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相关问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3377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研究相关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研究相关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会研究相关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会研究相关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会研究相关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研究相关问题.docx

《社会研究相关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研究相关问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研究相关问题.docx

社会研究相关问题

 

社会调研

一、如何选择一个好的研究问题

〔一〕选题原那么

【一个好的研究问题要具备价值、创新、可行、科学四条准那么,缺一不可】

1、价值性

问题必须有价值,选定的问题不仅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内部价值,所选问题的价值表现在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

〔1〕理论价值:

在于有关知识的拓展,能为教育理论增添新内容,

如理论的构建、开展、完善,对原有理论的检验或突破等。

〔2〕应用价值:

在于解决现实问题,用于直接指导教育实践,提高

教育质量和效益,或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

2、创新性

创新性主要表现在独创性和突破性,选择问题要有新意是指要从新问题、新事物、新理论、新思想、新经验、新方法、新设计中选题;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从热点上选题;要从独特的角度来看问题,在未开垦的处女地上进行挖掘。

3、可行性

可能性就是指在研究这个课题时,各种条件是有可能的,具备的。

选题是否可行,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科学品格、

兴趣爱好及献身精神等;

〔2〕客观条件是指所研究的课题必须具备有相关的文献资料、协作条件、

环境条件、相关的科学开展程度以及研究经费等;

〔3〕时机条件是涉及与研究有关的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的开展成熟程度。

当时机条件还不成熟,任何努力都是枉然。

4、科学性

选题的科学性,指选题应有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不能凭空想象,否那么课题就无法成立。

选题的科学性表现在:

〔1〕有事实依据,这是选题的实践根底。

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确定依据。

〔2〕以理论为依据,这就是选题的理论根底。

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题起到

定向、标准、选择和解释的作用。

〔二〕选题方法

【选题的方法主要有聚焦选题法、菜单项选择题法、边缘搜索法、多维选题法、矩阵选题法、浏览捕捉法和追溯验证法】

选题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同研究课题,研究的性质、方向不同,加上研究者本身的差异,因此选题方法没有一定之规,所以在此只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菜单项选择题法也叫分解菜单法,从一个总研究方向出发,不断地分解具体的因素,从而使研究课题具体化、可操作化。

这种方法是将某一研究范围分成许多类别,然后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其中一个类别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当然,如果类别还不够具体明确,可再将该类的某一项分成更细的次类别,再进行选择,直至获得满意的课题为止。

2、浏览捕捉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拟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

3、追溯验证法是一种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

这种选题方法必须先有一定的想法,即根据自己平素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方向、题目或选题范围。

〔三〕选题考前须知

1、要有明确、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2、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要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的逻辑体系分

解成相互关联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

3、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

课题论证是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

测和评价。

目的在于防止选题中的盲目性。

二、研究设计

〔一〕选择研究方式

1、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一种定量调查方式,是社会学经验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式。

其最大特点是运用概率抽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并在对资料的统计分析的根底上把调查结论或资料推论到样本所在的总体。

社会调查的作用在于:

能够在对大量样本调查的根底上,反映社会的一般状况;能够客观地、精确地分析社会现象;收集资料迅速,资料精确、可靠,调查结论概括性程度较高。

但它也有缺乏:

难以获得深入、详细的资料;无法了解具体的社会运行和社会行为过程,资料的准确性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2、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是一种定性研究方式,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其特点是研究者必须长期生活在被研究者的生活环境,甚至作为其中一员与被研究者共同生活,通过观察、访问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定性分析揭示被研究对象生活方式及其方式背后隐藏的“文化密码〞。

实地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是:

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社区研究等。

其优点在于:

能够收集到比拟深入、详细的资料,能够实地观察社会行为的具体表现和过程,能够深刻〞理解“被研究对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企图再现社会生活的“原生态〞。

缺乏:

难以得出概括性高的、普遍性的结论,并且它所收集的资料的准确性、客观性会受到研究者的主、客观因素影响。

3、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既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辅助性研究方式。

社会研究中的文献研究主要是利用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具有非常明显的间接性、非干扰性和无反响性。

文献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内容分析法;二次分析法;统计资料分析法。

文献研究由于是利用第二手资料,因此与其他研究方式想必本钱非常低。

但是,文献资料的质量难以保证,难以估计其信度与效度。

4、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最接近自然科学方法的,它是用来检验一个理论或证实一种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它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改变或控制一个或几个变量,然后观察其他变量是否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一般分为:

实地实验和实验室试验

实验研究能够准确测定变量的变异量和变异方向,运用一定方法对变异来源加以控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创造特殊的环境减少外来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但是,社会现象中因果关系观察需要长时间的过程,社会现象中因果关系往往又是多因素的,因此对社会因素和外来因素的控制比拟困难。

同时,由于实验对象有限,实验结论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二〕研究的性质

1、理论性研究〔根底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主要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调查来检验和开展社会理论的,是一种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它试图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运行的规律,并从理论的高度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社会研究中的理论研究不是纯理论研究,是一种经验性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的根本方法是“假设演绎法〞--从理论出发,通过建立和理论相关的研究假设,然后根据研究假设演绎成一套系统的测量指标,对测量指标收集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最后对研究假设及其理论进行检验。

2、应用性研究

应用性研究主要侧重于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

一方面它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社会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它必须在经验研究的根底上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建议和对策,或者为改善社会状况、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咨询。

3、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1〕理论性研究的目的是建构或验证理论,应用性研究往往也需要从一定的理论出发,运用理论工具分析实际的社会问题

〔2〕有些研究课题可以具有理论和应用性双重特征,即在研究具体问题时,既希望对社会理论的开展有所奉献,又企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区别在于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理论研究关注的是通过经验研究开展出某种一般性的社会认知,应用性研究关注有效的解决社会问题。

〔三〕研究目的

1、探索性研究

是指对于没有人涉及过的新领域,或是一个新的议题的研究。

这类研究很少获得确定性答案,多数情况下答复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因此对于研究者的创造力与灵活性有很大的要求。

例如1980年对于艾滋病的研究。

2、描述性研究

可能研究者对于某一个社会现象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因此想要对它加以描述,重点在于描述事情究竟是什么样的,不同于解释性研究的原因探索。

例如:

运用大量事实数据分析得出“百分之十的父母对其子女有过虐待〞。

3、解释性研究

当你遇到的是一个议题,而且对这个议题已经做过一番描述,你可能开始疑心事情为什么会以现在这个样子呈现,这种试图解释事情发生原委的研究被称为“解释性研究〞。

例如:

“对于父母虐待子女原因的研究〞。

(四)确定研究的分析单位、研究内容和时间维度

1、分析单位

〔1〕指一项研究用来观察、描述和解释的单位,它可以考察和归纳相同事物的特征,解释分析单位中社会现象之间的差异。

研究者还可以通过对具表达象和个人行为的观察、描述和解释,在综合的根底上,描述更大的群体或解释某些抽象的社会现象。

因此,分心单位是社会研究中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对于研究者从具体上升到抽象有很大的帮助。

(2)分析单位的具体形式主要有:

个体,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和社会事件。

象、研究内容有一定关系。

2、研究内容

〔1〕社会特征

社会特征可以描述分析单位的根本状态和特征,属于客观性资料。

在对资料分析时,社会特征类资料是根底性资料,通常可以描述某类现象在某个特征上的分布状况,或者用来解释和分析某种特定的社会现象。

〔2〕行动

行动可以是能够直接观察到个人活动或社会活动,也可以是指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各种活动。

它属于客观性资料。

行动是社会研究直接研究的对象或内容,因此也是最重要的实证资料。

在研究“行动〞时一般需要收集与研究有关的特定行动方面的资料,包括行动的内容、特点、过程、时间、地点,行动产生的原因、结果等。

〔3〕态度和意见

态度和意见属于主观性资料一般归之于价值取向类的研究内容。

不仅个人和群体有价值取向,组织、社区甚至于社会产品也有自己的价值取向。

而且,态度和意见很难直接观测到,研究者通常设计一组于特定态度和意见有关的指标进行测量。

3、时间维度

〔1〕横剖研究

在横剖研究中,研究者在某个特定的时点上进行观察。

优点是简单、省钱;其缺点是无法捕捉社会过程或变迁;它最适合描述取向的研究。

〔2〕纵贯研究

在纵贯研究中,研究者检验人或事物在一个以上时点上展现的特征。

它比纵贯研究复杂,本钱也比拟高,但比拟有力,尤其是在寻求社会变迁问题的答案时。

描述与解释性研究常采用纵贯研究取向。

〔3〕个案研究

在个案研究中,研究者深入检验在某段时间内,出现在少数几个个案上的多种特征,个案可以是个人、团体、组织、运动、事件或是地理单位。

所得到的资料通常非常详细,有助于研究者将微观层次、个人行动与宏观层次、大规模的社会结构与过程相结合。

但是个案研究的缺乏是事件跨度可能很大。

〔五〕研究方案的设计

1、原那么--遵循系统性、规划性、可行性和灵活性的原那么

2、具体内容

〔1〕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或设想

(3)说明具体的研究方式、性质、目的和具体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形式

(4)说明研究的分析单位和具体内容

(5)说明研究成员的组成和相关安排

(6)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方案

3、撰写要求

(1)根本要求:

文理通顺、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2)格式要求:

a.提出和阐述研究的主要目的

 

三、社会研究相关问题

〔一〕科学的抽样

1、抽样的概念

抽样,即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或程序。

2、抽样的步骤

〔1〕设计抽样方案。

a.界定总体,即对抽样总体的范围和特征加以明确的说明;

b.介绍抽样框的具体内容,即给目标总体下一个操作化定义;

c.确定样本规模大小,再根据不同目标总体选择适宜的抽样方法。

〔2〕抽取样本。

按照抽样方案中选取的抽样方法,从抽样框中实际

抽取总体元素,构成样本的过程

〔3〕评估样本。

3、

抽样的分类方便抽样

非概率抽样配额抽样

雪球抽样

抽样方法判断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

概率抽样分层抽样

多阶段整群抽样

PPS抽样

4、样本规模

〔1〕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抽样精度和总体标准差

首先,抽样精度是指抽样中希望到达的精确度,抽样误差是样

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值之间的偏差,而偏差是由于样本与总体不一

致造成的。

即样本越小,与总体差异就越大,因此误差越大。

由此

推论到要求的抽样精度越高,样本规模那么越大。

其次,总体标准差是反映总体元素间异质性程度的指标,

一般来说,给定抽样精度以后,总体异质性程度越小,所需

样本规模也就越小,反之亦然。

〔2〕样本规模估算公式:

㎡×p(1-p)

N=————————

e^2

(m为置信度所对应的临界值;p是总体的百分比;e是抽样误差〕

〔二〕概念化与操作化

【概念化和操作化是测量的两个关键环节,前者对概念进行名义定义,从理论层次对概念含义加以说明;后者对概念进行操作定义,从经验层次形成测量的工具性指标】

1、概念化

〔1〕定义

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是对概念的含义和应用范围给予清晰说明

的过程,即从理论层次对概念进行名义定义。

〔2〕原因

首先,概念使人们主观上对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抽象概括。

但人

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指称事物的概念含义经常是模糊不清的。

因此,为

了满足测量的要求,就必须对概念进行清晰明确的界定;其次,因为有

些测量对象他们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定义。

2、操作化

〔1〕操作化的意义

将概念抽象的名义定义进一步具体化,使其转换成能从经验上

进行观察和测量的变量。

通过草最定义,概念转化为变量形式,即

转变成了能有不同价值的概念。

〔2〕测量层次

根据属性不同的人或事件分类

根据属性强度的不同对人或事件进行顺序排列

是以相等的固定间距来确定属性强度的实际距离

在确定了间距数字之后,通过确定有实际意义的

零点,将属性强度间的比例关系用间距数字间的

比例关系表示出来。

四、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

〔一〕定义

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拟、分类、分析和综合的根底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表达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根底。

〔二〕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1、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根本内容提要;

2、正文

是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开展历程)、现状、根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开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根底上有所创新;

3、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4、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三〕目的

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过去和现在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的研究状态、应该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开展方向,并依据有关科学理论、结合具体的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

〔四〕考前须知

1、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缺乏和奉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2、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防止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3、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4、文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防止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五、参考文献

(一〕参考文献格式

1、专著格式:

[序号]主要负责者.题名.文集名.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2、论文集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编者.文集名.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起始页码.

3、期刊文章格式,年,卷〔期〕:

起止页码.

4、报纸文章格式:

[序号]主要负责人.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二〕搜集参考文献的根本要求

1、知识上的有用性。

即所搜集的文献要包含对调查课题有用的知识。

不具备知识的有用性,

就失去了搜集的意义。

这是搜集文献的第一位的、最根本的要求。

2、内容上的丰富性。

比方:

就某一调查课题而言,既要有过去的文献,又要有现在的文献;

既要有正面的材料,又要有反面的材料;既要有赞成的意见,又要有反对的

意见;既要有典型材料,又要有综合材料;既要有本学科的专业文献,又要

有相关专业的文献;等等。

总之,从内容上看,搜集文献的种类越丰富越好。

3、形式上的多样性。

就是说,既要搜集各种印刷型文献,也要搜集其他类型的文献,如声、

像资料等;既要注意报刊和图书,也要注意地图、图片、表格等;既要注意

公开出版物,也要注意内部资料和各种档案文件,等等。

凡与调查课题有关

的各种形式的文献,都要千方百计地搜集。

4、时序上的连续性。

即围绕调查课题搜集的文献,在时序上要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累积性,尽

可能不要中断。

否那么,搜集的资料就可能残缺不全,无法反映调查对象开展

变化的状况。

5、时间上要有及时性。

就是说,对于与调查课题有关的各种新资料、新信息,要用尽快的速度

及时了解、及时收集、及时研究、及时利用,以提高调查研究的时效性和调

查成果的实用价值。

〔三〕文献搜集的方法

1、检索工具查找法

即利用已有的检索工具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

文献检索工具是指用以累

和查找文献线索的工具。

它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手工检索工具;二是机读检

索工具。

2、参考文献查找法

也称追溯查找法,即利用著作者本人在文章、专著的末尾所开列的参

考文献目录,或者是文章、专著中所提到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

料的方法。

3、循环查找法

也称为分段查找法,即将检索工具查找法和参考文献查找法结合起来,

交替使用,

六、研究成果

〔一〕调研报告根本格式

1、封面

2、目录

3、内容摘要

4、调查课题的目的和思路

5、调查方法技术说明〔调查选点、抽样、时间、方法运用等〕

6、调查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7、政策建议

8、参考文选

9、附录

〔二〕内容结构

主要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调研对象的开展历程及其主要阶段

2、调研对象的根本现状及其主要特征

3、调研对象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调研对象的未来走势及其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