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3262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7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学习目标: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重点:

掌握“两弹一星”的研制、空间技术的发展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科技成就。

2.难点:

理解科技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整理1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目的

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

领域

时间

成就

意义

核技术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20世纪90年代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导弹

20世纪60年代初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步加强

1964年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空间技术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003年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深度点拨] 正确理解“两弹一星”的含义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其中“两弹”不是指原子弹和氢弹。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教材整理2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成就

(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评价

(1)地位:

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2)影响: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误区警示]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科技成就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我们可以否定十年“文化大革命”,但不能否定十年历史。

这十年来我国科技领域内取得的一些成就是科学家和人民群众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而不是“文化大革命”促进的。

教材整理3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1)成就

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计算机。

②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银河Ⅰ号”。

③1993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10亿次的“银河Ⅱ号”巨型计算机。

(2)地位:

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3)意义:

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

(1)成就

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②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③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

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组织一批科学家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的重点。

2.“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使中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增强。

3.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

4.计算机的应用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生物技术方面的成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探究点一 “两弹一星”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

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

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

史料信息“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证明钱学森具有突出的科学才能

史料二 邓小平说: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抓住史料关键词“国际地位”“标志”分析“两弹一星”研制的意义,最后一句是结论句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归祖国的原因。

【提示】 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钱学森具有突出的科学才能。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取得“两弹一星”成就的历史意义。

【提示】 历史意义:

打破了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安全保障;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培养出一批科学人才,为后来和平利用原子能和空间技术奠定了基础。

【史论拓展】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有利于保卫世界和平。

(2)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科技队伍。

(3)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量,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

探究点二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抓住关键信息“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分析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的影响

史料二 2012年5月19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举行的中非商务合作论坛上作“发展杂交水稻,促进世界粮食安全”的主题演讲中提出,保障全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好方法是尽可能地增加粮食单产,“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方法,现在看来就是利用杂交水稻技术”。

注意结尾句,认识杂交水稻的意义,从而分析科技进步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指出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重大意义。

【提示】 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科技进步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

【提示】 科技进步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科技进步又会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和促进。

【史论拓展】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原因

(1)它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

袁隆平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杂交水稻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2)它又是一次农业上的革命。

由于常规稻的产量、抗病性、各种综合性状都比不上杂交水稻,这就意味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有助于缓解日益增加的人口与有限土地之间的矛盾。

(3)它也是一次世界性的革命。

研究和种植杂交水稻有助于解决世界上粮食不足的问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意义是(  )

【导学号:

71640034】

A.增强了国防力量 B.打破了美苏两极对峙局面

C.加速了信息化发展D.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解题模板】

抓关键

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排易误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并没有打破美苏两极对峙局面,“两弹一星”的研制没有涉及信息化的发展,“两弹一星”属于国防科技领域,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关系,故B、C、D三项错误

验结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强了国防力量

【答案】 A

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成就突出。

其中在20世纪60年代取得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C.中国掌握卫星回收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答案】 A

2.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

此卫星被命名为(  )

A.“东方红”     B.“神舟”

C.“嫦娥”D.“银河”

【答案】 A

3.(2016·山东学业水平测试)“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他”的主要成就是(  )

A.培育出杂交水稻

B.研制了“神舟五号”宇宙飞船

C.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D.设计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答案】 A

4.某校举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成就展。

下列成就最有可能入选的是(  )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

【答案】 D

5.科技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走向富强的重要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材料二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

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

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方向的调整。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调整?

【答案】 

(1)战略重点:

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

原因:

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60年代初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

(2)调整:

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原因:

①国内:

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②国际上: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与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