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含练习题表格式彩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3127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7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含练习题表格式彩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含练习题表格式彩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含练习题表格式彩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含练习题表格式彩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含练习题表格式彩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含练习题表格式彩图.docx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含练习题表格式彩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含练习题表格式彩图.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含练习题表格式彩图.docx

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含练习题表格式彩图

本课课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P3

第1课时/共14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

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

今天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

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

出示教材P2例1主题图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

长多少千米?

思考:

怎样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怎样计算?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列式:

814+1142=1956(千米)并展示线段图。

结合加法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名称吗?

教师总结: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P3例1

(2)(3)

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立尝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总结:

要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而要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观察以上两道问题与之前第

(1)题有什么联系?

总结:

(1)题实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

(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做减法。

想一想:

减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

总结: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所求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2、探究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并板书。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如果知道和与一个加数,能求出另一个加数吗?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如果知道被减数和差,能求出减数吗?

减数=被减数-差

如果知道减数和差,能求出被减数吗?

被减数=减数+差

(3)你觉得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一句话来概括。

教师总结: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减对比

(三)巩固发散

1、独立完成P3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

3043-575=

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果的。

2、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①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

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②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

③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

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④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3、.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并说说依据是什么?

4、猜一猜我是几

5、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40+190=254+297=

586-98=712-455=

(四)巩固提升

1、已知A+B=C,并且A、B、C的和是800,B=100,那么C=(),A=()

2、已知A-B=C,并且A、B、C的和是800,B=100,那么A=(),C=()

(五)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

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本课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5——P6

第2课时/共14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

1、在已学的乘、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

2、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明确0不能作除数及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1.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用加法算:

3+3+3+3=12

用乘法算:

3×4=12

2.算式中的3和4各表示什么意思?

3、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引出课题。

(二)探究规律,明确意义

1、教学乘、除法的意义。

(1)出示教材P5例2

(1)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

3+3+3+3=12(枝)或3×4=12(枝)

结合刚才的算式思考:

哪个算式更为简便?

想一想乘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

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教师总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因数×因数=积

(2)出示教材P5例2

(2)(3)

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

12÷3=4(瓶)12÷4=3(枝)

对比这三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除法?

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与第

(1)相比,第

(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算?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除法?

总结:

除法可以看做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

2、教学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如果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板书总结。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通过刚才算式的比较,你能说一说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总结: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乘除法对比

3、教学有关0的运算。

(1)出示P6例3

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0的哪些运算?

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说试题,教师记录。

预设:

0+5=24-0=5×0=0÷6=4-4=

指名口算后,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

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

(2)思考:

在除法算式中,0能做除数吗?

为什么?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总结:

5÷0不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到5;0÷0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因此0作除数无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发散

1、P6做一做独立完成,指名订正。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

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果的?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1)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m,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

(2)120支铅笔,每12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3)蜗牛6小时爬了30m,平均每小时爬行多少米?

(4)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体重的8倍。

这头牛重多少千克?

3、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4、课本P7

6、一艘宇宙飞船5秒航行60km。

根据这一数据填写下表。

7/1如果A÷B=3,并且A+B=16,那么B=(),A=()。

7/2、如果A÷B=5……2,并且A+B=20,那么B=(),A=()。

说一说上面两题你是怎样想的?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

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本课课题

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练习

第3课时/共14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乘、除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及作图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加减法的意义及关系

2、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3、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能不能作除数呢?

为什么?

注意:

0不能作除数。

例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二、基础练习

1.根据78×36=2808,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根据是什么?

2808÷78=

2808÷36=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80800÷36=

2.根据1170÷26=45,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根据是什么?

1170÷45=除数=被除数÷商

45×26=被除数=商×除数

450×260=

3、根据78+36=11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根据是什么?

114-78=114-36=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根据71-26=45,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根据是什么?

71-45=减数=被减数-差

45+26=被减数=差+减数

5、课本P7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6/1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40+190=254+297=

586-98=712-455=

6/2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48×27=102×85=

754÷29=876÷73=

7、每只猴分12个,还余3个。

一共有多少个桃?

8、直接写出得数。

10、如果○是△的30倍,下面哪些算式是对的?

11、判断

(1)0+7=0

(2)0既不可以作除数,也不可以做被除数。

(3)5×8÷5×8=1

二、拓展延伸

1、小明在做一道加法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2看作4,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看作9,结果计算的和为215.正确的和为()

2、小明在做一道加法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2看作4,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7看作9,结果计算的和为215.正确的和为()

3、小华在做一道减法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2看作4,减数没看错,结果计算的差为215.正确的差为()

4、小华在做一道减法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7看作4,减数没看错,结果计算的差为215.正确的差为()

5、小华在做一道减法时,被减数没看错,把减数个位上的8看作6,结果计算的差为215.正确的差为()

6、如果A÷B=2,并且A+B=24,那么B=(),A=()。

7、如果A÷B=4……5,并且A+B=40,那么B=(),A=()。

8、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8,余数是10,并且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163,那么除数=(),被除数=()。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一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

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本课课题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P9——P10

第4课时/共14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

1、了解括号产生的必要性,掌握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能准确规范计算带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2、在交流、探究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并能准确表达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我们目前学过哪几种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说说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说说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感受括号的作用

(一)感受小括号的作用

96÷12+4×2

1.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如果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3.先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再计算。

96÷(12+4)×2

=96÷16×2

=6×2

=12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感受中括号的作用

96÷[(12+4)×2]

=96÷[16×2]

=96÷32

=3

1.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再加上中括号,

你知道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吗?

2.先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再计算。

3.算式中有小括号还有中括号,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新知

1.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课本P9

360÷(70-4×16)

=360÷(70-64)

=360÷6

=60

158-[(27+54)÷9]

=158-[81÷9]

=158-9

=149

2、下面的运算对不对?

如果不对,请改正过来。

[700-(600+300÷15)]×2

=[700-(900÷15)]×2

=[700-60]×2

=640×2

=1280

改正

[700-(600+300÷15)]×2

=[700-(600+20)]×2

=[700-620]×2

=80×2

=160

3、你知道吗?

算式中有小括号还有中括号,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

4、按照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320×[(128+147)÷25]=3520(920+438÷73)×34=31484

小结:

看树形图列综合算式

1、抄,从左往右抄。

2、添,从上往下添按需添括号。

5、根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它们写成综合算式

(1)150÷3=50180+50=230

(2)4×14=56272-56=216216+78=294

(3)200÷4=5050×3=15050+150=200

(4)28+12=4025×40=10004000÷1000=4

四、解决问题

1.今年春节小明一共得到压岁钱850元,购买课外书花掉228元,为失学儿童捐款150元,现在小明还剩下多少元压岁钱?

2.大同乡中心小学在荒山上植树,2002年共植树356棵,2003年植树3次,每次植树140棵。

哪一年植的树多?

多多少棵?

3.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

李伯伯家一共养鸡、鸭多少只?

4.书架上有两层书,共144本。

如果从下层取出8本书放到上层去,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

书架上下层各有多少本书?

5/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5/2下面各题,看谁做得都对

五、课堂总结

师: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括号、中括号有什么作用?

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应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师生交流后明确:

小括号、中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在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板书设计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

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本课课题

括号练习拓展

第5课时/共14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

1、巩固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掌握含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巩固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解狭问题的能力。

3、体会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同级运算),要按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基础练习

1、脫式计算下面各题。

118+36÷[2×(62-59)]

250×[23-(30+24)÷18]

18×[300÷(50+25)]-45

[(170-20)÷5-16]×6

420-420÷[(18+24)×2]

2、列式计算:

(1)25与20的积,加2400除以80的商,和是多少?

(2)43与7的差,乘它们的和,积是多少?

(3)35的2倍,减112除以28的商,差是多少?

(4)25与4的积,减40,再除以12,商是多少?

(5)90减12的差,被6与7的和除,商是多少?

3/1、同学们做风车,各小组做的数量如下表:

平均每组做几个?

3/2、动物园里的一头大象每天吃18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2天吃72千克食物。

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多少倍?

3/3、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

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

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4、下列每组各题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为什么?

5、先用记号标出先算的部分,再进行递等式计算。

150-320÷480×3-15×10

126÷7×980+20-80+20

15×6-75÷597-12×6+43

6、列出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计算。

(1)强强8分钟能打560个字,妮妮每分钟能打60个字。

强强每分钟比妮妮多打几个字?

(2)强强每分钟能打70个字,妮妮5分钟能打300个字。

强强每分钟比妮妮多打几个字?

(3)强强8分钟能打560个字,妮妮5分钟能打300个字。

强强每分钟比妮妮多打几个字?

(4)强强8分钟能打560个字,妮妮5分钟能打300个字。

强强和妮妮每分钟共打几个字?

(5)强强每分钟打70个字,打了8分钟,妮妮每分钟打60个字,打了5分钟。

强强和妮妮共打了几个字?

三、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同级运算),要按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

1、脱式计算

250-32×25÷16+37

224-(84+48÷3)÷25

[175+(13-5)×13]÷31

2、列式计算:

45与35乘24的积相加,所得的和再减14,差是多少?

45加35的和乘24,所得的积再减14,差是多少?

45加35的和,乘24减14的差,积是多少?

61与26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本课课题

租船问题P10例5

第6课时/共14课时

教学目标

及设置依据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对“租船费用”问题的研究,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结果进行逐步调整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究“租船费用”最省的过程,感受数据变化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应用的灵活性、广泛性和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逐渐调整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怎样租船最省钱?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解决问题

我们一共有32人,大船每条限乘6人,价格30元;小船每条限乘4人,价格24元。

怎样租船最省钱?

大船每人:

30÷6=5(元)

小船每人:

24÷4=6(元)

5元<6元

所以尽可能租大船

32÷6=5(条)……2(人)

方案一:

5条大船,1条小船

30×5+24×1=174(元)

方案二4条大船,2条小船

30×4+24×2=168(元)

168元<174元

答:

租4条大船,2条小船最省钱,需要168元。

租船问题一般要考虑哪些要素

1、价格便宜

2、运走所有人

3、尽可能要满载

三、巩固练习

1、我校共有老师14人,学生326人,大车可坐40人,租金900元;小车可坐20人,租金500元。

怎样租车最省钱?

大车每人900÷40=22(元)……20元

≈23元

小车每人:

500÷20=25(元)

23元<25元

所以尽可能租大车

14+326)÷40=8(辆)…20(人)

方案一:

8辆大车,1辆小车

900×8+500×1=7700(元)

答:

8辆大车,1辆小车最省钱,需要7700元。

2.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价格方案。

(1)成人6人,儿童4人,选哪种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