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水族与造景》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3844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赏水族与造景》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观赏水族与造景》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观赏水族与造景》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观赏水族与造景》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观赏水族与造景》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赏水族与造景》课程教学大纲.docx

《《观赏水族与造景》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赏水族与造景》课程教学大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赏水族与造景》课程教学大纲.docx

《观赏水族与造景》课程教学大纲

《观赏水族与造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观赏水族与造景

课程英文名

Aquariumsandlandscaping

课程代码

133L06C

课程学分

2

总学时数

51

课程类别

□通识课程

□学科基础课专业课

□实验实践课□其他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其他

课程形态

□线上

□线下

V线上线下混合

□其他

考核方式

□闭卷□开卷□一页开卷□面试□口试□答辩

V论文□报告□大型作业□课程作品□其他

开课学院

海洋学院

开课基层教学组织

水产系

面向专业

水产养殖学(拔尖人才创新)/水产普通班

开课学期

4.1学期

课程负责人

审核人

先修课程

动物学、鱼类增养殖学、生物饵料学

后续课程

“水族造景”“休闲渔业”

课程网址

超星“学习通”

课程简介

《观赏水族与造景》是水产学科本科教育的一门分支专业选修课,是从水产养殖学分化出来的独立学科,有着鲜明的内容和特色。

随着近年观赏水族的快速发展,观赏水族的人才需求也逐年增加。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熟悉观赏水族的分类、养殖方式、设备构建、造景欣赏模式及功能模块等系统知识,掌握观赏水族最基础的知识点,并结合目前国内外的发展趋势,针对性的开展造景实践。

观赏水族与造景融合了传统观赏鱼养殖、水族设计及景观设计,综合了养殖技术与艺术设计的有机融合,是一门呈现多学科汇集的专业课程。

让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了解专业视野的延伸,提高个人审美标准,不断强化新时代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的理念。

(英文)

二、课程目标

《观赏水族与造景》是水产学科本科教育的一门分支专业选修课,是从水产养殖学分化出来的独立学科属于休闲渔业范畴,也是一门拓展兴趣的专业选修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课程主要以观赏水族的基础知识为主结合现代水族造景的内容开展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观赏鱼养殖及生态水景的技术要点及价值,具备观赏水族管理、维护的一般技术管理、维护及欣赏能力。

在了解观赏水族新技术与发展趋势的同时,结合国家大力倡导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达到以下课程目标:

表1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及时了解观赏水族及造景的国内外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及时掌握国家相关方面的科技战略需求,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使命感与责任心。

课程目标2

以观赏水族生物养护为核心,系统掌握养殖品种、养殖方法,景观构建、维护、设计等基本过程和原理,熟悉最常见的观赏品类其养殖与管理的主要方法,了解国内外相关的技术发展、主要的设施设备、国内外的主要组织机构及相关重要赛事概况。

课程目标3

能够利用水族及水族相关的基本理论,在观赏水族养殖实践层面上解释观赏个体的养殖技术要点,具备景观构建的基本能力,评判造景标准技能。

课程目标4

能利用所学的水族基本知识开展观赏鱼养殖和景观设计。

课程目标5

能利用所学的水族知识开展创新实践,培养志在观赏水族行业从事相关研究与经营工作者,并能主动或参与国内、国际相关赛事,获得佳绩。

课程目标6

能充分利用所学水族养殖、景观构建、管理维护原理,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高品质追求的热情。

拥有较高的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表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

目标

1.理想信念与人文素养:

政治方向正确、人格健全、法制意识强、三观正确;具有三农情怀,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弘扬民族文化和务实的科学精神;身心健康,能够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1.3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等人文社科知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3,5,6

2.专业知识要求:

系统学习和掌握水产养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化水产科技和动态。

4.1较为系统地掌握水产动物形态分类、组织结构、生理生态、渔业资源开发、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技术、育种、营养与饲料研发、病害防治、渔业水域环境及保护、现代渔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4

3.专业技能要求:

掌握水产养殖的基本研究和实验技能,包括调查、生产、撰写报告等;能否涉及水产养殖设施和装备,对工艺的质量进行评估和优化;能否将养殖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并对工程工艺的安全性和合法性进行评估。

5.1掌握水产养殖研究的基本方法、手段和相关实验操作技能;能运用生物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知识,分析渔业资源和开展环境调查与规划;熟练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的人工育苗,以及遗传育种和集约化养殖等生产实践环节的关键技术;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水产增养殖实践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撰写项目方案、可研报告和设计课题的基本能力。

3,5

4.沟通协作与全球视野:

能否清晰表达问题的解决方案,能运用多媒体等方式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7.3具有全球视野,对水产养殖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发展有基本的了解,关注食物安全、营养与人类健康、生态产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际发展问题,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具备跨文化背景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1,4,5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

表3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与要求

教学方法

课程目标

1.绪论

(1)教学内容:

了解观赏鱼与景观水族的发展历史以及该学科在水产养殖学中的地位。

(2)教学重点:

观赏鱼与景观水族的发展史

(3)教学难点:

观赏鱼与景观水族的关系

(4)教学要求:

了解国内外观赏鱼产业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景观水族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掌握休闲渔业发展变化的特点及其主要因素。

思政融合点1:

我国的观赏鱼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沉淀,当前景观水族也日新月异的发展,在国内国际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自豪感与使命感。

课堂教学

1、2

2.水族环境特点及基础知识

(1)教学内容:

了解水环境的基础知识,掌握观赏鱼类养殖中水温,光照,水质,pH和溶解气体的变化规律。

(2)教学重点:

了解观赏鱼饲养条件、养殖器具及水处理系统,掌握水质简易测定及调节方法

(3)教学难点:

理解观赏鱼类用药原理,掌握观赏鱼类用药方法。

(4)教学要求:

通过基础理论的讲解,使同学掌握水族环境的特点及基础知识。

课堂教学

2

3.金鱼、锦鲤(中国金鱼的传统分类

(1)教学内容:

金鱼、锦鲤(中国金鱼的传统分类,中国金鱼的系统分类,中国金鱼名种简介,日本金鱼简介;红白锦鲤系列,大正三色锦鲤系列,昭和三色锦鲤系列,写鲤系列,别光系列,浅黄锦鲤系列,衣锦鲤类,黄金与白金类,金银鳞类,丹顶类,德国锦鲤简介)

(2)教学重点:

金鱼鉴赏与实用养殖技术

(3)教学难点:

掌握日本锦鲤的鉴赏方法

(4)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金鱼的传统分类,掌握中国金鱼系统分类的方法;了解中国金鱼名种和日本金鱼。

录像片:

了解日本锦鲤的分类方法。

采用案例、视频等教学方法,要求掌握常见金鱼、锦鲤的分类情况,熟悉主要的分类知识。

课堂教学、课后自觉

1,3,5

4.淡水热带观赏鱼

(1)教学内容:

热带观赏鱼的基本习性;主要淡水热带观赏鱼类品种;热带观赏鱼的鉴赏方法。

(2)教学重点:

热带观赏鱼的基本习性

(3)教学难点:

家庭热带鱼养殖的基本要求

(4)教学要求:

掌握家庭热带鱼养殖的基本要求。

能够区分主要热带观赏鱼的品种,掌握热带观赏鱼的鉴赏方法。

思政融合点2:

休闲渔业的大力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养殖观赏鱼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根本体现,是我们国家的时代特点,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的理念是每一位新时代的同学所必须培养的优良品质。

课堂教学

1,3,5

5.海水观赏鱼类

(1)教学内容:

海水观赏鱼的主要饲养品种;海水观赏鱼的养殖方法。

(2)教学重点:

常见的主要海水观赏鱼

(3)教学难点:

海水观赏鱼的养殖技术要点

(4)教学要求:

以主要海水观赏鱼案例要教学方法,介绍常见的养殖品种的一般方法,使同学们掌握观赏和养殖的主要知识点。

课堂教学

2、3、4、5

6.海水无脊椎动物

(1)教学内容:

海水观赏无脊椎动物主要饲养品种

(2)教学重点:

海水观赏无脊椎动物的鉴赏方法

(3)教学难点:

海水观赏无脊椎动物养殖方法

(4)教学要求:

了解海水观赏无脊椎动物主要饲养品种,掌握海水观赏无脊椎动物的鉴赏方法。

课堂教学

2、3、4、5

7.观赏鱼类的人工繁殖

(1)教学内容:

观赏鱼类人工繁殖的基本原理;观赏鱼类人工繁殖的方法。

(2)教学重点:

观赏鱼类人工繁殖的基本原理

(3)教学难点:

观赏鱼类人工繁殖及鱼苗管理

(4)教学要求:

理解观赏鱼类人工繁殖的基本原理,掌握观赏鱼类人工繁殖的常见方法。

思政融合点2:

我国观赏鱼人工繁殖在技术水平和养殖规模上日益提高,相关的水族器材、水族文化不断发展状大,以此引导广大同学对水产业、观赏鱼业的热爱,做一行爱一行,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为国家的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堂教学

2、3、4、5

8.观赏水草载培及水族箱

造景

(1)教学内容:

水草的基础知识,水族箱水草载培的方法;水草造景设计的原则,生态缸造景设计的方法。

(2)教学重点:

景观水族箱的设计及实物构建

(3)教学难点:

生态景观缸的维护、管理技术要点

(4)教学要求:

了解水草的基础知识,掌握水族箱水草载培的方法,水体的维护、管理方法;理解水草造景设计的原则,掌握生态缸造景设计的方法。

课堂教学、课后自学

2、3、4、5

五、实验环节及要求

详细说明每个实验环节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两方面。

实验要求及类型如表4所示:

表4项目要求及内型

序号

实验名称

基本要求

实验类别

实验类型

要求

每组人数

1

水景素材种类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对水族造景中的各种材料进行分类学习,了解不同石头、木头、水草的的特性、区别及使用技术要点。

专业基础

综合性

必做

3

2

水景相关设备的使用

了解过滤桶的安装使用;二氧化碳气瓶、压力表、细化器的安排;水草灯的安排使用要点。

专业基础

综合性

必做

3

3

石景骨架的搭建

掌握青龙石、松皮石的特征;石景的搭建技术。

专业基础

综合性

必做

3

4

木景骨架的搭建

掌握沉木、杜娟根等木头材料的特性;木景的搭建技术。

专业基础

综合性

必做

3

5

石木缸的搭建及水草种植

掌握石木缸的骨架搭建技巧;了解水草种植的方式、方法。

专业基础

综合性

必做

3

6

水陆缸搭建

掌握水陆缸搭建的一般技术,各种材料的综合应用。

专业基础

综合性

必做

3

7

水景缸的维护

掌握水景缸的水质调整、水草管理;营养、温度、光照等调控的技术方法。

专业基础

综合性

必做

3

合计

填表说明:

(1)“实验类别”项请填写:

①基础;②专业;③专业基础;

(2)“实验类型”项请填写:

①验证性;②综合性;③设计研究;④其他;

(3)“要求”项请填写:

①必做;②选做;

每个实验的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教学方法如表5所示:

表5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序号

实验名称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课程目标

1

水景素材种类学习

了解用于造景不同石头、木头、水草的的特性、区别及使用技术要点。

现场演示、实验指导

能区别各种材料的差别

2

水景相关设备的使用

了解过滤桶的安装使用;二氧化碳气瓶、压力表、细化器的安排;水草灯的安排使用要点。

现场演示、实验指导

熟练掌握水族造景的各种设备

3

石景骨架的搭建

掌握青龙石、松皮石的特征;石景的搭建技术。

现场练习、实践

掌握石景缸的骨架搭建方法

4

木景骨架的搭建

掌握沉木、杜娟根等木头材料的特性;木景的搭建技术。

现场练习、实践

掌握木景缸的骨架搭建方法

5

石木缸的搭建及水草种植

掌握石木缸的骨架搭建技巧;了解水草种植的方式、方法。

现场练习、实践

掌握石木缸的搭建方法及水草种植

6

水陆缸搭建

掌握水陆缸搭建的一般技术,各种材料的综合应用。

现场练习、实践

掌握水陆缸的搭建方法

7

水景缸的维护

掌握水景缸的水质调整、水草管理;营养、温度、光照等调控的技术方法。

实践操作

掌握水草缸的日常及长期维护方法。

六、学时分配

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如表6所示。

表6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课内上机时数

课外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1.绪论

1

≥1

2.水族环境特点及基础知识

3

≥2

3.金鱼、锦鲤(中国金鱼的传统分类

3

≥2

4.淡水热带观赏鱼

2

5.海水观赏鱼类

2

≥2

6.海水无脊椎动物

2

≥2

7.观赏鱼类的人工繁殖

2

8.观赏水草载培及水族箱造景

2

≥34

合计

17

34

≥9

总计

课内17学时+实践学时34+课外自学9学时

七、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1.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最终成绩使用(百分制、五级制、二级制);

课程最终成绩构成比率:

平时占30%,实验占40%,期末占30%;

理论课程期末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一页开卷、小论文、大型作业、报告):

平时成绩至少包含4项考核项目,总占比0-30%;实验成绩总占比0-30%,平时成绩考核项目包括:

课程思政实践(占5%)(必须含有)、课后作业、出勤、课堂练习、课堂互动、课堂讨论、小组展示、课后实践、文献阅读报告等

表7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

成绩构成

考核项目

考核关联的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与方法

占总评成绩的比重

平时成绩

课程思政实践

1

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课程参与度,思想积极向上,拥有产业、国家情怀,具备优秀爱国年轻人所应有的基本素质。

5%

出勤

2

根据课堂练习提交情况及批阅成绩,计算平均得分;至少3次课堂练习;占比不超过10%

5%

课堂练习

2、3

通过设置课堂及课后作业,看课堂上的学习及后续资料查阅的能力,占比不超过5%

2.5%

课堂互动

2、3

通过课堂提问、抢答等环节,根据回答积极性、回答质量与回答次数计分;占比不超过10%

5%

课堂讨论

4

以不同的养殖品种,分小组进行汇报,以组为单位,独立打分,占比不超过10%

5%

课后实践

2、3、4

布置观赏鱼养殖、水族箱景观搭建等任务,独立完成1-2个成熟的作品,以视频和照片的形式上交;占比不超过15%

5%

文献阅读报告

2

根据课堂练习提交情况及批阅成绩,计算平均得分;至少3次课堂练习;占比不超过5%

2.5%

实验成绩

实验报告

1、2

通过课程实验环节,自学,结合课堂或课后的讨论与交流,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相关工具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批阅成绩计分;占比不超过30%

40%

期末考试

小论文

2、3、4、5

观赏鱼类论文综述与创新实验的内容匹配度高;围绕所选题目,查阅相关文献充分,引用合理,参考文献信息全面、有效;观点鲜明,结构严谨,层次清析,论证充分,语言规范,专业词汇准确;字数2500-3500,文字、图表书写规范,论文格式参照《海洋学报》。

占比不超过30%

30%

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50%

100%

2.各个考核项目的详细评分标准(以实验评分为例)

表8实验评分标准

实验准备

实验操作

实验报告

折算

分值

有准备、预习报告(对水景有很好的设计图、设计方案),并有疑惑问题者。

能按要求完成水景四大主流造型,能充分了解景观素材的特点;能熟练的使用造景工具。

有较好的景观构图、设计能力,

报告内容完整,独立或合作完成全部实验要求。

书写端正并有完整清晰的测试过程与结果,没有抄袭;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有详细透彻的分析。

(95-100分)/次

有预习报告(含简单书写或打印),对实验过程清晰者。

能按要求完成水景四大主流造型,能充分了解景观素材的特点;能熟练的使用造景工具。

有较好的景观构图、设计能力,

报告内容完整,独立或合作完成全部实验要求。

书写端正并有完整清晰的测试过程与结果,没有抄袭。

(85-95分)/次

无预习报告,对实验内容和本次实验要达到的目的不清晰者。

按要求完成了实验内容,实验结果测试正确。

报告内容完整,独立或合作完成全部实验要求。

书写端正,有较完整的测试过程与结果,没有抄袭。

(80-85分)/次

无预习报告,对实验内容和本次实验要达到的目的不清晰者。

按要求虽完成了实验内容,但在老师或同学的指导下完成,实验结果测试正确。

报告内容完整,间接完成实验要求。

(75-80分)/次

没有预习。

未能按要求完成实验;或在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实验内容。

报告内容不完整。

(60-75分)/次

总得分:

将每次的实验分求和,除以实验次数。

按实计算

八、教学资源

表6课程的基本教学资源

资源类型

资源

教材

水生观赏动物养殖学王吉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籍或文献

观赏鱼养殖与鉴赏王沐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热带观赏鱼养殖与鉴赏于静涛金盾出版社2003

海水鱼观赏与饲养谢瑞生,章之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课程网址

中国大学mooc:

www.icourse163.org

课程文档

九、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需要对每一个课程目标(含思政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用以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

其中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算法如下:

1、使用教学活动(如课程思政实践、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单元测验、课堂讨论、互动、阅读报告、大作业等等)成绩或期末考试部分题目得分率作为评价项目,来对某个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

2、为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可靠性,要求对每一个课程目标的评价项目选择超过两种;

3、根据施教情况,评价项目可以由教师自行扩展,权重比例可以由教师自行设计;

4、对某一个课程目标有支撑的各评价项目权重之和为1;

5、使用所有学生(含不及格)的平均成绩计算。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如下(参照教学计划,本课程分目标一共有5个):

δi=αi*A/100+χi*B/100(i=1-5)

●其中:

A、B分别对应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平均成绩(百分计);各考核环节分目标权重系数如下表:

分目标序号

平时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αi

期末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χi

目标1

0.3

0.3

目标2

0.3

0.3

目标3

0.3

0.3

目标4

0.3

0.3

目标5

0.3

0.3

●注:

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各占30%\30%。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如下:

δ=εiδi=ε1*δ1+ε2*δ2+ε3*δ3+ε4*δ4+ε5*δ5

其中,本课程支撑的分目标权重系数εi(分值和为1)如下表:

分目标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εi

0.3

0.3

0.1

0.2

0.1

注:

支撑课程目标考核材料清单:

✧平时成绩记录表1份(包括出勤和课堂讨论、课后作业、互动交流情况);

✧期末学生论文1份;

✧期末总评成绩单2份;

✧水族箱造景报告1份(视频、照片);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1份。

十、说明

本课程大纲自2020级开始执行,生效之日原先版本均不再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