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监测方案广州上传系统.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5377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1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支模监测方案广州上传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支模监测方案广州上传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支模监测方案广州上传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支模监测方案广州上传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支模监测方案广州上传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支模监测方案广州上传系统.docx

《高支模监测方案广州上传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支模监测方案广州上传系统.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支模监测方案广州上传系统.docx

高支模监测方案广州上传系统

*************项目

高支模监测方案

 

 

*************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11日

 

高支模监测方案

工程名称:

*************项目高支模监测

工程地点:

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道罗家村东环路西侧

委托单位:

广州市泽辉发展有限公司

 

编写:

审核:

批准:

 

*************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11日

 

 

*************项目高支模监测

1项目概况

“*************项目”项目场地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道罗家村东环路西侧。

本工程地下室负一层板(楼面标高-5.50米),梁板模板轮扣式钢管立杆支承在地下室底板上(板面标高-9.50米,500厚钢筋砼结构),支模最大高度4米;首层楼板(楼面标高-0.050米),梁板模板轮扣式钢管立杆支承在地下室负一层楼板上(楼面标-5.50米),支模最大高度5.45米;二层楼板(楼面标高4.950米),梁板模板轮扣式钢管立杆支承在首层楼板上(楼面标高-0.050米),支模最大高度5.000米;三层楼板(楼面标高9.450米),梁板模板轮扣式钢管立杆支承在三层楼板上(楼面标高4.950米),支模最大高度4.50米。

其中,负一层、首层转换层的部分结构梁截面350×3000mm、300×1350mm的截面面积较大,首层架空层,支模高度9.5米,超过8米,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本次高支模监测区域为:

对于负一层、首层转换层结构梁及架空层部分结构梁截面350×3000mm、300×1350mm,及首层架空层模板支设高度9.5米位置的梁板(如下表)。

项目名称

平面位置

空间位置

高度

板厚

梁规格

泽辉

办公楼

负一层

1-F~1-G轴交1-4轴

地下室负二层至负一层板

4m

120mm

350×3000

首层

1-B~1-E轴交1-7轴

地下室负一层至地下室顶板

5.45m

150mm

300×1350

三层

1-1~1-3轴交O1/1-A~1-B轴

首层至

3层板

9.50m

120mm

/

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需对其进行实时监测。

2高支模监测目的及意义

当前,高大支模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支模体系越来越高大、复杂,安全风险也越来越高。

高支模坍塌事故时有发生,高支模安全事故发生时间普遍很短,从出现危险征兆到事故发生通常只有数分钟的时间,具有突然性。

加上高支模本身具有的高空间、大跨度等特点,导致高支模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现建设主管部门和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已将模板坍塌作为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控制。

高支模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高支模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变形或过大位移,诱发系统内钢构件失效或者诱发系统的局部或整体失去稳定,从而发生高支模局部坍塌或整体倾覆,造成施工作业人员伤亡。

高支模支撑体系坍塌破坏的模式主要有6种:

A.支架顶部失稳造成的整体(局部)坍塌破坏;

B.支架底部失稳造成的整体(局部)坍塌破坏;

C.支架中部失稳造成的整体(局部)坍塌破坏;

D.支架架体破坏造成的整体(局部)垮塌破坏;

E.支架过大沉降变形造成的整体(局部)垮塌破坏;

F.支架过大沉降变形造成的整体倾覆垮塌破坏。

图2-1高支模破坏形式示意图

由以上坍塌模式和原因可知,对高支模事故的防止工作是个包含“设计—检测—施工—监测”的系统工程。

高支模安全监管体系如图2-2所示。

图2-2高支模安全监管体系

高支模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有赖于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科学先进的监测方法。

与逐渐健全的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相比,高支模安全监测方法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光学观测、人工报警的基础上。

随着传感技术的进步,现在对高支模进行实时监测已成为现实。

通过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高支模进行系统的监测,采取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管理监督措施,协助现场施工人员及时发现高支模系统的异常变化,当高支模监测参数超过预设限值时,应及时通知现场作业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现场,及时分析和采取加固等补救措施,可预防和杜绝支架坍塌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高支模进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方案设计和专家论证、高支模技术交底、作业人员安全培训、高支模质量检测/检查以及混凝土施工监测是监督体系相辅相成,只有各个环节都严格执行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本方案主要针对涉及混凝土浇注-养护-拆模过程中的安全监控。

3监测依据

1)《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全市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和承重支撑体系推进自动化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7]1006号)

2)本项目经专家论证评审通过的《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及相关图纸;

3)本项目合同;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6)《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

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9)《关于印发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粤建质〔2011〕13号);

10)《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和承重支撑体系安全检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4]168号);

11)《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模板支撑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4]233号);

12)《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的通知》(穗建质[2015]140号)。

4监测技术要求

4.1监测总体要求

通过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高支模进行系统的监测,采取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管理监督措施,协助现场施工人员及时发现高支模的异常变化,及时分析和采取加固等补救措施,当高支模监测参数超过预设限值时,及时通知现场作业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现场,预防和杜绝支架坍塌事故的发生。

模板支撑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数据信息化指导施工,及时调整混凝土浇筑方案。

高支模监测以获取实时自动化采集数据为主,现场目测巡查为辅;各监测项目应在模板系统支架预压前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少于两次。

4.2监测内容和数量

根据高大模板工程在施工过程存在的整体倾覆、局部塌陷的工程事故形式,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的监测内容和布点数量如表4-1。

表4-1监测内容和布点数量

监测内容

测点位置

布点数量/个

监测仪器

监测精度

支架水平位移

支撑结构单元内部在承受荷载较大或稳定性较差的部位,主要为模板底部位移、支模边缘顶部

6

位移传感器

±0.02mm

立杆倾角(倾斜)

布设在承受荷载较大或者稳定性较差部位

6

倾角仪

±0.0060

立杆轴力

布设在承受荷载较大或者稳定性较差部位

6

轴压传感器

≤0.5%FS

模板沉降

支撑结构单元内部在承受荷载较大或稳定性较差的部位,主要为模板底部位移、支模边缘顶部

6

位移传感器

±0.02mm

4.3监测频率

根据广州市建委要求,在对危险性较大的高支模进行监测时,监测单位应采用实时监测的自动化措施,保证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高支模监测工期为混凝土浇筑开始至混凝土浇筑完成,直至数据稳定。

开始浇筑前测量三次,记录此值并以三次平均值为初始值;在浇筑时,实时监测。

4.4监测预警值

根据《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以及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1006号文,报警值建议如下(尚需设计和监理或专家组审核同意,最终以上述人员意见为准):

表4-2允许值和报警值

序号

项目

变形报警值(绝对值)

监测元件

1

模板沉降

≤8(mm)

传感器和监测系统

2

支架水平位移

≤5(mm)

传感器和监测系统

3

(立杆倾角)倾斜

≤1.5‰

双轴倾角传感器

4

立杆轴力

≤24.0kN

轴压传感器

当监测项目超过其警戒值时,必须迅速停止浇筑,查明原因,一般应急措施有:

(1)迅速停止浇筑,保证警戒值不再增大;

(2)修改方案,进行加固。

4.5监测传感器埋设要求

传感器埋设要求如下:

(1)立杆倾角(倾斜)监测

倾斜观测点应采用高精度倾斜传感器,安装点位于支撑体系的特征点处,如支撑体系四角、长边中点等,以及其他根据施工现场特点需要重点关注的部位。

设备埋设需要由专用扣件,确保传感器埋设稳固。

此外,传感器需与通讯设施模块分离,两者通过软线连接,避免通讯设备在更换电池、设置参数过程中对监测结果的干扰。

(2)支架水平位移监测

支架水平位移监测应采用反射棱镜、位移计等精度较高的设备作为观测点,安装点位于支撑体系的特征点处,以及其他根据施工现场特点需要重点关注的部位。

设备埋设需要由专用扣件,确保传感器埋设稳固。

(3)轴力监测

轴力观测点应采用高精度轴压传感器,应在支撑体系顶部布设。

布设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受力较为集中部位等有代表性的位置。

由于布设于顶托底部,需要对安装位置进行清理,并在钢管与传感器之间垫钢板,钢板厚度不应小于10mm。

另外需确保所在的立杆与模板和传感器均密切接触,避免悬空。

(4)模板沉降监测

混凝土模板支撑沉降应采用反射棱镜、位移计等精度较高的设备作为观测点,便于实施自动化采集;对于模板支撑中央通视情况较差的监测点,宜采用位移计等传感器,必要的时候采取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准确的支架位移参数。

观测点设置于关键部位或薄弱部位,一般设置于模板单元框架顶部的四角、四边中部以及中部受力较大的部位。

每次监测过程应设置稳定的基准点,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得影响现场的正常施工。

监测设备应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要求,经过检定或校准,并在规定的有效期范围内。

5监测实施

5.1倾斜监测

5.1.1监测设备

立杆倾斜监测采用双轴倾角传感器,相对于传统的通过其他技术参数换算而来的办法,直接取得最终结果,减少误差累积,提高观测精度。

相关技术参数如下:

表5-1双轴倾角传感器相关技术参数

参数名称

条件

单位

工作电压

4.75~5.25

V

工作电流

4

mA

工作温度

-40~125

degC

测量量程

±30

±0.5

G

频率响应

-3dB

8~28

Hz

零点输出

环比输出

VDD/2

V

零点校正误差

±0.11

零点数字输出

1024

LSB

灵敏度

4

V/g

在0~1度范围内

70

Mv/度

灵敏度校正误差

±0.5

%

数字灵敏度

1638

LSB/g

零点温漂

-25~85degC

±0.008

度/degC

-40~85degC

±0.86

灵敏度温漂

-25~85degC

±0.014

%/degC

-40~85degC

-2.5~+1

%

线性度

测量范围内

±0.11

数字分辨率

11

Bits

在0~1范围内

0.035

度/LSB

噪声密度

DC~100Hz

0.0025

度/√Hz

模拟输出分辨率

带宽10Hz

0.0025

.环比误差

VDD=4.75~5.25V

±1

%

交叉灵敏度

最大值

4

%

长期稳定性

<0.01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