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住证管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790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安局住证管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安局住证管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安局住证管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安局住证管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安局住证管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安局住证管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docx

《公安局住证管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安局住证管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安局住证管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docx

公安局住证管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

公安局住证管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

公安局住证管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口流动量的加大已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趋势。

流动人口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市民群体。

近年来,我局始终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作为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推进管理,依托信息化手段,不断拓展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几年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回顾

   在过去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人口管理是公安工作的基础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服务管理措施,在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体系、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和居住证制度等三个方面的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建设方面

   1、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管理队伍

   为强化对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从20xx年开始,我们以全国实施两大战略为契机,全面开展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建设,按每个社区警务室至少2人、每个农村警务室至少1人的比例配备了民警,并依托警务室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以下简称“流管站”);与此同时,我们还取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由政府出资专门为城区69个社区配置了由“4050”人员组成的专职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协管员,专门负责辖区的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的登记和办证。

为切实解决城区分局联防队员因自然减员导致长期严重缺员的问题,在市局党委的积极争取下,得到了市长的大力支持,并决定由政府出资为城区分局增补300名联防队员。

20xx年年初以来,在市就业局的大力配合下,前二批应聘人员经面试、考核、体检已上岗开展工作,第三次招录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为有效发挥农村警务室和流管站的作用,切实保障警务室和流管站的正常运转,20xx年,我局创新提出了在农村依托超市、卫生所、加油站、彩票站等人流较多,房屋主人相对固定的场所建立“依托型警务室”;20xx年,我们又在省厅实施城乡警务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修缮了全市警务室。

目前,全市共建立社区警务室122个,农村警务室236个,流管站358个,配备社区(驻村)民警514人,为全面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加强信息采集,深入开展《居住证》专项登记办理

   为了加速推进xx的城镇化进程,落实《辽宁省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办法》,全面摸清我市流动人口底数,不断夯实全市公安基础信息采录工作,给《居住证》发放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局于5月初专门组织了一次为期5个月的出租房屋、暂住人口集中清查及《居住证》专项登记办理行动。

通过全警动员、全员参战,进一步掌握了全市流动人口情况、摸清了底数,确保了《居住证》换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据统计,20xx年全市办理居住证18656本,自实施新居住证以来已累计办理居住证313447本,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广大进城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大力支持。

   同时,我局将居住证办理工作与维护治安有机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中,红旗分局抓获了特大偷越国境案逃犯蒋承军;清河分局在清查工地时,收缴一枚旧炮弹,成功消除了一起重大安全隐患;调兵山市局抓获了入室盗窃犯罪嫌疑人安宁;xx县局抓获了故意伤害犯罪嫌疑人田忠生;西丰县局破获了当地最大一起制作、宣传法轮功宣传品案件,并抓获法轮功邪教人员2名,发现并取缔一制造假鹿血粉窝点,收缴假鹿血粉100公斤。

   3、抓好考核杠杆,为居住证办理工作提供机制保障

   为深入落实居住证管理工作,我局建立了居住证专项工作月通报、季调度专门工作制度。

由社区警务管理部门牵头,会同督察、绩效考评等部门,安排专人每季度从网上和网下两方面入手,在全市范围内对各地的流动人口登记录入及居住证办理情况进行实地倒查,并将倒查结果纳入市局对各地季度绩效考评工作中,同时形成专报向各县区主管领导进行通报。

   此外,我局为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坚决实行了流动人口及居住证管理重奖重罚机制。

对流动人口及居住证管理工作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对工作优异的民警给予立功嘉奖,对工作严重滞后或工作不落实的单位、个人予以惩戒。

通过重奖重罚,促使各县区局主管领导、派出所所长及社区民警对居住证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激发了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全市警告责任领导4人,表彰了管理工作突出的单位6家,授予三等功和嘉奖的民警50人。

   

(二)在流动人口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面

   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带动下,信息化管理手段已成为流动人口管理势在必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为此,我们在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上进行了大胆探索。

   1、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平台。

为了强化对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我们依托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将民警采集的人口信息全部录入到平台中,并与公安部逃犯库、重点人员库制动进行比对,自动排查逃犯或重点人员;同时各警种通过警综人口信息查询功能,可对社区民警录入的人员信息进行查看,实现了全警流动人口信息共享,有效地提高了案件侦破率。

   2、推行流动人口信息实时采集录入制度。

为最大限度地确保流动人口信息完整、准确、鲜活,我们实行了“四个坚决执行”的工作机制:

即坚决执行流动人口落地登记工作机制,实行逐户上门登记,对来铁7日以上的流动人口信息全部及时录入信息系统;坚决执行“谁用工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网上申报机制,落实了业主和用工单位的管理责任;坚决执行警务室延时服务和网上预约接待制度,提高登记办证效率;坚决执行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常态清查机制。

   (三)在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设方面

   我们坚持流动人口“与市民同等待遇”的原则,以推行居住证管理制度为主线,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的各项措施,开创流动人口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1、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自从《省政府批转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意见的通知》下发以来,按照省公安厅的总体部署,我局积极推进全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相继推出了投资购房、招商引资、引进人才等一系列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措施,其中绝大多数落户条件远远低于省公安厅提出的要求,农民工进城落户这一条件甚至在全国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基本实现了“无门槛、零准入”,为吸纳各方有识之士,来xx建功立业,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20xx年xx在全省率先实行了户口登记“一元化”,取消了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之分,将全市305万居民户口性质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也为xx城镇化率的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探索居住证管理制度。

   为符合和谐社会发展要求,切实提高居住证的作用,我们努力为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服务,从20xx年就开始积极探索居住证在公安业务办理上的“一证通”,制定了《xx市居住证使用管理办法》。

《办法》规定居住证持有者可以在我市考取驾驶证、办理机动车入户手续,申办医保、社保等十四项“同城市民待遇”。

在国务院正式公布《居住证暂行条例》后,我们xx市公安局于8月26日专门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居住证暂行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为全市顺利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提供了保障。

   3、积极开展宣传,为居住证管理工作提供外部支撑

   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推动工作有效开展的法宝。

为让广大外来居民了解申领居住证所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和义务,争取广大群众对居住证管理工作的理解,我局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对外进行宣传。

我局先后印发了《致城市新居民一封信》宣传画和《xx市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管理告知书》,张贴在居民区显著位置,此外,通过在电视上播放滚动字幕,向qq、微信用户群发信息,以及在繁华地段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开展高密度、立体式的舆论宣传,在社会上营造了良好工作氛围。

自开展居住证登记办理工作以来,全市共设置宣传台(板)1135个,粘贴《宣传画》和《告知书》5000余份,发放宣传单55700多份。

   4、制定办证规范,明确居住证办理流程时限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方便群众申领《居住证》,防止个别人员编造材料骗领居住证,我局专门制定了《xx市居住证办理规范》。

《规范》明确了xx市居住证发放对象、申领所需材料、受理步骤和发证工作流程;并规定民警在2日内完成居住证审批、签发、制证工作;由专勤民警每日查看居住证制证情况,已制证的由社区民警统一领取发放,退回需补材料的由社区民警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及时通知申领人补齐材料后上报,绝不让群众多跑路。

   5、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切实保障持证人合法权益

   自《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很多外来人员申领了《居住证》,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外来人员向辖区民警反映,持《居住证》到相关部门办理相关事宜时,个别部门的接待人员由于对我市《xx市居住证使用管理办法》不知情,或本部门尚不能执行《办法》,使《居住证》持有人无法享受到相应的权益或待遇。

为此,我局积极安抚这些外来人员,并积极与相关主管单位进行沟通,及时将情况反映给其主管人员,妥善进行解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群众对政府保障《居住证》申领人合法权益政策的质疑。

   据统计,20xx年以来,全市近5.5万名新市民受益,享受到了城市居民待遇。

其中通过申领《新居住证》,有7800余人申领了机动车驾驶证,2300余人办理了机动车牌照,5193人的子女接受了义务教育,4640人享受了社会保险,772人享受了工商和税务部门的优惠政策,11029人享受了计生和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服务,23772人的子女接受了免费计划免疫服务。

   二、当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居住证内涵未得到充分体现,外来人口办证主动性差

   流动人口不办证和逃避登记办证历来是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

流动人口之所以逃避办理居住证是因为居住证对他们而言没有用,持有居住证办理社保医疗等保险的待遇没有其户籍地享受的待遇高,或者并不能获得其应享有的相关合法权益或待遇。

我市是农业大市,外出人口多,流入人口少,流入人口多数是到城里务工就业的农村人,其在户籍地就享有比城里还要好的社保、医疗、最低保障等待遇,所以他们对办理居住证的意愿不高。

因此,民警或协管员前去入户走访登记时,他们不配合,不开门,使发放居住证工作比较困难。

   

(二)省厅尚未开展卡式居住证办理

   由于我省居住证将采取卡式(含芯片),省内北片中小城市的卡式居住证是由省公安厅统一制作的,但省公安厅至今仍未启动卡式居住证制作发放工作。

为此,我市按照辽宁省公安厅关于贯彻落实《居住证暂行条例》有关问题中“在全省推广卡式居住证前,各地仍执行原有居住证制度”的规定,我市尚不能全面执行国务院的《居住证暂行条例》。

   (三)部门协作机制未发挥应有作用

   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流动人口管理未真正纳入政府行政行为的管理轨道,有关部门侧重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或做协调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力量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没有很好地发挥和调动用人单位的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基层组织缺乏信息沟通、制度约束、责任追究机制,无法形成强大的管理合力,从而造成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只能由公安机关具体管理的现状。

   三、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推进居住证管理制度建设

   我们要利用国务院正式发布《居住证暂行条例》的有利契机,将居住证作为流动人口在我市居住工作的合法有效身份证明,进一步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切实保证持有《居住证》的人员享有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子女入学等相关权益或待遇,真正使《居住证》成为他们享有各种权益或待遇的凭证,以此来提高流动人口办证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二)配齐基层协管员队伍

   继续与市就业局沟通协调,做好第三批流动人口协管员的面试、考核、体检等相关工作,力争年底前为城区分局补齐协管员队伍,并对其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使之早日补充到警务室,为全市外来居民的登记和居住证制作发放等工作提供更快速便捷的服务。

   (三)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作配合

   多年实践证明,人口管理工作,单靠公安机关单枪匹马、孤军作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是综合管理。

公安、人社、住建、计生、教育、民政、卫生、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尤其是是现在,《居住证》已增加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两大功能,从而使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租赁房屋、购车购房等方面享有必要的待遇,从中折射出由重管理向重服务的转变。

各相关职能部门间应强化协作,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部门联动,资源共享,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才能抓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四)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在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同时,我们还继续探索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新途径,继续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真正变成市民提供政策保证,更好地为推进xx城镇化进程服务,拟推出以下具体措施,即:

   一、我市农村生源应届毕业生可自愿选择回原籍落户或凭居住证落户在县、市政府所在地亲属家或社区集体户中,往届毕业生只能凭居住证落户在县、市政府所在地亲属家或社区集体户中。

   二、我市农村兵源的士兵、士官退伍转业落户时可自愿选择落回原籍落户或凭居住证落户在县、市政府所在地亲属家或社区集体户中。

   三、在xx城区或县、市政府所在地居住满二年的外来人员,可凭居住证举家落户xx城镇亲属家或社区集体户中。

待省厅批复后,即可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