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326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

《人教部编版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

人教部编版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呢喃ní摇曳yè枉然wǎng丰润(yùn)

B、娉婷pīng喑yīn哑冠冕guān折腰(shé)

C、嘶哑sī风骚shāo腐烂fǔ莽莽(mǎnɡ)

D、枉然wǎng鲜妍yán飘逸yì分外(fèn)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B.张学良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风流人物。

C.你娉婷婉约的风姿,娇艳俏丽的容貌,妩媚得体的举止,优雅大方的谈吐,令我刮目相看。

D.我们当代的青少年是一代天骄,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

②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

③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

“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

④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⑤如再不及时挽救,华南虎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

 A.④①③⑤②   B.①④⑤③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②④⑤③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作者是毛泽东,词的上片主要写景,词的下片主要议论、抒情。

B.《北方》《冥想》《向太阳》《火把》都出自《艾青诗选》。

C.《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情怀。

D.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6.名著阅读。

(6分)

盼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选自___________。

(2分)

(2)“洁白的浪花”和“铁链的喧哗”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写的?

有什么作用?

(4分)

7.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到了现当代,诗坛上又出现了一大批新诗人,新诗作。

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诵诗、赏诗、悟诗,九年级

(2)班举办了“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主题班会,请你一起参加。

(9分)

(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

(100字左右)(3分)

 

(2)学习了第一单元后,穆旦诗歌语言的清新秀丽、情感的饱满充实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是一位同学选取的穆旦的一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诗歌。

请你一起来

品读这首诗,并完成题目。

(6分)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①请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2分)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②有同学认为这是一首写春天的小诗,也有同学认为这是一首言青春的小诗,你的看法呢?

(2分)

 

③这是一首意蕴丰富的小诗,说说你读后有什么收获。

(2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5分)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并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做简要赏析。

(3分)

 

9.“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结合词句分析。

(2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9分)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

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

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

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

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

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合逻辑,却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

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后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

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

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它们叽叽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

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记忆,去垂询。

⑥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

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10.第①段画线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有什么作用?

(3分)

 

1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3分)

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后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12.文中哪句话直接点明了文题“春之怀古”的含义?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3分)

雪之梦

毛志成

①每年入冬后,我就格外盼雪,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②中国缺雪已有经年,北京尤甚,好像那雪只飘落在人们的回忆中,消融在人们的遐想里。

③下雪了!

窗幔上的微光告诉了我,街上的喊声告诉了我,孩子们跳下床、冲出门的脚步声告诉了我。

④我那颗一下子复活了稚气、复活了回忆的心,似乎顿时浸润在琼花中,净化在玉屑里。

⑤冲出房门,冲上街头,我不禁索然了。

⑥这算得上雪吗?

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

它们写在路面上的,也只是一首闪烁其词的晦涩诗,貌似博大而实际浅薄。

它们赶不上步履匆匆的行人脚步,更挂不上他们的头顶,染不上他们的眉梢,只在那涂着脂粉的脸上骚动了几下,在那施过铅黛的瘦眉上悬了几星儿。

⑦这哪里是我梦中的雪!

⑧我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创造着地球上最伟大的宏观美。

漫宇琼瑶,满天寒凛,以世上第一流的平等气度博施于山,普赠于涧,广铺于野,慨惠于林。

泼辣辣地洒下来,登华厦,覆寒宅,染眉头,醉心间。

不弃枯木朽株,不漏病妪衰叟,不能把寒门少女的俭朴衣装染艳,但能把她们的双颊染红。

⑨而眼前的雪,是奢华而悭吝的雪,是徒有虚名的雪。

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远看有色而近观无形,经不住行人的步履,徒在万千足迹后面遗下了泥泞。

好奇的中学生为了验证书上的话“雪花都是六角形的”,伸出他们的手承接良久,手心里也只是积存了几滴冷露。

⑩雪停了,几乎用不着太阳的帮忙,只需几缕小风,楼顶、屋顶、街头、枝头上的薄粉顿消,路面上那一层薄薄的浊水化而为冰,像是推出了一张古板的脸。

⑪这哪里是我记忆中的雪后!

⑫我记忆中的雪后,是壮丽冬景的最佳镜头,是一幅圣洁绘画的定稿。

纯洁、晶莹、清寒的美学元素在大地上铺下了旷远的情怀,铺下了博大胸襟,铺下了冷凝的火焰。

步履声声,韵律浑朴,深深浅浅的足迹伸向高山,伸向田野,伸向一切历史车轮在转动的地方。

⑬即使春天的帷幕已经拉开,造物主已经着手打扫冬景的遗迹,舞台上出现的也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人们那即将储存在心中的深情回忆。

旷野中的雪已经花花点点、斑驳陆离了,但松枝上还有,远山上还有,大道的车迹里还有。

远山大道上有雪迹,人的胸襟就会扩展;翠柏苍松上有雪迹,人的情思就会延伸。

⑭梦中的雪,我多么愿意它变成雪中的梦。

⑮请造物主飘落一场真正有气魄的雪吧,借以成为我展开新梦的襁褓……

13.对全文来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分)

 

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2)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

 

15.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眼前的雪和“我”梦中的雪各有什么特点。

(3分)

 

16.文章花了不少的篇幅写记忆中雪和记忆中雪后的美景,这样写有必要吗?

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4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3分)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②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

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③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

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

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④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地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

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

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

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⑤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⑥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

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

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

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

“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

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⑦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

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