难点精练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最新化学冲刺中考《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专题复习难点精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热点题型《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强化训练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

许多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他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的发生。

他们做了以下三个实验:

【现象分析】

(1)甲实验中表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

(2)乙实验中观察到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物质。

(3)丙实验滴入稀盐酸后,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此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

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通入CO2后的溶液中滴入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可以得出相同结论。

【交流讨论】由上述实验得知,实验乙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证明反应发生,与乙采用了相同原理的还有实验(填“甲”或“丙”)。

【归纳结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实验,既可以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证明反应的发生,也可以通过证明来证明反应的发生。

【拓展迁移】小明查阅资料获知,氢氧化钠与酒精不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于酒精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

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向其加入适量的酒精溶液。

(2)向上述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NaOH与CO2能发生化学反应

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归纳酸、碱、盐化学性质时,发现有些实验无法观察到明显现象,需要进行改进或继续实验验证。

Ⅰ、兴趣小组小现同学提出,酸、碱中和没有明显现象,并设计如下两个实验:

(1)实验一:

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说明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往上述试管中再逐滴滴入过量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2)按照“证明反应后NaOH消失了”这个角度,该同学又设计了实验二,将足量的稀硫酸滴入NaOH溶液后,再滴入甲溶液,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甲溶液可以是

(指示剂除外)。

(3)其他同学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

并不是所有酸、碱中和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例如稀硫酸与反应就可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4)Ⅱ、兴趣小组小琪同学提出:

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并设计如下实验三继续探究。

(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查阅资料】

①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②常温下NaOH易溶于乙醇,Na2CO3微溶于乙醇。

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从生成物角度验证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6)Ⅲ、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兴趣小组的其他同学继续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制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

【查阅资料】

1、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会先后发生两步化学反应。

第1步: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第2步:

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7)【反思感悟】

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可以通过反应物的减少或生成物的生成以及

变化等角度验证反应的发生;还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3、【科学探究】

在学习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时,九年级1班的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如图1两个实验,

①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缓缓吹气,

②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过量稀盐酸,结果都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为此同学们分甲、乙两组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吗?

【做出猜想】猜想一:

不能发生反应。

猜想二:

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查阅资料】已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

(1)甲组: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方案一:

向①中得到的液体中滴加某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方案二:

向充满20mL二氧化碳的密闭注射器中注入3mL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如图2现象时,说明二者已反应。

请你解释说明该方案是否严谨?

(2)乙组: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乙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②中得到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方案二

取②中得到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无明显现象

【反思与评价】

①通过交流,甲组认为乙组的方案一不太严谨,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

②乙组同学经过讨论交流后接受了甲组同学的建议,并采用了一种物理方法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有新物质生成,该方法可能是。

【总结与提升】

愉快的探究之旅结束了,留给同学们的不仅仅是化学知识,更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的方法探究其反应是否发生。

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心留意身边发生的物质变化,发现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

【发现问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正在制取二氧化碳,为了验证制取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它们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经回想,同学们觉得可能是将澄清石灰水错拿成了氢氧化钠溶液,很多同学对此提出了新的问题:

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那它们发生化学反应了吗?

同学们决定对该问题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氢氧化钠没有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实验二

 取一矿泉水瓶,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向矿泉水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矿泉水瓶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三

 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

【交流反思】

(1)你认为实验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2)小明认为实验二不严谨,原因是.

请你写出一种改进实验的方法:

(3)请写出实验三种产生实验现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分析】(4)实验三中,除滴加稀盐酸外,可以滴加的盐溶液有(写一种即可)

5、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

小组同学对此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极易溶

易溶

乙醇

易溶

微溶

【实验一】

小组同学设计了多角度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温馨提示】

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1)把注射器I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II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中,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此实验从(填“生成物”或“反应物”)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6、化学课堂上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为了说明碱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老师让小斌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1A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小斌在吹气后观察到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向老师提出疑问,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可以溶解1体积CO2

【猜想假设】猜想A:

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B:

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明设计了图1B实验、小刚设计了图1C实验.

实验现象:

B中的软塑料瓶变瘪,C中气球明显增大

(2)小光认为小明的实验(图1B)不足以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他认为应该补充一个对比实验,这个实验是.而小刚实验(图1C)不需要做对比实验,即可说明CO2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

(3)小明、小刚还想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明实验

取B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加入几滴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反应

小刚实验

取B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加入几滴饱和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写出小刚实验过程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小明的结论明显是错误的,请根据实验过程分析,原因是.

【归纳总结】探究结束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

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

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

②通过检验生成新物质证明反应的发生.

【反思应用】CO2和H2O反应也无明显现象,如图2实验是通过检验证明反应发生的.

7、同学们课堂上合作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的活动如图所示。

请参与探究并填空。

【实验过程与分析】

(1)图A所示实验中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成色。

证明氢氧化钠能使指示剂变色。

(2)图B所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证明氢氧化钠能与某些盐溶液发生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C所示实验是向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倒入液体后,迅速拧紧两个瓶盖,振荡,观察现象是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选填“甲”或“乙”)。

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图D所示是向20mL0.4%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0.4%稀盐酸,利用pH传感器实时监测在酸碱混合过程中pH变化情况,并用计算机画出的图象,实验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曲线上坐标为(18,7)点所表示的意义是。

从微现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反思与拓展】

甲同学分析图C所示的实验,归纳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用“检验某种反应物消失”来证明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乙同学认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还可以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来证明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拓展探究】

老师又给提供的部分实验药品,组织同学们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你继续参与探究并填空。

【实验药品】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钠、稀盐酸。

【记录与分析】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方案二

8、根据如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2)如果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检查气密性后在锥形瓶内加入的物质是,写出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3)用KClO3和MnO2制取O2,可选用发生装置(填字母),用排水法收集并测量产生O2的体积,则应该让导管与c连接。

所测定的O2体积比理论计算值小,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

①部分氧气溶于水

②集气瓶中有空气

③氯酸钾未完全分解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共热来制取氨气。

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①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NH3的收集装置选择,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可以使用试纸。

③干燥氨气可以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填字母)。

A.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生石灰

(5)用实验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也能发生反应。

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活塞和弹簧夹K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一:

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盐酸逐滴滴加入G锥形瓶中,观察到

的现象时,关活塞,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实验二:

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推入H锥形瓶中,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K,观察到

的现象并且溶液呈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反应。

请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锥形瓶H中溶液最后呈红色(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有剩余。

 

参考答案

1、解:

【现象分析】

(1)酚酞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溶液不再显碱性,红色褪去;

故答案为: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所以通入二氧化碳后,生成酸性物质;

故答案为:

酸性。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加入盐酸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为了验证碳酸钠的存在,也可以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可以观察白色沉淀证明碳酸钠的存在;

故答案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氯化钙。

【讨论交流】乙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丙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乙和丙是根据生成物再检验,所以二者原理相同;

故答案为:

丙。

【归纳结论】甲和丙,通过反应消耗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测定了反应物的消失,验证了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

反应物的消失。

【拓展迁移】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不溶于酒精,所以会形成沉淀,因此会看到白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

有白色沉淀产生。

2、答案:

(1)红;过一会无色溶液变为红色。

(2)硫酸铜溶液。

(3)氢氧化钡。

(4)气球变大,有白色沉淀析出;CO2+2NaOH=Na2CO3↓+H2O。

(5)排出内部残留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Na2CO3+CO2+H2O=2NaHCO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

(7)能量。

3、解:

(1)甲组:

方案一:

向①中得到的液体中滴加某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产生该现象的化学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方案二:

向充满20mL二氧化碳的密闭注射器中注入3mL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如图2现象时,说明二者已反应;此方案不严谨,因为二氧化碳也能与水反应;故答案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此方案不严谨,因为二氧化碳也能与水反应;

(2)乙组:

方案一,取②中得到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方案二,取②中得到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故答案为:

有白色沉淀生成;石蕊;

【反思与评价】①通过交流,甲组认为乙组的方案一不太严谨,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

过量稀盐酸中有氯离子,也能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②乙组同学经过讨论交流后接受了甲组同学的建议,并采用了一种物理方法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有新物质生成,该方法可能是:

加热蒸发析出固体后,尝味道;故答案为:

①过量稀盐酸中有氯离子,也能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②加热蒸发析出固体后,尝味道;

【总结与提升】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变化,我们可以通过验证生成物的方法探究其反应是否发生;故答案为:

验证生成物;

4、解:

【实验验证】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氢氧化钠没有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实验二

 取一矿泉水瓶,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向矿泉水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矿泉水瓶变瘪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三

 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

(1)你认为实验一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

一;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小明认为实验二不严重,原因是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并且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都能使塑料瓶变瘪;

改进实验的方法可以是:

取另一相同矿泉水瓶,收集满二氧化碳,向矿泉水瓶中加入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同的水,振荡观察现象.

故填: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并且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取另一相同矿泉水瓶,收集满二氧化碳,向矿泉水瓶中加入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同的水,振荡观察现象.

(3)实验三中的实验现象是:

产生气泡,这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填:

Na2CO3+2HCl═2NaCl+H2O+CO2↑.

(4)实验三种,除滴加稀盐酸外,可以滴加的盐溶液有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等,这是因为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故填:

氯化钙溶液.

5、解: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内部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则外界大气压进入气球,气球体积变大,生成的碳酸钠微溶于乙醇,因此可以看到沉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

气球变大,有沉淀析出;CO2+2NaOH=Na2CO3↓+H2O。

(2)为了验证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需要排出内部残留的二氧化碳,所以鼓入氮气进行排气;此时通过盐酸与碳酸钠反应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存在,通过生成的碳酸钠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所以是通过生成物验证了反应发生;

故答案为:

排出内部残留的二氧化碳;生成物。

6、解: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小华的设计不严密,要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还需设计对比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再重复实验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是否相同、气球膨胀的大小是否相同)通过对比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小刚实验中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较少,且气球胀大体积远大于所加液体体积;故填:

用等体积水取代氢氧化钠溶液,做同样的实验比较瓶变瘪的程度;小刚实验中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较少,且气球胀大体积远大于所加液体体积(合理都可);

(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

Na2CO3+Ca(OH)2=CaCO3↓+2NaOH;

若氢氧化钠有剩余,则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滴加少量的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了,故看不到有气泡产生;故填:

小明实验中加入的稀盐酸量太少,先和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起反应了;

【反思应用】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是否减少或检验生成物的方法验证反应是否发生;故填:

生成新物质.

7、解:

(1)酚酞加入碱性溶液后,溶液变红;

故答案为:

红。

(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为蓝色,铜离子减少,溶液蓝色变浅,所以可以看到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颜色变浅;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故答案为:

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颜色变浅;2NaOH+CuSO4=Cu(OH)2↓+Na2SO4。

(3)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多,压强降至更低,因此变瘪程度更大;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为:

乙:

2NaOH+CO2=Na2CO3+H2O。

(4)在加入18mL0.4%的稀盐酸时,溶液pH为7,说明此时将20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完毕;中和反应实际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所以实质是H++OH-=H2O;

故答案为:

当滴加0.4%的稀盐酸18ml时能与20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H++OH-=H2O。

【方案一】反应后生成碳酸钠,加入盐酸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看到气泡,所以可以加入稀盐酸,看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

稀盐酸;产生气泡。

【方案二】碳酸钠可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可以通过加入氯化钙溶液,观察生成白色沉淀,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

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8、答案:

(1)长颈漏斗。

(2)大理石或石灰石;CaCO3+2HCl═CaCl2+H2O+CO2↑。

(3)B;a;①③。

(4)①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②D;湿润的红色石蕊。

③干AC。

(5)G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G中液体倒吸进入H中,H中变浑浊;2NaOH+CO2═Na2CO3+H2O;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