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3505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应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省应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省应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省应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省应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应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三.docx

《山西省应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应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应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三.docx

山西省应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三

山西省应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三)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

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

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

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

唯一和今人不同的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

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

通俗地说,就是理想。

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

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

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

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

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

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

孔子曰:

“巍巍乎!

舜、禹之有天下也。

”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这是在说“远”。

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

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

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

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

《论语》说: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所以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便能自心底激发出这份远志和胸襟。

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代大儒顾炎武,在明亡后联合傅山、屈大均等爱国志士僻处山、陕之间,以图恢复大业。

顾炎武和他的同志们送别,相对把盏,就在青山之巅,远眺大好河山,众人百感交集,泪眼潸然。

有人开始借酒浇愁,有人开始埋头抚琴,有人开始痛吟诗篇。

顾炎武听罢,徐徐起身,振衣而立,与之相和:

一雁孤飞日,关河万里秋。

正是“关河万里秋”!

力挽狂澜的志士纵然势单力薄,回天乏术,但毕竟“德不孤”,毕竟有这些个战友在,相互砥砺,与子同仇。

事虽未成,其心其举已足垂青史,光照世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便是儒家入世之“登高”的价值所在,它像一面旗帜,奋扬于巍巍之山巅。

(摘编自沐斋《登高》)

1.下列关于“登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由于人的视野有限,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所以古人的登高,不仅是想看一看自然的山川,或人造的楼台,而且是为了一展胸襟。

B.夏日炎炎,雨雪霏霏,春花灼灼,落木萧萧,这些都是古代文人流传下来的诗句中描写登高时所见的不同的景色。

C.古诗词里流传下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说明了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

D.文人登高,是想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如同好汉饮酒“一浇胸中块垒”一样。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人为了某个节日也会登高、观景、旅游,但缺失了古人登高时的胸襟、怀抱、远志和精神。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顾炎武和他的同志其心其举与历代文人登高时一展胸襟所体现的价值是相同的。

C.顾炎武联合爱国志士以图恢复大业,在和他的同志们告别时,相对把盏,在青山之巅,远眺人好河山,不同的人以各自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怀。

D.钟子期用“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流水”来形容伯牙抚琴的声音,是听出了伯牙的志趣,伯牙胸中的逸气是通过不同的琴声表现出来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同登一座山峰,所写的诗句意味相差很大,是由于每个人在登高时所思所感不同,而这又与个人的身世、境遇、价值取向等密切相关。

B.儒家的登高、道家的登高和皇帝祭祀封禅的登高,虽然目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在他们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

C

.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其远志便能发自心底,这是儒家提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缘故。

D.孔子所说的“巍巍乎!

舜、禹之有天下也”“逝者如斯夫”这两句话,概括了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前者指“高”,后者指“远”。

二、古诗文阅读(61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

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

滕公,曰:

“上不欲就天下乎?

何为斩壮士!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

“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

“若亡,何也?

”何曰: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

“若所追者谁何?

”曰:

“韩信也。

”上复骂曰: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

“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

“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

“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

“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

“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

“以为大将。

”何曰:

“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

太史公曰:

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余视其母冢,良然。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B.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C.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D.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5.下列对原文

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

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就向汉王推荐,汉王让他做了治粟都尉。

B.萧何认为韩信是位奇才,后来听说韩信和几十个军官半路上一起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

C.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

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军,萧何坚持让韩信做大将,汉王最终同意了。

D.军官们听说汉王要筑坛拜大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6.下列关于《史记》体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

B.“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在《史记》中所占篇幅最多。

C.“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

D.“表”是谱列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的,以年代远近、史事繁简而分为世表、年表、月表。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6分)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

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

“胡不死?

”程婴曰:

“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

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夫人置儿绔中,祝曰:

“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

”及索,儿竟无声。

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

“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

”公孙杵臼曰:

“立孤与死孰难?

”程婴曰:

“死易,立孤难耳。

”公孙杵臼曰:

“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

“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

”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

杵臼谬曰:

“小人哉程婴!

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

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

”抱儿呼曰:

“天乎天乎!

赵氏孤儿何罪?

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

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8.下列对文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孙杵臼把立孤之事交给程婴,自己没有参与,选择了较为容易办的事。

B.程婴出卖了公孙杵臼,实际上是为了掩饰真相,真正保护赵氏孤儿。

C.程婴含辛茹苦将赵氏孤儿养大,等到他报仇之后,自杀以报答赵盾及公孙杵臼。

D.“赵氏孤儿”的故事赞美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精神。

9.结合全文,下列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屠岸贾杀死赵朔全家,而程婴隐忍不死,主要是因为赵朔的妻子有可能生下男孩,程婴要抚养他成人。

B.屠岸贾到赵朔家搜查时,赵朔妻子对儿子祷告,儿子“竟无

声”这件事,未必真实,但充满了传奇色彩,读来仍令人可信。

C.“搜孤救孤”的故事,作者热情地歌颂了程婴的忍辱负重,公孙杵臼的慷慨牺牲,鞭挞了屠岸贾的奸邪残暴,鲜明地

体现了作者的爱憎情感。

D.在“搜孤救孤”这一故事中作者还写到了助纣为虐的诸将,他们与程婴、公孙杵

臼的忠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

贺兰祥字盛乐。

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

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

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

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

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

太祖

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

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

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

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

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

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

又攻回洛城,拔之。

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

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

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

“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

是岁,大有年。

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

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

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

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

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

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

抚安西土,振旅而还。

进封凉国公。

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

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

指娶公主为妻。

②解褐:

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③詧(chá):

人名。

④絺绤(chīxì):

葛布的统称。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B.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C.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

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D.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闾,原指里巷的大门。

古代以二十五家为一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因以“乡闾”泛指民众聚居之处。

B.柱国,中国古代官名,常肩负国家重任,地位非常尊贵。

C.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文中的“公”比“伯”的爵位要高两个等级。

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景”是褒扬性的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B.贺

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

(5分)

(2)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5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11分)

流莺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

①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春,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

②参差:

指鸟振翅飞翔。

14.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

B.“不自持”暗示出流莺无法克制和把持自己的悲伤心情。

C.“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D.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

E.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15.这是一首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蕴蓄之作,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写“流莺”的,寄寓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

(1)《蜀道难》化用西晋张载“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表达对国事的忧虑的句子是,。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写出了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气概。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有力地收束了上阕。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古代君王很多自以为圣哲,常固执己见、师心自用,遂致臣下多曲意逢迎,不敢进言。

②朱日和沙场大阅兵展示了中国自主研究的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国外媒体包括华人报纸纷纷报道,无不侧目而视,赞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

③在央视举办的研讨会上,面对众人褒奖,电视剧导演曹慧生不赞一词,只顾埋头记录大家的意见。

④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大会还请到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⑥《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

A.①③④B.②③⑥C.①⑤⑥D.②④⑤

1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A.海昏侯墓的发掘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的西汉列侯墓园,墓中数量众多的文物可能需要几代人去整理研究。

B.机器人“阿尔法狗”在围棋比赛中打败韩国高手,这让很多人担心今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C.在万众瞩目的告别赛上,38岁的科比用单场独得60分的神奇表现,为自己的篮球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D.喜剧小品风趣幽默、短小精悍,能生动鲜活地反映现实生活,是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追求成功是一种态度,让这种态度趋于理性平和而不是虚浮躁动,与驾驭心态的能力紧密相关。

因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奢求完美,方可轻松;不迷失自我,才能幸福。

一个人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少参透得失的明心。

A.人生需要正确的幸福观,在成功时保持本真,在追求中懂得取舍

B.人生需要正确的幸福观,在追求中懂得取舍,在成功时保持本真

C.人生需要一颗平常心,在追求中懂得取舍,在成功时保持本真

D.人生需要一颗平常心,在成功时保持本真,在追求中懂得取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台风、洪水等因瞬间破坏力巨大而更受关注,相比之下,① 。

其实,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在我国的气象灾害中是造成损失最重的。

旱灾主要由气象因素造成,  ②   :

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植被破坏、水源过度开发等因素,这些都增加了旱灾发生的频度,加深了灾害的程度。

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限,气候稳定几乎完全依赖地球环境在可调节范围内的自我修复;  ③  ,或将造成雪崩式的环境突变,后果不堪设想。

21.国庆节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小张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他写了一封回信,其中有5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

我很高兴地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莅临寒舍当面感谢。

您想让我为家父联系医院治病一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些烟酒,请笑纳。

①_______改为_________②_______改为________③______改为_________

④_______改为_________⑤_______改为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西番国有两个仙人在山中树下对弈,一老猴每日在树上观看,最

终懂得了运思置子之法。

仙人离开后,它就下树和人对弈,整个国家没有人胜过它。

国王认为它很奇异,把它进献给中国,皇帝下诏让朝中高手与之对弈,又寻求四方高人与之对弈,都失败了。

有人说杨靖善弈,皇帝派人找到他,让他与猴子对弈。

杨靖请求放一盘鲜桃在桌边,然后再与猴子对弈。

猴子心系于桃,于是接连失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月考三语文答案2017.11

一、1、A解析A项,因果关系不当,古人登高的目的是为了一展胸襟。

2、B解析B项,“相同的”有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与历代文人不尽相同。

3、D解析D项,以偏概全。

原文中这两句话是例证,而不是结论。

二、4、A解析:

首先应熟读精思,理解内容大意,然后抓住某些标志性词语(如开头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固定结构等),根据文意进行断句。

5、B解析:

“韩信和几十个军官半路上一起逃跑”与原文不符。

 

6、B解析:

“世家”在《史记》中所占篇幅最多。

说法错误,应为“列传”所占篇幅最多

7、

(1)我也想向东部发展,怎么能郁郁不得志地长久待在这里呢?

(“东”解释为“向东”,“居”解释为“待在”,各1分,大意1分)

(2)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逃跑了。

(“度”解释为“估计、料想”,“上不我用”为宾语前置,各1分,大意1分)

(3)大王假如只想永远在汉中称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了。

(“王”解释为“称王”,第一个“事”解释为“使用”“计”解释为“谋划、商议”,各1分,大意1分)

8、A解析公孙杵臼是选择了牺牲自己来保护程婴及赵氏孤儿。

9、B解析不是到赵朔家搜索,而是到景公宫中。

10、B

11、C公、侯、伯、子、男只是周代的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12、B解析 “教自己”,不准确。

原文是太祖多方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诗书经传等在内的典籍。

13、

(1)在这之前,贺兰祥曾经兼任过荆州事务,虽然不满一个月,但很有德政。

(“是”译为“这”,“尝”译为“曾经”“行”译为“兼任”“期(JI)月”译为“一整月”各1分,大意1分)

(2)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既”译为“已经”,“通好”译为“互通友好”,“行李”译为“使者”,“遗”译为“赠送”各1分,大意1分)

14、答案BD(B.“不自持”暗示出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着。

D.“实现了本意”错,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这是“本意”不被理解、“佳期”不遇的流莺永无休无止的啼鸣。

对一项得3分,对两项得5分)

15、参考答案:

①它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是在空中不停地漂荡流转;②它百啭千回表达“本意”,可无人能会,虽是三春“良辰”,可终究难盼“佳期”。

(每点1分共2分)诗人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自己转徙幕府、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

(手法:

比喻或象征2分,分析2分)

16、

(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三、17、D(解析:

①师心自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