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动力总成车间桩基检测方案011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796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风动力总成车间桩基检测方案01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东风动力总成车间桩基检测方案01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东风动力总成车间桩基检测方案01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东风动力总成车间桩基检测方案01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东风动力总成车间桩基检测方案01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风动力总成车间桩基检测方案0116.docx

《东风动力总成车间桩基检测方案01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风动力总成车间桩基检测方案0116.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风动力总成车间桩基检测方案0116.docx

东风动力总成车间桩基检测方案0116

动力总成准备车间预制管桩检测

基桩检测方案

 

审批:

胡泳东

审核:

余平方

编制:

熊念红

 

武汉中和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元月16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检测内容和数量…………………………………………………………………2

三、方案编制依据……………………………………………………………………3

四、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3

五、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试验…………………………………5

六、人员配备及检测设备……………………………………………6

七、检测质量保证及文明施工措施…………………………………6

八、具体实施操作方法、工期………………………………………7

九、安全文明生产……………………………………………………7

 

动力总成准备车间预制管桩检测基检测组织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东风汽车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投资兴建的动力总成准备车间,由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该工程采用1。

本工程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做法详08SG360,采用静压法沉桩。

根据地基分布情况,本工程均采用边长为400的高强混凝土空心方桩,桩型号为PHS-AB400(220),本工程管桩设计为端承摩擦桩。

根据地勘资料,桩端持力层为(2-1)层粘土层,桩端进入持力层内的深度不小于4.0米。

本工程管桩的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400kN。

该项目正在施工准备阶段,建设方拟委托武汉中和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试桩检测,为此我公司依据委托方提供的设计图纸和规范规程编制该项目桩基检测组织方案。

二、检测内容和数量

依据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的设计图纸、湖北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42/242-2003)及《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等,该项目的地基基础应进行如下检测工作和数量。

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试桩):

3根。

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在设计标高进行检测,采用静压机作压重平台;直最大试验荷载取≥800kN。

2、小应变检测:

桩小应变:

140根。

静载试验前采用小应变对试桩进行桩身质量完整性检测。

三、方案编制依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委托、设计单位有关技术要求与说明

3、《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42/242-2003)

4、《武汉市房屋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若干问题技术规定》(武城建[2014]24号)(简称24号文)

四、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之“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规定:

混凝土预制条形块做为试验桩反力,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因试验工程桩均加载至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2倍。

试桩加载分级:

试桩分10级加载,每级加载量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10增荷,直至特征值的2.2倍。

试验分级,详见表1、表2;

序号

加荷

卸荷

每级加荷(kN)

荷载累计(kN)

每级卸荷(kN)

荷载累计(kN)

0

0

960

1

80

80

160

800

2

80

160

160

640

3

80

240

160

480

4

80

320

160

320

5

80

400

160

160

6

80

480

160

0

7

80

560

8

80

640

9

80

720

10

80

800

11

80

880

12

80

960

表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试桩)抗压加载表

沉降观测:

每级加载后,间隔5、10、15min各读测一次,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累计1h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直至稳定。

每级荷载持续时间一般为2小时(5、10、15、15、15、30、30)。

沉降相对稳定标准:

每一小时的沉降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2次(1.5h连续三次观测值计算)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终止加载条件: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②、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③、已达到锚桩最大抗拔力或压重平台的最大重量时。

卸载与卸载沉降观测:

对于破坏性试验,则无卸载过程。

加载至特征值的2.4倍时仍未破坏,则进行卸载试验。

卸载按加载分级的2倍进行,每卸载一级后,每级15、15min读取后,隔30min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零级荷载则延至3小时再读一次。

 

 

图一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现场安装示意图

五、基桩完整性低应变反射波法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之规定,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采用反射波法,其原理是用小锤敲击桩顶,产生沿桩身向下传播的弹性纵波,同时接收其反射信号,通过分析信号的振幅、频率、衰减情况和反射初至,便可判断桩身缺陷的有无及其位置,对桩身结构的完整性作出评定。

桩身结构完整性评定标准:

Ⅰ类桩:

桩身砼结构完整。

Ⅱ类桩:

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Ⅲ类桩:

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Ⅳ类桩:

桩身砼结构存在严重缺陷。

未见桩底反射。

出现多次幅值较强的同相、等间距反射信号;信号幅值明显较强并以大低频形式出现,当振源脉冲宽度极窄

时,同时伴有连续的时间间隔很小的同相反射(频域为双峰),此为典型的浅部断桩特征。

图四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现场检测示意图

六、人员配备及检测设备

我公司将设立该项目部,为本次检测提供人员保证。

本工程项目组主要技术人员资历与设备情况详见表6、表7。

表6主要技术人员一览表

姓名

本工程职务(岗位)

职称

证书编号

从事检测工作年限

胡泳东

技术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J070446

23年

李忠胜

质量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J070447

22年

余平方

项目经理

高级工程师

J070461

28年

陈茂德

项目副经理

高级工程师

J070477

20年

熊念红

质量监督员

工程师

J070462

29年

范晶

检验员

工程师

J070463

8年

盛焕平

检验员

工程师

J070479

21年

表7主要检测设备一览表

序号

试验项目

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1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百分表4块、压力表2块

2000kN千斤顶2台

2套

采用机械吊装

4

基桩完整性检测

RS-1616K(p)基桩动测仪

1台

加速度计、力棒

1套

七、检测质量保证及文明施工措施

我公司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公司制定的《质量手册》和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工作,确保该工程检测工作的顺利展开和进行。

1、组成专项测试项目组,为本次检测提供技术、人员和设备保障;

2、现场试验工作严格按《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和《建筑桩基设计规范》规定执行;

3、检测过程中如有特殊情况或技术上不明确的,征得中心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现场代表协商解决;

4、加强现场测试人员及劳务工的管理,加强劳动安全意识,开展文明施工,遵守现场管理制度,确保检测各环节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现场检测完毕,认真开展检测报告的编写工作,及时提交检测报告,对提供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及结论的准确性负责;

6、严格按设计要求的荷载进行试验,均加载至设计或规范验收要求。

八、具体实施操作方法、工期

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采用静压机作压重平台,在委托方确定的日期开始向试验现场运输设备,试验时间18.0小时以上;

2、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前完成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依据施工进度在预定日期内完成现场检测工作并不得耽误建设方的施工工期。

5、每项现场检测完成后,3-5天内我公司可提交相应的报告。

九、安全文明生产

1、安全生产制度

(1)入场前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安全操作规程,使所有工作人员有明确的安全意识。

实施过程中有现场负责人进行监督管理。

(2)专业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3)试验人员必须执行公司制定的《堆载静载荷试验规定》。

(4)需要用电时找专值电工,其他人严禁动用。

(5)所有工作人员严禁酒后上岗,不打架斗殴,服从甲方统一管理,听从现场统一指挥。

(6)加强全体参加人员的质量意识,以确保本次试验资料的稳定、准确和可靠。

密切与甲方、监理、设计等单位联系,做好协调配合工作,以保证本项试验工作顺利实施。

(7)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不隐瞒,不瞒报。

2、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本工程主要危险源辨识见下表。

 

序号

作业活动

危险源(风险)

可能导致的事故

控制措施

1

接驳线路,电焊作业

违章作业、电线老化、漏电等

触电

本方案执行

2

吊车安装试验平台、配重、钢梁倒运

违章作业、指挥不当

起重伤害、

人身伤害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

试验、检测设备进出场

车辆状况不良

车辆在不良路面等不良交通条件下行驶

机动车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情绪不良驾驶、无证驾驶

车辆伤害

本方案执行

2.1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1)坚持电气专业人员持证上岗,非电气专业人员不准进行任何电气部件的更换或维修。

(2)建立临时用电检查制度,按临时用电管理规定对现场的各种线路和设施进行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抽查记录存档。

(3)检查和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胶鞋、绝缘手套;必须使用电工专用绝缘工具。

(4)临时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架空线必须从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不得沿地面明敷。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架设和使用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

(6)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线路保持安全距离。

达不到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7)配电系统必须实行分级配电。

现场内所有电闸箱的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其选型、定值要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

电闸箱内电器系统需统一样式,统一配置,箱体统一刷涂桔黄色,并按规定设置围栏和防护棚,流动箱与上一级电闸箱的连接,采用外搽连接方式(所有电箱必须使用定点厂家的认定产品)。

(8)应保持配电线路及配电箱和开关箱内电缆、导线对地绝缘良好,不得有破损、硬伤、带电梯裸露、电线受挤压、腐蚀、漏电等隐患,以防突然出事。

(9)独立的配电系统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

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

2.2运输作业

(1)汽车驾驶员及车辆应取得公安机关核发的合格有效证件,随时出示给安全检查人员检查,运输车辆配备倒车时会自动显示的倒车灯或倒车警笛。

(2)驾驶员出车前必须对所驾车辆进行检查,在确认各安全装置齐全、有效状态良好后才能进行作业,确保安全。

(3)加强对机械设备和操作人员的管理。

严禁违章作业,加强挖装和运输作业信号联络。

(4)严禁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情绪不良驾驶、无证驾驶。

(5)车辆行驶区域场地应坚硬平整,必要时必须铺垫级配石或渣土,保证行车安全。

2.3吊装作业控制措施

本工程桩基检测时采用两种吊装设备:

(1)对于在现场塔吊覆盖范围内的桩基,检测时可采用塔吊或汽车吊进行配重、钢梁等设备的倒运、安装;

(2)对于在现场塔吊覆盖范围外的桩基,检测时采用汽车吊进行配重、钢梁等设备的倒运、安装。

对于吊装作业,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遵守下列规定:

(1)起重工必须经专门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吊装作业时必须有专业信号工进行指挥。

严禁酒后作业。

(2)作业前必须检查作业环境、吊索具、防护用品。

吊装区域无闲散人员,障碍已排除。

吊索具无缺陷,捆绑正确牢固,被吊物与其他物件无连接。

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3)大雨、大雪、大雾及风力六级以上(含六级)等恶劣天气,必须停止露天起重吊装作业。

(4)吊车停放的地面应平整坚实。

(5)吊车作业前应伸出全部支腿,撑脚下必须垫方木或其他坚硬物体。

支腿的定位销必须插上。

调整支腿作业必须在无载荷时进行,将已伸出的臂杆缩回并转至正前方或正后方,作业中严禁扳动支腿操纵阀。

(6)吊车作业中出现支腿沉陷、起重机倾斜等情况时,必须立即放下吊物,经调整、消除不安全因素后方可继续作业。

(7)吊装作业时严格执行“十不吊”的原则。

即:

被吊物重量超过机械性能允许范围:

信号不清;吊物下方有人;吊物上站人;埋在地下物;斜拉斜牵物;散物捆绑不牢;立式构件、大模板等不用卡环;零碎物无容器;吊装物重量不明等。

 

武汉中和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元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