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3160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题.docx

《毛概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复习题.docx

毛概复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填空题、选择题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决定的。

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6、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7、邓小平理论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2004年写入宪法。

二、问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①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②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③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填空题

1、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2、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4、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5、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那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二、问答题

 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P42-46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

一切从实际出发

(2)根本途径:

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

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如何理解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必须走自己的路?

P53-54

(1)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3)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2、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4、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69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6、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7、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异同点P74-75

(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革命。

(2)同时,两者又是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

中国革命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3)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认清两者的区别,同时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8、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之间的关系。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P81

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一化三改”总路线的主要内容P93

“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工业化。

5、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是科学认识(D)

A.社会主义基本特征B.社会主义根本目的

C.社会主义根本任务D.社会主义本质

2.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D)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B)

A.根本目的B.根本任务

C.发展动力D.根本特征

4.发展是硬道理,其关键是(C)

A.发展民主政治B.发展先进文化

C.发展经济D.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

5.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C)

A.刘少奇B.毛泽东C.陈云D.周恩来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ABDE)

A.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B.物质条件与社会条件的统一

C.民族特色与基本特征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E.根本任务与根本目标的统一

2.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ABCDE)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D.适应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要求

E.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得出的正确结论

3.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包含的价值目标是(CDE)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D.消除两极分化

E.实现共同富裕

4.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是因为(ABCDE)

A.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需要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

C.发展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利益

D.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E.只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能复兴

5.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要求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下列方面(ABCDE)

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

C.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E.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辨析题

1.社会主义就应该消灭剥削。

答:

消灭剥削包括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现象。

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有一个过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剥削制度的消灭。

但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由于还存在着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还需要利用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所以还存在着剥削现象,消灭剥削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生产力高度发达,才能最终消灭剥削现象。

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

答: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

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有约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的命题不正确。

因为在当今世界上,由于历史的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甚至处于不同程度的贫穷状态。

目前,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处于不发达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历史原因是重要的一个。

但这是暂时的现状,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历史发展必然。

四、简答题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标。

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做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

五、论述题:

如何全面认识改革开放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

第一、要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前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二、明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曲折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不能因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犯有错误就否定已经取得的成绩,否定“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历史。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选题:

1、目前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C)

A、生产力水平较低B、商品经济不发达

C、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2、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进行系统阐述的是(B)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3、正确把握国情必须全面地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B)

A、国际地位B、历史方位C、国际背景D、发展阶段

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是(B)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对外开放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BD)

A、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B、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社会性质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BCD)

A、经济基础B、社会关系的主要矛盾

C、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D、所处的历史阶段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主要包括(ABCD)

A、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B、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C、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D、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

如何认识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答:

二者的联系表现为:

同处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战略阶段,同处于小康阶段。

二者的区别体现在:

其一,“总体小康”是指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

其二,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

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如何认识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21世纪的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个论断,是在对国际环境、国内形势和我国现在已经展现出来的发展态势作了科学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第二,21世纪头20年,我国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

如果举措得当,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新的跨越;如果应对失误,很容易导致经济徘徊、社会动荡。

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环境。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发展的机遇不是很多的。

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和切实利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应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

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二、论述题

1、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第一,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落后的状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二,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而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第三,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经济体制及相关体制的改革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填空题、选择题

1、党的十四大明确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就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3、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6、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7、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9.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

10.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包括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

二、辨析

1、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因而它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第一,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党的十五大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作了新的决定,即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在理论上是一个突破,在实践上也有重大意义。

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并巩固其主体地位,是确保我国社会性质的要求。

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公有制还不能涵盖一切领域。

因此,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并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客观必然。

第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和作用也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它们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2、股份制本身不带有制度属性,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对于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

股份制本身不具备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三、简答题【答案参见课本】

1.我国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拿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四、论述题(可酌情发挥)

1.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谈谈你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本身就包含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为根本目标,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

2.谈谈你对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看法。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赶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填空题、选择题

1、中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5、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7、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6、党的十七大提出政协要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

8、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实行了这种制度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9、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0、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前提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11、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的人权。

二、问答题

1、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P236)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2、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P220-221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4、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

5、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8、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9、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和中心内容。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公民。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2、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4、2005年,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改革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民主法治。

7、构建社会主义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